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五章这个故事的名字叫做:狼来了

作品:《我白起,坑杀四十万,被周姐直播

    一番言语。


    这边那个大臣的话还没说完。


    便见得这边的赵王赵佾是冷笑一声,直接的抬起头来:“似是什么?”


    而直到这个时候。


    那赵臣也是低着头,脸上的神色有些尴尬。


    半晌,才是深呼一口气,朗声道:“似有勾结秦军,准备背叛我赵国之意……”


    随着这个赵臣的一句。


    然而整个大殿之上,却是无一赵臣出得一言。


    因为他们都是知道。


    这个消息,或者说是谣言,根本就是不可能发生的事情。


    赵葱乃是何人?


    其原本为一边缘的赵国宗氏少年。


    然而其父,和曾经的春平君,也就是眼下的赵王赵佾有旧。


    后来,在长平之战中,战死沙场


    。


    所以。


    自赵佾继位,便是大肆的提拔赵佾。


    赵佾这个赵王的提拔,再加上,原本的赵葱也是有些许领兵打仗的才能。


    以至于原本不过为一个百夫长的赵葱。


    在短短的几年的时间,便是成为了赵军的裨将。


    经常跟随李牧之后为副将。


    在如此的情况下。


    如今在赵国的武将序列之中。


    赵葱之位,可以说已经是仅在庞煖、李牧两人之下。


    甚至与名将乐毅之子乐乘、以及司马尚等人齐平。


    赵佾这个赵王的重用提拔,再加上本身其宗室的身份。


    可以说。


    赵葱在整个赵国,拥有着光明的未来。


    在这样的情况下。


    让赵葱勾结秦军?准备背叛赵国?


    别说是赵佾这个赵王,以及殿上的赵国众卿了。


    便是连说话的那个赵臣,自己都是不大相信的。


    甚至。


    这个流言,绝大多数的赵人,都是选择了嗤之以鼻。


    毕竟他们都是明白。


    赵葱又不是傻子,因小而失大的事情,怎么可能去干呢?


    更何况,其父十余年前,战死在长平。


    和秦人之间,赵葱可谓是有着血海深仇。


    在如此的情况下,便是更不可能投靠秦军了。


    众人毫不怀疑。


    哪怕便是赵佾这个赵王叛赵了,恐怕赵葱都不会叛赵。


    当下。


    赵佾望向西方,那脸上的笑容是愈加的冷冽:“笑话!当真是天大的笑话,赵葱投秦?”


    在殿下,郭开眯着眼睛,滴溜溜的转着。


    便是在赵佾话音刚落的一瞬间,也是直接拱手出列,脸上同样是带着谄媚的笑意:“我王,此必为秦人所使之奸计也!我王自不必理会!”


    “赵葱将军忠心耿耿,岂能降得秦国,背叛赵国,背叛我王?”


    郭开言语间,满是讥讽之色。


    同时,目光是阴恻恻的望向了一旁。


    他所望之人,不是别人,正是为首的老将军庞煖。


    如今在赵国的朝堂之上。


    得以赵佾这个赵王的重新,年轻的郭开隐为文臣之首。


    而庞煖这个老资格,则是毫无疑问的武将之尊了。


    只是这个一文一武。


    因为赵佾这个赵王的关系,向来都是不怎么和睦的。


    而和郭开那带着冷笑的脸色不同的是,此刻以庞煖这个赵国上将军为首的文臣武将们,脸上的神色却是不大好看。


    他们同样明白。


    这个所谓的流言,自然不可能是真的。


    赵葱也的确没有任何背叛赵国和赵王的可能。


    然而只有一件事,他们也是清楚的。


    赵葱虽忠于赵国,忠于赵王。


    但是同样的,此人也不过只是一庸将罢了。


    这边。


    庞煖眯着眼睛,回想起了近日,那位在他眼中,才华横溢堪比昔日之武安君白起的同僚李牧将军所急送过来的书信。


    赵葱此前,便是多年在李牧麾下为副将。


    所以对于赵葱的能力,李牧这个曾经的主将,自然是再明白不过了。


    在书信中,李牧再三强调,赵葱此人,能力平庸,可为一副将,而绝对不可以为主将。


    对面的秦军主将王翦,不是易与之辈。


    若让赵葱来镇守长平关,则长平关必为秦军所克。


    这封书信,不但是给庞煖看的,同样也是给赵佾这个赵王看的。


    面对李牧的苦苦劝谏。


    赵佾不但是没有接受,反而是勃然大怒。


    若不是众卿求情,再加上近些年来的赫赫战功,赵佾险些就要将李牧革职治罪了。


    正是因为李牧的书信。


    再加上此刻的流言。


    庞煖这边,沉思片刻。


    犹豫再三。


    还是深呼一口气,直接是应声出列:“启禀我王,老臣庞煖有言!”


    一句之后。


    几乎是一瞬间。


    现在所有人的目光,都是径直的望向面前的庞煖。


    大家都明白,庞煖想要干些什么,想要说些什么。


    而赵佾这个赵王,同样也是明白。


    脸上的表情,在一瞬间便是阴沉了下来。


    冷眼望向面前的庞煖:“庞老将军有何言与寡人?”


    说着这话的时候。


    赵佾的语气冰冷无比,不带得丝毫的感情和波动。


    而这边。


    顶着巨大的压力。


    虽然名知此不可为。


    然而庞煖还是一咬牙,直接朗声道:“启禀我王!赵葱将军忠心耿耿,自无背弃赵国而转投秦国之理!”


    “然秦国此番作为,必有阴谋。这两月以来,秦军于长平关,皆按兵不动,怕是有所图谋。赵葱将军虽有才能,但毕竟是年轻尚轻、经验较浅,或中得秦军之奸计也;故此番,末将恳请我王,使末将入得长平。便不奢求为主将,为一裨将、为一士卒亦可!”


    “末将肝脑涂地,亦愿为我王、为赵国死守住长平关!”


    一番言语。


    换来的却是赵佾的一声轻笑:“好一个忠心耿耿的庞煖!为国为民,便是寡人,亦是感触良多啊!庞老将军,真忠臣也!”


    朝着庞煖竖起了大拇指。


    然而不过片刻,赵佾这边却是话音一转:“然寡人已命得赵葱,只需坚守长平关即可。我长平关坚固,兼有丹水之险,韩山、大粮山及百里石长城之固;便秦军凶猛,何以得进?”


    “老将军拳拳为国之心,寡人亦能谅解。然此番,邯郸亦为重中之重也,当需老将军镇守,长平关定是万无一失,何须老将军前去?”


    赵佾一番话下来,可谓是滴水不漏。


    不知道的人。


    还真以为赵佾对庞煖多有关切爱护呢。


    但是谁都知道。


    赵佾所为的,只不过不使得庞煖再建功勋罢了。


    此番处在代地而被赵佾勒令不得回防的李牧,同样是如此。


    在赵佾看来。


    只需赵葱此番领兵退得秦军。


    便可以其功,不顾阻拦而封其武安君之位。


    如此一来。


    文有郭开。


    武有赵葱。


    赵国朝堂,便皆在他赵佾之手也。


    至此,而再不受摆布。


    而这边,听得赵佾之言,庞煖面色微变,连忙又是拱手:“王上,末将……”


    但是。


    还没等庞煖说完。


    这边的赵佾便是直接的一摆手:“行了,寡人有些乏了,今日朝议,便至此结束罢。”


    言罢。


    赵佾便再没有给庞煖以及其余赵卿们继续说话的机会。


    自顾的离开了。


    唯留下一旁的庞煖等赵臣们,你看看我,我看看你,脸上已满是苦涩。


    直到眼下。


    他们哪里还不知道。


    他们的这个赵王,是铁了心的要任用赵葱镇守长平关了。


    于是乎。


    便是在这样的情况下。


    韩山,赵军帅账。


    赵军主将赵葱眯着眼睛,望着面前的传令兵:“你是说,如今赵国境内,多有流言,传我赵葱投靠秦军,企图叛我赵国?”


    面对赵葱的询问。


    这边,传令兵点了点头:“启禀将军,正是如此。”


    而赵葱冷笑一声,目光透过丹水河岸,直刺向对面的光狼城:“此不过为秦国之诡计罢了。”


    言罢。


    赵葱思索片刻,便又是询问道:“邯郸那边情况如何?”


    面对赵葱的询问。


    传令兵自然是明白。


    赵葱所说之邯郸,自然是位于邯郸的朝野了。


    当下便是自袖口取出一锦帛,将之递到赵葱的面前:“此乃庞将军,与将军之书信,还请将军过目。”


    听得传令兵之言。


    赵葱不疑有他。


    赵葱明白,自己的本事稀松。


    不过是自家的王上,拉出来的一面旗帜。


    但是,和另一个得势之后,便得意忘形的上卿郭开相较。


    赵葱虽庸碌,却忠君而爱国。


    其父为马服子赵括亲兵,随着赵括一道,战死于长平。


    而自小,赵葱便立志为父报仇。


    是故在其父死后,便从赵军。


    对于庞煖、李牧这两个眼下赵军的支柱。


    赵葱自是敬佩。


    忙是拆开锦帛。


    锦帛中寥寥数语。


    所书的不是别的。


    正是让赵葱小心为上,秦军但有异动,也不要轻举妄动,只需固守长平关不出,则长平不失也。


    赵葱松了一气。


    他也明白自己本事稀松。


    自然不是对面那个声名鹊起的秦将王翦之对手。


    听人劝,吃饱饭。


    对于庞煖之言,赵葱自是深以为然。


    点了点头,便是对着传令兵沉声道:“旦请转告老将军,赵葱虽庸碌,却定如他所言,固守不出,力保我长平无虞!”


    然而这边,传令兵却是犹豫的看了赵葱一眼,并未直接的回应。


    赵葱微微皱眉:“让你传令,缘何不答?”


    而传令兵再次从袖口中取出昭书,呈于赵葱面前:“将军,此乃我王之密诏。”


    赵葱默然。


    似乎已经是想到了什么。


    从传令兵手中接过密诏。


    其上内容也很简单。


    无非是赵葱不必担忧流言,他这赵王和赵国都相信赵葱不会投秦云云。


    而更更要的是最后一句:将军为长平主将,当自处也,且不可听得旁人之言。


    所谓的旁人是何人?


    赵葱自是再明白不过了。


    当下便是苦笑一声。


    缓缓的摇了摇头。


    如此这般。


    又是半月过去了。


    这半月。


    秦军每日的攻势却是减缓了。


    再不似头两月那般的猛攻。


    也赵葱不疑有他。


    也不管秦军是因为久攻不下,所以士气低落了。


    还是因为别的什么原因或者是阴谋,导致了攻势突然减弱。


    反正赵葱这个主将就直接是贯彻了一个稳字!


    即打不还手,骂不还口。


    所有赵军在他的命令下,直接龟缩于营地中。


    从来只守不攻,不越过丹水河一步。


    而此刻。


    大秦,咸阳宫。


    嬴子楚依旧是看着手中的密报。


    不过片刻,便是将目光直接望向一旁的嬴政:“此次流言,似乎是没有丝毫的效果。”


    而在嬴子楚的注视之下。


    嬴政脸上的表情却是无比的平静,似乎此次“流言”行动的失利,并未对嬴政造成任何的影响。


    或者说,在此事之前,嬴政便早已经是猜到了结果。


    脸上的表情,依旧是无比的平淡“父王莫急,此番不过“一人言之有虎”而已。”


    嬴子楚虽不明所以,但还是缓缓的点了点头。


    对于嬴政所说之言,似乎并未有任何的怀疑。


    不是因为别的。


    仅仅是因为对于眼前的这个大秦太子,无条件的信任而已。


    或者说。


    如今的大秦,早已经是今非昔比。


    便是嬴政之计失败。


    无非是一次伐赵之战失利而已。


    于大秦而言,根本无足轻重,没有任何的影响。


    于秦而言。


    一次伐赵不成。


    便两次。


    两次不成。


    便三次,总有克得赵国之时。


    换句话说,在嬴子楚的眼中。


    别说是区区长平关。


    便是整个赵国,整个天下!


    也已经是大秦囊中之物。


    当下。


    嬴子楚思索片刻,便是抬头道:“接下来,政儿和王翦打算如何?”


    嬴政眯着眼睛,嘴角依旧是淡淡的笑意:“父王可曾听过一个故事?”


    “这个故事的名字叫做:狼来了。”


    于是乎。


    邯郸,赵王宫。


    赵王赵佾深深的皱着眉头,那锐利的目光直刺殿下,嘴角却是带着一丝冷笑:“你们是说,坊间传言赵葱联合秦军,欲放得秦军入关,而后突袭我太原和邯郸?”


    而这边。


    面对赵佾的询问。


    在场的赵臣们,都是点了点头:“启禀王上,正是如此。”


    “此事,在整个邯郸和我赵国境内,都是闹得沸沸扬扬。我绝多赵人,自然不信此举。但是……”


    话还没说完。


    那赵佾脸上的笑容,却是愈加冷冽:“所以,依旧是有小部分的赵人,选择相信了此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