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不太合适吧
作品:《狗咬狗》 周日上晚自习时,周聿宁还有些惴惴不安,她做不到主动去找陈知衍解释些什么,那意味着认输,她才不会认输。
但她不确定晚自习结束后他们还需不需要一起走,就这么纠结了整整一个晚自习,什么事儿都没干,只是盯着读书笔记发呆。
晚自习下课铃打响时,又有女生喊周聿宁一起放学,这正好解了周聿宁的燃眉之急,因为她不用去面对抉择了。
刚走到楼梯口,其中一个女生忘带了东西,于是众人又得回教室,正巧碰到陈知衍出教室。周聿宁本想和他对视一下,好了解一下他对于昨天事件的看法,但人家里看都没看她一眼,目不斜视地从她身边走过。
“行,你厉害,你有种,我还真没必要上赶子化解恩怨。”周聿宁内心嘀咕道。
等那女生拿好东西,几人在校园里边走边聊,不时传来笑闹声。周聿宁也笑着看向右边说话的女生,目光扫过去,看到了走在前面的陈知衍,他走的很慢,根本不是他那个身高应有的速度。
周聿宁猜想他可能是在等她,果然,等她和同学们在校门口道别后右转走进步行道,前面那人走得更加慢了,不知道的还以为是什么行为艺术呢,正常人那样走路得被笑话脑袋不正常。
周聿宁快步走到陈知衍的旁边,刚刚达到并肩的速度,左侧上方幽幽传来一句:“走路这么慢!”
“哪儿能和您的大长腿比啊?我们小个子腿短不行啊?”周聿宁阴阳怪气道。
陈知衍也不说话了,自顾自走着。没成想,碰到个熟人,只是陈知衍的熟人,周聿宁完全不认识。但她看得懂脸色,那人看到他们俩走在一起,先是瞄了自己一眼,随后又去看陈知衍,满脸的打趣,随后脸上浮起一抹意味不明的笑。
其实意味很明了,青春期里的男女是没有纯友谊的,周聿宁顿时觉得很冤。长期被父母严厉教育的乖乖女,是不可以早恋的,这会破坏自己在父母心目中的形象,即使是被误会,即使对方什么都没说,周聿宁也想要解释,但她明白,根本无法解释。
陈知衍和那人寒暄了几句,周聿宁就尴尬地站在旁边等着,走也不是留也不是,陈知衍没有给他介绍那位男同学,也没有将自己介绍给男同学,他似乎在任由事态向着奇怪的方向发展下去。
小插曲过了之后两人继续往红绿灯那边走,没一会儿陈知衍突然开口:“我跟班长谈过同一个女朋友。”
周聿宁面对突如其来的自爆,一时愣了神。她不懂陈知衍说这个东西是在干嘛。
“那为什么分手了?”但八卦的机会不容错过。
“不知道,对方提的。”陈知衍有些没事找事,“还是上了高中才知道的,也是尴尬。”
此时周聿宁只想翻白眼,哪个正经人会把自己的情史拿出来分享啊?甚至还告诉同学对方的名字,不就是将这件事当作谈资嘛。不然男生之间是怎么发现他们谈过同一个对象的?周聿宁鄙视这种行为,但她不会告诉陈知衍,因为实在没必要。
坐进车里,周母递来一个小蛋糕:“喏,陈知衍妈妈给的,说是可以早上当早餐,陈知衍最近都吃这个。”
周聿宁是真的不太懂这一家的热情了,根本没必要的事做了之后,显得太过奇怪。
很快就进入了十二月,一中艺术节有个传统,高一举行朗诵比赛,高二举行歌唱比赛,获得第一名的队伍可以在元旦晚会上表演节目,比赛以班级为单位。
比赛前男女要各选出一个朗诵,任务交给了语文老师,于是语文老师利用了语文课的时间让有意愿的同学试着朗诵课文,以此选出代表。
周聿宁他们班的班长有男女各一个,他们俩人对此依然是势在必得,后面又站出来几位同学,等到没人举手时,语文老师语出惊人:“周聿宁,你来试试。”
被点名的周聿宁满脸惊讶,她想起前段时间父母提到过有请她的各科老师吃饭,她想这也许是那顿饭起了作用,但没必要在这种时候起作用啊。
周聿宁的朗诵水平确实不错,初中时经常被推荐到国旗下讲话。此时她虽然惊讶,但也没有发挥失常,《满江红》被她朗诵地激情澎湃,老师夸奖了她之后就让她坐下了。
周聿宁无意竞争什么领诵的位置,即使被任命她也是会婉拒的,可她没想到,那位女班长直接越过语文老师跟班主任说好了让她上。
听说女班长的妈妈在银行系统里工作,爸爸就不知道有什么特殊身份了,总之,背景起了作用。从被语文老师点名到女班长抢走名额,无一不向她证明着人脉、背景的重要性。
这就是周聿宁总觉得自己与这个学校格格不入的原因,一中的社会因素太多了,小社会一样的学校,关系、送礼大行其道,各方势力都在为孩子获得更具偏向性的教育资源而努力着。
想起中考体育考试前,周聿宁练的死去活来。她没有一点运动细胞,模拟时,800米从没有跑进过三分四十秒;颠排球也总是断断续续;立定跳远也跳不远……最后通过练习,排球勉强能得满分,立定跳远不行就选了跳绳,只剩这八百米,直到考试前一秒都在担心。
最后,她体育获得了满分。她这辈子都不会忘记,她跑完八百米后直接发软的双腿,跪倒在地上,还是被老师和同学们扶起来的。
周父曾经安慰她不要有太大压力,开玩笑说自己在教育局有人,到时候给你改成满分,被周聿宁当场拒绝,她说:“这对其他同学不公平,大家都想上好学校,凭什么你大手一挥就抹灭了别人的努力?”义正严辞,不容拒绝。
直到得知满分时,周聿宁为保险起见还是问了周父:“这是我自己考的对不对?你没有找人对吧?”
“是你自己考的,我没有找人,连提都没提,电话都没打。”周父开着车,如实说。
……
正式比赛时,陈知衍出了问题,他上台时把立麦碰倒了,影响了大家的心态,于是别的班还没结束比赛,他就提前离场了。
周聿宁担心他被责怪,回班级的路上不停地给同学们打预防针:
“这也不能怪他对吧,那个立麦没放稳。”
“对啊,他也不想的。”
“他心里肯定也很自责。”
就这么回了班,看到每位同学的桌面上都放着一条水果硬糖。陈知衍人站在讲台上:“不好意思啊,我的失误影响了大家的状态,为表歉意,我请大家吃糖。”
周聿宁没想到还能这么操作,之前的担心全白费了,她觉得陈知衍情商还挺高的。
放学的路上,陈知衍手机攥着一堆糖:“还好小卖部没关门,买这些糖刷掉三百块钱。”
正当周聿宁感慨大手笔时,陈知衍突然摊开手:“我这儿还有其他味道的,葡萄、菠萝、草莓,你要吗?都给你。”
周聿宁这会儿还在想那三百块的事儿呢,连忙摆手:“不了不了,你吃吧,我还没吃完呢。”
……
后来校门口的车更多了,有时来晚了根本没位置,两家人不知道啥时候开始分开停车了,周聿宁和陈知衍也就不用再一起放学了,不过有机会他们还是会一起走到校门口。
这天是个阴雨天,两人走到连廊的尽头,周聿宁望着渐渐变大的细雨,想到自己今天根本没有带伞,苦恼不已。正想抱头冲出去,被陈知衍拉了回来,只见他掏出雨伞打开。
这把伞确实不大,如果两个人一起撑,距离难免会很近,周聿宁正进退两难呢,陈知衍开口了,说出的话却充满拒绝的暗示。
“这一把伞,撑两个人,不太合适吧……”陈知衍看看伞,又看看不出声的周聿宁,一脸纠结的样子。
“啊?没事,你自己撑吧。这雨也没有那么大,我跑快点儿,一会儿到车上就没事了。”
周聿宁要是不顾陈知衍的潜台词,硬是蹭人家一把伞的话,她自己都觉得丢人。周聿宁没什么绅士情节,伞是人家的,别人没有义务帮你挡雨,自己也没有理由要求别人这样做。
于是她刚说完,就一头冲进了雨里,虽然做足了心理准备,但那一刻还是有些难过。有点像是,道理我都懂,但感性上没办法若无其事。
周聿宁本可以自行消化那些情绪,如果她没有在上学时看到那一幕的话。
那天早晨又是一个雨天,她有了前车之鉴包里常备一把雨伞,正当她打着伞进入校门时,远远看到前方有两个人共撑一把伞,其中一个背影是陈知衍,另一个她不认识。
周聿宁脑子里“轰!”的一声,接着便想起四个字“不合适吧……”仿佛一切如昨,往事仍历历在目。
那天中午午休时,周聿宁翻来覆去没睡着。她疯狂回忆着那些爱情故事,她不明白为什么自己的爱情开始于一场仇恨,爱与恨的复杂交织让她迷茫到喘不过气来。
要不是那一幕,她不会知道自己是在吃醋,而吃醋意味着她在意;可与此同时,她也遭受了区别对待的攻击。可能没有什么是比当你喜欢上一个人时却发现他如此地不尊重你更令人难受与愤怒的了。
也许这种愤怒可以在一中情况下被化解,那就是那女生是陈知衍的女朋友,他,谈恋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