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章 西门庆宴请武大郎

作品:《大宋:我武大郎,开局玩死西门庆

    “玉容散?”


    武大郎把陶罐盖子打开。


    吴月娘探头一看。


    里面满满一罐子黑乎乎的东西。


    “夫人,这玉容散有点味道。”


    “不过,这是宫廷秘法,绝对管用。”


    “那可谢谢武大厨了。唉,我这老毛病,不耽误吃喝,但就是影响心情。”


    武大郎给小兰说了使用方法:


    让吴月娘平躺,脸朝上。


    用热毛巾敷脸。


    之后,用竹片取一些玉容散,均匀地涂在脸部。


    一个时辰后,待药膏干了,取下来,再用热毛巾擦净脸部,就可以了。


    第二天同一个时辰,继续这个过程。


    “明天我再给夫人做药膳,一定要调理好夫人的皮肤。”


    从吴月娘屋里出来,武大郎犯了愁。


    药膳的方子很多,但那时候都是记在本子上。


    谁的脑子也不是电脑,哪能记住这么多东西?


    可现在,自己的生命值在缩短,他不敢轻易利用生命值去兑换方子了。


    武大郎在池塘边的竹子旁边来回踱步。


    绞尽脑汁,回想养颜的药膳方子。


    终究还是没有想起一个完整的来。


    他决定凭着想起来的一些,自创一个药膳方子。


    反正吃不死人。


    回到屋里,他记下想起来的一些中药名字:


    燕窝,


    枸杞子,


    薏米,


    玉竹,


    百合,


    莲子,


    无花果,


    生地,


    鲜土茯苓,


    蛤蜊干……


    想不起来了。


    配料先准备鸭子、猪肉、鹌鹑、乌龟、鲫鱼……


    嗯,先这些吧。


    “武大哥,你还在忙活什么?”


    婉华躺着不敢动,歪着身子看着武大郎写写画画,很奇怪。


    “哦,是这样。”


    “夫人不满意自己干燥的皮肤,我想给她调理一下。”


    “下午做的‘玉容散’是外敷的,现在准备明天的药膳方子。”


    “因为好久不做了,我在努力回想。”


    “现在看,很难想全了。”


    “我想自己组合一些方子,所以,需要费一些时间。”


    晚上,西门庆喝酒回到家。


    破例没有去逛窑子。


    在进家门之前,他就想好了。


    今晚就去卓丢儿房间过夜。


    出于礼貌,他还是先去吴月娘房间。


    喝喝茶。


    吴月娘脸上敷着黑乎乎的面膜,没想到西门庆晚上会来,有点着急。


    她要起来请安,被小兰按住了。


    “老爷,夫人涂了武大厨做的‘玉容散’,不太方便起身。”


    “玉容散?做什么用?”


    “武大厨说,养颜润肤的。”


    “哦,这么神奇吗?看来,这武大郎还真有一套。”


    西门庆走进内室,吴月娘要起身问安,被西门庆制止了。


    “夫人莫动,莫动。”


    小兰沏上茶,退了出去。


    西门庆和吴月娘有一搭无一搭地聊着天。


    “老爷,再有五天就是腊八节了。”


    “是啊。真快,一年就要过去了。”


    “老爷在腊八节有什么安排吗?”


    “也没什么安排……”


    “对啊,武大厨。”


    “我应该问问他,腊八节该如何过。”


    “说不定能有新点子出来。”


    “我也正有此意。”


    吴月娘迎合道。


    “武大厨是个奇才,好像没有不会的东西。”


    “今日,小兰告诉我,武大厨说,要送我一件大礼物……”


    “哦?还有这事?”


    “小兰,你把武大厨请过来,我有事情和他商量。”


    “好勒,老爷。我这就去。”


    西门庆整日吃喝玩乐。


    期间还要管着生药铺的生意。


    还要和县令商量如何放高利贷……


    像今晚,喝着茶等武大郎来聊天,这样的日子真不多。


    “老爷,武大厨到了。”


    “有请。”


    西门庆说着,拍了拍吴月娘,从内室出来。


    “小的见过老爷。”


    “武大厨啊,以后没有外人,就不要这么客气了。”


    “谢老爷。”


    二人寒暄一番,分宾主落座。


    “来几天了?”


    “回老爷话,这是第四天。”


    “感觉住的还习惯吗?”


    “夫人安排得很好,一切都还习惯。”


    “那就好。”


    西门庆呷了口茶。


    “刚才和夫人聊天,说起腊八节的事情。”


    “想问问武大厨,有什么好点子。”


    “但不知按照阳谷县风俗,腊八节应该怎么过?”


    “老一套。喝腊八粥。”


    说着,西门庆往武大郎这边凑了凑:


    “说实话,我不喜欢腊八粥,喜欢吃肉喝酒。”


    “这不奇怪。男人嘛,还有不爱喝酒的?”


    西门庆轻轻一拍桌子:


    “选日不如撞日!今晚,咱们喝几杯!”


    “小兰,去谢家酒楼,让他们送几个好菜过来。”


    小兰答应一声出去了。


    武大郎脱口而出:“点外卖?”


    西门庆没听明白。


    只是点点头。


    拿出手机,点个外卖,半小时左右就能吃上美味的饭菜。


    这是21世纪的事情啊。


    难道大宋王朝就有这样的形式?


    还真让武大郎猜对了。


    早在战国时期,“外卖”就已经出现了。


    到了唐代,市民阶层的“外卖服务”才开始出现。苏丹小说网


    发展到宋朝,“真正”的送外卖诞生了。


    范仲淹常常与同僚在驿站商讨要事。


    他会提前在京城留下菜谱,到时间就会有饭馆的伙计来送餐。


    有些生意火爆的饭店在饭店时间伙计不够,居然逐渐出现了“外卖员”的职业。


    如果你稍微留意一下,《清明上河图》有一个叫“十千”的店铺。


    一个人穿着店里的围裙,右手拿着筷子,左手拿着两个食盒,行色匆匆的走在街上,双眼炯炯有神,好像急切地寻找着送餐地点。


    这就是宋朝的外卖小哥。


    武大郎不由得暗伸大拇指。


    看人家西门庆的生活。


    就差没电、没手机、没汽车……


    生活得多滋润!


    说话间,四个菜送到。


    小兰付了银子给“外卖小哥”。


    还是货到付款。


    在等待的时间里,酒已经温上。


    菜一到,两人就开席。


    武大郎忙活了大半天,还没吃饭。


    当时不是不饿,而是事情一多,心里满满的,不想吃。


    刚想去厨房搞点吃的,小兰就去叫了。


    “这菜大冬天的,送到家里还是热的。真是好极!”


    武大郎夸赞道。


    “看来你们那边没有这种吃法。”


    西门庆有点骄傲了。


    “全靠温盘保温。”


    “温盘?”


    “你没注意这盘子很厚吗?”


    “我刚要奇怪呢,弄这么厚的盘子,多浪费土和火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