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武政要赶到了通州。


    朱厚照召见他们。


    “参见陛下。”


    “行了,都免礼。”朱厚照往椅子一座,靠得舒服后说:“之既然都来了,那就议一下宁逆的事情。”


    “是。”


    众人看向杨廷和。


    杨廷和上前道:“这几日诸臣商量的结果是,告祭太庙之后,判宁王极其叛党斩立决,从者夷三族,流放九族至奴儿干都司。”


    “倒是轻巧的决断。通逆,受贿,贿赂的文官怎么处理?”


    朱厚照直接挑明了他的意思:“朕觉得,同罪差不多,杀个万儿八千,让所有读书人都冷静一下,朕是无嗣,但还没死!”


    砰的一声。


    朱厚照一砸椅子把,让群臣吓得匍匐在地。


    无嗣!无嗣!无嗣!


    这词就跟魔咒一样,拴在了所有人心头。


    朱厚照突然喜怒无常起来,想来就是两个国舅的事情。


    “陛下,今日所谈乃是宁逆之事,非是选嗣一事。”


    杨廷和平静对朱厚照说。


    这个家伙的表演,在他看来很拙劣。


    也就吓唬一下普通人,但对于他这个从成化朝一路走过来的老倌儿来说,真的不算个什么。


    更凶险的他也见过。


    朱厚照现在牵强附会,无非就是想要进一步兴大案,这一点上不能让朱厚照这么干,否则文官真的就是任其揉捏了。


    “难道在杨师傅看来,通逆、迎立宁王之不臣者,不当杀?”


    朱厚照从椅子上站起来,插着腰在椅子前踱步两下,自嘲的笑,又摇了摇头:“是了是了,朕都忘了,内阁,早就是宰执了。朕应该称呼你一句杨相,对吧?”


    “陛下,大明内阁,无相。”


    杨廷和拱手,作揖,一个人在群臣之中立着。


    两人就这么站着。


    而四周,全部都跪了。


    相权与皇权的争斗,在正德朝进入白热化。


    接下来,双方都在不断试探对方的底线。


    “好!好得很!哈哈哈!”朱厚照插着腰狂笑,“杨师傅不愧是大明的肱骨。既然杨师傅言我大明无相,那这样吧。即日起,内阁大学士,改组为五年制。一个内阁大学士,只能任两届。”


    “两届之后,改为顾问,赐三公衔,赐宅第留于京中,随时参赞军国大事。”


    “此外,内阁大学士品级,从原本的正五品,改为从一品。以华盖殿大学士为正一品,置首辅衔。武英殿大学士为次辅,文华殿大学士为三辅,余者大学士不限,至多十一人,至少五人。”


    “从现在开始,我大明无相,只有内阁首辅,一个人最多十年,如何组阁,廷推大学士名录,朕钦点。”


    朱厚照冷笑的看向杨廷和:“首任大明首辅,便是杨师傅,另简拔一人,先组成大明首个内阁,总领朱批事,让这套内阁制度,取代现在不伦不类的五品大学士兼领六部尚书的制度,彻底规范化。”


    “陛下!!!”


    杨廷和面色凝重的上前:“此举,不就坏了太宗皇帝的祖制。”


    “什么祖制?哪朝哪国的祖制最多任十年丞相的?”


    朱厚照撇了撇嘴:“再者,内阁廷推,以从一品官身助朕协理国事,不比你们正五品的大学士,加一堆恩官来得光耀门楣?就这么定了,若是有问题,廷推吧。”


    朱厚照转身落座,翘脚撑着下巴看着众人:“对了,都察院的改制,上次被你们驳回了,今日也议一议,为了平衡内阁,朕决意增设大都御史一员,为正一品,左右都御史四名,为从一品,与内阁平行,六科给事中增员下放地方州府,为六房上位,同时与都察院御史相互监督。”


    “都察院的御史,全部提品,佥都御史为每个省的都察院主官,根据各省人口、财税、府县数量设置若干左右佥都御史,并另置监察御史若干,为明察暗访之用。并且都察院官员只能在都察院体系内升迁任免,无诏不外调。如何升迁,各级都御史可以举荐。若是该都御史最后被查贪污受贿等问题,连坐便是。”


    “另外都察院的任务有且只有一个,对百官、生员进行督察,查到贪污受贿,查抄所获一成充入都察院府库,都察院以功赏于该御史。如此,御史们必然各个敢为天下生民出言,整肃我大明政务风气!哦对了,还有就是赐都察院逮捕之职,只要有证据,就能申请逮捕令,抓获之后,提调证据与大理寺,大理寺批核确认证据后由刑部判刑。”


    “啧,这样一来,大理寺也得升品。”


    朱厚照似乎有点为难的看向杨廷和:“首辅,该不该提这个品。还有大理寺若是提品,单纯的批核也不行,得加点重活。这样吧,大明律用了百五十年了,有些条款也不合时宜了,年后大理寺就忙起来,开始针对刑部这些年上报的卷宗判例审核,都察院也安排人进来,看看那些法条不合时宜,哪些又有问题,给大明律做得更好。”


    “陛下!祖制不可轻改。”


    杨廷和忍着怒气说。


    梁储跪在地上和蒋冕毛纪等左右对视了一般都是无奈。


    至于朝臣之中,不少人都不说话。


    为什么?


    因为好处很多啊!


    尤其是都察院,皇帝居然要给他们皇权特许,先斩后奏的特权!


    就冲这一条,他们就不可能反对皇帝的意思。


    “祖制啊。那《大诰》里的条款要不要恢复一下?”


    朱厚照笑吟吟的看着杨廷和:“首辅,你可是大明的首任首辅啊,拿个主意。六十两,剥皮充草之下,收受了宁王贿赂的群臣,得死多少啊。祖制,要不要恢复一下?”


    阴恻恻的冷笑。


    群臣瞬间跪不住了。


    “陛下,时移世易,确实有些法条不合时宜。臣附议大理寺升品!负责调整大明律不合时宜的法条!”


    大理寺正刘光仲跳出来。


    有他这么一带头,不少大理寺、都察院的官员纷纷出言。


    朱厚照摆了摆手说:“不行啊,杨师傅还没答应内阁升级。况且六部的尚书们也不会答应,毕竟内阁一起,他们头上就得多婆婆妈妈,肯定不乐意。”


    “陛下!可廷推!”


    刘光仲立刻加码。瞬间各部尚书脸色骤变。


    如果是廷推,都察院和大理寺的官员,可比他们多。


    “也是。”朱厚照点了点头:“那就廷推吧。武官也参与进来,毕竟内阁管兵部,你们也得接触,先把内阁的品轶定下来。杨师傅,你主持吧。朕就看着咱们大明第一场廷推内阁的诞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