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04章 你当朕眼瞎吗?若非是太上皇,朕为何要躲过去?

作品:《大唐:开局继承十万亩田

    大明宫,紫宸殿!


    李二照着太极宫紫宸殿的模样,在穹顶上也修了一座小亭子。


    天刚亮,李二端着把精致的茶壶,带着刘瑾来到亭子里纳凉。


    关中的热,不同于外地。


    那是一种纯粹的热,滚滚热浪扑面而来,感受不到一丝的潮气。


    炽烈的太阳,仿佛要将世间所有的水分都蒸干。


    哪怕清晨时分,在太阳下站久了,都会感到头晕目眩。


    不过,就算再热,也抵挡不住李二的好心情。


    他甚至有闲心,哼上几首小调。


    倒上热茶,美美得喝上一口,心里头美滋滋。


    “喝茶才能解暑,孙神仙说了,总用冰块降温,迟早会把身体搞垮。”


    李二甚至给刘瑾也倒了一杯茶,让他坐下来,陪自己一块喝。


    看着刘瑾受宠若惊的样子,李二哈哈大笑。


    笼络人心的小手段,不管多俗套,管用就行。


    “刘瑾,你进宫几年呢?”


    刘瑾双手捧着茶杯,小心翼翼的说道:“回陛下的话,算起来,也有九年了...”


    李二点了点头,道:“是啊,人这一辈才有几个九年...你师傅近来如何?”


    提起师父,刘瑾的脸上,不禁露出几分羡慕之色。


    “师父他老人家自离宫之后,就进了书院,柳公子给师父在书院新校区留了套宅子,与孙神仙和李神医做邻居,闲暇的时候,教导一下学生,听说前几天书院还给他评了个奖,奴婢搞不懂里头的门道...”


    李二听着,也不禁流露出几分向往之色。


    书院是真正的大牛云集,文华荟萃之地。


    文人墨客相居,迁客骚人结伴,想想都觉得舒坦。


    “想不到,这个老东西竟比朕过得潇洒...”


    刘瑾一笑,道:“索性今日无事,不妨陛下也去书院逛上一逛?德明先生的经学、师古先生的史注、伯施先生的赋言,今日都有讲授,再不济,也可以去图书馆转一转...”


    “是你想去看怀恩吧?”


    李二笑吟吟的说道。


    “什么都瞒不过陛下...”


    李二喝了一口茶,道


    :“说得倒是在理,不过好茶不可糟蹋,且品完其中滋味,再去书院也不迟!”


    “奴婢这便下去准备!”


    李二摆了摆手,道:“不必摆什么仪仗呢,朕白龙鱼服,更加畅快!”


    说完,李二向着远方眺望。


    紫宸殿很高,坐在亭子里,完全可以将远处那偌大的书院,尽收眼底。


    更远的地方,是金黄色的农田,看起来格外的漂亮。


    去年的今日,李二整天为了旱灾发愁。


    说起来很奇怪,自前隋大业三年开始,一直到当今的贞观盛世,就没有个好墒情!


    冬天冷得出奇,夏天能热死个人。


    北方年年大旱,南方年年大涝。


    若不是粮食产量够高,再加上百姓们生活变得富足了,怕是每年都要饿死不少人。


    今年不同了。


    就连李二,都吃够了玉米土豆。


    百姓们就更厌烦了。


    担心天降大灾,哪怕玉米和土豆的产量再高,李二也不敢让百姓们种别的。


    中原百姓饥饿了上千年,着实是怕了。


    在人们朴素的观念之中,粮食再多都不够吃。


    而随着各地开始着手兴建水利,搭建水车,凿筑沟槽,百姓们拥有了足够的抗灾能力。


    只要不是出现那种,百年千年难得一遇的大灾,就不用担心粮食问题。


    终于可以让百姓们,种点别的东西了!


    土豆做的粉条子,再怎么像面条,也终究不是面条。


    关中人就该吃面食!


    宽条扁片下锅,扔进去两根菜叶子,捞出来之后,泼上滚烫的素油。


    那味道,吃上一辈子都不嫌腻!


    随着关中最后一架水车修完,李二悬了近十年的心,彻底收回肚子里。


    他已经许久没有体会过,这种心情了...


    喝完了茶,李二亲手收拾茶具。


    这是他众多爱好之中,唯一有时间每天都做的。


    今天用的这套茶具,出自大唐绝无仅有的顶尖大师,陶玉之手!


    他所做的瓷器,素有‘假玉’的美称。


    武德四年,陶玉亲自押送一批精品,入朝进贡。


    当时李渊还亲笔给他写了‘陶窑’


    二字,用以传世!


    李二很是小心。


    在水盆里,先用棉纱仔细的清洗一边,再用活水冲洗。


    最后,那细麻布拭干水分,轻手轻脚的放进盒子里。


    他又去净了手,换了一身普普通通的儒生长衫。


    刘瑾早就已经换好了便装,在紫宸殿外等候。


    李二随手从众多收藏品之中,拿起一把玉竹做骨的扇子,摇摇晃晃的迈着八字步,向书院的方向走去。


    大明宫本就紧挨着书院。


    就是新校区远了一点,为了顺便看看怀恩,只能走皇宫正门。


    李二打算让刘瑾去雇一辆马车,主要是想体察一下长安城的民情。


    刚过了丹樨门,李二正想让刘瑾先走一步去雇车。


    还没来得及张口说话,猛地一愣。


    下一刻,他像见了鬼一样,急忙拉着刘瑾往旁边闪去!


    躲在两个身高马大的金吾卫身后,小心翼翼的露头往外边看。


    “陛,陛,陛...”


    那两个金吾卫都快吓死了。


    李二凶神恶煞的说道:“闭嘴!”


    刘瑾还处于懵圈状态,刚才李二使劲一扯,差点把他脖子拽折了。


    晃了晃脑袋,刘瑾这才发现,从宫门口...走进来一群老头!


    全都是老农装扮,有几个裤腿上还带着泥。


    这副样子,在外边没什么稀奇,在宫里,可就稀奇大了!


    再细看几眼,为首之人,竟然是太上皇!


    刘瑾猛地一哆嗦。


    “陛下...”


    李二眼珠子咕噜咕噜转个不停。


    “刘瑾,你去把这群人引到大安宫去,就说朕去了书院!”


    “这,这...陛下,太上皇在那!”


    李二在刘瑾的脑袋上使劲拍了一记。


    “废话,你当朕眼瞎吗?若非是太上皇,朕为何要躲过去?”


    此刻,他无比庆幸换了一身衣服。


    否则的话,穿着龙袍在皇宫里瞎晃荡,长眼睛都能看得见。


    “快去!”


    李二一脚踹在刘瑾的屁股上。


    刘瑾踉踉跄跄的跑出来,‘噗通’一声,正好趴在李渊脚下。


    与此同时,李二撒腿就往外跑。


    两排金吾卫都看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