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2章 梁储分析儒学(下)

作品:《朱厚照:朕的庙号最次也得是圣宗朱厚照

    王莽的上位,标志着士族鼓吹的三代之治,获得天下权贵阶层的认可。


    然后王莽开始将新朝宗教化、神秘化、开始胡乱托古改制。


    短短四年,税制混乱,币制混乱,地方混乱。


    农民开始起义。


    王莽甚至要恢复井田制,对支持他上位的士族、地主、军事贵族下手。


    这样一来,王莽站在了统治阶层的对立面。


    然后他就完了。


    十多年时间,王莽刚开始还能平叛,后来越来越吃力。


    为什么?


    因为他一边跟农民军开战,还一边进行改制,更进一步得罪士族。


    士族不听话了,就开始投资刘氏子孙——更始帝。


    于是更始帝灭新莽,重建汉。


    再然后,赤眉军和绿林军利益分配不均爆发内讧,刘秀遭到排挤逃亡河北。


    因为赤眉军和绿林军的内讧,导致了地方豪强一看情况不妙,不再支持更始帝,大部分都是开始自己抢地盘,做大,然后物色更好的代理人。


    而刘秀,就是其中一个。


    他身边没有兵马,但却被岳父河北大族郭氏的投资,从一个南阳人,摇身一变成为河北一支新秀。


    最后刘秀一统天下,但这个过程却并不容易。


    若是仔细看刘秀的操作,就不难发现,东汉的建立,其实都是刘秀跟地方博弈、妥协的结果。


    开国的云台二十八将。


    仔细扒扒他们的身份背景,全是豪强、士族、或者干脆就是领导农民起义的地主。


    绝大部分,都是在新莽覆灭之后,赤眉军和绿林军内乱之后,突然冒出头来的。


    所以说,这个时候,士族正式定鼎统治阶层。


    伴随着曹魏政权建立,曹丕跟天下最强的河南士族妥协,将国都从邺郡迁徙到洛阳,并且颁发了九品中正制之后,士族赢得了魏晋南北朝数百年的统治权。


    然后呢?


    然后他们不给力啊!


    五胡乱华,衣冠南渡,隋唐一统。


    士族掌握的隋,在隋炀帝的操作之下,没有弄死士族,反而把自己基业丢给了表弟李渊。


    李世民是打天下出身的,大半天下都是他打出来的。


    在玄武门之变的时候,你会发现一个有趣的事情。


    李渊那天喊上朝,临朝的都是什么人?


    隋朝老臣、李渊唐国旧部、南陈士族大臣、李建成李元吉所部。


    那么请问打天下崛起的新贵呢?


    全在玄武门跟着李世民弄死李建成去了。


    掌控兵马的大部分都是李世民的人,士族力量全方位被新崛起的寒门挤兑。


    于是,李世民一朝,五姓七望给李世民脸了吗?


    没有。


    于是乎,科举开始确立,开始将文化和统治权位,向下转移。


    递给谁。


    士大夫!


    或者说,读书人。


    这是一个新的层级,一个只要你读书科举考中之后你就能当官的主儿。


    一个介于士族——庶民之间的新阶级。


    随着五代十国的混乱,宋代的崛起。


    士大夫正式成为统治阶级的中流砥柱,士族则进行了分化。


    要么成为皇族勋贵,要么成为寒门庶民。


    两宋发展下来,随着蒙古南下,蒙元接受了中原士大夫的建议,粗放的包税制,更进一步让士大夫阶层崛起,并且隐隐朝着士族进化。


    但还没有结束。


    太祖高皇帝猛男天降,他发现了一个问题,那就是士大夫阶层不好用、不听话。


    于是他以自己为核心,搭建了淮西集团,直接自己造出了新统治阶级。


    有了以自己为核心的统治阶级,那就不需要妥协了。


    面对刀兵,地主们后续就经历了朱元璋一系列的炮制,那场面,至今津津乐道。


    若是按照常规历史,到了清代,皇族八旗——士大夫——庶民统治金字塔更明确了。


    但面对无力抗衡的西方科技进步,全面衰颓的华夏文化不给力,各方力量开始呼吁改变。


    民国的时候,三民主义的确立,标志着中国将文化旗帜再一次下移,让更多的庶民开始展露峥嵘。


    如果说,民国的时候没有二战,中国极有可能继续缓慢的发展。


    结果,更多的国家发现,士大夫——精英这个层级无法代表所有国家的统治阶层了。


    于是,红色在酝酿。


    十月革命的新风传到中国,意味着文化旗帜的全面下放。


    统治上层的皇帝被灭了。


    然后那个日子一到,中国就是国——民直接对话的机制。


    文化旗帜的下放,也标志了士大夫——精英阶层的大部分衰颓。


    这换来了更进一步的社会发展。


    不可否认,问题还存在很多。


    可是,这个时代,已经退无可退。


    因为所有人都掌握了文化旗帜,人人都能发声了,那么真的人人都能成为圣人吗?


    显然,不可能。


    这就是为什么,会有人,开始跳出来,成为所谓的知识分子。


    知识分子存在的意义,只是为了顶替国——知识分子——民的层级框架。


    是为了让声音能经过过滤。


    人太多了。


    朱厚照说过:食利者皆是肉食者,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大家眼中只有各自的利益,一旦失去了中间层的过滤,人人如龙的社会能到来?


    呵呵。


    虽然知识分子很不爽,但你没有办法拒绝,因为他们的存在,节约了治理成本。


    任何问题都是经济问题,除非你能经济成本的解决所有人的问题。


    又或者你有办法,在你下边变出一个新的层级,让它受剥削。


    否则,无解。


    中间层一定会出现,因为它们存在的意义,就是缓解成本压力。


    当然若是要杠,那么请问,谁来成为受到压迫的下层?


    文化旗帜下移,并不是简单的文化问题,而是阶级斗争的问题。


    做不好,是要亡天下的。


    当然,还是会有人说:智能机器人不可以?


    那么,一旦人类社会进入崩溃阶段,是否又要将新的文化旗帜下移?


    到了那个时候,你存在的意义又是什么?会不会被替代?


    一旦被替代,请问你和智能机器人之间,哪方才是政权的控制者?


    远的不提,眼下杨廷和与梁储的对话,就是这个原因。


    蒋冕将书递给毛澄,一脸沉重的看着梁储:“叔厚,你的书,将会严重影响陛下的后续计划。”x


    “那能怎么办?游戏规则就是这般。”梁储嗤笑一声,“陛下有些时候说起来很直白,可是却有直击要害。我的书,只是阐述了一个现实。


    宋代,是士大夫崛起的关键点,所以那个时候的理学,服务于士大夫和皇帝乃至勋贵们。


    因为打仗还需要他们,所以这个时候理学还是偏向上层。


    而我大明的儒学,则是向下发展的。


    比如王守仁的弟子王艮,他就是一个盐工出身。


    陛下最近一段时间,对录科增补的事情无比热忱,更是进一步下探当官的功名。


    一旦陛下完成,你我面对的又是什么?”


    众人皆是沉默。


    若是朱厚照有脑子,相信他也不会这么让梁储发出来,因为这样做将会被视为对已经成型的理学士大夫阶级宣战。


    搞不好,大明将提前进入党争。


    因为梁储写的内容,都是在进一步告知天下人,统治阶级内部,其实是有明确阶级分化的。


    谁掌握了文化大旗,谁就是统治者。


    那么,理学士大夫阶层会怎么想?


    若是没人点破,大家得过且过。


    一旦被戳破。


    唯有战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