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9章 成为笑话

作品:《大夏第一太子

    翌日!


    如往常那般。


    京城街道上,大量儒生集结起来,齐声振臂高呼:


    “发兵大周王朝,卫我大夏尊严!”


    “救助瓦剌部族,护我大夏臣子!”


    “严惩阉狗刘瑾,太子擅用奸佞小人!”


    “事已至此,我大夏只有血战一场,方可振我国威!”


    ……


    类似的场景遍及在南直隶,北直隶,山东,山西等全国三百六十县!


    儒家文化存在的地方,便有游行示威的队伍。


    这便是大势所趋,在这股洪流面前,任何人都无法正面抵挡这股势力。


    这,便是儒家的力量,一股夏皇都不得已妥协的力量!


    这股力量还在蔓延,还在增长,待到它彻底成熟后,杨旭必死无疑!


    但是!


    就在京城游行队伍势头正盛时,一道怒吼声猛地响起:


    “太子旨意到!”


    只见一名腰跨骏马,身披盔甲的禁军手持金灿灿的诏书,挡在了游行队伍前面,冷眼望向一众读书人,呵斥道:


    “尔等还不接旨?”


    一众儒生面露疑惑之色,但还是按照规矩恭恭敬敬的听旨意。


    禁军打开诏书,高声念道:


    “尔等听旨,太子殿下宅心仁厚,爱民如子,不愿擅动干戈,生灵涂炭,秉持以和为贵的理念及泱泱大国的胸怀,亲自劝诫大周帝国放下屠刀,放下仇恨,最终说服大周帝国退兵草原,归还瓦剌部族的族人和栖息地,并与大周帝国结为兄弟之国。”


    “大夏王朝为兄,大周帝国以弟自称,需每年向我大夏进贡铁器数万件,以供农用,两国互市,百姓商贾尽可贸易。”


    “此乃诏书!”


    听完诏书的内容,一众儒生是真懵了。


    这怎么和他们得到的消息不一样呢?


    不是说朝廷软弱,太过于害怕大周帝国才不敢出兵相助的吗?


    并且太子监国,身边围绕无数佞臣小人,只能看到眼前短暂的利益,而看不到诸国间长远的情谊!


    怎么一转眼,太子殿下不费一兵一卒就成功救下了瓦剌部族,并且以和为贵的做法让大夏王朝的声誉大大提高!


    更重要的是,大夏王朝为兄,脸面十足!


    一时间,儒生们左右为难,纠结不堪,竟是不知道该相信那个。


    这时,儒生队伍中竟有人质疑诏书的真伪,大声喊道:


    “不可能,儒首怎么可能骗我们,诏书是假的!”


    紧接着便有人附和:


    “是啊,儒首说的话怎么可能是假的,我们得到的消息可是从白鹿书院里穿出来的!”


    瞬间,现场乱哄哄一片,让禁军即使大吼也难以镇住众人。


    就在这时,一道挺拔的身影出现在禁军身旁,后者赶忙行礼道:


    “拜见太子殿下。”


    “起来吧。”


    当杨旭出现的瞬间,现场陷入了安静。


    当面对身穿黄色蟒袍,带太子免冠的杨旭,他不言,便无人敢说话,他不笑,便无人敢笑。


    拿过诏书,杨旭淡然面对数千名儒生,道:


    “这份诏书上有朝廷和大周帝国的印章,尔等若不相信的话,可以尽管查验。”


    说罢,杨旭直接将诏书甩给了一众儒生,后者急忙双手接住,仔细检查片刻,得到的结果是…真的!


    印章是真的,诏书的内容也是真的!


    当这个消息传出来的时候,无数白鹿书院走出的儒生如遭雷击,满脸都是难以置信。


    在他们心中,儒首就是圣人,儒首的话自然应不会错,白鹿书院下达的消息自然也不会错!


    可现在,事情的结局却是这样。


    他们的游行示威,他们的振臂高呼仿佛成为了一场笑话。


    他们就像是小丑一样,做着毫无意义,令人耻笑的事情。


    明明可以以和为贵,不动干戈,他们这群宣扬礼仪的儒家之人,却非要朝廷出兵,用圣人不耻的暴力手段解决问题。


    他们明明饱读诗书,学富五车,却想不到其他的解决办法,只能胁迫朝廷用兵。


    现如今诏书一出,全天下所有参加游行示威的儒生全部变成了笑话,甚至身败名裂,遗臭万年!


    自然而言,他们第一次对于儒首和白鹿书院产生了怀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