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8章 比试认输,眼神凝视

作品:《姨娘稳住!女儿给你挣诰命

    陛下胡须动了动,心中叹气,配合着皇后说道。


    “不错,咱们北秦的儿郎可不能甘于人后。


    若谁能胜出,寡人再赏一套文房四宝。”


    话虽如此,赏赐也不小,但众人反倒是沉默了。


    能参加宫宴的,有几个是傻子。


    他们也能看出来,这是阿苏蔺在挑事儿呢。


    要是她们上去不能完美的对上一首,那丢的可是北秦的脸面。


    若是寻常诗会丢脸也就算了,大不了愿赌服输,反正都是自己人。


    现在不同,她们站上去,可是代表北秦啊。


    太子捏着手里的酒杯,面色冷静下来,将下首交头接耳的情形尽收眼底。


    他文学才情尚可,但学的都是如何治理国家,根本不善作诗词。


    梁安城的才子的确是多,可也没谁能这么快就想出一首诗来啊。


    阿苏蔺神情傲然,嘴角勾起一抹得意的笑,眼神扫过在场的所有人。


    “可恶,分明就是想看我北秦的笑话。”


    “怎么办?谁上啊?本小姐看着他这副小人模样就恶心。”


    “气死了,什么狗屁邬纥皇子,明明就是阶下囚,得意什么。”


    元锦意坐在自己位置上,听着两侧其他夫人小姐的议论声,心中正在思索。


    就连旁边的元锦潇都握紧了拳头。


    还没等她想好,对面男席上一道身影站起来。


    众人期盼的目光落在他身上,祁邯身姿飘逸的走上去。


    他对陛下一拱手,声音温润道,“陛下,祁邯献丑。”


    三王爷看着自己儿子,脸上满是欣慰。


    陛下也是露出慈爱的笑容,“邯儿尽管开口便是。”


    好小子,快上快上。


    阿苏蔺盯着祁邯,依旧是一副漫不经心的样子。


    祁邯站在他身边,斟酌了一番,这才开口道来。


    “小桃枝上春风早,初试薄罗衣。


    年年乐事,华灯竞处,人月圆时。”


    “好!”殿中所有人都拍手叫好。


    这诗形容春色,却意喻团圆之景,跟阿苏蔺的诗对比起来,也算是平分秋色。


    也算没有丢北秦的脸。


    陛下正说要将赏赐赐下,就看到阿苏蔺猛地鼓掌,笑呵呵的说道。


    “祁二公子不愧是梁安城的小才子,本皇子佩服。”


    祁邯被他意味不明的笑容给搞迷糊了,笑着摇头,礼貌的对他拱手,准备回席。


    “某不敢当,是大皇子谦让。”


    阿苏蔺似笑非笑,眼中阴谋流转,“既然祁二公子如此有才华,就莫要谦虚了。”


    “本皇子还有一首诗,请赐教。”


    阿苏蔺不等祁邯拒绝,连声又说出了下一首。


    “锦里开芳宴,兰缸艳早年。


    缛彩遥纷地,繁光远缀天。


    接汉凝星落,依楼似月悬。


    别有千金笑,来映九枝前。”


    祁邯面色一白,眼神微颤,额角开始冒冷汗。


    他的诗句其实是早就做好的,本是年后交给夫子的课业,没曾想会用在今日。


    他害怕北秦丢脸,所以用上了。


    现在还要做一首,那就真的是为难他了。


    不止是祁邯,殿内所有人皆是一愣。


    没料想阿苏蔺会这样无耻,一首接一首。


    这些明显都是他早有准备的诗句,可恶啊。


    而且这首诗,做的还是相当有水平。


    如果阿苏蔺是北秦人,肯定早就声名远播了。


    空气寂静下来。


    所有人面面相觑,眼中怒火直冒。


    “祁二公子,赶紧想啊。”


    “加油,祁二公子。”


    世家贵女们开始给祁邯打气,小声的支持着。


    她们盼着祁邯再来一首,亦或者有人能够上去碾压阿苏蔺一番。


    祁邯顶着压力,绞尽脑汁都无法再想第二首。


    他不得不败下阵来,低落的对阿苏蔺开口。


    “大皇子见谅,某于诗词一道,自愧不如。”


    阿苏蔺一甩衣袖,俊逸非凡的脸上满是无所谓的样子。


    可他开口所言之语,却是让在场所有人都急的咬牙切齿。


    “无妨无妨,北秦人才济济。


    肯定还有其他才子能够战胜本皇子。”


    祁邯羞得红着脸下了台,回到自己位置上,猛地灌了一杯酒。


    阿苏蔺春风得意,比喝了好几杯美酒都要兴奋。


    “我来!”又是一道声音传来。


    青年气愤的站上去,可惜很快就战败。


    接连又有几人上场,童佳琴和季念慈两位梁安城的才女也上了,但都不行。


    不是平仄不对,就是韵脚不行,亦或者辞藻堆砌,语序不通。


    阿苏蔺这首诗的确做的好,非一般人所能及。


    陛下看了一眼皇后,眼底闪过一抹为难。


    难不成要向阿苏蔺认输不可?


    台上的阿苏蔺也越发的傲气,不可一世。


    和乐殿中的气氛一度快要达到冰点。


    元锦意盯着他,面色平和的整理了一下衣角。


    “祖母,我要不”


    她刚想询问老夫人的意见,就听到上面太后身边的安平县主清脆的声音。


    “元三小姐,本县主瞧你思索良久,想必是已经胸有成竹。


    何不快上去替北秦好好展示一番。”


    此话一出,众人的视线落在元锦意身上。


    也是啊,好像淮安侯府的两位小姐都还没有上场呢。


    不等元锦意反应过来,三王爷率先站起来,不满的看向安平县主。


    “安平,你这是什么话,元三小姐尚且年幼。


    阿苏蔺皇子年长许多,又饱读诗书,两人岂能同台竞技。”


    他和王妃都有意让元锦意嫁入王府,自然会帮着她说话。


    况且还是安平先挑事。


    长公主在对面跟着点头,对安平的行为表示不喜。


    “是啊,安平别胡闹。”


    就连童小姐和季小姐都认输了,锦意何曾是对手。


    永王妃,也就是安平县主的母亲面色阴沉下来。


    她举起手中的酒杯,促狭的看着三王爷和长公主。


    “三哥,姐姐,你们急什么?


    安平又没有说错。”


    “元三小姐的才华梁安城谁人不知,去年可是惊艳四方呢。


    她就是胜在年幼且聪慧过人,万一她早有诗词于心呢?


    何不叫她上场试试,也好过我们在这里无端猜忌。


    就是输了也不打紧,反正她还小。”


    三王爷气的从鼻孔喷出两道白气。


    元三小姐都没有主动上场,你怎么知道她就准备好了。


    还有输了不打紧?小姑娘面皮子薄,在这么多人面前丢脸怎么不打紧?


    泼妇,泼妇。


    安平县主看到自己母亲给她撑腰,脸上端着十分为北秦着想的目光,轻笑着开口。


    “是啊,王叔,咱们也不能让邬纥皇子觉得北秦没人了不是?”


    三王爷咬牙,只能放弃和两个女子对阵,免得说他仗势欺人。


    永王妃抚摸着自己鬓角的金簪,满意的喝下手中酒水。


    长公主冷着一张脸,暴躁的看着永王妃,“那也不该轮到锦意上场。


    咱们北秦还有这么多儿郎呢。”


    敢欺负她干女儿,没门。


    陛下颇为无奈,给了自家妹妹一个淡定的眼神。


    咋的?还要先内讧啊?


    没看到阿苏蔺都在看他们的笑话了吗?


    陛下头疼,饮了一杯酒后,沉声开口。


    “可还有其他儿郎愿意上场一试。


    若没有,寡人就将赏赐赐予阿苏蔺皇子了?”


    他向来信守承诺,输了就输了吧。


    元彻瞥见自家老母亲投来的奇怪目光,有些不解。


    随之就看到元锦意被老夫人推了出来。


    他顿时瞪大了眼睛,吓得不轻。


    不是,娘嘞,您不是一向最沉得住气吗?


    别啊,别啊。


    他家锦意丢脸事小,北秦丢脸事大。


    永王妃蹙眉,拿着酒杯的手一顿,激将法有用了?


    她嗤笑一声,还是别上来丢人现眼了吧。


    真以为自己读过几年书,肚子里的墨水就够显摆了吗?


    元锦意走出来,感激的看了三王爷和长公主一眼,然后对阿苏蔺询问道。


    “敢问大皇子,一定要是此刻所做的诗句吗?”


    阿苏蔺打量了元锦意一眼。


    他之前见过元锦意,没看出她有什么不同,今日也是普普通通。


    梁安城盛传她也是一个小才女。


    可他却不觉得,说不定只是巧合。


    若是有才,又年幼,早就站出来显摆了。


    怎么会受不了别人的三言两语挑拨后再站出来。


    阿苏蔺自负的摇头,拿出一副自以为十分潇洒帅气的态度,笑得张扬灿烂。


    “看在元三小姐年幼的份上,本皇子退一步。


    只要是不曾面世的诗句都行,但务必是你亲自所做。”


    “多谢大皇子,那锦意就献丑了。”


    元锦意抵着腮帮子,乖巧的道谢。


    实际上在心中暗骂,退个屁的退,你的诗句敢说就是当场所做吗?


    忒不要脸了。


    笑吧笑吧,老娘马上就让你知道什么叫做绝对碾压。


    好歹她也是背负着华夏上下五千年文化的女人,绝不认输。


    不知怎的,元锦意的话一出,阿苏蔺心口就蓦然一紧。


    元锦意慢慢走上台来,阿苏蔺握着庆功酒的手一僵。


    眼前明明看上去分外娇小的身躯,却给他一种奇怪的压迫感。


    殿内不少人的目光都随着元锦意的步伐移动,她们纷纷攥紧拳头。


    却见元锦意走到台上,但没有第一时间开口。


    众人不禁疑惑起来。


    她要做什么?


    元锦意学着阿苏蔺的样子,先是眼神上下打量着他,然后漫不经心的围着他转了一圈又一圈。


    那种无法用语言来形容的凝视。


    “噗”不少少男少女掩嘴偷笑,就连某些大臣都忍不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