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88章 这口锅,背得相当瓷实

作品:《大唐:开局继承十万亩田

    出于业务上的需要,越王府几乎一天一个样。


    莫说岛上的那座房子,就连岛都是新的!


    考虑到某些东西的安全性,工匠们硬是在池塘中间,堆出来一座小岛。


    说是池塘,比起一座小湖,也不遑多让。


    因为这本就是一座小湖,再由人工修建起来的。


    这需要极其高超的技艺,甚至还包括了很强的运气性。


    岛上除了那座房子之外,没有其他建筑。


    依稀能看见,房子里站着几个人。


    想要上岛,只能乘船。


    “陛下这边请...岛上隐藏着一些机密,工匠们打断了池水和外界的勾连,都是处于安全的需要。”


    刘仁轨一边介绍,一边招呼着靠在岛边的小船,过来接他们。


    涉及到机密,原本还打算上岛去看看的长孙皇后和武顺,再次顿住脚步。


    “陛下,臣妾带着顺儿去花园转转。”


    李二略一沉吟,道:“也好。”


    他信步踏上小船,身后的李承乾和刘仁轨也跟了上去。


    很快,三人踏上小岛。


    “参见陛下!”


    房子里的人忙跑出来见礼。


    为首的,赫然是前百骑司大统领钱世安!


    “你怎么在这?”


    李二颇为惊异。


    其从百骑司并入泰记之后,他就没见过钱世安了。


    听说这厮整天忙得脚打后脑勺,连进宫请安都忘了。


    要知道,钱世安是最早跟随李二的人。


    从小就在唐国公府长大。


    少年时期为李二牵马,是他最忠心的家奴之一。


    不去宫中请安,着实是怪事。


    钱世安看了旁边的刘仁轨一眼,心中也不禁有些怨念,他可怜兮兮的说道:“回陛下的话,微臣也想侍奉在陛下左右,奈何条件不允许...”


    李二哈哈一笑,道:“朕倒要看看,是什么条件,把你这狗东西的脖子拴了起来!”


    说着,他走进小房子。


    刚一走进小房子,他瞬间被眼前的场景惊呆了!


    下一刻,李二脸色骤变,一股难以言状的怒火忽然腾起!


    “钱世安!!”


    他爆喝一声,目光之中,蓦得遍布杀机。


    钱世安一哆嗦,连忙匍匐在地上。


    李承乾跟在李二身后,看到里边的场景之后,也吓了一大跳!


    他不可置信的说道:“这...这,你们怎么敢把这东西,放在长安?!”


    原来,这是一间暖房。


    里边摆放的,是大大小小上百个花盆。


    花盆里,是一朵朵美丽的大红色花朵。


    可是,在李二和李承乾眼中,这一朵朵花,无异于能吞吃灵魂的恶魔!


    与李二的暴怒,截然相反。


    匍匐在地上的钱世安,似乎早就想到了他们的反应,丝毫都不着急。


    “陛下恕罪!”


    刘仁轨上前解释道:“陛下且息怒,此事原由颇深...”


    听完了刘仁轨的话,李二这才面色稍霁。


    不过,还是没给钱世安什么好脸色。


    “狗奴才,站起来吧!”


    钱世安叹了一口气,站起来后,垂首走到一旁。


    李二正色对刘仁轨道:“既然你们把这东西带了回来,就一定要严密监管,但凡有一枚果子,一粒种子流传到外界,你们知道后果...”


    刘仁轨拱手,道:“臣等以性命担保,此物不会流传到外界!”


    李二点了点头。


    泰记的人,还是相当靠谱的。


    之前他还在奇怪,连密谍司的档案,都放在外边。


    有什么东西,是值得存放在这座小岛上的?


    现在,他彻底明白了。


    “若是泰记人手不够,就去金吾卫之中抽调,务必要保证此地的绝对安全!”


    “臣领命!”


    ...


    近一个月来,朝廷风平浪静。


    随着年前的最后一次大朝会结束,官员们迎来了一年一度的长假。


    从腊月,可以一直休息到上元节后。


    这么长的时间,对于乡愁滚滚来的外地官员而言,自然是要回老家的。


    好几次过年都在长安,房玄龄等人,也难得回老家一样。


    大佬们不在,很多工作都没了头绪。


    毕竟,不是所有官员,都有资格放假的...


    大理寺便是其中之一。


    戴胄是谯郡人,今年也照旧没有回老家。


    一来是因为,他的家小都已经在长安扎根,连祖宗牌位都请了过来。


    二则是因为,大理寺事务繁多,实在是走不开。


    旁人的政务,能收尾的收尾,不能收尾的,完全可以拖到明年再说。


    他可不行。


    任何一桩案子,都关乎到百姓的身家性命。


    晚片刻,可能就会造成更加恶劣的影响。


    尤其是到了年根,各地大案要案频发。


    大理寺上上下下不仅没有消停,反而愈发忙碌了。


    刚亲自从天牢巡视回来的戴胄,醉醺醺的,一脸酒气。


    天牢之中,关着一个异类。


    上到皇帝,下到普通的官员,都很关心这人。


    他的居住条件,是相当的好!


    那个人,名叫许敬宗...


    明眼人都看得出来,许敬宗是替书院背黑锅的。


    这口锅,背得相当瓷实。


    但凡是跟书院有关系的,都欠着他人情。


    何况,他还是当年秦王府的十八学士之一,有身份有资历。


    用不了多久,就会出狱。


    而且还会被重新启用!


    不趁着这时候搞搞关系,难道等人家得势?


    戴胄看的通透,只要有时间,就去天牢跟许敬宗坐一坐。


    反正大部分衙门都关了,没人去查大理寺卿是不是醉酒上班...


    回到衙门里,戴胄打算关上门,好好睡上一觉。


    这么点时间,还是耽搁得起的。


    可刚一关上门,‘生意’就来了。


    “高向玄理?”


    听见胥吏的禀报,戴胄有点模糊。


    他跟高向玄理,这位倭国使者的关系,还算不错。


    事实上,不光是他,朝中大部分官员,跟高向玄理都有些来往。


    严格的讲,高向玄理并非是正统的倭国人。


    他的祖先,是远渡重洋,前往倭国发展的汉人。


    属于归化入倭国的‘叛徒’。


    前隋年间,他就代表倭国,多次出使中原。


    亲身历经两朝动乱,当朝诸多官员在未得势之前,就有不少人和高向玄理有过接触。


    “大老爷,小的听闻,高向玄理才从莒公府上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