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25 章

作品:《清穿之顺治废后

    翌日, 太,让人宣读了赐婚的懿旨。


    最终亲王嫡福晋,孟露没有去过问, 她被太皇太后禁足在慈仁宫, 常常一个人坐在暖阁的炕上, 手支着下巴外头。


    小七走了, 她觉得慈仁宫太安静了, 便让阿木尔和来。


    阿木尔和那斯图办事也利索, 三只小猫。


    与死掉的小七几乎长得一模一样。


    孟露摸着小猫的后颈,霎时红了眼眶。


    她最终给这只与小七长得极为相似的猫取名叫小八,并打算永远都会将它带在身边。


    有了小八作伴, 日子渐渐又好过起来。


    孟露虽是禁足,可这禁足也只有太皇太后与她自己知晓, 旁人只当她怕冷躲懒,这才一直不出门,连新婚的襄亲王夫妇入宫拜见那日, 孟露还是缩在慈仁宫没露面。


    襄亲王是在腊月二十成的亲, 孟露一直到了除夕夜才知道,襄亲王福晋, 正是出自慈和太后的母家,乃是慈和太后嫡亲的堂妹, 两人是一个祖父。


    偏偏是慈和太后的堂妹,要说太皇太后不是有意为之,孟露压根不信。


    不过这都不重要, 重要的是在面对太皇太后赐婚时,博果尔没有露出半分不愿之意,欣然接受的态度让太皇太后很满意。


    看来博果尔也并不是爱上了仁宪太后, 那么慈和太后让下人去传那样的流言,完全就是故意为之,其心之恶毒,实在罕见。


    转眼到了年底,孟露终于被太皇太后恩赦不必再禁足,她去太和殿参加了除夕晚宴,见到了许久未见的慈和太后。


    她在孟露看过去时,快速地低下了头,恍惚间孟露似乎从她眼里看到了愧疚。


    孟露轻轻笑了笑,心道愧疚什么呢,既然已经决定做了,就不该再后悔。


    她没再去看慈和太后,目光无意间从新婚的襄亲王夫妇身上掠过,襄亲王福晋长得并不怎么美,但看着温婉大方,眉眼间一直带着笑,颊边还有两个酒窝。


    孟露看过去时,她似乎正在对博果尔说什么,博果尔则微微弯下腰去,认真的听着。


    很好,孟露心道,随后收回了目光,笑着与其他人寒暄。


    *


    过了年,一直到正月十五,宫里的热闹才算毕。


    正月十六这日,太皇太后命人去请慈和太后与玄烨一同到慈宁宫见她。


    慈和太后听到太皇太后传召的那一刻,突然就有些如释重负。


    去年十月,她派人去散播仁宪太后与襄亲王的流言,岂料流言非但没传的沸沸扬扬,她派出去的几个下人也都不见了踪影。


    玄烨从南苑回来的当日,太皇太后叫她去了一趟慈宁宫,问她愿不愿意将族中的堂妹许给襄亲王为福晋。


    她自然是不愿的,于是便委婉道:“家中族妹自小被堂叔堂婶娇纵着养大,怕是不堪为亲王福晋。”


    太皇太后摆摆手道:“无妨,襄亲王二十几的人了也还没个正经差事,他也配不上什么好人家的姑娘。”


    这话说的慈和太后心里很不舒服,她脸色一阵青一阵白,继续道:“可我曾经听襄亲王说过,他心中所爱,另有其人。”


    太皇太后满不在乎地道:“这话他都说了好些年了,哀家看这都是他找的借口,懿靖贵太妃上次哭着求哀家替博果尔的婚事做主,哀家让人打听了下,正好你家里的堂妹最近在议亲,哀家就想着把她指给博果尔,你意下如何?”


    慈和太后还是有自知之明的,知道太皇太后并不是真的在征求自己的意见,只是礼节性地通知一下她。


    她知道自己反对是没用,便说道:“能嫁给襄亲王,也是那丫头的福气了,嫔妾先替她谢过太皇太后了。”


    见她应了,太皇太后意味深长地笑了笑,随即便让她退下。


    慈和太后出了慈宁宫的大殿,正打算离去,突然就见几个侍卫拖着三个下人从后殿走到了前院。


    那三个人披头散发,满身血污,叫人几乎不敢直视,慈和太后只淡淡瞥了一眼,便即低下头去。


    送她出来的苏茉儿带着几分歉意道:“慈和太后恕罪,倒是让您受到惊吓了。”


    说罢就去斥责那几个侍卫:“没看见太后娘娘在这儿吗?还不快将这几个爱搬弄是非的奴才拉下去处置了。”


    话音一落,侍卫们连忙告罪,那三个被拖着的下人突然发出了痛苦的吼叫,四肢拼命地朝着慈和太后的方向挥舞。


    慈和太后惊讶之下不由再看了一眼,只一眼就让她全身几乎瘫软在地。


    那三个人,正是她宫里的人,被她派出去散播流言的人。


    慈和太后浑身发抖,嘴唇死死地咬着,用尽全力将自己的目光给转移开来。


    苏茉儿还在一旁道:“快押下去,别冲撞了太后。”


    于是很快地,那几个奴才就被拖了下去,


    他们的惨叫声很快就消失了,慈和太后面色惨白,双膝发软几乎站立不住。


    太皇太后处置了咸安宫的的奴才,一定是她已经知道了自己想要做的事,可她并未将这件事在明面上摊开来与自己对质,只是杀了她手下的三个人,之后一直到玄烨等人回宫,襄亲王成亲,以至于到了康熙四年的除夕,太皇太后始终没有再找过她。


    仿佛那三个奴才的死,只是慈和太后的一场梦。


    可她知道那不是梦,她也知道太皇太后迟早要跟自己算这笔账。


    慈和太后战战兢兢地等了几个月,此刻突然得到太皇太后的传召,她紧绷的心神终于松懈了几分。


    兵来将挡水来土掩,太皇太后既然决定出手了,她也好去想应对的法子。


    慈和太后扬起头,在青怜的搀扶下上了太后轿辇,一副志得意满的样子。


    她的玄烨已经成亲,也懂事了很多,她不信太皇太后现在还敢对她下毒手。


    可慈和太后没想到,等她到了慈宁宫时,发现自己的儿子玄烨也在那。


    玄烨应该是知道了一切,慈和太后进去的时候,发现玄烨眼眶赤红,看她的眼神带着陌生。


    慈和太后方寸大乱,进去后甚至忘了向太皇太后请安行礼,她耳边响起了玄烨不敢置信的声音:“额娘,皇祖母说 ,您在去年十月的时候,曾经让人去传皇额娘与王叔有染的流言?”


    “这是真是假?”玄烨还是不信自己的额娘会做出这样的事,因此刚刚他差点与皇祖母吵了起来,皇祖母面对他的暴怒也不生气,依旧心平气和地道:“哀家知道你不信,因此也让人去叫了你额娘过来,一会儿你亲自问她吧。”


    即便皇祖母说人证物证俱在,玄烨还是忍不住问了,然后他就在自己额娘眼里看到了一闪而过的心虚。


    玄烨见了,忍不住垂泪:“额娘,您为什么要这么做?”


    为什么?慈和太后双手紧握成拳,身躯微微颤抖,当然是为了不再屈于人下,不再受制于人,为了自己的生命不要受到来自太皇太后的威胁。


    慈和太后定定看着自己的儿子,有那么一瞬间,她几乎要对玄烨脱口而出,曾经你的皇祖母还想过要害死额娘呢,可话到了嘴边她还是及时收了回来。


    她又看一眼太皇太后,暗叹她实在是高明。


    她根本不敢,也不能对玄烨说出太皇太后曾经意图加害于她的事。她如果想要取信于玄烨,势必要将仁宪太后这个知情者也拉进来,可仁宪太后曾经救过她,若玄烨知道她对救了她性命的仁宪太后下黑手,只怕心里会更厌恶她。


    慈和太后思来想去,眼泪流了满脸,最终也只能含泪泣道:“玄烨,是额娘一时糊涂了,你原谅额娘好吗?”


    她试着为自己挽尊:“襄亲王久不娶妻,是因为他喜欢的人是你皇额娘啊!”


    玄烨失望至极地看着她:“额娘,皇额娘一向待您很好,待儿臣也很好,就算王叔喜欢她,王叔也没做什么,皇额娘怕是根本不知情,你为何要……?”


    他问到一半,心里突然也反应过来,能为什么,还不是为了那一点子权势?


    玄烨深深地吸一口气,回头朝着太皇太后跪下,祈求道:“皇祖母,额娘一时鬼迷心窍,犯下这等错事,幸亏您老人家发现的及时,这才没给皇额娘的名声造成什么损失,也保住了我大清的颜面,孙儿万分感激!”


    慈和太后听了玄烨这话,这才意识到自己这一步棋走得有多冲动。


    要不是太皇太后及时发现了她的计谋 ,那么等她真正将有关于仁宪太后和襄亲王的流言散播出去,首当其冲受到伤害的,便是整个皇室的名声,而玄烨,如今是大清皇室的主人。


    慈和太后怯懦道:“太皇太后恕罪,嫔妾知错了。”


    玄烨皱眉看她一眼,继续祈求太皇太后,“皇祖母,儿子就这么一个亲额娘,她虽犯下大错,可到底不是做了什么十恶不赦之事,还请皇祖母网开一面。”


    太皇太后就是在等着玄烨这一句话,她的侄女有句话说的很多,玄烨如今大了,她做事不能不顾忌玄烨。


    于是她道:“哀家今日既叫了你过来,便是想让你拿个主意,哀家原本想着让她禁足三个月,闭门思过抄写佛经,但转念一想,她是你的额娘,罚得太重,似乎也会失了你的面子。”


    “请皇祖母允许额娘在咸安宫闭门思过,抄写佛经。”


    玄烨觉得闭门思过是最合适的办法,他对外可以宣称额娘身子不适,闭门养病,如此一来,别人也不会知道额娘是被罚了。


    太皇太后“唔”了声,接着道:“那便如此吧,过了年天气越发地冷了,你额娘身子一向较弱,感染风寒也是常事,玄烨你抽空也多去看看你额娘。”


    玄烨拱手道:“孙儿遵旨。”


    祖孙两三言两语间,慈和太后就被禁了足。


    她在禁足期间,玄烨隔上两三日便会来一趟咸安宫,他也没再露出责怪的意味,反而安慰慈和太后:“额娘,儿子这些时日去给皇额娘请安,曾经试探过她几回,皇额娘虽然也知道您做了什么,但她全然不怪您呢。”


    又说:“让您禁足在咸安宫,儿子也觉得于心不忍,只是皇祖母虽没发脾气,但她心里肯定是十分不满您的所作所为的,等再过一段日子她老人家消了气,儿子就去求她的恩赦。”


    玄烨不仅自己常来咸安宫陪伴慈和太后,他还让皇后以及他的五位格格们轮流到咸安宫陪她说话,慈和太后虽被禁足,可日子却过得一点不枯燥,她甚至还能在咸安宫听戏。


    只除了不能随意出入咸安宫外,慈和太后的日子没有受到丝毫影响,除了太皇太后,仁宪太后,以及玄烨以外,宫里再无其他人知道她不能出入咸安宫的缘由,大家当真以为她是病了,常常带着厚礼去咸安宫探望。


    宫外的命妇们也来了许多,她的地位没有受到一丁点儿影响。


    按理,她应该放平心态,等着太皇太后气消那日的,可不知怎地,她的心情一日差过一日,总觉得即便太皇太后消气了,她也永远没有什么出头之日。


    又时常悔恨不已,觉得自己不该一时鬼迷心窍,生出那些不该有的心思。


    三个月后,太皇太后亲临咸安宫,当着后宫一众人的面道:“你也该出去外头走走了,总这么憋在宫里,于养病也无益。”


    这就代表着太皇太后的恩赦,慈和太后原本应该感激涕零的,但不知为何,她高兴不起来,也不想离开咸安宫。


    玄烨温声劝她:“额娘,御花园的花都开了,儿子陪您去看看。”


    “不去。”慈和太后叹了口气道:“身上惫懒的很。”


    玄烨语气担忧:“额娘身子不适吗?儿子叫太医过来。”


    “我身子没事,可能是快到夏日,天气炎热的缘故吧。”慈和太后拦住他道。


    玄烨道:“那儿子带您去南苑避暑去?”


    慈和太后不由失笑:“这才四月份,避的哪门子暑?”


    玄烨脸色沉重地看着她,觉得额娘的状态很不对劲,可他又说不上哪里不对。太医三日一诊脉,额娘若是身体出了什么问题,太医不敢不告诉他。


    既然不是身体的原因,那额娘又为何总是闷闷不乐呢?


    难道就是因为被禁足三月?可那也是因为额娘先做了错事,皇祖母才会罚她。


    本就是额娘做错了事,她不该因为这件事而闷闷不乐。


    玄烨皱着眉,专注沉思着。


    慈和太后并不知他心中所想,她许久未听见玄烨说话,便问道:“你的五个格格,还有皇后,还是没有什么动静吗?”


    玄烨回神,唇角带了几分笑意道:“额娘着急抱孙子吗?那您可要保重身子,多出去走走,别憋坏了身体。”


    “知道了,玄烨你现在可真啰嗦。”慈和太后听他又绕到了让自己出去走走一事上,脸色蓦地就沉了下来,冷冷道:“额娘累了,你回去吧。”


    玄烨被慈和太后骤然提高的声音吓了一跳,他敏锐地察觉到了额娘突然的不悦,还想说什么,额娘却已经走进了寝殿,玄烨沉默半晌,只得先离开。


    他出了咸安宫,想到方才额娘问起皇后等人是否有身孕的事,或许看到他有了子嗣,额娘的心情会好一些?


    但是皇后与几位格格的年纪实在太小……


    玄烨出了咸安宫后没坐轿辇,他让梁九功等人离自己远些,自己一个人慢慢在宫道上走着。


    路过一个拐角时,玄烨突然被人撞了个满怀,他从沉思中回神,看向扑倒在自己怀里的人,缓缓问道:“你是储秀宫的格格?你叫什么名字?”


    怀里的女子迅速站好,红着脸道:“回皇上,奴婢名叫吉鼐。”


    “吉鼐?是个好名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