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章 新型鼠疫(三)

作品:《天灾来袭

    徐可颐接到电话是在封控结束后,当时她正在规划局等审批单,没听两句就说忙,直接挂了电话。


    桃源里的别墅进了老鼠,她依次为由,申请给桃源里的三栋别墅和一栋商铺各加盖两层玻璃罩。


    她托人找了关系,又给规划局捐了一车药,没受什么刁难就拿到了审批单。


    规划局的人也光棍,这会子批了条子,街道办事处也不会批买材料的条子,建材都要紧着灾后重建用。等鼠疫过去了,人再用这条子加盖玻璃罩,邻里一举报,他们就可以收回条子。怎么算,都白得一车子药品,出不了事儿!


    不曾想,徐可颐是早就设计好了要加盖两层玻璃罩,材料都买好了堆仓库里,就瞅机会去规划局批条子。


    条子一到手,她就联系装修公司加盖玻璃罩。主建筑集中的中路把围墙砌到三层高,再沿着围墙加盖两层高的玻璃罩并向两边延伸到外墙。整栋楼的外围墙砌到五层高,再沿着围墙加盖三层高的玻璃罩。这么一来,三层高的别墅,等于有了七层高。


    这其中,围墙外墙虽是青砖粉墙,内里却是实钢浇灌混凝土。加盖的玻璃罩,玻璃是一层叠一层,既有特质的防弹防爆九层加胶玻璃,又有防辐射的铅玻璃。围墙和玻璃罩内外,还安装四级空气过滤系统。


    除此之外,围墙上开辟的窗户不仅两道实钢防盗网,还有内外两道防弹防爆三层加胶玻璃窗,中间还夹着一道防辐射的铅玻璃,此外还有大小不一三道窗纱。


    加盖中路玻璃罩的时候,邻居不好进屋来瞧。等到加盖外面的玻璃罩时,他们却一趟又一趟地瞧了个透彻。


    邻居们都说,他们家这是要建碉堡。


    狡兔三窟,桃源里别墅是徐可颐最最坚固的一个“窟”,外墙都有七砖宽,内墙有五砖宽,外面是青砖垒筑,里头却是实打实的钢混结构。地基不仅采用了剪力架结构,还采用了橡胶垫隔震技术,牢固又抗震。而且,房子不管是主构造还是装修,在防裂、防水、防潮、防火、防噪、防尘、防霉和保温方面都考虑得很全面。房子里大大小小的门,最便宜的不下十万,最贵高过百万。


    当时可颐定制这些门窗的时候,只有四栋别墅,不过她还是定做了六套,留两套替换。这六套门窗,再加上花园小区三栋楼的门窗,就花了她近十亿。


    这别墅等玻璃罩一盖,说是一座碉堡,也不为怪。


    她心里这么想,嘴上却道:“这算什么碉堡!我就是被老鼠闹怕了,加个盖子!老鼠那玩意儿,打洞挖道的功夫太厉害了,想想都害怕。”


    “你家也进老鼠了?我家也进了,好不容易长的几束玉米,全给霍霍了。好在没进家里来,死在了围墙边上。我看,还得像你家似的,弄个玻璃罩才保险。盖这玻璃罩,要去相关部门批条子吧?”一风韵犹存的邻居阿姨问道。


    “应该要的吧!我也不太清楚,这些都不是我在办!”徐可颐撒谎道。


    “都这时候了,还批什么条子!你以为条子好拿?这里头弯弯绕绕多着呢!要申请、要审查、要开会讨论,一道道程序能绕得你头晕眼花。等拿到条子,黄花菜都要凉了!要我说,趁着全国上下一心抗疫,你把玻璃罩字一盖,人家也没时间管这点子小事儿。等他们有时间管了,估计疫情也就过去,爱拆不拆。”一膀大腰圆的老大哥说道。


    “现在没批条可买不到材料。不对,有批条也不一定买得到。我们原是盖桃源里六期别墅的,现在就因为没材料停工了。人多大的老板,背后多大势力,人家都拿不到材料,一般人……”监工摇头不语。


    邻居阿姨就问:“姑娘,你从哪里搞到的材料?”


    “我早先就在人家那里定好了的!洪水退了,人家才发货过来。我要现在去买,也是买不到的。”徐可颐实话实说道。


    监工点头道:“那就难怪了!我也纳闷,这种时候,谁有那么大的关系,能搞得到这么多这样好的建材。”


    不过,这小姑娘估计也不是一般人。这种买什么都要票的时候,她二话不说就包了四五十个工人的吃吃喝喝,每餐还有两个荤菜,这就很不简单了。


    而且,他是做惯了工程,一看这房子就晓得建造得讲究,恐怕是这桃源里独一份的了!


    老大哥却问:“你这是洪灾前就拿到了条子?怎么拿到的?”


    “我不清楚呀!”徐可颐含糊其辞道。


    “那你要有材料剩,千万别卖给别人,一定要先考虑我呀!俗话说‘远亲不如近邻’,往后要相互照应的地儿多着呢!”阿姨嘱咐道。


    徐可颐原先在桃源里有两栋住宅式别墅、两栋商铺式别墅,两栋商铺式别墅一间开了超市,一间开了药店。


    如今,她把超市卖出去了,又给陆青翰买了一套住宅。


    原先买的六套门窗,铺盖住宅式别墅的是一套不剩,铺盖商铺式别墅的倒有两套剩。


    不过,她并不打算卖,因此回道:“阿姨,这会子建材难买,有材料剩我也不敢卖呀!要是将来碎个一两块的,我都没地儿淘换去!”


    邻居们见问不出什么,又占不了便宜,说了些闲话,也就散了。


    他们才散,家里的电话又来了。


    徐可颐躲到僻静处,接通电话,大吼道:“我说了没钱就没钱,有钱我也不给!徐君颐自己惹出来的事,自己去抹平!”


    “两家人都抱了骨灰盒子,守在咱家门口呢!君颐和常芮去做志愿者,他们就抱着骨灰盒子跟在后头,跟送丧似的。可颐,你可就这么个弟弟,他有难了,你不能不救!”吴芬宜哽咽道。


    徐可颐不依,冷声说道:“求人不如求己,他救不如自救。”


    花园小区的房价飙得这么高,徐君颐他们完全可以卖了自个儿那栋楼去赔偿人家。


    吴芬宜却道:“他们要是有这个钱,我何苦来求你。”


    “有钱没钱,是他们的问题。是问题,总有解决的法子,别来找我!”徐可颐不信死者的家属日子都不要过了,日日夜夜守着他们夫妻。现在就看谁能熬过谁,总有一方会妥协的。可是,不管是哪方妥协,她都不去当这个冤大头,“我一分钱都不会出,你们自己想法子。”


    “好呀!你翅膀硬了,就过河拆桥!”吴芬宜恨道。


    徐可颐懒得跟她理论,直接挂断了电话,并打定主意再也不接家里的电话。


    不想,她去奶奶家吃晚饭时,老人家也劝她说:“你只有君颐这么一个弟弟,能看顾他一些还是看顾一些。将来你受了委屈,还指望着他给你撑腰呢!小陆这会子是对你好,可以后就不好说。这有钱人,换对象跟换衣服似的,就图个新鲜。奶奶的话不好听,但也是这么个理不是?”


    “奶奶,我没钱!您这是让我去问陆青翰要钱?”徐可颐问道。


    徐奶奶眉毛一皱,不高兴道:“要知道你没钱,奶奶能这么劝你?我听人说,你不久前花大价钱买了四套房子?这总不能是小陆送你的吧?你前段时间炒股,赚了不少钱吧?”


    “是赚了不少钱,不过都买了房子了。这会子你叫我拿钱出来,那是不能了!”徐可颐拒绝道。


    “不能全买了房吧?你就没兑点黄金?”


    “这是我备来急用的!”徐可颐才不会拿出来呢!


    徐奶奶闻言心中一送,缓了语气道:“既然是急用钱,就要用在紧急处。君颐要是想买房买车,问你要钱,我绝不替他跟你开这个口。可是,他也是遇到了难事,急需用钱,你帮一帮,他会记情的。”


    记情又怎样?她遇到同样的难处,徐君颐夫妻会慷慨解囊吗?不会!他们自个儿遇到难处,还想着要她填坑呢!


    “奶奶,我大个不好的比方。一个人得了绝症,急需钱救命,也要把家里的钱花光了,再去问别人借。这还只是‘借’!徐君颐扪心自问,他走到这步了吗?他撺掇着你们问我‘要’钱,还像个人?就他这副鬼样子,我遇到了难处,能指望得了他?算了吧!”徐可颐有理有据地反驳道。


    徐奶奶默了半晌,才道:“他就一栋房子,全卖了赔人家,拿什么养孩子老婆?”


    “他们两口子都挣着工资呢!家里又有房子住,又有人管他们吃喝,赚的钱还不够花?”徐可颐狐疑地看了徐奶奶一眼,“您今儿个怎么老为他说话?”


    徐奶奶叹了一口气,解释道:“我不是为他说话,只是盼着你们都好好的。若今儿是你遇到了难事,我也会劝君颐和静颐帮一帮你。”


    这个可颐能理解,老人家总是盼着儿子都好好的,谁弱一点就想着帮一帮。


    “奶奶,您要是想帮君颐,我一点意见都没有。”反正,不要叫她帮就是!


    徐奶奶见她铁了心了,也不多劝,只道:“原先办个体营业执照和这回兑换黄金,都要多谢常芮好心提醒。这兄弟姐妹间,还是要相互扶持的。亲人总是比钱更重要一点。”


    徐可颐懂她话里的意思,可就是不松口,只道:“于己无损的事儿,提点一两句也没什么。早先,我也不提醒他们要多囤点物资嘛!我还往家里储物间放了不少东西呢!后来,我还给亲戚们借了冲锋舟。舅舅、姑姑和叔叔他们都发了财,买房的买房,建房的建房。这里头就没我几分功劳吗?奶奶,守望相助的前提是利人利己,而不是损己利人。”


    “好好好!不帮就不帮,奶奶不劝你了!”徐奶奶拍着可颐的手安抚道。


    徐可颐撇撇嘴,吐槽道:“徐君颐可真行,连您老人家都请动了。”


    “都怪他们心大,这山望着那山高。家里这么多房子还不够他们住,抢什么公家房,闹出这等子事来。”


    徐可颐却觉得他们想要抢一套公家房的资格没什么问题。问题是他们做事没考虑周全,惹出一堆麻烦,还想着让别人擦屁股。


    这就叫人不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