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14 章
作品:《清穿之顺治废后》 三十, 这一日,玄烨派人从宫里送了很多的衣食用物过来,孟露从来人口中得知, 博果尔回京后, 就被玄烨派往了云南, 协助
孟露微微沉吟, 如今的云南,可。
玄烨派博果尔去西南地区, 难不成是现在就叛之心?
,监视才是真吧?
不过前朝的事, 孟露没有插手的余地, 更不需要她操心,她随便想一想也就抛诸脑后, 依旧在皇姑庵过着她近乎于隐居深山的悠闲日子。
她们的身份摆在这, 除了不能食荤腥以外, 日常的吃食水准,与宫里也不相上下。
玄烨这次不但让人送了许多用物过来,也安排了几个宫中御厨来,于是孟露与慈和太后除了住的地方比不上紫禁城外,其他的一切,与宫里实不相上下。
过了年,天气渐渐回暖,慈和皇太后的身子也一直好好的, 顺利度过了康熙二年的二月。
孟露松了一大口气,两人在皇姑庵的日子就这么慢慢过着。
一眨眼就到了康熙四年。
七月的时候,朝中有大臣上奏,提议从满蒙勋贵之家挑选德行兼备的适龄女子, 册封为中宫皇后。
四位辅政大臣对此提议的态度,也是各有不同。
索尼和遏必隆赞同玄烨现在成亲,苏克萨哈没有发表什么意见,而鳌拜,却是持反对态度。
他直接当着满朝文武大臣的面对皇上进言:“皇上,臣以为此事不妥。”
玄烨正襟危坐于龙椅上,宽大袖口里双手倏地握成拳,他面上神情依旧,温和道:“爱卿为何认为此事不妥?”
鳌拜笑道:“皇上才十二岁,还是奶小娃娃,还没到成亲的年纪呢,娶了皇后有什么用?皇上何必操之过急,等再过几年,皇上的年纪再大些,到时候再册立迎娶皇后也不迟。”
“鳌拜你放肆,有你这么跟皇上说话的吗?”鳌拜这话一出,一直沉默的苏克萨哈立时出声斥他。
殿内其他人也是眼观鼻鼻观心,四位辅政大臣们打架时,他们最好的应对之策便是在一旁看戏。
众人将目光投向了索尼与遏必隆,但索尼迟迟不发一语,遏必隆亦是低头沉默着。
鳌拜见此,心中更加得意,他笑哈哈地看着龙椅上的年幼帝王,眼底有若有似无的轻蔑:“这有什么?臣不过是说实话罢了,皇上宽宏仁德,不会在意这个的。”
龙椅上的玄烨:“……”
他皮笑肉不笑地回道:“爱卿说的也是实话,朕的年纪,的确还小。”
所以他们就敢肆无忌惮地藐视他的权威。
这几年下来,辅政大臣们之间矛盾不断,索尼年老,渐渐成了一个缩头乌龟,辅政大臣之首的位置仿佛一个笑话,倒是让鳌拜日益骄横,如今几乎已经是专权。
这一刻,玄烨心里下定决心,他要早日立后早日成亲,以便能够早日亲政。
散朝后,玄烨就去了慈宁宫,与太皇太后商议此事。
原以为皇祖母也会同鳌拜一样反对此事,却没想到她只是微微沉吟,随即看向玄烨:“那皇后的人选,你心里可有主意?”
玄烨心里其实已经有了人选,但他还是恭敬道:“孙儿年幼,皇祖母见多识广,皇后的人选,还得仰仗皇祖母做主。”
太皇太后神情肃穆,蹙眉思索片刻,“遏必隆的女儿钮钴禄氏,还有索尼的孙女赫舍里氏,这两个姑娘你也见过几次,哀家觉得你的皇后,最好是从她们二人之中挑选。”
玄烨有些意外,他以为皇祖母会提议挑选科尔沁的女子入宫为后呢,毕竟皇祖母与皇额娘皆是来自科尔沁,自己年幼时,皇祖母甚至还一次性召了五位科尔沁格格进京,想让皇阿玛一并收入后宫。
他在来慈宁宫的路上,甚至已经做好了忤逆皇祖母的准备,虽说他敬爱皇祖母与皇额娘,但他私心里觉得,他的皇后,不能再是科尔沁的女子。
这天下终究是爱新觉罗氏的天下,博尔济吉特氏的权势,不宜过盛。
太皇太后直接提出钮钴禄氏与赫舍里氏作为皇后人选,玄烨很是意外,也很高兴。
他中意的皇后人选,正是赫舍里氏。
玄烨认真道:“钮钴禄氏与赫舍里氏,看着的确端庄懂礼,孙儿觉得……”
玄烨挠了挠头,脸上有着一丝少年人情窦初开的腼腆。
太皇太后睨他一眼,笑着道:“你看上了赫舍里氏,对吗?”
玄烨低下头,不好意思地道:“孙儿与赫舍里氏的确说过几句话,不过皇后乃国母,孙儿的心意不重要,重要的是她能不能担得起“国母”这两个字来。”
太皇太后含笑摸了摸他的头,定定看着玄烨,却是许没再出声。
她似乎是在看玄烨,又似乎是透过玄烨看别人。
玄烨从她脸上看到了一丝遗憾,他小声唤道:“皇祖母?”
太皇太后回神,叹息道:“就选赫舍里氏吧。”
当年福临的皇后,是她与多尔衮定下的,福临为了这事,就没少与她发生争吵,生生伤了他们的母子情分。
如今玄烨的皇后,就让他自个儿决定吧。
*
皇后的人选定下,但正式册封却还要礼部去拟定章程,要钦天监推算吉祥的日子,玄烨想到远在皇姑庵的额娘与皇额娘,就对太皇太后说,他想择日亲自去接两位太后回宫。
这件事,太皇太后却是反对:“不行,你身份尊贵,又还未亲政,贸然离宫,恐生变故,接你两位额娘回宫一事,交给别人去就是了。”
玄烨略微一想,也就明白了太皇太后的顾虑,以自己如今的境况,最好还是待在这守卫重重的宫里比较安全。
他回到乾清宫,思索可以担此重任的人选,梁九功见状,便小声道:“皇上,襄亲王不是再有几日就回京复命了吗?当初两位太后去皇姑庵时也是襄亲王护送的,不如还是让襄亲王去吧。”
玄烨一拍脑门,恍然大悟道:“是啊,王叔快回来了,这事就让他去吧。”
*
八月初一,孟露与慈和太后收到了玄烨亲笔所书的一封信。
“玄烨要成亲了?”
慈和太后震惊又不敢置信,她的儿子,竟然已经要大婚了吗?
她呆呆地捧着信,仿佛失了声,半晌没再说出一个字来。
孟露从她手中接过信粗粗看过一遍,对于玄烨成亲一事她倒是不怎么意外,只是这前来接她们回宫的人……
快四年了吧。
自打康熙元年年底博果尔被急召回京,随后又被玄烨派往云南,这三年他就没回过京城,孟露也就没再见过他。
只是逢年过节的,皇姑庵总是会收到各种不同的礼品。
有时候是一些京城很少见的吃食,有时候是一些别出心裁的布料首饰,无一例外的,这些东西,只有云贵地区才有。
送礼的人是谁,孟露心知肚明。
博果尔派人送来的这些东西,都是打着进献给两位太后的名义,慈和太后一开始还开开心心地收着,可次数多了,她也忍不住起了疑心。
襄亲王他一个男人,怎么就能如此心细,几年如一日地记着她和姐姐?
慈和太后回了房间,无人时自己仔细一琢磨,脑子里渐渐有个猜测,可下一刻,她就猛地一甩头,将这让她差点大惊失色的猜测甩出脑海,再不敢想起。
且说现在,慈和太后骤然得知儿子要成亲的事,一时心情复杂,竟嘤嘤哭了起来。
“姐姐,我印象中,玄烨才这么高点。”
她用手比划出一个七八岁孩子的身高,继续道:“他还这么小,怎么几年不见,他就要娶妻了呢?”
孟露无法体会慈和太后的这种心境,她便出声安慰:“孩子长大了还不好吗?以玄烨的身份,他早些长大,对他才会更有利不是吗?”
慈和太后吸了吸鼻子,“姐姐说的我也懂,只是我还是难以接受。”
孟露:“……”
大抵每一个母亲,都会在人生的某一刻,深切地意识到自己的孩子长大了,即将要离开自己去闯出一片属于他们的天下。
她没当过母亲,无法与慈和太后感同身受,便只能轻拍她的肩头。
慈和太后自己哭了一阵也就止了声,她再不能接受,也明白玄烨成亲后,才能早些将亲政一事提上日程。
她调整了下情绪,转头道:“按玄烨信上所说,襄亲王该是三日后便会到达皇姑庵,我们也早日叫她们收拾收拾行囊吧。”
她一边说着,一边小心打量着孟露的神情,孟露倒是没察觉到她异样的视线,她的演技是早就修炼好的,即便是提起博果尔,也依旧是神色平平。
“也好,玄烨说想跟咱们一同在宫里过中秋,咱们提前收拾好,到时候襄亲王到了,咱们也就能立即出发了。”
*
是夜,阿木尔和那斯图伺候孟露沐浴洗漱过后,两人将门关上,便退了出去。
八月的天气,山上已经有了冷意,孟露用被子把自己裹紧,一时也没了困意,便拿起了床头的一本话本看。
山里的野外格外安静,房门发出一声轻响,孟露以为是阿木尔或那斯图,也就没抬头。
“怎么了?不是让你们去睡吗?”
话落没听到回答,可鼻尖却闯入一股熟悉的味道。
话本上的字蓦地变得歪七扭八,孟露的脑海也跟着一片空白。
她抬头,眼前的人影熟悉又陌生,正用着一种近乎痴狂的眼神看着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