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32章 真正的大头,是科举

作品:《大唐:开局继承十万亩田

    柳蓉儿心直口快,嘴上向来没个把门的,有什么就说什么。


    从小一起长大,柳婉儿太了解她的性子了。


    按照她的喜好,肯定瞩意阎氏多一些。


    她们姐妹在长安的贵妇圈子里,属于顶级的人物。


    同龄人之中,除了几位公主之外,压根就没有能跟她们来往的。


    平常外出喝喝茶,听听曲儿,都是跟老一辈的贵妇们一起。


    阎氏的母亲,恰好跟她们姐妹走动得多一些。


    按照柳蓉儿那个帮亲不忙理的性格,不替阎氏说好话才怪!


    可皇家的事情,能随便张嘴吗?


    且不提皇后和武顺怎么想,一个太子侧妃的分量,可着实不轻!


    若是等承乾以后继了位,大小也是个皇贵妃!


    就像如今的杨妃和阴妃。


    如果柳蓉儿开口帮了阎氏,最后让旁人钻了空子,那岂不是白白给柳家竖了一个敌人?


    柳家会不会把李承乾的妃子放在眼中,是一回事,竖不竖敌人,那是另外一回事。


    好歹柳婉儿也算是女中诸葛,干不出这么缺心眼的事。


    她相信,长孙皇后也不可能想不到这一点,只是想借柳家姐妹的嘴,将话题引出来。


    毕竟,亲近的人之中,有资格插手李承乾婚事的人,也只有这么两个了...


    眼瞅着柳蓉儿要张嘴了,一个‘阎’字即将脱口而出,柳婉儿赶忙开口道:“我家夫君总说,娶妻要宜室宜家,性子娴静,懂得做些女红,就足够了。”


    长孙皇后显然很赞许柳婉儿的智慧。


    “还是婉儿会说话...”


    说完,她略有深意的看了杨氏一眼,道:“杨氏,听闻你女红做的不错?”


    杨氏浑身一颤,急忙道:“娘娘谬赞了...”


    长孙皇后笑道:“本宫昨日才给雉奴缝了一件五毒褂子,总想着给承乾做件袍子,你们瞧瞧时辰,若是有工夫,便辛苦一二。”


    四女心中狂呼。


    来了来了!


    第一道关口终于来了!


    原来娘娘最先考校的是女红!


    大家闺秀,女红是必不可少的课程。


    手艺自然是没得说。


    她们已经开始在心中揣测,用什么料子,绣什么图案了...


    武顺张了张嘴,没有说什么。


    她心中很诧异。


    按照皇后之前说的话,她应该比较看重苏氏才对。


    为何,要最先问杨氏?


    柳婉儿则是意味深长的看了杨氏一眼,不知在想些什么。


    柳蓉儿则是暗自吐了吐舌头。


    心直口快的她,刚才可没想到这么多,幸好没说处帮阎氏的话,不然的话,回去又要挨夫君的训了。


    几个女人,各怀着心事,不知不觉间,感业寺到了!


    侯氏比她们早来了片刻,跟住持法圆禅师,交代皇后娘娘的行程。


    此刻,正领着感业寺上下,近百个女尼,站在门口等候。


    “参见皇后娘娘!”


    “皇后娘娘万安...”


    长孙皇后上前拉着法圆禅师的手,道:“陈姑姑,多年不见了...”


    听她的意思,两人之间还有一段渊源?


    法圆禅师难得露出几分笑容,看得她身旁的慧觉一愣。


    “上一次见面,娘娘还是秦王妃,今非昔比,贫尼万不敢当‘姑姑’一称。”


    “陈姑姑说的哪里话?当年若不是您照看着承乾他们几个,他们也不会活到今日,是本宫多谢姑姑才是...”


    “都是些陈年旧事了,不提也罢,倒是贫尼,还要多谢娘娘,赐予安身之所!”


    两人客套了半天,众人差不多也听出七八分原委来了。


    这位法圆禅师,多半在当年的玄武门之变时,出过大力气。


    那时候兵荒马乱的,连当今陛下都命悬一线。


    想必,长孙皇后在危难之际,做好了最坏的打算,将李承乾他们几个,托付给了法圆禅师。


    怪不得太子选妃,长孙皇后执意要来感业寺。


    原来是这么一回事...


    四位太子侧妃候选人,对这位法圆禅师上起了心。


    若是抱紧这条大腿,太子侧妃的位置,八成就能收入囊中了!


    四人小心的判断着局势,一句废话都不敢说。


    “诸位里边请吧,今日寺中清净,住上一两日也可...”


    法圆禅师让小尼姑慧觉,在前边引路,向着后院走去。


    ...


    一个上午,加上半个下午。


    大朝会终于结束了!


    文武百官都累得够呛。


    新年之初,需要商议的事情实在是太多了。


    太子选妃,还只是个开始。


    真正的大头,是科举!


    从主考官的人选,到考试命题的侧重方向,再到其他相关人员和地点...


    事无巨细,都要一一敲定!


    李承乾往外边走,身边围了一群大臣。


    真正的太子党,是不会在这个时候,过来烦扰太子的。


    像房玄龄他们几个,早就一溜烟跑了!


    只有那些,从前没巴结的人,才会在这个时候围过来。


    近期,有两件大事的发生,意味着太子即将开始真正管理朝政。


    一是太子入主两仪殿,二则是太子大婚。


    瞎子都能看出来,其他皇子,根本没有跟太子竞争的资格。


    有资格的那几位,压根连丁点兴趣都没有。


    加上柳白,不知是无意还是有意的,将他们派到各地,更坐实了太子的地位。


    还有一件看起来很小的事,着实把这些大臣们给吓到了。


    大朝会结束之时,中书舍人岑文本竟然上书,求陛下把蒋王和汉王,送到柳家庄子学本事?!


    用后脑勺想,都知道这是太子授意的。


    真正吓到他们的是,陛下竟然真的同意了!


    这代表着,陛下心中,从来都没有第二位太子的人选!


    这时候不巴结,难不成等太子真当了皇帝?


    就算当朝皇帝,还在春秋鼎盛时期,早些跟太子搞搞关系,总是好的。


    李承乾被他们搞得烦不胜烦。


    还不能翻脸!


    时时刻刻都要注意太子的威仪。


    好不容易逃到东宫,关上大门,坐在自己的书房里,李承乾才终于松了一口气。


    “殿下,娘娘带着四位贵女,去了感业寺,柳家的两位夫人也一同去了...”


    小满见太子回来,忙将这个消息告诉他。


    李承乾闻言,微微一怔,旋即意味深长的笑了。


    “我倒是也许久未见法圆大师了!”


    刚坐下的他,又重新站起来。


    “走,咱们也去瞧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