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25章 妻儿问归何太迟

作品:《唐朝好地主:天子元从

    宣阳坊的坊门前,


    武家人就已经在这里迎候了。


    武怀玉爷俩一出现,府里管事家丁就赶紧迎上前来,纷纷请安问好,还有人递大氅的,递暖手铜炉的,甚至还有问武怀玉饿不饿,要不要吃点东西垫两口的。


    “先回家吧。”


    眼看着坊门前的百姓越聚越多,都争相来一睹这长安头条人物,武怀玉赶紧让离开。


    本就是年终时节,宣阳坊做为上东城的坊,紧邻着东市,自拆掉了坊墙后,这里的街市,就成为了许多高档商品街,有官帽街、绸缎街、金银街等,年底时街市人流如织。


    越来越多的人围堵过来,


    好在武怀玉回京后,皇帝就又给他派了禁军护卫随从,加上武家的家丁一起,迅速的挡开人群,


    肃静、威武,


    两个喝道伍百拿着长竿净街开路,总算是没让武相国给百姓堵在坊门口。


    时隔两年,终于又回到了宣阳坊武宅。


    两丈二尺乌头大门,


    门口两只石狮子呈站立之姿,栩栩如生威风凛凛,


    门内十六支门戟陈列,


    武家的门第越来越高了,


    门屋三间五架,门用金漆及兽面、摆锡环。


    一般说贵族朱门大户,武家已经超出朱门了,武家是金漆门,唐人俗称的黄阁,这可是三公及宰相才能享受的规格待遇。


    平时极少打开的宋国公府大门,


    今天也是中门大开。


    迎接主人的回家。


    武怀玉刚下马,


    大宅门里一个驼背就窜了出来,


    武家的门房管事武驼子,跟着武怀玉十六年了,一直充当着武家门房的差事,如今他儿子都进士出身在江南做县丞了,可他却依然就愿意呆在武家做门房管事。


    用他的话说,宰相门前七品官,多少来武府的紫金大臣见了他都还要客气的点个头,而那些四五品的绯袍就更不用说了,得十分客气。至于六七品的绿袍,八九品的青袍,还有不入流的绛袍,


    他们可就得对他恭恭敬敬了。


    他儿子跟着武家三郎读书,考中了进士又如何,有武家帮打通关系,也不过铨选放了个正九品的县丞而已。


    十几年寒窗苦读,还不如他这门房管事逍遥自在呢。


    武成是真心喜欢在武家的生活,以前卑微的活不下去,只能自投为奴,如今呢他整天面对的都是长安的贵人们,还得对他客客气气。


    武家待他也好,早就是自由身了,有份不错的工钱,年节赏赐也不少,做为武家的老人,武怀玉很早以前,甚至就让驼子把手头的剩钱投进武家的铺子里,收益很可观,十几年累积下来,也有一大笔钱,


    武家还帮他在三原长寿塬老家置了几百亩地,盖了养老的宅子,其实他回家也就是地主乡贤了。


    可武驼子就喜欢留在武家,甚至让他恢复本姓也不愿意了。


    他常说他生是武家人死是武家鬼。


    “阿郎,你可回来了,”


    驼子围着武怀玉打转,“阿郎瘦了些。”


    “你倒是好像胖了点,腰有没有好点?”


    “我这腰也就这样了,日子轻闲,这冬还真就胖了点。”武驼笑着应道,“大娘子她们也等一天了,阿郎赶紧进家吧。”


    门房的家丁护院们,看着驼叔跟家主这般亲近,也都很羡慕。大家平时整天听武驼说起当年他如何一眼识中还只是捉钱郎的家主,将来必是王侯将相之命,于是主动投身为奴追随,这些年如何忠心耿耿兢兢业业,而家主又是如何恩待他的,


    大家听多了,也是将信将疑,好多人都觉得是驼叔吹牛,尤其是一些新来的。


    但他们来了一段时间,就会发现家主确实对驼叔这?门房管事很好,也就信了,当然对驼叔也是不由的崇拜起来。


    跟武驼聊了几句,怀玉进了家。


    对武驼,武怀玉也确实不错,时间久了,还真就当成了家人。武驼不愿走,武怀玉也习惯了每次回家他出来迎接的那个驼背的身影,


    武家向人待下仁厚,虽说武家规矩也多,但只要是守规矩的,在武家都能有很好的待遇。


    像武驼这样曾经的奴隶,现在也是小地主了,甚至他儿子在武家族学读书,还一路考中了进士,外放了县丞这样的,并非个例。


    武家最初的那些掌柜、伙计甚至学徒们,如今一个个都混的不错,甚至不少以前武家的奴仆部曲的子弟,现在也经过武家的培养,或是投身军伍搏了功名出身,或是附学武家,参加科举得了功名入了仕途,


    也有些做了吏的,还有仍然从事工商的。


    武家能在十六年时间里,有如今的家业,也跟武怀玉的这套用人方法是离不开的。


    大唐的贵族们,就是老封建的那一套,讲究的是人身控制,武怀玉毕竟是个穿越者,很多时候更看中的是效率,所以带有浓厚的资本主义的风格。


    别人家买来一个奴隶,你就什么都得听我的,就得一刻不得闲,甚至衣食住等都没什么保障,所以许多贵族家的奴隶往往活不过三十。


    但在武家,同样是奴隶,武怀玉安排工作的时候,会定下任务量,只要保质保量完成,就能得到奖励,甚至提前完成的话,还能多休息。


    那些表现好的奴隶,不仅能获得假期,好的食物、住所,甚至会有一些财物奖励,能够允许他们拥有自己的私财,甚至适龄的男女奴婢,武怀玉还会给他们婚配成家,


    如果他们表现的极优秀卓越,还能重获自由。又或者,允许他们自己赎身,或为自己的儿女赎身等。


    这些都是比较开明的做派。


    武家的雇工,表现优秀,还能获得顶身股分红的资格,而多数唐朝贵族,只会给一些大掌柜们点分红,仅小部份会给一些掌柜着重要技艺等的匠人、伙计一些分红。


    而像武怀玉这般普遍性的顶身股分红制度,是很少见的。


    但其效果也很强,武家的人做事就是努力,他们且特别忠心。


    别人家的奴隶经常有逃跑的,抓回来打半死,有机会还是要跑。但武家的奴隶,不管是家里,还是庄园上或是作坊里的,都很少跑的。


    在武家待遇好,甚至还有重获自由的希望,甚至武家有些曾经的奴隶,后来不仅获得自由,而且还跟着武家发家了,也娶妻纳妾生儿育女,也置办起一份不错的家业,也穿起了长袍长靴,成了阿郎。


    走进府中,


    立马能感受到那种府中上下的欢快气氛,每个人脸上都洋溢着笑容,他们都在为家主的回归而喜悦,那种喜悦甚至能感受到发自内心,十分真诚。


    樊玄符带着一众妾侍和儿女们来迎接,


    好大一群人。


    儿女们两年不见,也都长大了许多。


    好些跟承嗣同年的,也都成大小伙子大姑娘了,


    夫妻见面,本有千言万语,最后却也仅是相视一笑。


    这个儿子摸摸头,那个姑娘抱一抱,


    好一阵,才总算跟家里妻妾儿女们都打了个招呼,


    还有些远在吕宋、广州、鹭岛、香岛的妾侍儿女,仍遗憾没能团聚了。


    “事先都不知道你今年会回来,还以为你仍要在西域镇守呢,”玄符道,“早知道的话,肯定就把润娘他们在外的全都叫回长安来团聚了。”


    李清问他,“肚子饿不?”


    “还好,”


    “一会大姐肯定会来,中午和下午都来两三回了,”杨慕云在一边道。


    怀玉笑着道,“那一会得让大姐给我煮碗不托,都说送行饺子到家面,这好久没吃大姐做的面食了,十分想念呢。”


    玄符挽着他的手臂,“哼,谁相信你的鬼话,这满长安城都天天在传你在西域如何的风浪潇洒呢,什么疏勒王后、突厥公主,还有什么龟兹公主高昌公主石国公主??????你都乐不思蜀了吧?”


    武怀玉哈哈大笑,“夫人这是吃醋了?”


    “我吃哪门子醋啊,?们男人在外征战沙场,镇守边疆,万里之外的西域,多么辛苦啊,又没有个妻妾在身边,在外纳几个女人有什么,


    只是啊,也要注意一下影响,你可是堂堂的三公之司徒,还是宰相呢,身边缺女人,就堂堂正正的纳个妾,或是买几个胡姬奴婢也行,


    可这个王后那个公主的,弄的天下皆知,沸沸扬扬的,终究是不好的。”


    “夫人是真吃醋了,其实长安那都是瞎传,什么这王后那公主的,都是捕风捉影的事。”


    “哼,咱武家在西域可不少人,而且我娘家樊家也有很多子弟在西域的,你以为他们什么都不知道?”


    “阿郎,我们弘农杨氏也很多人跟你去了西域呢。”


    “我陇西李家子弟也不少在那边呢。”


    妻妾们跟炸开了锅似的,你一嘴我一言的,什么樊家、李家、杨家、云家、丘家、段家,大家都说有子弟跟着去了西域,


    “好吧,我承认,有,但只有一个,她本是突厥?利失可汗之女真珠公主阿史那毗伽,后来联姻疏勒,嫁给了疏勒国王??????”


    说到她跟疏勒王和离,然后告别武怀玉去了千泉,武怀玉感觉腰间一疼,妻子樊玄符掐着他腰肉狠狠的拧了一圈。


    “你应当把真珠公主带回来啊,怎么能这么不负责任呢。”李清也在一边嗔怪道。


    武怀玉有点招架不住了,


    西域突厥十箭部落,数十国家,都难不住他武怀玉,现在却被家里这些女人弄的吃不消了。


    “承嗣,快去坊里请你大姑来,就说我想吃阿姊做的汤饼了。”


    还是大女儿璎珞比较心疼父亲,“外面天寒风大,阿耶刚回来,还是赶紧去换身暖和的衣服,免的受了风寒着凉。”


    “哎呀,都说女儿是父亲的贴心小棉袄,还是女儿心疼爹。”


    璎珞被说的不好意思,她也是已经定下明年四月出嫁婚期的,再过几个月就要出嫁给十皇子纪王李慎了。


    武怀玉却是借机转移话题,“璎珞明年四月就要出阁了,这嫁妆准备的怎么样了,可千万不能亏待了我的大姑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