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56章 攻于心机,精于算计,这便是书院的风气

作品:《大唐:开局继承十万亩田

    书院要跟弘文馆的人比试学问?


    那场面可不能小!


    不争个输赢,哪里来的书生意气?


    “若是赢下这几场,我弘文馆就有重开之日了!”


    “我等可以重回弘文馆读书,老天开眼!”


    “书院之人鼠目寸光,竟妄图与我弘文馆,一争学问之巅峰,何其可笑?”


    “跳梁小丑罢了,我辈众人束发修学十年者,不胜枚举,书院中人最长的也不过是短短四年罢了,字都认全了吗?”


    “哈哈哈!”


    “...”


    弘文馆一方的灰袍书生们,兴奋的议论着。


    论起谁最想书院完蛋,那非他们莫属。


    挡人财路,就形如杀人父母。


    若是挡了前途呢?


    尤其是对于那些,在弘文馆读书读了一半的人,莫名其妙的被赶了出来,心中恨不得把书院那些人的祖坟都刨了!


    文武百官也在讨论。


    相比之下,他们的讨论反倒比学生更激烈几分。


    弘文馆和书院肩负的,可不仅仅是教书育人这一项责任。


    出身,是作为官员的首要条件。


    曾经的九品中正制,靠的是家庭出身。


    明眼人都能看出来,科举乃是大势所趋,那么在哪里读的书,自然成了判定出身的主要方式。


    朝堂之上何人能相信,何人能依仗,一个个利益集团,几乎都是以出身来区分。


    一提起比试的事情,文武百官瞬间分成了很明显的两派。


    一方,以一大部分稍微年轻一些的官员为主。


    他们或是出自弘文馆,或者家族和弘文馆,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旁的不说,光李纲、孔颖达、于志宁等人的门生故吏,就有不少。


    另一方,则以一部分年长的官员为主。


    他们的品级,并不见得比对方高多少。


    只要是因为,他们的孩子在书院读书。


    靠家世不行,那么只有靠教育背景。


    书院倒了,他们孩子的前途,岂不是也毁了?


    瞧弘文馆的态度,是不可能接受书院学子的...


    学问如山,没有点家底的人,八辈子都不可能翻越过去。


    学问如垒,仅靠一两个人的力量,还是旁边歇着得好...


    李承乾眯着眼睛看李义府。


    似乎是很想把李义府的脑袋扒开,看看他究竟在想些什么。


    房玄龄等人,并没有参加讨论。


    往大了说,身为三省大佬的他们,必须要做到不偏不倚。


    最起码,形势上也要不偏不倚。


    不过,李义府的淡定,重新给了他们几分信心。


    书院这几个学生领袖的可怕之处,他们可见识太多次了。


    就像房玄龄所说的,就算真到了山穷水尽的地步,只要将李义府等人护住,一切等柳白回来再说就可以了。


    在书院学子的眼中,李纲等人是极其可怕的。


    不过在柳白眼中,他们就是个笑话而已。


    根本就不是一个级别的存在!


    “说到底,就怪柳白!若不是他满天下的疯跑,哪里会出这么多乱子?”


    萧禹恨恨的说道。


    房玄龄吧嗒吧嗒嘴,施施然上前。


    “启奏监国太子,老臣以为,此事可行!”


    李承乾皱着眉头沉默不语。


    李纲等人趁热打铁。


    “臣等以为,李义府之法甚好,书院和弘文馆来一场大比,尽显公平!”


    天上掉馅饼的好机会,他们怎能错过?


    李承乾依旧沉默不语。


    过了良久,他才长长的吐出一口浊气。


    “好吧!那就依诸位所奏,今日,让书院和弘文馆,分个高下!”


    ...


    既然要比,就应该有规则,有形势,有内容。


    经过简单的商议,李纲等人和房玄龄等人一致认为,可以利用科举的考试科目来进行。


    大唐的科举,不像后来那样,只考进士科,亦或是只考形势化的八股文。


    还包括了秀才、明经、明法、明字、明算等科目。


    一直到宋朝王安石变法,才万般归一,只取进士科一个项目而已。


    这些科目,并不等同于具体的考试内容。


    而是说,参加不同科目的考试,未来将会进入不同的部门。


    量才入朝,显得格外科学...


    譬如明经,通过之后可以担任言官,亦或是三省下的秘书部门。


    明算,通过之后可以进入司农寺、民部,等等需要算学人才的衙门。


    各个科目也有不同的考试内容。


    单就明经而言,需要考的是墨义和帖经。


    而进士科考的,则是诗词歌赋,以及部分帖经的内容。


    讨论过后,李纲等人满脸笑容。


    房玄龄等人面沉如水。


    李承乾一脸漠然...


    “此番比试,共分五场,得三便为胜者,内容分别为墨义、帖经、诗赋、算学,以及时务策!”


    李纲宣布完之后,看向李义府等人,道:“你们打算,让李安年参加哪一项?”


    李义府缓缓上前,拱手道:“敢问先生,其余的科目,可否由我等自行挑人?”


    “那是自然,只要是你书院学子,任何人都可参加!”


    李义府笑道:“不知,胜者可有彩头?”


    李纲一怔,脸上出现了几分古怪的神色。


    那些弘文馆旧属听见,则是满脸的鄙夷。


    “这就是书院的人,满身都是商贾的铜臭气!”


    “攻于心机,精于算计,这便是书院的风气!”


    “此子倒也是个好人,明知我弘文馆必胜,还想着添些筹码...”


    他们分明就是说给李义府听的。


    李义府却不为所动,眼睛直勾勾的看着李纲,等待着他的回答。


    这时候,皇宫大门的方向,忽然传来一阵骚动。


    下一刻,出现了一大群人!


    乌央乌央的往这边走!


    为首之人,赫然是身着官服的王勣!


    在他身后,近百位身着天青色长袍之人。


    赫然是书院的先生们!


    书院的先生和学子,都着天青长袍,不过先生们的要更加宽大,袍袖也更为飘逸。


    再往后,这是书院的第一届学子们!


    李承乾见状,心中终于变得安稳了一些。


    房玄龄等人也长长的出了一口气。


    王勣来了,书院就算吃亏,也亏不了太多...


    地位摆在这,跟他相比,李纲等人的身份不够看!


    还没来到近前,就听见王勣的声音。


    “既然要比试,自然要有些彩头,老夫身为书院的院长,做主以书院所有典藏为约,若书院输了,全都送给弘文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