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3章

作品:《昭昭春日

    春日里的誓言消散在笛声与春雨间, 华光殿中倏尔又是三五日过去。


    廊前的雨落得缠绵,一连数日也未见一个完整的晴日。


    李檀遂让侍女将庭院里被雨水打得微微有些发蔫的兰草搬进寝殿里来。


    一则避雨,二则也在闲暇无事的时候, 拿小银剪修剪兰草上的败叶。


    今日亦是如此。


    李檀才用过早膳, 手里的第一盆兰草还未修剪妥当, 便听得垂落的湘妃珠帘轻微一响。


    清晨时便出去的少年逾窗进来。


    他将手里的青竹伞搁到窗外, 信手掸了掸肩上的斜雨,将手里带露的桃花捧到李檀面前。


    “公主。”他笑着唤了声, 自顾自地将快要开败的红白玉兰从霁红梅瓶里换下:“都快暮春了,庭院里的桃花也快要落尽。臣找了好久,才找到这样一捧勉强能看的。”


    “等再过几日,臣便去小池塘看看, 看那些菡萏含苞了没有。”


    李檀还剩最后两三片黄叶未剪,视线便也依旧停留在眼前的兰草上, 仅是明眸微弯,轻轻应了声:“十九,我让绿萝她们给你留了早膳。还在小厨房里温着。”


    十九却没挪步。


    他走到李檀的对侧坐落, 从兰草与桃花的缝隙里看她, 略想了想,还是道:“臣在去小池塘的路上, 听见些消息。”


    “与小王爷有关, 公主想听吗?”


    李檀微怔。


    她将手里的银剪放下,重新转过脸来,略带些担忧地问他:“是阿兕又闯什么祸了?”


    “应当不是祸事。”十九抬手, 顺势将兰草上的一枚黄叶摘走,放在指尖摆弄:“陛下龙体好转,近日里重新亲政。听闻今日早朝的时候, 还与群臣商议,想让小王爷去宁武关随军历练,抵御外敌。”


    “如今已经商定。想来大军启程就是这几日里的事。”


    “怎么这样突然?”李檀迟疑:“阿兕才从沧州回来没几日。”


    十九眼睫半垂,藏着眸底的思绪,语声里依旧带笑:“君心难测,这可就不是臣能够知晓的了。”


    李檀黛眉微颦,明眸里渐渐染上忧虑。


    正当她心神不宁的时候,对侧的少年又轻笑着询问:“同一件事,关于臣的,公主想听吗?”


    李檀抬起羽睫。


    看见面前的少年眼尾微弯,似乎在笑。


    她略想了想,尝试着问道:“是什么样的事?”


    十九抬起眼来。


    他笑意暂敛,这般专注地看她的时候,漆眸里透出几分罕有的认真:“臣想随小王爷同去宁武关。”


    李檀羽睫轻颤。


    军中正是用人之际,她要是向阿兕举荐十九,阿兕即便再是不愿也会答应。


    可是——


    她微侧过脸,轻声解释:“阿兕的脾气不好,即便是我举荐你,他恐怕……也不会给你好脸色看。”


    十九轻弯笑眼,并不在意的模样。


    “不用公主举荐。臣自行从军便好。”


    他趁着李檀侧过脸的时候,十分自然地在她身畔坐下,继续自言自语地说着:“就算不收军士,也总要军医的吧。”


    “臣也可以从军医做起,并不挑剔。”


    李檀眼睫轻垂,良久没有出声。


    好半晌,许是见十九不是与她玩笑,也没有收回方才的话的意思,这才很轻地道:“宁武关的战事不是一夕之间能了的……你这一去,少说也要两年。”


    她轻皱了皱眉,染着海棠红唇脂的双唇抿起:“等到两年后,兴许你都已经忘记我了。”


    李檀向来温柔,说话也是轻声细语,少有这般小女儿娇嗔的时候。


    十九轻怔,继而眼里的笑意漫开:“短短两年而已。臣的记性还不至于这般差。”


    他说到这,语声略微放轻:“即便是十年,二十年后,臣也不会忘记公主。”


    窗外雨声琅琅,檐下水流淙淙。


    他的语声本会被这些天地间的嘈杂掩去,但他却忘记,他离李檀这般得近。


    近得几乎呼吸交融。


    因而李檀还是听见。


    她的耳缘微微红了:“怎么就说到那么久之后了?”


    “……哪里就要去那么久。”


    十九托腮看她,轻轻笑了声:“公主是舍不得臣吗?”


    李檀双颊发烫,本能地抬眼觑向他。


    正想说些什么,却发觉原本坐在她对侧的少年不知何时已坐到她的身畔来。


    连浓黑的发尾都垂落在她刚修剪过的兰草叶子上,若是他托腮的手松开,抑或是略微低头,唇瓣便会吻过她的眼睫。


    李檀本就微红的面颊更是滚烫。


    她往后挪身,从月牙凳上站起身来,往槅扇前走,掩饰般地轻声:“既然去宁武关的事就在眼前。那我今日便得让绿萝冒雨出宫一趟,将阿兕请来。”


    既然宁武关之事势在必行。


    她总得在这之前将他们之间的误会解开。


    既不能让阿兕带着一肚子的气走。


    也不能让十九在军中受阿兕整整好几年的冷眼。


    只是她还未走到槅扇前,十九便已起身,赶在她之前将槅扇挡住。


    平日里慵懒的少年难得的勤恳:“公主不必让绿萝走这一趟,臣知道王府在哪。”


    他星眸弯起:“让臣去,来回得还快些。”


    李檀抬眼看向眼前转了性子的少年,微有些迟疑:“十九,你是有事瞒着我吗?”


    十九将半个身子都倚在槅扇上,依旧是笑眼弯弯,万事不着心的模样:“臣能有什么事情瞒着公主?”


    “不过是想去青莲街上买包点心罢了。”


    李檀辨不出他话里的真假。


    但见他这般坚持,也唯有将搁在窗外的那柄竹骨伞递给他。


    “那你早些回来。”


    十九笑应。


    他接过李檀递来的竹骨伞,重新背过身去。


    正抬手想将槅扇打开,动作却倏然一顿。


    紧接着,李檀听见他清润的语声:“公主,有人来了。臣得先回避一下。”


    话音未落,他便展开身形,重新回到梁上。


    李檀眼睫轻眨。


    见不过一晃眼的工夫,适才还在跟前的少年再度消失无踪,唯余那柄竹骨伞还好好地搁在门边,也不由得轻轻莞尔。


    她将竹伞拿在手里,主动将槅扇推开。


    一抬眸,便看见她的贴身侍女绿萝正打着纸伞,匆匆自廊前而来。


    “绿萝。”


    李檀轻轻唤了声,方打起垂落的竹帘,视线便落在绿萝身后的青衣宫女身上。


    “银粟姑姑?”


    李檀有些讶然。


    银粟是皇帝身边的贴身宫女,掌太极殿内一应琐事,极少在各宫之间走动。


    话音初落,银粟便与绿萝一同行至廊上,向她福身行礼。


    其中银粟道明来意:“今日落雨,本不该叨扰公主休憩。但陛下许久未见公主,极为思念。特令奴婢前来,请公主去太极殿内面圣。”


    “父皇召见我?”


    李檀略感意外,但还是轻轻点头:“姑姑稍候,我去换身得体的衣裳便来。”


    银粟恭敬应声。


    李檀也缩回刚踏出门槛的脚,复又回到寝殿内,自然地掩上了槅扇。


    她从衣箱里寻出件淡紫藤色的衣裙,往殿内的屏风后更衣。


    原本暂避到横梁上的少年也重新跃下,隔着道绣金屏风和她说话。


    “臣跟着公主过去。”他抿了抿唇,难得的有些不悦:“今日恰好是太子进宫的日子,臣放心不下。”


    李檀正系着外裳上的玉扣,闻言倒有些犹豫。


    她确实不喜这位皇兄。


    但若让他跟去,万一在太极殿内被人察觉,十九必定要被重罚。


    她不敢冒这样的险:“你在寝殿里等我便好。”


    她像是在安慰十九,也像是在安慰自己:“毕竟是在父皇的驾前,皇兄不敢如何的。”


    十九眉梢微抬。


    “公主想将臣一个人留在寝殿?”


    李檀将外裳系好,又轻拢好臂弯间的披帛,便自屏风后出来,展眉对他轻笑了笑:“今日落雨,你不好藏身。”


    “而且,我还等着吃你带回来的糕点呢。”


    十九还是不情愿。


    但见李檀执意,他也不得不让步:“那臣在寝殿内等公主。等公主回来,臣再出宫去见小王爷。”


    若是他尚在宫中,李晟为难李檀时,他兴许能够赶到。


    若是出了宫禁,得知消息再赶来,都不知要耽搁多久。


    他这般说着,便又垂手,替李檀扶正因更衣而有些歪斜的金簪,笑眼微弯:“那时候,臣再从青莲街上那家老字号里,给公主带好吃的炸春卷回来。”


    李檀轻弯黛眉,也没再坚持。


    “那我可等着。”


    她答应了声,又抬手将他推到屏风后去,自己拿起那柄竹骨伞,轻轻抬步迈过门槛。


    跟随在廊上等候已久的银粟姑姑,走向太极殿的方向。


    *


    太极殿内檀香袅袅,宫人云立。


    年迈的帝王倚在龙榻上,正阖眼养神,但面上依旧是掩饰不住的病容与疲态。


    李檀跟在银粟的身后走过殿门。


    她步履轻缓地绕过殿内一十二道锦绣山河屏风,走到龙榻边上,轻轻向龙榻上的帝王福身行礼:“和静拜见父皇,父皇万安。”


    榻上的帝王睁开眼来。


    他看先眼前身量单薄的少女。视线停驻一瞬。


    顷刻,他便挥手屏退众人,又对李檀沙哑道:“和静,你过来。坐到朕的身旁。”


    李檀轻应。


    她乖顺地走到皇帝的脚踏上坐下,语声很轻地道:“和静许久未来,不知父皇最近的龙体可好些了?可要和静前来侍疾?”


    皇帝侧首看着她,良久启唇:“朕有多久未曾见过你了?”


    李檀微顿,垂落在身畔的指尖轻蜷了蜷。


    这是她的父皇重病后,第一次召见她。


    离上一次见面,久得她都记不清相隔多少时日。


    于是她摇头:“和静不记得了。”


    皇帝注视她许久,终是重新阖眼。


    “罢了。”他有些倦怠地道:“朕只是在昨夜里,倏然梦到你的母妃。”


    李檀低垂的羽睫轻轻一颤。


    一时间,竟不知该如何接话。


    好在皇帝也没等她接话,就这般语调疲惫地说了下去。


    他许是真的累了,连言语都有些散乱。


    时而讲起她母妃还在时的旧事,时而又讲起近日里发生的事。


    两厢混在一处,愈发给人以朦胧不真之感。


    李檀安静地听着,直到皇帝再度睁开眼来。


    这次他看了她很久,方缓缓道:“你生得有几分像你的母妃。但却不似她那般刁蛮。”


    李檀微垂下眼:“母妃生性热烈,是和静不及。”


    皇帝没接这话,仅是自言自语般地缓缓道:“倒是羿儿……他生得最像朕,性情举止,也最肖似朕轻狂的少年时。”


    李檀隐约有些不安。


    正当她想着要如何回答的时候,皇帝也不知是清醒还是糊涂,竟感叹似的道:“这些时日,朕想了许久。”


    “晟儿虽是朕与皇后所出的嫡长子,但秉性不佳,终究是难承大统。朕不放心将江山交到他的手上。”


    “朕决定,让羿儿去宁武关历练几载。磨一磨他的心性,也攒一攒他在军中的威望。”


    李檀忐忑抬眼,低声唤他:“父皇——”


    但皇帝似并未听见她的声音,依旧是徐缓而郑重地道:“待宁武关的战事平定后,朕想将这份江山基业,交到羿儿手上。”


    他的语声不重,却如雷霆滚过天际,敲得李檀的心怦怦作响。


    她慌乱地拿指尖摁着心口,觉得父皇定是糊涂了。


    不然,不然又怎会这样突兀地提起这样的事。


    废太子,立阿兕。


    这样的话要是传出去,不知会在朝堂间掀起怎样的轩然大波。


    李檀心绪紊乱,如坐针毡。


    正当她不知所措的时候,龙榻上的皇帝却又缓慢阖眼,就这般在她的眼前疲惫地睡过去。


    也不知方才的话,是他决意如此,还是仅仅是他临睡前的梦呓。


    李檀唯有藏着眼底的惊惶,从脚踏上站起身来,唤了殿内的银粟等人前来伺候。


    而她则打着那柄青竹伞,顺着来时的路往华光殿的方向走。


    还未行出多远,李檀迎面便撞见一人。


    却是同样前来请安的李晟。


    他站在渗透雨水的宫墙前,手里的玉骨伞压得很低,薄绢制的伞面在他的脸上笼罩出一片晦暗而凝固的影。


    令本就神色不豫的他颈显得神情阴鸷,令人无端生畏。


    李檀没有防备,倏一抬首,便被骇得往后退开一步。


    她本就紊乱的心跳得愈疾,连呼吸都变得急促。


    李檀知道这是心疾要发作的前兆。


    一时间也未来得及行礼,便匆忙从袖袋里寻出十九给她配好的药丸。


    就这般匆促服下后,又缓了稍顷,她这才渐渐觉得好些,勉强能够答话。


    但她的面色仍旧苍白。


    朦朦春雨里,她敛起披帛向李晟行礼:“皇兄。”


    李晟紧凝着她,猛地踏前一步,语声咄咄:“和静,父皇与你说了什么!”


    李檀拿指尖压着急促起伏的心口,一双黛眉因方才的心悸紧蹙:“没有,没有什么。”


    她低声:“父皇只是让和静好好保重身子。”


    李晟显然不信。


    他依旧是紧凝着她,声色俱厉地逼问:“就这点事,值得父皇特地将从人屏退,单独与你说起?”


    李檀轻阖了阖眼,依旧是坚持:“因为这件事,原本便是和静一人的事……”


    她说着,面色愈白,便侧过身去,颤声道:“和静的身子不适。恐怕不能再与皇兄在雨中叙旧。便先回华光殿去了。”


    她说罢,向着李晟微微福身,便绕过他,复又往华光殿的方向走去。


    李晟似是知道在她这问不出什么。


    也许是觉得再逼问下去李檀出事,会将事情闹大。


    他并未追来,仅是这般打伞立在雨中。


    看向李檀背影的眼中满是阴翳。


    *


    与此同时,华光殿内。


    原本说好要等李檀回来的十九已在寝殿内等得有些不安。


    终于还是等不住,信手拿起把竹伞便往殿门处赶。


    但方绕过照壁,倒是在雨中冷不丁地遇见一人。


    却是不请自来的李羿。


    对年少气盛的李羿而言,上阵杀敌,保家卫国,自然是一等一的快事。


    但他仍旧是放心不下他住在华光殿中,身体病弱,又素来心软的皇姐。


    尤其是身旁还有一个图谋不轨的影卫。


    于是,他得到消息后,便马不停蹄地赶来宫中。


    未曾想,两人一进一出,倒是恰好在殿门前撞见。


    李羿见他撇下皇姐一人出行,本就不善的面色彻底寒透,不由分说,迎面便是一剑劈落。


    他今日是入宫面圣,贴身的兵刃并未带来。


    腰畔悬的是装饰用的木剑,但携怒挥来,依旧是声势惊人,不比影卫司的铁鞭要轻。


    十九侧身避过,不得不暂且停住步伐:“王爷可是进宫来寻公主?”


    李羿一招落空,本想再度挥剑,但听他这般开口,倒是硬生生地顿住。


    他厉声喝问:“怎么是你?皇姐人呢?”


    十九微抿了抿唇,没有回答。


    李檀如今还未回来,多半是途中遇到李晟。


    但若是他就这般直白告知,让李羿就这样撞上李晟,也不知会促成怎样不可收拾的闹剧。


    李羿自然不怕。


    他不在宫中居住,又很快要离开玥京城,远赴边关。


    但等他离开后,会被李晟记恨为难的,还是留在华光殿内的李檀。


    他微垂眼帘,索性将此事一语带过:“公主如今不在殿中。”


    在李羿再度追问之前,他迅速启唇,转开话茬:“不知王爷是否愿意在此,与臣做一笔交易?”


    李羿语声带怒:“你能与本王做什么交易?本王皇姐的下落?”


    十九摁住袖袋里想要探头的小白,很是自然地答道:“当然不是。”


    他在照壁前站定,藏着眼底的狡黠:“臣离开公主,跟着王爷去边关两年。换王爷回答臣一件事。”


    李羿满是怀疑地瞪视着眼前的少年。


    在他看来,他的皇姐心软又轻信,定是眼前的少年花言巧语蛊惑了她。


    现在他主动提出要离开,自然会令人怀疑其中有诈。


    李羿握紧手中木剑,警惕道:“你想问本王什么事?”


    “小七。”


    “臣想知道小七在哪?”十九说出这个名字,毫不迟疑:“臣在皇宫中找了整整两年,若是小七还在宫中,绝不可能无人见过。”


    毕竟小七是狸奴又不是人,总不能刻意躲着他。


    果然,他的话音落,李羿便蓦地一顿。


    他盯着十九看,眼底的怒意愈盛:“皇姐连小七的事都告诉你了?”


    十九端详着他的神情,愈发肯定李羿是知道些什么。


    “公主还托臣将小七带回来。”他不退反进,对李羿轻笑了笑,毫不避讳李檀对他的偏爱:“公主很挂念她的小七,仅次于臣。”


    李羿闻言,似又想发怒。


    但看在他同意远离李檀的份上还是强行忍下。


    他紧皱浓眉,语声寒彻:“本王可以与你做这笔交易。但此事,你绝不可告知皇姐。”


    他说着,再度抬眼,眼底满是厉色:“否则,本王绝不会放过你!”


    十九半垂眼帘,藏着眼底未散的狡黠。


    他当然可以不告诉李檀。


    但不妨碍他想办法将小七带回来。


    于是,他并不迟疑地答应。


    “臣不会告诉公主。”


    李羿并不信他。


    依旧是瞪视他好一阵,直到十九抬手起誓,方语调生硬地出声:“小七跑出去的时候,正好撞上被父皇训斥完的皇兄。被他令长随抓起来摔死了!”


    他像是也不愿回忆起这件事,双眉皱得更紧,本就满是敌意的语声更是寒厉:“皇姐的身子不好,绝不能与她提起!”


    十九并未想到会是这样的结果。


    素来机敏的少年倒也在他语落时微愣了一刹。


    还未启唇,一道竹伞坠地的清脆声,便隔着朦胧春雨传入耳畔。


    同时,他看见李羿的脸色骤变。


    十九立即回首。


    顺着李羿慌乱的视线,他望见身姿单薄的少女孤身立在滴水下。


    她穿着去时的淡紫藤色衣裙,手里的青竹伞却就这般落在白玉小径上。


    雨水打湿她的乌发,衬得她本就瓷白的脸苍白如纸。


    她就这般愣愣地与他对视。


    好半晌才艰难地发出声来:“你们说什么,皇兄他,摔死了我的小七……”


    但话音未落,心悸之感便如巨浪席卷而来。


    她像是被巨浪击中,眼前的一切都变得乱得支离。


    她徒劳地捂住心口,艰难地喘息着。


    清泪如露,在越来越强的心悸里连串坠下。


    带走她最后一缕清醒的神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