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7章 这才是封建社会的样子(上)

作品:《朱厚照:朕的庙号最次也得是圣宗朱厚照

    以朱厚照为核心的,新一代大明权力集团,已经加速成型了。


    杨廷和的内阁、杨一清的大理寺、王守仁的都察院、朱厚照亲自统管的镇国府。


    行政、立法、督察、兵马,已经大部分控制了。


    江南引以为傲的经济,被朱厚照一展手段,打到元气大伤,就算想要反,也得有能力。


    更何况整个大明如今最强大的权力团队,已经被朱厚照控制在左右。


    至于地方士绅集团?呵呵!


    正德年间的士绅,可不是万历乃至于清代的士绅能彻底控制社会方方面面的。


    地方还有卫所、锦衣卫和东厂。


    这就是为什么朱厚照一直在对地方放血,可是地方压根不敢造反的根本原因。


    因为打不过。


    朱厚照能亲自下场,能戒严北直隶,能死死控制各地要塞,士绅能干啥?


    造反的话,就跟顺德府的李举人一样,他造反,镇长尤长功直接带着三百人就过去了。


    你敢造反,你就是别人的垫脚石。


    所以,士绅除了忍耐朱厚照的一点一点塞入,有些时候还故意停下来等你哀求,不上不下,真的没有别的办法了。


    因为执政团队已经成型了,接下来他们想要上车,还得找朱厚照买票呢!


    买票总要钱吧!


    可是座位有限,你想要位置,皇帝要点头给你,你才有机会!


    不是你想你就能上。


    当然,你可以不坐或者自己开一辆车。


    那么代价呢?付得起吗?


    就算侥幸让你开上车了,那么皇帝会怎么做?


    不用想都知道。


    不能为我所用,杀无赦。


    就这么简单。


    封建的统治,是恐怖的统治。


    你不服气,那就杀一儆百。


    山西的造反,就是杀一儆百。


    晋商团队接下来必然被摧毁。


    因为就在北京内阁商量善后工作的时候,朱厚照已经抵达运城府盐池,直接接管了本地盐作坊,统一为乡镇管辖,直接组建成国营公司开始运作。


    至于晋商反对?


    反对的都是白莲教徒,杀无赦。


    栽赃陷害什么的,本就是常态。


    现在是人治的时代!


    更何况大明朝是盐铁专营制度,这群盐商不是关系户,就是跟晋商一个团队的,手里能干净?x


    朱厚照刚到运城,带兵直接杀了当地有名的十七个盐商,将他们家产全部充公,拿去发军饷,再把这群盐商的手下集中起来。


    “参……参见陛下!”


    朱厚照看着跪在地上的商人、土匪、士绅淡淡的敲着太师椅:“知道朕召集你们来做什么吧?”


    “知……知道。陛下要革新盐引……”


    “嗯,对,革新盐引。”朱厚照点了点头,“晋盐与长芦盐多是供给关内各府。不过现在北方的盐池就几座,宁夏、山西、北直隶的几座产盐地,朝廷会直接国营。


    但销售,朕不打算直接做,而是设立代理人。


    关西、甘肃、陕西、山西、河南、直隶、山东、辽宁、奴儿干都司在内的州府,将会根据人口对外竞标。


    朕的要求就是,每斤盐的价格,不得超过二十文。


    因为朕的盐出厂价,不会超过五文。”


    众人面面相觑,一脸诧异。


    “放心,朕对外竞标肯定不会不让你们赚钱,一次竞标为五年,五年之后,再进行细化规则。


    这一次的竞标之后,你们的盐不得跑到别人的州府销售,谁要是敢这么做,不仅重罚,还有砍脑袋。


    盐铁米粮这种生活必需品,只能薄利多销,谁要是想赚暴利,朕肯定不会手软。


    朕亲自督管北方的盐,核心还是为了保证北方军户的用度,不管是开中法还是折色法都有问题。


    与其坐视九边供给不利,不如直接镇国府来。


    凡是愿意承担运盐到九边乃至未来的东胜卫、开平卫者,朕会给他们卖往西安、洛阳、开封、太原、顺天、济南、沈阳等地的盐店生意作为补偿。”


    朱厚照看着他们面面相觑,笑道:“我知道你们手中没钱,但镇国府有钱,皇室有钱,四海钱庄也有钱。所以,可以合股开公司做买卖。”


    “这个陛下……可是产盐多来自两淮……”有一个大胆的青年小心翼翼的问。


    “长芦盐场也会出盐、过段时间宁夏镇也会跟着部署盐池,不仅如此,关西、以及西宁卫的盐池,朕也会尽快出兵统合起来,到时候北方诸省的盐产,都会足够供给。部分淮盐,将会转为存盐调拨,只要你们有钱,就能购买。朕只会给你们各府五年内平均人口每年标准食盐的十三成份额。”


    朱厚照摆了摆手,“也就是说,每个人每年平均为十斤盐。”


    “十斤!”在场所有人都惊愕了起来。


    “很少吗?”朱厚照皱眉。


    “不……不不……陛下,这盐很多了。”


    众人赶紧低头。


    明清两朝,年人均消耗盐差不多5kg,而朱厚照这边用的是明代度量衡,一斤十六两,相当于8kg。


    可这只是人均,实际上的普通人消耗的食盐量,还得降低不少。


    平均能达到4kg就已经谢天谢地了。


    不过朱厚照无所谓继续道:“所以,每个州府,按照标额,朕会给十三斤。比如说,潞安府查到人口为二十二万人,那么潞安府的标盐为两百八十六万斤。每斤出厂价五文钱,基础起标价就是一千四百三十万文。


    只要你们有能耐,总价不超过二十文,朕随你们卖。


    这就意味着,如果每斤成本价为十文钱,你们就赚十文钱。


    光是潞安府现在的铜银比价,约七百文兑一两银子,潞安府一年就能赚两万零五百两。


    到时候赚到的钱,再根据股比进行年终分红。


    毕竟你们是忙东忙西跑业务的,朕也不会亏待你们。


    给你们至少三成的股份,那么光是潞安府的盐,你们就能赚六千一百两。


    然后,除了盐,朕还可以允许你们运点东西。


    比如山区里头的府县,朕回头会下圣旨,给山货、土布进行免税,你们可以集中调拨转运。


    有皇商的招牌在,只要你们缴足税,就没人敢对你们胡来。


    你们只管做好买卖,经营好市场,将这些盐,是朕与万民的恩惠做好。


    倘若你们坏了朕的名声,找你们的自然会是刀剑,这一点不用担心。”


    朱厚照不冷不热的威胁,让他们哆嗦了起来。


    “陛下,这里头很多人都是土寇、马匪,会不会……”


    看到这一幕,跟着朱厚照一起过来的徐阶有点忍不住,小心回答。


    “朕一言而决。”朱厚照扫了一眼徐阶,“这些是什么土寇和马匪?不都是被盐商以高利贷相逼,最后破产无处可去的可怜人?你们说是吧?”


    朱厚照笑吟吟的。


    几个凶恶的壮汉,哪里听不出来其中意味,赶紧磕头:“皇……皇帝老爷英明!我们都是被逼无奈啊!”


    “是啊!若是世道能活人,我们岂能落草?”


    “放心,朕不杀你们,也会赦免你的罪过。但做人嘛,最重要的是行善积德,留下你们,自然是希望你们能为大明,为天下苍生出力。”


    “是是是!积德什么的,我们最懂了!”


    “那个什么……读书人说过,放下屠刀,立地成佛!我们懂!”


    “懂就好。”朱厚照很满意,“那么,杨光你负责安排。”


    “是。”


    负责榷场的杨光,从北方带着吉囊的需求来求见朱厚照,直接被朱厚照抓了壮丁干活。


    不过他倒是无所谓。


    皇帝让做什么就做什么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