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章 哄抬物价

作品:《大夏第一太子

    “陈御史有何事?”


    杨旭望向发声之人,询问道。


    “殿下,河东府刚刚经受洪灾,百姓流离失所,但当地粮商却大发国难财,哄抬粮价。一斗米的价格已然从最初的二十文一斗涨到了五十文一斗。”


    “河东府官员多次和一众粮商商讨降粮价一事,但多次无果,粮价依旧居高不下,河东府民不聊生,怨声四起,街边冻死骨无数!”


    “臣斗胆请殿下降下旨意,抄没河东府粮商家产,流放其族人于荒州,以示惩戒!”


    御史陈杰面色严肃,声音铿锵有力。


    杨旭点点头,第一反应是严惩这群大发国难财的粮商,但第二反应是陈杰抛给了他一个难题。


    御史陈杰说的没问题,粮商大发国难财造成饿死百姓无数,流民四起,实属不义之举,可恨至极。


    但因此抄没资产,流放其族人,影响太过于恶劣,甚至会影响大夏的商业。


    在古代,从事商业是最低贱的,但杨旭两世为人,知道商业对社会,对国家的重要性。


    身为监国一职,杨旭必须步步小心,谨慎行事。


    此事,必须要处理妥善。


    杨旭望向杨旭群臣,寻求众人意见。


    “陈大人言之有理,河东府粮商必须严惩,诸位大人有其他想法吗?”


    下一刻,就有臣子站出,竟大声反驳道:


    “陈大人此言差矣,商人逐利乃是天性,大夏有那条法律规定他们不能涨价?因此,略施小惩即可。”


    紧接着,令杨旭眉头紧蹙的是,数位臣子竟起身附议。


    “臣附议,河东府每年商税占据我大夏赋税十分之一,此次严厉惩罚河东府粮商,商税岂不受到影响?”


    “是啊,河东府粮商虽说有过,但也有功,多次捐款于修缮河堤,建立庙宇,不应该寒了这群功臣的心。”


    “臣附议!”


    “臣也附议!”


    ……


    反驳声连成一片,皆是请杨旭不要严惩河东府粮商,略施小惩即可。


    甚至,还有臣子请杨旭表扬粮商,让他们再接再厉,多多纳税!


    杨旭眼眶微微缩起,寒意流动。


    显然,河东府这群粮商和当地官员,甚至和朝堂上的这群臣子有勾连!


    换句话说,他们之间必然有利益往来。


    否则,怎会有如此多读圣人书,行圣人事的官员为其求情?


    御史陈杰气的身子都在发抖,怒指反驳的臣子,痛心疾首道:


    “衮衮诸公,禄禄群臣!”


    “食君俸,要受国恩,尔等不为君分忧,不为百姓解难!”


    “简直一片枯木百草!”


    被御史陈杰骂,一群官员脸色不好看,但梗着脖子,皆是怒视陈杰。


    杨旭望着御史陈杰,心中暗道:


    此人到是一位忠臣,可用。


    而那群为粮商求情的臣子,日后皆要除掉!


    脑海中思索应对方案,片刻,他眼中闪过一抹精光,道:


    “河东府粮商一事,本宫已有打算。”


    “诸位大人言之有理,河东府粮商劳苦功高,每年上供的商税占我大夏商税大头,因此不该严惩。”


    “本宫决定,对其哄抬粮价之事不做惩罚,只要他们今年上交的商税再多一成,粮价再涨些又有何妨?”


    不少大臣面色一喜,眼中闪过贪婪之色,赶忙拱手道:


    “太子殿下英明!”


    “臣等遵旨!”


    御史陈杰难以置信的望着杨旭。


    为了区区商税,不仅不惩罚粮商,反而还鼓励其随意涨价!


    昏庸啊!无道啊!


    河东府的百姓必然要陷入水深火热之中!


    陈杰愤恨的看了杨旭一眼,扭头离开太极宫。


    只是他感到眼睛一花,似乎看到杨旭微微对他使了一个眼色。


    ……


    东宫。


    杨旭站于凉亭中,面前跪着东宫辑事厂一众太监。


    他们先前奉命救助灾民一事,后来却发生了灾民造反,因此特地向杨旭认罪,请求责罚。


    此时的他们,皆是一副自卑,懦弱的模样,道:


    “殿下,发生叛乱一事,都是因为我们的失察,是我们的能力不行,辜负了殿下。”


    “太子殿下,我等只是阉人,真的无法担此大任,请殿下撤销我等职务。”


    甚至,还有的太监因此痛哭流涕,道:


    “殿下,或许我们只能当一辈子奴才,只能一辈子洗衣做饭。”


    “殿下,要不我们还是回尚衣监洗衣服吧。”


    砰!


    一声巨响。


    杨旭双目冒火,一巴掌拍在石桌上,怒道:


    “堂堂男人,铿锵虎将,流血不流泪。”


    “阉人又如何,本宫看来,你们各个都是本宫的虎将!”


    顿时,太监们愣住,眼中浮现一抹神采,难以置信的望着杨旭。


    见之,杨旭神情柔和下来,搬个凳子坐在他们面前,道:


    “失败是个好事啊,失败能教会我们如何成功,失败能教会我们如何取胜,失败能教会我们如何取天下!”


    “一个人要想成事,就要拿得起放得下,不要妄自菲薄,看不起自己!”


    “就如打仗一般,要胜的起,也要败的起。”


    “胜败乃兵家常事,失败一次,可能下一次还会失败,但你们总有成功的一次。”


    “失败不可怕,可怕的是精气神败了,看看你们现在的这个样子,都给本宫支愣起来!”


    闻言,一众太监赶忙擦掉眼泪,整理好面部表情,皆是身躯挺拔的站在杨旭面前。


    此刻,他们的精气神焕然一新!


    不再是自卑,窝囊,颓废,自己看不起自己!


    一旁的公孙肃不住点头,佩服的望着杨旭。


    驭下之术,恐怖如斯啊!


    杨旭拍了拍为首的太监,他叫做李虎,道:


    “本宫现在就交给你们一个任务,去河东府整治粮商。”


    “届时,只需要按照本宫吩咐的去做即可。”


    李虎如同打了鸡血,激动道:


    “奴才一定完成任务!”


    杨旭点点头,对他招招手,后者赶忙靠近杨旭,只听杨旭低声道:


    “记住,本宫允许你们贪,但要记好,该贪的,本宫不和你们计较,但不该贪的银子,一钱也不能动!”


    李虎一个激灵,赶忙跪在地上,头如捣蒜道:


    “奴才一定遵循殿下的指令。”


    点点头,杨旭拿出早已准备好的三个锦囊,递给李虎,道:


    “这三个锦囊你拿着,到河东府后打开第一个锦囊,半月后打开第二个锦囊,最后一个你看情况打开。”


    李虎激动道:


    “奴才遵命。”


    “你们收拾行李,于吴大伴那里支取一千两银子作为盘缠。”


    “即刻出发吧。”


    “奴才遵命!”


    ……


    公孙肃和杨旭相对而坐,两人摆上了一盘象棋。


    公孙肃疑惑道:


    “殿下,听说你为了区区商税任由河东府粮商哄抬粮价,这是为何?”


    杨旭嗤笑一声,一手鸳鸯跑逼死公孙肃的車,道:


    “区区一成商税,本宫还看不上。”


    “不出本宫所料的话,朝中大臣和河东府粮商相互勾结,坑害百姓。”


    “只是本宫没有掌握他们勾结的证据,即使他们实属该死,但也不能大开杀戒。”


    “因此,本宫就用商人的方法来对付商人,让他们知道大发国难财的后果。”


    公孙肃深思片刻,挑眉,疑惑道:


    “用准许粮商哄抬粮价来对付粮商?”


    杨旭眸子闪过一抹冰冷,道:


    “对,就是用准许粮商哄抬粮价来对付粮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