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7章 红粉世界157

作品:《19世纪女继承人

    虽然放下了狠话,但奥斯汀先生并没有立刻动手。

    嗯,毕竟说话的时候可以不过脑子,做事的时候却不能这样——先不说如果要打官司的话,就全盘推翻了之前的计划了,这会带来很多麻烦,而且是之前已经打算规避的麻烦。就算不管那些了,就要出这一口恶气,也不能没准备就动手。

    当下,最重要的还是自家粉底的生产面世...只要可丽粉底能获得成功,皇冠粉底又算得了什么呢?相反,如果破坏了可丽粉底的事,争到了面子,也会失去里子。空有面子,没有里子的苦,那可不好受。

    奥斯汀先生将在杰克逊先生那儿受到‘挑衅’后的满腔怒火,全都投入到了工作中。他曾经还是街头小贩的时候就明白了,对付那种自以为是的绅士,只要你过得比他好,获得大成功,他们就痛苦了,而不需要做别的!

    最后几天,他几乎是住在了可丽粉底厂。此时的可丽粉底厂机器其实已经完全安装好了,只有一些机器厂的工程师在做调试,顺便教粉底厂这边的工人怎么使用机器——这还只是第一批工人,还有更多的工人在做更基础的培训。

    这会儿要学会粉底厂的机器怎么用的,要么是新招募的工人里的佼佼者,要么就是从肥皂厂、牙膏厂等可丽系工厂抽调来的老工人。他们要么适应工厂的体系、学东西都很快。要么是之前呆在可丽系得工厂,时间长了自然习惯了,也很有经验。

    至于其他新招募的普通工人,还得学习卫生条例、工厂规章等等,得让他们习惯有组织地工作。这可不能小看,别说是大量刚刚从农民、无业游民变成工人的了,就是之前已经在别的工厂工作的,也不一定就戒掉了自由散漫的习气。

    不说是‘懒惰’,自由散漫和‘懒惰’不是一回事。比如农夫普遍是很勤快的,农忙时期的活儿很繁重,大多都要没日没夜地干——但这是‘小农’,不需要组织,有组织也是以家庭为单位的小型组织,谈不到什么协作、规范。

    哪怕是在现代社会,接受了足够集体训练的现代人,其实也不是人人都能受得了在工厂做重复工作、事事听组织的。在这个时代,对此不适应的人只会更多!只不过是这个时代求生更难,大多数人都过惯了苦日子了,所以对不适应的忍耐更高而已。

    奥斯汀先生看工程师为工人上课,没问题,就去工厂后面的空地上,看其他工人‘军训’。其实也不是真正的军训,只不过是带着这些工人跳操什么的,这既能锻炼身体,也能让他们潜移默化地产生集体意识。

    当然,跳操只不过是他们学习内容的一部分,甚至不是最重要的部分。他们每天都有课程,课程内容既包括理论,也包括实践,理论部分主要是工厂的规章制度,实践部分就是上手的工作了。

    这些最后还要考试呢!考试通不过,是没法成为正式员工的,只能回去和下一批工人一起再次接受培训。这可不是什么好事儿,培训期间虽说有津贴,但大家谁不想要可丽工厂出了名的高工资呢?而且几次不通过的话,就会被劝退了,就彻底没有在这里工作的机会了!

    至于说理论考试会不会超出此时工人的的能力,毕竟此时的教育普及情况摆在那里——只能说,现在已经有过得去的基础教育了,无论是乡村因地制宜且收费低廉的‘老妇人学校’,还是城市里收费更加低廉的‘主日学校’,都一定程度上扫盲了。

    特别是男性,哪怕是底层家庭,只要有一点儿办法,也是很乐意让家里的男孩儿去学会读写这样很有用处的技能的。

    女性的认字情况要差一些,但也没有想象的那么差。再说了,工厂也给了这些人一个机会,如果实际表现他们已经记住并理解了规章制度,实践考试又过关了,这也是算过的——当然,如果可以,工厂还是希望这些工人也能识字。

    识字的工人,在接受管理、自我提升、工作效率增加等方面,都是比不识字的工人更强的!这对工人有利,对工厂也有利。相比之下,需要付出的那点儿开支简直不值一提!

    所以,工厂自己的工会是有自己的扫盲夜校的,不只是给工人使用,工人还可以带自己的家人一起来。主要是不识字的工人不算多,凑不齐几个班,秉持着好事做到底的原则,一只羊是赶,一群羊也是放,干脆就将‘扫盲’福利推广到了工人家属身上。

    反正晚上的工厂空着也是空着,一些对卫生没有严苛规定的房间,拿出来做教室,点上一两盏汽灯,就能安全、明亮地上课了——说起来,除了雇老师的开支和汽灯照明费,其实也没什么别的开支了。

    工人培训的事儿有条不紊地进行着,这个时候秘书来找奥斯汀先生了:“男爵!原料正在入库,您之前叮嘱过我,这一批原料入库时要告知您!”

    平常这种事当然不需要每次都告诉奥斯汀先生,不过这是可丽粉底厂第一批入库原料,所以奥斯汀先生是打算亲自验收的。他抵达入库现场时候,库房管理已经在检查和登记了,奥斯汀先生过来,当然是立刻以他为主了。

    库房入口在工厂后门旁,那里围墙开了一个口,搭了一座不大不小的棚子。每当马拉货车来,就能在这里卸货。因为库房是半地下式的,所以为了方便卸货,在棚子与真正的库房之间还有一个光滑的坡道。

    坡道是由最光滑的水泥修成的,还纵向嵌着一根根光滑的铁条,原本已经够光滑的了。但可以想见,这里会在摩擦下变得更加光滑,就像其他工厂的卸货坡道一样——货物在棚子里经过检查和登记后,就会重新封进木条箱,从这个坡道滑下去。

    奥斯汀先生看库房管理的账本没有一点儿问题,就确定他的工作无可挑剔,没有多说什么,转而下了坡道,这样能比较直观地看到货品。

    接二连三地滑下坡道后,这些木条箱会很快被拖走,然后拿出来分别存放。所以奥斯汀先生可以看到大袋大袋,雪白细腻地滑石粉和高岭土,堆在仓库,仿佛是面粉一样。至于其他的白色粉末,待遇要好那么一点儿,基本都是用木桶装的。

    奥斯汀先生随手打开了一桶氧化锌,确定桶里面的氧化锌没有问题,是最优质的货色。又发现桶里面扔着一个小布包,这是他向氧化锌工厂要求的,每桶氧化锌都要放一小袋防潮剂。

    相比起这些,其他的原材料包装要上一个档次,基本都是玻璃瓶装的了。大广口瓶装着一大瓶一大瓶的羊毛脂,甘油则是用类似酒瓶的细颈瓶装,金合欢胶和黄蓍树胶也是用广口瓶装的,它们不是液体...当然,最金贵的还是精油。

    这些精油要作为调香剂使用,数量不多,都用高不超过三寸的棕色玻璃瓶装着,一排排放在塞满了甘草和纸屑的长方形大盒子里。它们甚至不是滑下的坡道,而是由库房管理人员一盒盒拿下来的。

    它们也不需要拆盒,而是连带着盒子一起存放在单独的一个小仓库里。这个小仓库在库房尽头,看守向来最严——一方面是担心外面的小毛贼来。

    其他的原材料,哪怕是比较昂贵的昂贵的金合欢胶这些,也必须要达到一定的量,才值得叫盗贼跑这个一趟。可贼只需要轻巧而价值高的东西,最好还好处理,是硬通货(所以白油这类价高的也pass了)。所以其他的货物不太需要担心,精油则不同,不难处理,单价也值得出手了。

    另一方面,也是防备内贼。任何工厂其实都少不了内贼偷东西,一般的东西也就算了,只能计入损耗,但精油这种很贵的原材料,可经不住内贼随便偷!

    奥斯汀先生以前做街头脂粉小贩时,都是自制化妆品的,很少需要用到精油。精油是能增效增香不错,可是也贵啊!

    不过当他开始做手工皂开始,就经常和精油打交道了。这些年来,他从来没有告别工厂第一线,将工厂主的工作交给职业经理人,自己舒舒服服做个退休老头,所以他是真的很熟悉这些‘金色油脂’的。

    简直就是液体的黄金...他可以从光泽、澄澈程度、粘稠度,还有最关键的‘香气’,来判断一批精油的好坏!当他抽检一瓶精油,旋开盖子,库房管理人员都提起了心——自从薇薇安弄出了旋开盖,这种盖子立刻风靡了!

    不同于后世,大家坚持传统,葡萄酒什么的,一定要用软木塞。用软木塞除了是传统,本身也能给酒增加风味,就像木桶发酵一样。此时大家换掉软木塞换的很顺畅,毫无心理负担!

    在工业生产时代,一个金属的旋盖,生产成本不见得比基本还算是农林业产物的软木塞高。而且,金属旋盖还能回收再利用,软木塞却很难——木头比金属容易受污染是一方面,软木塞就是比金属旋盖更容易坏,这是另一方面,不然也不会有软木塞陈化,导致开瓶难的问题了。

    不要说精油这种不需要软木塞来‘入味’的商品了,就是此时的葡萄酒,有很多也在更换瓶盖了。此时的葡萄酒,经常出现一箱里面有两三瓶坏掉的情况,一个主要的原因就是软木塞没有封严。还有几瓶,则是品质没那么好,这也可以说是软木塞密封程度有限,带来了品质不稳定。

    换成旋盖,或许会减少一点儿风味,但葡萄酒的品质会立刻稳定不少。小型的葡萄酒庄不说,至少一些大的、已经工厂化的酒厂,它们是非常愿意的!

    “还不错,这批精油看起来还可以。”奥斯汀先生抽查了几瓶之后,确定了这批精油的品质。然后又笑起来:“哦,我应当叫薇薇安一起来的,相比起我,她更是这方面的专家!我只是凭经验,她却能用化学家的严谨和手段来检验。”

    先为老板的满意而轻松下来的库管人员,这个时候又紧张了起来,库房主管忍不住苦笑了起来:“奥斯汀小姐,奥斯汀小姐确实非常聪明、严格,而且还很精明——当然,这对于工厂是好事儿。”

    这里的库房主管原本是可丽肥皂厂的库房副主管,他在几个厂的库房副主管中表现最为出色,开新厂的时候,就将他调来做了主管。他也认识薇薇安,和薇薇安打过交道——奥斯汀先生看起来已经完全将薇薇安当继承人了,没有想过自己退休后将产业交给职业经理人或者未来女婿。

    这样的事儿在此时很少见,但考虑到薇薇安是独生女,下属们倒也不是不能理解。如果自己只有一个女儿,而她又恰好有能力掌控自己的财产,那自己肯定是不愿意别人染指的...这种纯看私心的时候,就不要说什么看不起女人,觉得她们没有独立思考的能力了。

    当自己只有一个孩子时,哪怕他是个弱智,那肯定还是愿意将财产传给自己的孩子。

    更何况这个孩子明显不是弱智...随着薇薇安参与工厂的运营,而不只是做产品研发工作,工厂高层也渐渐知道她的本事了。除非是极其不适应自己有个女老板,不然大家倒也为奥斯汀先生有这样能干的继承人高兴。

    很多时候,一个公司、一家工厂,就是毁在没有合适的继承人上的!他们这些人因为奥斯汀家的工厂获得了成功,所以哪怕是没有在工厂呆一辈子的想法,也愿意看到这里发展的越来越好。

    “怎么样?难道是不能适应薇薇安的管理吗?”奥斯汀先生注意到了库房主管的苦笑。

    “当然不是,男爵...只能说,奥斯汀小姐有着军人风范,希望一切都规规矩矩、令行禁止。要我来看,这其实和当代的工厂是相适应的,工厂就是要将工人班组变成一支支军人小队。”

    “这对工厂有好处,但要达成奥斯汀小姐的要求,总归是困难的。”

    奥斯汀先生有些惊讶地发现,自己的下属敬畏薇薇安更甚于敬畏自己。当然,这不奇怪,他从来都不是那种严肃风格的老板,和下属相处称得上平易近人——不过,他倒是觉得薇薇安以这种风格管理工厂挺好的。

    如果她是个男人,在这个社会他随便什么管理风格都可以。但问题就在于她确实是个女人,这本来就不利于下属服从她。这种情况下,如果她还‘平易近人’,很容易被人认为是软弱,好操纵......

    为了薇薇安,奥斯汀先生不知道操心多少次了,哪怕他明知道薇薇安不同于普通姑娘,其实不需要太过操心。

    检查完原材料,奥斯汀先生就暂时安稳了下来,直到正式开始生产粉底那一天,薇薇安也来了——父女两人一起串上束住袖口和裤管的工人罩袍,换上工厂的鞋子,带上白色的布帽、口罩,在尽量保持干净的生产车间里盯着。

    其实他们盯着也做不了什么,但他们还是来了。不只是这一次,平常他们也是时不时进车间检查的,检查卫生、检查生产。这对于管理这部分工作的高管是一个威慑,确保他们能绷紧神经,不要想着懈怠。

    在黏合剂车间,金合欢胶、黄蓍树胶、羊毛脂、白油、甘油、蒸馏水、山梨酸,一起按照比例混入了混合罐中,然后盖上盖子,转动把手,带动罐里的搅拌铲——这里是人工操作,动作更轻柔,比机械的要好。

    制作好的黏合剂,会送到搅拌车间。而与此同时,粉料车间也在忙碌。

    粉料车间这边,是滑石粉、高岭土、碳酸钙、碳酸镁、氧化锌按比例混合。这些经过了充分研磨,保证了细腻程度的粉料,会添入一个转桶里,盖上盖子后,转桶会转动摇晃,确保里面的粉料混合均匀。

    打开盖子,转桶里的粉末会被倒进旁边一个金属筛子里。这个金属筛子很大,有一张桌子那么大,还有一个盖子,以免在筛动的时候粉尘四飞。那样不只是浪费原料,关键是对工人的肺很危险!

    这个金属筛子下方还连接着一个袋子,这样落下来的粉料就直接进袋了——袋子的地步是触着地板的,筛子抖动,因为袋子是软的,就只有空管的部分随着动,底部被粉料压着,是不动的。

    这里其实也是机器在做,一台机器可以通过传动装置连上数只筛子,一同抖动,一同收获过筛完毕的粉料。

    这样的粉料,才会送到搅拌车间和黏合剂汇合。粉料和黏合剂,二者在搅拌机内充分混合,精油也是这个时候加入,再然后就会被送去过筛。这里的过筛机器和粉料车间的过筛机器基本一样,不过筛子目数不同,这里的比较粗,只有20目的样子。

    这次过筛之后,粉底基本上就完成了,只要送去干燥房干燥就行。这是一个将一盘盘粉放在架子上,等候干燥的房间。房间里安装了类似暖气管道的东西,确保房间温度比较高,能加速粉底原料干燥——冬天,大家都会很喜欢干燥房两边的房间,夏天就会非常讨厌了。

    当然,干燥房的温度也不能过高,不然会导致精油中的芳香物质挥发的!所以总体而言,这还是一个能呆的住人的房间。

    经过干燥的粉还有最后两道工序,压制和包装。

    半自动的压粉机压力足够,一次可以压6个粉饼,半分钟压好一批,这就意味着一个小时、一台机器是720个粉饼!只要这样一台机器每天工作8个小时,粉底工厂就能出5760个粉底了!

    薇薇安看到工人将粉底芯的小圆盘放在压粉机下的小凹槽里,上方的‘压锤’往下轻缓的碾压。看起来力气不大,但压力其实很大。动作轻缓只不过是在模仿人的动作,确保粉饼不会被压裂,而是会被压紧实。

    半分钟后,被压好的粉饼‘前进’了一格(其实底部是一个脚踏传送装置,工人在压锤抬起,要进行下一轮压紧之后,就会踩一下,压好的粉底向前,后续的粉底跟上),再将压好的粉底顺手放在另一边的传送带上。

    自然会有工人在粉底芯上盖上一片圆形海绵片,就像是给粉底芯盖上了一张小被子。然后接下来的工人就会将它们一起装进一个硬纸盒里,两个有着可丽商标的小圆贴纸上下封口(就像给信封口的蜡片一样)。

    普通的粉底就是这样了,至于盒装的,就得放进锡盒或者银盒里。最后再用一个塞着碎纸条的木盒子装着,附赠的化妆刷还会一起放进去。

    大量的粉底就这样从工厂中生产完毕,打包装箱——延续可丽的传统,普通的粉底也是五十个一箱的!

    不过,这不同于过去的洗脸皂、面霜等等,可丽以前的商品都有一个渐渐做大的过程。但粉底不一样,一开始厂子的规模就很大!现在只开动一台压粉机,就能日产五千多个粉底了。

    可是包装车间的压粉机何止一台?当初订的时候就不止一台了!除了确保一台故障时,还有备用能顶上,做到机器故障而生产不停,就是为了以后扩大产能准备的!

    要是在现代,倒也不用这样。但在此时,这样做倒也有必要性。此时的机器少有标准,大部分都带有‘订制’的特点,突然要买,在市面上是很难买到的不说,买来后有没有当初那批那么合用也很难说。

    当然,更直接的原因是,奥斯汀先生如果只要一台这种大型压粉机,人家机器厂都懒得专门为他设计。

    每天五千多个粉底,市场能消化掉吗?对此奥斯汀先生和薇薇安到还算是有信心!

    毕竟,这五千多个粉底也不只是为美林堡准备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