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2章 昭嘉县主,大小姐回府

作品:《姨娘稳住!女儿给你挣诰命

    宣旨的太监目光柔和的看着他,打开圣旨,传唱起来。


    “奉天承运皇帝,召曰,固国公府嫡次女元氏锦意,秉性端淑.....聪慧敏捷,多次献策有功,福泽百姓....今特封尔为二品昭嘉县主,赐——免死金牌一块.....”


    如果说前面册封县主还赐了名让他们感到震惊的话,那后面这个赏赐的免死金牌,简直让所有人大开眼界。


    他们很多人甚至还是头一次听说北秦还有免死金牌这玩意儿。


    固国公府的三小姐到底做了什么福泽百姓的事情,能够得到如此隆重的嘉奖,好像也没怎么听说啊。


    “...钦此!”


    宣旨的太监喝唱完最后两个字,缓缓将圣旨合在一起。


    “臣女叩谢陛下隆恩。”元锦意心里麻木了,不是说了让她低调点吗?


    有个国公府嫡女的身份就已经足够了啊。


    不过这个免死金牌,不知道是不是她想象中的免死金牌,如果是的话,那么还挺有意思的。


    元锦意扬起一点假笑,无奈双手接过圣旨。


    宣旨的公公虚扶了她一把,小声跟她交谈着,满脸堆笑。


    “恭喜昭嘉县主了。对了,公主让奴才转达一句,她已经给您备好了礼物,等着您进宫呢。”


    元锦意连连点头,捏着手里沉甸甸的圣旨,微笑着回答。


    “好,有劳公公了。”


    大太监又回头去,将陛下赐给她的免死金牌端过来。


    红艳艳的绸布上面躺着一块巴掌大的金色令牌,元锦意接过盘子,伸手就去摸了摸金牌凹凸不平的身躯。


    元彻连忙拍开她的爪子,让人将这块金牌和圣旨先一并送进祠堂中。


    “今日多谢公公,坐下来喝口茶再回去吧。”


    太监脸上的笑容格外真诚,“固国公客气了,咱家还得回去给陛下复命呢,就不多打搅了。”


    “那好吧,我送送万公公。”元彻拱手一笑。


    两个婢女扶着魏夫人起来后,她笑吟吟走到元锦意身边,“锦意,娘真替你开心。”


    县主啊!真了不起。


    “娘亲开心就好。”元锦意嫣然一笑,眼中并无多少波澜。


    一道锐利阴毒的目光射来,元锦意侧目,那人又赶紧收敛了起来。


    待送走宣旨的队伍后,府中上下这才轰动起来,兴奋的欢呼着,叽叽喳喳一片。


    元彻转身,听着院子里七嘴八舌的交谈声,脸色微皱。


    魏夫人看着元彻的脸色,赶紧出声喝止,“肃静。”


    院子里瞬间安静下来,连老夫人都愣了一下。


    元彻脸色这才好了些,指着府里的下人奴仆,声音颇有威严。


    “吵吵闹闹,成何体统!”


    “知道的是国公府,不知道的还以为是菜市场呢。”


    不就是一个国公之位吗?有必要闹到全梁安城的人都知道他们笑开了花吗?


    仆妇下人们赶紧站回自己的位置,低着头沉默不语,心中无比忐忑。


    “爷莫气,都是妾身掌家不严,给您添乱了。”魏夫人猜到了元彻在想什么,挺着个大肚子站出来,轻声请罪。


    元彻走过来,对她摇头,声音还算温和的安抚着。


    “与你无关,你怀着孩子,总不好叫你动怒去惩戒下人。”


    元彻看着魏夫人的脸色,知道她在执掌中馈方面做的很好,他们开心也没问题,只是顾虑今日风头太盛,若不及时压制,恐生祸端。


    他握着魏夫人的手,抬头目光犀利的扫过前院所有人。


    这里的奴仆下人都是府中各处管事,身兼要职,好些也都是府里的老人了。


    “本公爷知道你们开心,今日的奖赏不会少了你们的,但是现在所有人闭好嘴巴,该干什么干什么去。”


    “是,国公爷。”仆妇下人们松了口气,异口同声的应承着。


    仆妇们散去,院子里就剩下元家的几人。


    元彻站在院子里,背后已经开始冒汗,他左顾右盼,总算觉得哪里不对劲了。


    “把大门关上。”


    老夫人身姿端庄的走过来,头上的金丝抹额在阳光下沐浴着微光,“关门作甚?”


    大白天的,关门闭户,不知道的还以为府中对陛下不满呢。


    “母亲,马上道贺的人就要来了,赶紧关门,关门。”元彻摇头,挥手示意下人快快把门关上。


    老夫人哭笑不得,扶着白嬷嬷的手微微摇头,“彻儿,你总不能一个都不见吧。”


    “不见不见,有本事他们参我去。”元彻打的就是这个注意。


    老夫人拧眉,这可不行,这谁也不见,未免也太目中无人了。


    “母亲,我们去坐着说吧。”元彻自然知道其中的利害,但他无所谓。


    要么就一个不见,要么都要见。


    来到花厅,元彻扶着老夫人先坐下,他自己又坐在旁边。


    元锦意则是挨在魏夫人身边,让奶娘把桂圆递给她。


    元彻先是看了魏夫人的大肚子一眼,喝了口茶,目光幽幽的开口。


    “母亲,烟儿怀着孩子多有不便,府中上下只得劳您敲打一番了。”


    “今日盛况之下,肯定有不安之人。”


    “若是谁敢做出有损国公府威名的事情,咱们一概不饶。”


    “每个院子的管事也都要好好告诫告诫。”


    新起之朝阳,不能还没有发光发热就坠落吧。


    老夫人欣慰,点头答应,“放心,内宅之中母亲会给你顾好的。”


    魏夫人多有感慨,在一旁静静聆听着。


    元柏昇和元锦欣坐在元锦意对面,两人一个面无表情,一个皮笑肉不笑。


    唯有元锦意拿自己的项圈逗弄着手里的桂圆,一会儿捏捏他的小肥脸,一会儿捏捏他的小胖手,玩得不亦乐乎。


    上首的元彻还在交代事情,桂圆‘配合’的跟自家姐姐互动,心里却暗自吐槽,他上辈子都是二十好几的人了,怎么还要像小猫一样被人捏来捏去啊。


    不过,这一世的变故还真多啊,一桩桩,一件件,都不在他的预估范围之中。


    但也是今日宣旨之时,他才察觉变故不在他身上,反而在自己这个姐姐身上。


    一切的走向都已经乱套了,就是不知道上辈子害得娘亲早逝的那个外室女人还会不会进府。


    算算时间,也没两年了。


    想到上辈子父亲只相信那个外室之子的话,他整个人都陷入一股沉重的悲伤中。


    上辈子,无论他做的多好,做的多优秀,那人都不曾多施舍他一个眼神,只是一心想把自己的外室扶正,就连娘亲也在那外室女人的压迫下,早早离世。


    察觉桂圆眼底的憎恨和悲痛,元锦意手上的动作一顿。


    她不会看错的,这已经是第二次了。


    如果上一次可能是眼花,那这一次就是实打实的画面。


    但这份憎恶明显不是对她的,那是?


    摸着弟弟圆滚滚的小脑袋,元锦意声音温柔亲切,“桂圆,要不要吃糕糕?”


    桂圆小嘴动了动,看着笑得无害且灿烂的姐姐,索性先把脑子里的东西丢一丢,“要。”


    元锦意将他抱在怀里假意亲她,却用只有她们两人可以听见的声音开口,“桂圆别怕,万事莫愁,姐姐在呢。”


    安排好了府中的事情,老夫人和元彻都各自忙去了。


    魏夫人负责发放府中上下的赏银,一时间也忙碌起来。


    不出元彻所料,圣旨刚下没半个时辰,雪花般的请帖和礼物就往国公府送来。


    不止是他,府中上下所有叫得出名字的主子,也都接到了各自亲朋好友的书信请帖。


    其中以元锦意和老夫人最多。


    多少人吃了元彻的闭门羹,但也不恼,就在府外候着。


    他们就不信国公府永远都不开门。


    中午,大家都是在老夫人院子里吃的饭,跟往日没有什么不同。


    吃过饭,元锦欣和元柏昇就走了,元锦意也要准备告退时,白嬷嬷走进来。


    “老夫人,大小姐和姑爷回来了。”


    老夫人还在和元彻商议过几日宴请族亲的事情,她转头过来,“请她们进来吧。”


    她随即让婢女把桌上的物件都收一收。


    元彻听说元锦潇要回来,面上有些不高兴。


    锦潇这时还怀着孩子,怎么大中午的就来了。


    老夫人给了元彻一个眼神,理了理自己的衣裳,“你也不想女儿难做吧。”


    若不是崔国公府要求,锦潇不会这个时候回来的。


    谁都知道今日她们没打算见客,这个时候唯独崔国公府的人进来了,这不是对外人说他们关系不一般吗?


    老夫人虽心有不喜,但是考虑到元锦潇,这个暗亏也就吃下去了。


    好歹也是亲家,于情于理都应该见一见。


    屋外传来一声声给元锦潇夫妇请安的问候,元锦意端坐在自己位置上,屁股都没动。


    对面的魏夫人看了看元锦意,也是不动声色的模样。


    竹帘掀开,依旧光彩照人的元锦潇步伐优雅,一手扶着肚子一手挽着自己夫婿,两人缓缓走进,远远看去,还真是一对璧人。


    “锦潇(小婿)见过父亲(岳父),祖母,魏夫人,昭嘉县主。”元锦潇这趟上门差点一口气没有提上来。


    屋子里坐着的所有人,她都要请安不说,就连她一向不待见的元锦意都高她一头。


    现在屋子里坐着的,两个诰命,一个诰封,一个爵位,再找不出比他们夫妇还低的人来。


    元锦意连忙站起来,微微福身,她本可以不用见礼,但总归不太好,“大姐姐,大姐夫。”


    元彻瞥见元锦意的动作,心底稍显欣慰。


    老夫人坐不住,忙示意白嬷嬷上前搀扶着元锦潇,自己拨弄着佛珠一端,脸色微妙。


    “锦潇快不用见礼,怎么这么着急上门来?日头这么大,要是有个闪失,祖母怎么放心得下?”


    元锦潇鼻头一酸,强忍心中郁气,嗓音柔和,“祖母说的哪里话,孙女儿就是想早些来恭贺父亲,这才急急忙忙出了门。”


    想来祖母已经看出了问题,在给她撑腰呢。


    穆沛面色一窘,眼底闪过一抹羞愧,连忙开口朝老夫人解释。


    “祖母莫怪,都是孙女婿的错,没能照顾好锦潇,还望祖母责罚。”


    穆沛惶恐,背脊压低,将所有的问题都往自己身上揽。


    老夫人没有开口,只是让白嬷嬷端一把椅子过来,让元锦潇好挨着她坐。


    “咳...”元彻轻咳一声,脸上虽带着笑,但深邃幽暗的眼眸却不见得是真的宽恕了他,“好了,贤婿,都是一家人,说什么见怪不见怪的。”


    “快坐吧,绿舞,上茶来。”


    元彻知道,他被削去爵位之时,崔国公府对自家女儿多有怠慢之处。


    今日如此着急,莫不是怕他秋后问罪,前来来请罪了。


    呵,开玩笑,锦潇受的罪,他可不会轻易掀过去。


    崔国公那老儿纵容妻子怠慢锦潇,日后有他好看的地方,反正他肯定比他活得久,咱们走着瞧。


    穆沛直起身板,知道元彻是在给他台阶下,又连连应承着回答。


    “多谢岳父,小婿实在惭愧,日后定加多为锦潇着想。”


    幸好,穆沛暗自庆幸,自己没有听母亲的话,疏远锦潇,接纳妾室。


    才短短一年不到,岳父又青云直上,要是他跟锦潇离心,恐怕今日他连大门都进不来。


    元锦潇看了自己夫君一眼,嘴角勾起一抹自嘲的弧度,扶着肚子缓缓坐下来,眼眸温润,将手放在老夫人的掌心里。


    “潇儿,怎么瘦成这样了?”老夫人瞥了穆沛一眼,伸手抚摸着元锦潇没有二两肉的脸颊,心痛不已。


    她好好的孙女儿嫁到国公府,怀了孩子都还能这么瘦。


    那老虔婆莫不是连自己亲孙儿都容不下。


    元锦潇温柔一笑,精致的脸颊近看有些许浮肿,眼角甚至生出了一丝细纹。


    “祖母,潇儿只是怀着孩子,胃口不佳,吃的少了些,不碍事。”


    她这个么大个人了,还需要祖母为她操心,想想都觉得难受。


    可百般苦楚,都要自己吞,这是她自己选的路,又有什么办法。


    老夫人一听,立马急了,殷切满满的对元锦潇嘱咐道。


    “胃口不佳?这可不行,你是双身子的人,一人吃两人补。


    一会儿回去的时候,府中的厨子你带两个回去,若还是不行,祖母就去外面酒楼给你找厨子,总归有一个和口味的吧。


    你怀着孩子,若是连口腹之欲都不能满足,日后生产时那来的力气呢。”


    老夫人真是险些咬碎了自己的一口银牙。


    崔国公夫人啊崔国公夫人,做事不要太过分,彻儿削爵后好歹也还坐着尚书之位呢。


    都怪她当初看走了眼,她原以为那崔国公夫人是个好的,没想到趁着锦潇有孕,给穆沛房里塞了好几房小妾不说,居然在饭食方面都要苛责锦潇。


    可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