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九章 壶天之术

作品:《飨食人间香火,我这竟是阴间

    入夜,昌兰城再次热闹起来。


    连续几晚的人口失踪,令知府大人大发雷霆,府下各吏各房如临深渊。


    压力层层传导之下,至执行层面,直接发展为满城烟火。


    偌大的昌兰城,一时间,三步一岗,五步一哨。


    巡逻兵卒,遍布街头巷尾。


    在这喧嚣气氛下,城西一栋民宅小院里,莫川却和天宝方丈围桌而坐。


    同行的还有一位法号义乾的游方道士。


    此人年约五十,宽脸大耳,胡须稠密,手中始终捧着一枚玉笏,端是不怒自威。


    据天宝方丈介绍,义乾道士在金州一带颇有名望,一手朝真拜斗秘法,斩妖除魔无数。


    此来昌兰城,有心建观立派,故而对城中精怪作祟之事十分上心。


    毕竟若能得知府垂青,将事半功倍!


    此时,院外喧嚣不绝,院内三人老神在在,品茗论道。


    天宝方丈显然对扶鸾观祖师爷十分感兴趣。


    言辞间,多有打探。


    莫川不好一问三不知,只能有选择的回答。


    即便如此,依旧令天宝方丈惊叹不已。


    尤其是对“虚空请剑”一幕,反复追问,剖析毫厘。


    许久,一脸感叹道:


    “老衲听闻,道门有言:道中得一法,法中得一术,终世不移!看来,扶鸾观祖师爷非寻常鬼仙!”


    莫川心中一动,连忙追问:“敢问法师,这里面还有讲究?”


    “老衲非道门中人,对道门之事仅仅止于耳闻,岂敢班门弄斧?”


    天宝方丈看向义乾道士。


    莫川见状,随即向义乾道士拱手问道:“道友可否教我?”


    义乾道士显然早已知道“莫川”跟脚。


    亦知他乃云极观道童出身,看似一把年纪,实际上,见识阅历不及乡野道士。


    想着长夜漫漫,索性聊了起来。


    反正只是一些道门基础知识,便是人尽皆知也无妨。


    却说《道德经》有言: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道门万般法术,皆由道衍生而出。


    可谓:千变万化,万法归一。


    道门所求,便是这万法归一的道。


    又名:道果。


    换言之,道为根基,法为分支,术为末梢。


    在诸多道术中,又以地煞七十二术最为有名:


    其中有一术,名为:


    【壶天】


    ——可纳须弥于芥子。


    传闻,修至大乘境界,袖里可藏乾坤,掌中可存日月。


    扶鸾祖师爷可凭空取剑,想来应该掌握了这门道术。


    这意味着扶鸾祖师爷,极有可能获得了一门道法传承。


    这也是天宝方丈所言“道中得一法,法中得一术”的真正含义。


    当然,这只是天宝方丈的猜测。


    然而即便如此,莫川听完依旧心虚至极!


    ‘这下装逼装大发了!’


    一时间,他竟有些忧心扶鸾观前景。


    正所谓:德不配位,必有灾殃。


    他只希望扶鸾老道能够谨小慎微,莫生事端。


    聊完道术,莫川又打听修行之法。


    须知,相同道术,落在不同境界修士手中,威力自然也截然不同。


    便如那壶天之术,不入流修士掌握,最多藏些私人物件;


    若是大能修之,可辟洞府、创乾坤。


    面对莫川的打听,义乾道士直摇头:


    “《道德真经》有言,大道好生,诱人垂法,千门炼性,万行修心,天衍三千,择一而行。道门的修行之法,浩瀚若繁星,不好说,不好说。”


    莫川有心追问其所修行的“朝真拜斗秘法”,仔细想想,还是算了。


    道门讲究传承,哪能轻易授法?


    除非他拜人为师!


    这点,他倒无所谓,只怕义乾道士不收。


    思绪流转之际,他干脆又向天宝方丈打听起佛法。


    “怎么?道友想转修佛法?”


    “莫非不行?”


    “哈哈哈,都是修行,有何不可?禅宗,可引佛入道。道友,引道入佛,未尝不可。说不定,这也是天衍三千大道之一。”


    天宝方丈一脸意味深长。


    莫川心中一动,隐隐猜到天宝方丈意思,怕是多少有几分窥觊云极观道法之意。


    “不知这佛法怎么修?”莫川问道,一副不见兔子不撒鹰。


    “这得看道友是何种性?”


    “种姓?”莫川下意识想到了三哥。


    “佛法本无边,只渡有缘人。”


    在天宝方丈解释下,莫川终于理清几分修佛轮廓。


    不同于道门有三千大道可选。


    佛要修法身,法身有五性,分别是:


    凡夫种性、声闻缘觉种性、菩萨种性、如来种性、外道种性。


    种性决定未来果位!


    例如,菩萨种性,果位最高菩萨。


    不过,天宝方丈又言,种性可随佛法精进转换。


    莫川问天宝方丈是何种性?


    天宝方丈答:凡夫种性。


    得,这所谓种性转换之言,怕不是安慰之言!即便不是,也多半难如登天。


    回归正题。


    在确定种性之后,即可“初果向”。


    这里有“小乘入定”、“大乘入定”两向。


    小乘,止于罗汉果位。


    大乘,那不得了,可修佛。


    不过,大乘也不是那么好修的。


    种性限制是其一,修至十信位,还得回小向大,再修小乘,端是复杂无比。


    莫川越听越头大,寻思着,还是修道吧!


    不过,他还是问一句:“敢问法师,贫道种性是什么?”


    “外道种性!”


    莫川闻言愕然。


    《楞严经》有言:违远圆通,背涅盘城,生外道种。


    换言之,受世界颠倒因感召成仙道种性,而生于外道种中,迷失菩提路。


    也就是说,这是和佛法完全绝缘的种性。


    “这么说,贫道永远无法修佛?”莫川不甘心的问了一句。


    “道友正在修道,自然为外道种性。”天宝方丈意有所指。


    莫川点了点头,陷入沉思。


    这话有陷阱啊?


    乍听起来,他之所以为外道种性,乃是因为他正在修道。


    似乎在暗示他,若是停止修道,即可摆脱外道种性!


    可事实真是如此吗?


    莫不是方丈不敢破戒律,不敢撒谎,故而以真话说谎言?


    “我有一卷观想图,可延年益寿,道友可以勤观之。”


    天宝方丈转移话题,送过来一卷观想图。


    莫川接过,正要打开,天宝方丈伸手虚按:


    “眼前正事要紧!”


    莫川颔首,按捺下心中好奇,收起观想图,藏入怀中。


    月色如水,星光璀璨。


    莫川三人品茗论道,侍候在不远处的骆飞白,却愈发焦躁。


    他等了半天,瞧见三位话题话音略有停止,连忙凑近问道:“道爷,这半夜不见动静,可要骆某出去探查一番?”


    这话潜台词就是在问“那精怪怎么还没来?”


    莫川正要安抚,天宝方丈倏然一抚胡须道:“来了!”


    骆飞白豁然抬头,右手下意识攥紧斩马刀柄!


    飨食人间香火,我这竟是阴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