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2章 盐土

作品:《大夏第一太子

    “殿下,官府掌控盐尚且可以理解,但将粮食也纳入官营,恐怕有些困难。”


    李浩然说辞已经很委婉了,真实的情况恐怕不是有些困难,而是困难至极!


    仅京城之中,便有数十家粮商,涉及粮食多达百万担,囊括五湖四海,占了将近一个府每年的产量,更不要说将大夏王朝上上下下,大大小小所有粮商加起来,这会是一个恐怖的数字以及影响力。


    断人财路如杀人父母!


    若将粮食也纳入官府经营,必然会引起泰安粮商的愤怒,乃至于全国粮商的反抗。


    民以食为天,士以耕传万代,整个大夏官宦世家以及大小地主皆是以土地为重,而土地产出的则是粮食,粮食变现方式则是售卖。


    因此,在某种意义上,这些人都是潜在的粮商,亦或者是粮商背后的大腿。


    这群人可不好惹。


    点点头,杨旭表示理解的同时,嘴角扬起一抹笑容道:


    “此事,本宫自有安排,不久后,将会有一个机会助推供销社的实现。”


    望着杨旭淡然自信的神情,李浩然不知为何,竟是相信了一分。


    拱拱手,李浩然沉声道:


    “那便听从殿下吩咐。”


    “嗯。”


    没有过多停留,杨旭走出衙署,唤来候在门口的李虎,在其耳边低声说了几句话。


    ……


    李家庄。


    这是泰安府下属县之中一个偏僻的村子,因为庄子里多数人姓李,李家庄的名字便由此而来。


    不过,从村子的模样来看,他们显然过得不如意。


    一眼望去几乎都是土胚房,东倒西歪的,村子的路更是高低不平,若是下一场雨的话,必然是满地泥泞。


    偶尔能看到一个村民,穿着满是补丁的衣物,蓬头垢面的,脸色焦黄虚弱。


    ……


    夜幕缓缓降临,笼罩住李家庄,一片黑暗和幽静。


    就在这时,庄子后面的一条小路上,几个人推着个板车,贼溜溜往村子里跑。


    “动静都小一点,听说官府最近查私盐查的紧,可不能被发现了!”


    “李二哥,这车盐够乡亲们吃一段时间了,短时间内咱们就不用冒着风险买私盐了!”


    “对,快把盐送到村长家,乡亲们都在等着吃盐!”


    李二走在最前面,警惕的望着四周,段然不敢有丝毫大意。


    官差精明的狠!


    专门在贩私盐的必经之路上埋伏的事情比比皆是,听说隔壁村子便是被抓到了好几个,脑袋当即就被砍了,血刺呼啦的!


    因为他是李家庄贩私盐的带头人,也被称为李二哥。


    虽说是贩私盐的,在不少人的印象中都很赚钱,但其中的艰苦只有他们自己知道?


    他们偷偷搞得私盐卖给谁?不还是卖给那些吃不起盐的乡亲们!


    一趟能赚几个钱!


    还要把脑袋别到裤腰带上!


    若不是看着乡亲们一个个吃不起盐而发高烧,痛苦不堪的模样,他才不回去干这种傻事!


    好在这一次没有官差在路上拦截,算是逃过了一劫。


    敲一敲李家庄为数不多的一件瓦房,这是村长家,门开了一条缝,露出一双眼睛,盯着李二等人看了眼,确认没有问题后,这才招招手,示意众人赶忙进来。


    啪!


    大门紧紧关上。


    走进屋子,昏暗的烛光下,一堆人蜷缩在房子的各个角落中,面色虚弱无力,浑身只剩下喘气的劲。


    这便是长时间不摄入盐分的结果,身体虚弱无力,肿胀发高烧。


    若是体质不好的,因此丧命都有可能,并不是危言耸听。


    “乡亲们,盐来了!”


    李二小声喊了一句,落到众人耳中,就如同在绝望之时看到了希望的曙光。


    纷纷挣扎着站起身,朝李二聚过去,拿出随身携带的布袋。


    李二解开盐袋,小声道:


    “不要着急,每家都有,不过要按人头,大人一钱,小孩半钱!”


    说着,抓起一把盐,放到秤上,约莫三钱半,刚好够面前一户村民的。


    昏黄的烛光下,依稀可以看到这捧盐,不,几乎不能称之为盐,甚至不知道该如何去称呼它


    几乎有小指般大的盐块上沾满黄土,掺杂着黑黄不等的泥沙,带着一股刺鼻的味道。


    这……这分明是盐土!刚从盐矿中挖出,不曾经过提炼的盐土!


    其中掺杂着大量杂质,氯化镁,氯化钙,泥沙等等,不仅吃起来很苦,还会在身体里沉积毒素。


    可饶是这般品质的盐,在这群村民的眼中,竟是那么的珍贵。


    他们如视珍宝的领走自家份额的盐土,至于盐的价格,很低很低,相较于泰安城盐商制定的五百文一斤盐的高价,足足低了五十倍。


    十文一斤。


    但多数村民分到的盐超不过半斤,将会是他们接下来一个月所消耗的盐。


    将盐袋子刮干净,碎末倒在手心,小心捧到口袋里,李二沉声道:


    “乡亲们,都快回去吧,别忘了咱们的规矩。”


    一位村民回道:


    “李二哥,放心吧,忘不了。”


    “要是咱们其中有人被抓到了,其他人负责照顾他家里的老人和妻儿。”


    李二点点头,拍了拍他的肩膀,道:


    “都别忘了,先用水把盐煮一煮,这样能少些苦味,对身子也好!”


    “记着了!”


    这是李家庄一百三十户村民共同的约定,按了手印那种,谁若是不遵循,天打五雷轰!


    倒也不怪他们这样,按照大夏律法,贩私盐是要砍头的,并且绝无姑息的可能!


    为了让偷偷卖私盐的人放心,这才有了这个约定。


    眼看天色不晚了,李二哥在村长家喝了碗水,便起身告辞。


    村长搭着件破烂不堪的外衣,起身道:


    “我送送你。”


    二人一前一后走出房子,来到大门口,前脚刚走出去的李二突然浑身一僵!


    他身子如筛糠,颤颤巍巍抖个不停。


    一步一步向后退。


    村长不明所以的朝外看去,下一刻,亦是和李二那般,浑身哆嗦,更是一屁股坐在了地上!


    只见门外!


    飞鱼服,绣春刀!


    螳螂腿,马蜂腰!


    一排绣着锦字的灯笼一字排开!


    为首者,双手负后,眼神冰冷,似笑非笑望着二人!


    锦衣卫副厂公。


    李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