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96章 谁能禁得起这份诱惑?

作品:《大唐:开局继承十万亩田

    大唐还是比较注重出身的。


    或许,书院的存在,让读书人入仕之时,出身的重要性已经降到最低。


    但哪怕再低,也不会低到哪去。


    这是任何社会形态,都无法解决的问题。


    而对于皇家,尤其是皇家的直系子弟而言,出身甚至代表了一切!


    因为出身,有两个人可谓是吃尽了苦头。


    首先,是皇三子蜀王李恪。


    他是隋炀帝的亲外孙!


    但凡是跟前隋沾点关系的老臣,都对这位蜀王殿下充满了感情,以至于,皇家的所有人,都或多或少的跟李恪,产生了疏离之感。


    若不是柳白,恐怕现在李恪跟李承乾等人的关系,也不会太融洽。


    另外一个人,并不是李恪的同母兄弟李愔。


    有了大的,谁还会在乎小的?


    大的在前边冲锋陷阵,挡住了一切风雨,外边乱七八糟的流言蜚语,伤不到李愔分毫!


    而李祐,就不一样了...


    如果说李恪的血脉太尊贵,是一种幸福的痛苦。


    那么李祐的血脉之中,则是带着原罪...


    一种,令任何人都无法饶恕的原罪。


    他的外公阴世师,把李家的祖坟给刨了...


    李祐可没有兄长,没人替他遮风挡雨。


    换句话说,就算李恪兄弟两人能够掌握实权,在某一个行当之中,成就一番功业。


    李祐不行!


    不管他从哪个行当里崛起,都会受到严厉的打击!


    最先出手的,恐怕就是皇家!


    这一点,连李二都无法阻止!


    因此,为了将风险降低到最好,李祐在柳家,向来是最没有存在感的人之一。


    不光是出于保护生意的目的,更因为,要保护李祐,不让他成为出头鸟。


    这直接导致,李祐不能像李泰、李恪他们几人一样,真正的领导一支队伍,在某地‘扩土开疆’。


    没有人会觉得,李祐有什么好前途。


    他这辈子最大的希望,就是当一任闲散王爷,帮着李氏皇族开枝散叶。


    这是窝在李祐心中永远的伤疤,直至今日,终于被王守仁揭开了!


    “张道长身份超然,你李家尊老子为祖,日日参详道学,便是尽了最大的孝心,因此,你也只有在道门,才能拥有出头之日。”


    李祐低着头不说话。


    老半天,才讷讷的说道:“莫非,我要出家当道士?”


    王守仁笑道:“那也要看,你愿意不愿意...”


    出家并不意味着,从此六根清净。


    那是佛门的传统。


    道门没有多少禁止婚配的戒律。


    距离道门那些出世之人,定下条条框框的规矩,还差着三四百年呢。


    不过,一入道门深似海。


    成为道门弟子,注定他与皇家的权力,再无半天瓜葛。


    对于一个满是雄心壮志,巴不得明天就建功立业的年轻皇子而言,这是极度残忍的。


    这种感觉,就好像一个绝世老淫棍,忽然得到了一本盖世秘籍,练成之后就可以天下无敌。


    世间美女予取予夺!


    可翻开秘籍,头一页便写着‘欲练此功,必先自宫’。


    再往后翻,秘籍都翻烂了,也没找到‘若不自宫,也能练功’的字样...


    不练?


    谁能禁得起这份诱惑?


    练?


    那以后就只能过过眼瘾了。


    李祐现在,就是这种心情。


    王守仁循循善诱道:“少爷给你指明了方向,但这条路,毕竟是要由你自己走的,如何出头,也须看你自己的想法...”


    他并不打算说的太明白。


    有些事情,若是不自己参透,以后是要吃大亏的。


    说完,王守仁起身离去。


    把地方留给李祐,让他自己想明白。


    ...


    在刘家沟住了好几天。


    旅途的疲惫,被清扫得干干净净。


    别人都没什么变化,唯独李祐,在跟王守仁聊过之后,又开始捧起道家的那些学问典籍,整日不撒手。


    柳白当然知道这场谈话,心中甚感欣慰。


    看样子,李祐已经找到了自己的路。


    众人原本想着过完年就走,奈何老马亲自出面跟柳白说情,想让发妻在娘家,多住上一住,众人便多逗留了几天。


    一直到了大年初四,才重新上路。


    按照时间推算,走快一些的话,还是能够在上元节前,赶回长安的。


    就在众人上路的同时,长安城中,逐渐热闹了起来...


    得知大理寺卿戴胄和鸿胪寺卿唐俭,联名邀请各方大儒参见文会,很多回老家过年的官员,吃了年夜饭,就往回赶。


    时间,选定在了大年初八!


    这个日子颇有几分讲究。


    老百姓们称其为‘谷日’。


    传说之中,这一天是谷子的生日。


    若是天气晴朗,意味着今年风调雨顺,能有个好收成。


    若是天气不好,就需要祭拜上苍,祈求老天爷怜悯农家辛苦,多多赐予一些好天气。


    对于贵族和读书人而言,这一天又叫‘顺星节’。


    需要做的,是祭拜诸天星辰。


    读书人们,当然是要祭拜‘文曲星’的!


    尤其是今年二月底,要召开恩科,更要图个好兆头!


    讲究些的人家,还要去购买禽雀鱼虾,专门用来放生。


    长安城已经形成了相关的产业,大年初八一早,大街小巷就有不少人,摆出摊子卖活物。


    距离文会召开,还有四天。


    很多即将参加文会的人,摩拳擦掌,打算大干一场。


    年前的馆院之争后,着实有不少弘文馆的旧属,都打算改投书院门下。


    他们改变的心意,让李义府等人自是赚得盆满钵满。


    当然,也有一部分人,死活都不愿意向书院低头。


    他们视这场文会,为一个扬名的大好机会。


    若是能借此博得文名,说不定能有助于自己的仕途。


    一上街,就能看见不少读书人,正端着书本,一边溜达一边读。


    似乎,是在给文会做准备。


    一辆规格很高的马车,自西门入城,向皇宫行去。


    坐在车里的长乐公主,正在翻看账本。


    一旁的巴陵公主,时不时掀开车帘,向外边望一望,目光之中满是羡慕。


    长乐抬头看了她一眼,笑道:“母后肯定会应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