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9章 迁安钢铁厂

作品:《朱厚照:朕的庙号最次也得是圣宗朱厚照

    迁安。


    石珤派家人告了假,带着人跟着谷大用跑来了钢铁厂。彡彡訁凊


    刚靠近十里地,冲天的烟尘,令人咳嗽。


    大地之上,马儿拉着轨道车,在御者的引导之下,在地面上横行无阻。


    一车车煤矿、铁矿入了铁厂,然后将铁厂内的钢铁、废渣运出来,钢铁发往河道转运出海,废渣转运进入水泥厂,在里头研磨筛选之后,混合比例烧制成水泥,然后拉进正在建设的高炉区。


    “迁安得有多少人在干活啊!”石珤看着眼睛都直了。


    “整个迁安,一万多人在铁厂工作,主要是建设高炉需要很多人。不过现在正在进行水力和风车化,尽可能减少人力磨矿的花销。”


    谷大用介绍道:“咱家这些年呆在钢铁厂内,可是一点点看着他建起来了,最近一段时间,陛下有意将顺天府的钢铁厂迁走,只是一直没有下定决心。”


    “好端端的怎么要迁走?”石珤讶异。


    谷大用跟自己说这个,看来是想要让自己劝皇帝不要迁走钢铁厂了。


    只是为什么?


    历朝历代,不是对钢铁官营一直很重视,放在天子脚下不更安全?


    “在下也不知道。但这一次陛下让在下前方诸省设置钢铁厂,骨干就是直接从顺天基地里抽人,迁安这边来年还要准备再扩张一次。”


    石珤思索着这话的意思。


    谷大用说完也就不深入了:“不过皇爷的意思是什么,那就是什么。您看看这铁轨吧,并不是什么好铁轨,只是普通的钢条,车轮也是特制的,将作监已经安排人在尝试攻坚轴承了。”


    “什么意思?将作监也有钢铁轴承?那为何之前?”


    “兵仗局的那个小子,无非想要炫耀一下自己的政绩,但又有什么用呢?钢铁轴承制作并不容易,在下亲自带人攻坚的难关,他也得跟着做,等他攻坚完毕,我这边估计开始量产了。到时候也能户部若是需要采购,我可以便宜一点。”


    谷大用一副无所谓,我全都知道的表情,让石珤一下看出来了端倪。


    原来将作监和兵仗局表面和气,背地里势同水火的传言是真的。


    难怪谷大用在方才一言不发,全程看吴起瞬在招摇。


    敢情,是准备将来看笑话!


    好恶劣!


    不过,户部若是采购能便宜……


    “哈哈,那可真是多谢瑷珲侯了。”石珤笑道。


    “不必客气。”谷大用摆了摆手,“仲秋将至,一年就要过去,第一届内阁只剩下的头一个五年将至,他们之中,经常有人给皇爷使绊子。或许皇爷能忍,但有人忍不住,那个家伙马上就要从江南返回了。


    如今江南局势已经定下,士绅乏力至极,那么狡兔死,走狗烹。


    当然,这个走狗怎么烹,得有人做这个恶人,陛下得被逼无奈,让天下士绅出一口恶气才行,你说是吧?”


    石珤死死盯着谷大用。


    他在点自己。


    江彬将归,内阁和江彬之间,必定有一方得死,毕竟江彬想要上去,除了获得侯爵,就是与内阁对着干,进而掌握朝局。


    要么内阁五辅一起被江彬干掉,让江彬控制朝局,要么朝臣一起干掉江彬,既然天下士绅出一口恶气,也让皇帝解决一个祸患。


    谷大用久在皇帝身边,能揣测皇帝的心思。


    看来江彬的存在,也影响了皇帝近臣们的利益。


    也难怪谷大用对自己说话这么和气,是想要拿自己当刀啊!


    当然江彬不是寻常人,手中一定有一堆情报,那么他会挑谁下手呢?


    首辅?杨廷和自己装作一个好好先生,面对皇帝第一个跪得飞快,皇帝不会对他下手。


    次辅?有这个可能,但次辅是广东人,弄掉他会影响朝廷对广东的影响力。


    三辅?可以是可以,但和次辅一样,他存在的意义是平衡朝局。


    那么四辅和五辅,一个山东人,一个江东人。


    如果想要安抚江南士绅。


    就不能动江东人。


    所以,毛纪会成为江彬的进攻目标吗?


    石珤思索片刻,选择了暂且观看一下形式,然后对谷大用说:“瑷珲侯,在下还有一事不明。”


    “哦?有什么想问的?”


    “这么大的钢铁厂,年收益和纯利润是多少?”


    “这么嘛……算是机密。不过利润率,可以说一下。”


    “还请示下。”


    “百分之三百。”谷大用呵呵一笑,“这还是刨去给镇国府提供便宜炮钢之后的纯利。”


    “……”


    石珤猛地抬起头:“也就是说照着市价卖,是此间钢铁成本的三倍?”


    “五倍。”谷大用呵呵,“盐铁自古以来都是官营,只是自古以来就没有跟现在一样,能进行规模扩张和技术反哺的。历代铁之市价,纯利约莫五成就谢天谢地了。


    能像现在一样,三倍的就太少见了。但这就是现实,迁安钢铁基地的年产,六百万斤,刨去低价如镇国府的部分,剩下发往顺天铁匠打造农具,再经由海路拉到辽宁,五倍市价返送入账。


    刨去这一路的开支,纯利在三倍。


    但这个价格不会持续太久,等十座钢铁基地普及开来,钢铁利润会进一步降低。


    而且农具不是算快速消耗品,修修补补还是能用上三五年的,但主打一个细水长流。


    所以想要保证铁价不崩盘,陛下才要推行咱们脚下的铁轨。


    这是铁价的最后保障。”


    “原来如此。瑷珲侯深知陛下之心啊!”石珤好歹是混户部的,经济之策最近研习也颇多,知道谷大用这话的意思。


    “我等臣子,只需要为陛下分忧解难即可。”谷大用摆了摆手,“若是无其他事情,就请石尚书先回去吧。工厂重地,您可不能进去。”


    石珤的脚步一下顿住,脸上带着尴尬。


    他其实也想看看钢铁厂内的布局,凭什么就这么两个地方,一年钢铁产量能飙升上千万斤,简直就是离谱。


    但国之重器,没有皇帝的批条可进不去。


    于是无奈,他只能拱手离开。


    “老爷,去哪里?”


    “嗯……先回府……不,去讨个空闲,玉润茶楼。”


    “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