第459章 剑门关

作品:《大夏第一太子

    “老祖宗!”


    “署名了。”


    四个小太监捧着经慕容博署名的信件,跪在吴总管面前。


    自从杨旭组建东厂,将东宫的太监利用起来。


    现如今,已经有了三代太监。


    都知道,太监不能生育。


    因此,想要孩子怎么办?


    只能通过认干爹的形式。


    这样,得到的不仅仅是一个手下,还是一个干儿子。


    不用说,吴总管必然是第一代,是资质最深的太监。


    若不是杨旭倚重李虎和刘瑾二人,将二人的身份拔高了些。


    要不然,他们见了吴总管也得恭敬喊一声干爹。


    而后面进入东宫的小太监们,自然就会认干爹,当他们成为老太监之后,便会有新来的太监认他们为干爹。


    最嫩的小太监按照辈分来说,是要叫吴总管爷爷的。


    但是不好听。


    于是乎,背地里便叫一声老祖宗。


    按道理来说,这个名号只能是皇宫里的大太监才能拥有的。


    但杨旭的默许之下,这个本该是皇宫的名号出现在了东宫中。


    至于其背后意味着什么


    无人敢猜,也无人敢想。


    满意点点头,吴总管检查一遍,收起信封,随口夸赞道:


    “干的不错。”


    仅是简单的一句夸赞,却让几个小太监如同吃了蜜糖一样,嘴巴都咧到耳朵根,连忙磕头笑道:


    “谢老祖宗夸赞,小的们一定再接再厉!”


    “谢老祖宗夸赞,这都是小的们应该做的!”


    拿着信,吴总管敲开杨旭的书房。


    走进,将信放在杨旭的案头。


    眉头一皱,吴总管走到一旁的衣架,取下一件袍子。


    走到杨旭身后,小心披上,关切道:


    “殿下,最近天气寒了。”


    “要注意保暖。”


    直起身子,杨旭点点头,瞥了眼桌子上的信件,淡声道:


    “署名了?”


    “回殿下,他就范了。”


    “那便好,有了第一次,便会有第二次。”


    “慕容博的家人请到泰安了吗?”


    “大概还需要两三天的时间就可以了。”


    低垂的眼眸中闪过一道寒光,杨旭冷声道:


    “好,这段时间你继续找机会逼他就范,直到他彻底臣服本宫。”


    “现在到了关键时刻,便不容他之前那么放肆了。”


    “奴才明白了。”


    点点头,杨旭指着桌子上的地图,沉声道:


    “吴大伴,你来看看这里。”


    顺着杨旭指的方向,吴总管的目光定格在大夏的西北边疆。


    也就是和大周帝国接壤之地。


    于此同时,也是两国交战的地方。


    “按照常理来说,时令即将进入冬天。”


    “而冬天打仗,乃是大忌。”


    “尤其是西北之地,冬季常有积雪没胫,坚冰在须。缯犷无温,堕指裂肤!”


    “士兵被冻烂皮肤,冻掉手指的事情经常出现。”


    “因此,有六腊不兴兵的说法。”


    皱着眉头,杨旭分析着西北战事。


    按照情报来说,大周帝国和大夏帝国共计超过五十万的大军一直在对峙。


    就算是有战事,也不过是小摩擦罢了。


    双方都希望对方率先忍耐不住,举大军进攻。


    届时,一方便可以凭借坚固的城墙,占尽地利人和,取胜的机会便会很大。


    亦或者拖到对方弹尽粮绝。


    因此,双方的战事一直没有彻底点燃。


    按照时间来算,至少拖了有一个多月。


    若是再继续拖下去的话,就要进入深冬。


    届时,积雪过胫,行军就是一个难题。


    若是这般,大周帝国为何要拖啊?


    秋后明明是打仗的好时机。


    在这个时间点,才是古代战争中进攻的最好时间。


    和杨旭共事如此之长时间,吴总管瞬间就明白杨旭心中的顾虑,沉声道:


    “殿下的意思是,大周帝国是有备而来的?”


    “或许有这个可能,他们在酝酿一个阴谋。”


    “殿下,您之前说过,大周帝国掌握了黑火药,他们会不会拿这件事情做文章?”


    停顿数秒,杨旭回道:


    “这正是本宫头疼的一点。”


    “想要谋划全局,首要条件便是掌握足够的资料,知道足够多的信息。”


    “现在的难题是,本宫对于西北战事变化知晓很少。”


    “自然,想要利用这般有限的信息布大局,很难。”


    噗通!


    吴总管跪倒在地,满脸自责道:


    “都是奴才的错,若是奴才提前做好防备,锦衣卫的眼线也不会这么容易就被摧毁。”


    摆摆手,让吴总管站起来,杨旭沉声道:


    “只有千日做贼,哪里有千日防贼的道理。”


    “我们在明,敌人在暗。”


    “更何况,这位大周公主的手段极其了得,矛头更是直指本宫。”


    “因此,这件事情不怪你。”


    忖度着下巴,脸上露出一抹深思之色,杨旭沉声道:


    “因此,本宫只能靠猜,只能靠推理!”


    “猜出大周王朝的进攻时刻!”


    眼中浮现一抹崇拜之色,吴总管连忙从地上爬起来,小心问道:


    “殿下,那您猜出什么了吗?”


    指着桌子上的地图,杨旭将手指放在了一处地点。


    然而,却不是在西北边疆。


    而是距离千里外西南之地的一处险关!


    剑门关!


    眸子猛地一缩,吴总管诧异道:


    “殿下,剑门关!”


    “不应该啊,雁门关号称一夫当关,万夫难开,乃是我大夏西南之处的天险屏障!”


    “只需派遣一只千人小队,便可凭借险峻的地形阻挡数万大军。”


    “若是对方不傻的话,绝对不可能进攻雁门关的。”


    他说的不错,剑门关被称为而大侠第一天然关口。


    处于剑门山的中断处,两旁乃是断崖峭壁,直入云霄。


    峰峦倚天似剑!


    绝崖断离,两壁相对,其状似门!


    故称为剑门!


    也正因为这般地形,有了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名句!


    这时,吴总管继续道:


    “殿下,我国西南之地接邻蜀国,此国和我大夏乃是百年之交。”


    “在此期间,两国互通婚姻,交情极深!”


    “因此,蜀国怎么可能帮助大周帝国进攻我大夏呢?”


    眉头间满是疑惑,吴总管不解道:


    “唇亡齿寒,他们不该不明白这个道理的!”


    微微颔首,杨旭其实也认可吴总管的这个说法。


    并且,很多认应该也是认准了这个说法。


    唇亡齿寒!


    纵观历史,这样的例子不在少数。


    因此,蜀国的君主决然不会帮助大周帝国的。


    但杨旭的目光放在大夏地图上之时,心中的忧虑更增几分。


    六国对大夏宣战。


    并且,大周帝国还拥有黑火药这般恐怖的秘密武器。


    就连远在海上的倭寇,井上十四郎都选择和大周帝国合作!


    蜀国为何不可能呢?


    再者,天下合久必分,分久必合!


    杨旭不止一次听到过,曾有方士夜观天象,看到过这片大地上的诸多帝国将要走向统一。


    因此,在强大的实力面前,识时务何尝不是一个好的选择。


    若是蜀国的君主亲眼见识过黑火药的威力。


    他的心中该是如何想的?


    他会不会为了所谓的情谊,又或者是所谓的唇亡齿寒的道理。


    从而举全国之力帮助大夏帝国抵抗大周。


    显然,在杨旭的推测中,是绝对不可能的。


    可话又说回来,在吴总管等人的印象中,蜀国是绝对会这么多的。


    有句话是怎么说的,真理往往掌握在少数人手中。


    再者便是,强者的第六感是很强烈的。


    当杨旭看到这一张地图,以及看到足足六国已经向大夏宣战,只有少数几个国家暂且没有和大夏翻脸之时。


    蜀国不可靠,这个感觉愈发强烈。


    虽然杨旭没有证据,但直觉告诉他。


    如果他是大周君主的话,他必然会选择这一条!


    便是将蜀国纳入自己的阵营中,在大夏帝国意向不到的地方狠狠插上一刀!


    正因为所有人都觉得剑门关牢不可破!


    所以在剑门关之后,乃是千里平原!


    只需一只五千骑兵,星夜驰骋,便可入无人之境!


    三日,便可直达大夏京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