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章:天下士子震动,李渊都为柳白说话了

作品:《大唐:开局继承十万亩田

    长安城,一家酒楼之中!


    满桌子的琳琅佳肴,都已经凉了,可周围的几个读书人,却没有一个肯动筷子。


    砰!


    坐在北侧的青衣学子,一巴掌拍在桌子上,豁然起身。


    “不可能!上千年的四书五经,岂能作伪?我这就去柳家,必须让柳白给出个说法!”


    青衣学子,满脸都是悲愤。


    “那篇文章你也读过了,佐证堪称无懈可击,就连周夫子都说,《尚书》极有可能是伪作的,你去柳家,莫非是要自取其辱?”


    有人讥讽的说了一句。


    青衣学子大怒,指着那人,道:“千年文化,因柳家黄口小儿,毁于一旦,我等身为儒家弟子,怎能坐视?!”


    在他身旁,一个年龄看起来要大一些的青年,起身按住青衣学子的肩膀,道:“子义兄说的不错,《尚书》之真伪,你也心知肚明,就算去了柳家,也不过是白白丢了颜面...”


    被他称为‘子义兄’的青年,道:“我早就怀疑《尚书》是伪作,柳白公子不畏强权,匡扶儒家经典,乃是大义!”


    说着,他冷笑一声。


    “我看,你是怕证实了《尚书》的真伪后,考不上功名,才如此愤怒吧?”


    青衣学子一愣,蓦得趴在桌子上,嚎啕大哭,“我辛苦钻研《尚书》十几年,若是《尚书》没了,我、我...”


    众学子心中,都是五味杂陈。


    虽然他们没有像青衣学子般,专门钻研《尚书》,但也都下了不少苦工。


    多年的辛苦,一朝皆无。


    子义烦躁的挥了挥手,“博陵崔氏,因注解《尚书》而跻身世家之列,愚弄了天下学子近千年!你们与其在这里耽搁时间,倒不如去崔家,要个说法!”


    “对,必须找崔家要个说法!”


    “子义兄所言极是,我等的损失,必须要由崔家来偿还!”


    学子们一拍即合,饭也不吃了,纷纷离开酒楼,向城东崔家赶去!


    ......


    道政坊,房府!


    房玄龄用完了午饭,如往常一样,端着茶壶,在自家花园里散步。


    作为当朝首辅,房玄龄也只有在年根的时候,才能够休息几天。


    “老爷,不好了!”


    老管家匆匆跑过来,手中拿着一张‘传单’。


    房玄龄眉头微皱,道:“何事?”


    “老、老爷,您快看看,城里都传遍了!”


    老管家上气不接下气的说道。


    房玄龄展开‘传单’,仅看了一眼,脸色骤变!


    啪!


    手一抖,他心爱的茶壶掉在地上,应声而碎!


    房玄龄顾不得茶壶,急切的问道:“什么叫,城中都传遍了?”


    “今早的时候,有人在城中分发这篇文章,起码有上万份,这都是老奴亲眼所见!”


    房玄龄的身子晃了晃,脸色瞬间变得惨白。


    “出大事了...”


    房玄龄喃喃的说道。


    他忽然拔腿就跑,道:“快去准备官服和快马,老夫要立刻入宫!”


    ......


    皇宫大内,太极殿外!


    房玄龄、杜如晦、萧禹、高士廉等朝中大佬,赫然都到了!


    “陛下宣诸位大人入殿!”


    怀恩从大殿中走出来,高声宣道。


    房玄龄等人立刻停止了交谈,快步向殿内走去。


    大殿尽头,李二的心情似乎不错,笑吟吟的说道:“诸位爱卿,怎么今日,一起入宫来了?”


    众人躬身行礼,房玄龄双手拿着‘传单’,正要开口。


    “玄龄,你要说的,可是这件事?”


    说着,李二从龙案上,拿起一张一模一样的‘传单’,轻轻一晃。


    房玄龄一怔,旋即正色道:“陛下,此事非同小可,一旦有人恶意煽动,定会酿成滔天祸患!”


    群臣也纷纷道:“臣等附议!”


    李二扫了他们一眼,轻笑一声,道:“你们的意思是,柳白恶意煽动学子,意图掀起动乱?”


    “臣、臣等并非此意!”


    房玄龄心中暗道不妙,连忙解释。


    没有人比他更清楚柳白在李二心中的分量了,就算他是宰相,也不能轻易得罪柳白。


    “《尚书》之真伪,陛下与臣等早已心知肚明,但此事关乎我大唐社稷,如今,柳白突然将此事宣扬了出来,怕是有些不妥...”


    在他看来,这件事是迟早都要说出来的。


    但如何说,什么时候说,却要好好思量一番。


    像这样突然公之于众,是极为不智的!


    “柳白此举,乃是为天下学子着想,有何不妥?”


    一个苍老沙哑的声音,忽然从太极殿外传了进来。


    群臣纷纷回首看去。


    只见,一个白发老者正在宫人的搀扶下,慢慢向他们走来。


    群臣看清来人的面容之后,顿时大惊失色!


    来人,竟然...竟然是太上皇?!


    不是说太上皇病重,即将宾天吗?


    听闻,陛下都已经安排礼部主官,入宫筹备丧事了,如今看来,太上皇气色红润,哪里有一点病重的样子?


    龙椅上的李二,缓缓起身,道:“父皇!”


    群臣这才手忙脚乱的行礼。


    “参见太上皇!”


    李渊走到群臣面前,目光在他们的身上,逐一扫过,冷冷的说道:“大唐盛世昭昭,莫非,连一个敢说真话的人,都容不得?”


    群臣都是浑身一颤。


    李渊的目光,最后落在高士廉的身上。


    贞观朝中的重臣,大多是李二当年的亲随,也只有高士廉,在李渊当政之时,就已经身居高位。


    “士廉,朕来问你,柳白做的对,还是不对?”


    高士廉满脸为难之色,犹豫了片刻,一咬牙道:“柳白做得对!”


    李渊毫不客气的从房玄龄手中,将‘传单’夺了过来。


    “这篇文章,朕也看过,堪称文思斐然,其中佐证也无懈可击,这种人才,不加以封赏,难道还要处罚?”


    “臣,臣等惭愧...”


    房玄龄等人都低着头,不敢再说一句话。


    “有功之人,就要赏,有错之人,必要罚,这些道理都不懂,你们枉称朝廷重臣!”


    说完,李渊重重的哼了一声,转身离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