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使臣

作品:《独占金枝

    “哐当——”玉坤宫内,响起一阵又一阵的器物摔在地上的声音,宫人都躲着正殿走,章皇后头疼的单手支着额头,见萧应如此,到底还是出声制止。


    “好了,你拿这些死物出气做什么,又不是它们惹了你。”章皇后先是痛失爱女,母族又被贬爵,现下死对头的儿子还得封王位,她才是最痛苦的那一个。


    “母后,父皇也太绝情了,章家才为他扫平了北境,他转手就将章家贬爵,还封了萧策为王,这不是明晃晃的打我的脸吗?”萧应气的脸都青了,长这么大,从未受过这样的气。


    眼看着章家就要重获圣宠,谁晓得会发生这一遭,贬爵已让章家元气大伤,还多了一个燕王,这要萧应怎么消得了这口气。


    章皇后扫眼门口,低斥:“莫要胡说,你舅舅做了什么旁人不清楚,你还不清楚吗?陛下没有诛咱们九族已是宽容,再者萧策迟早也会封王,只不过是提前罢了。”


    “可父皇并没有证据。”


    萧应脸色一僵,章家的确和阿木塔有勾结,无论是在哪一国,武将都只有战时才吃香,挑起北境一事,是阿木塔与章家共同的需要,可是这般机密的事,怎么会被余家知道呢,他无论如何也想不通。


    章皇后叹气,“你父皇是天子,他打杀臣子无需理由,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你莫要天真,只需一个疑影,就能让陛下毁了章家。”


    嫁给武德帝近二十年,章皇后早知道武德帝是个冷血无情的人,武德帝只会为了他的帝位考虑,哪会顾忌章家为他做了多少,付出了多少。


    “那我们就这样等死吗?”萧应气冲冲的坐了下来。


    “谁说等死?陛下既然只是将章家贬爵,那这件事就揭过了,封萧策为燕王,只不过为了制衡朝堂,只要你在朝政上能压过萧策,储君之位你依旧坐的牢牢的,莫要灰心。”


    章皇后也心慌,可总得有人出面安抚,不能自乱阵脚,“日后你好生顺从你父皇,在朝政上多帮辅他,你父皇正值壮年,一时的得失算不了什么,只要你还是太子,这个天就塌不了。”


    萧应逐渐平静下来,“母后说的是,萧策区区一个燕王,只要我是太子一日,咱们章家就还有盼头。”


    章皇后拍了拍萧应的肩,“余家不好对付,你也要收收心,别再将心思放在不值当的地方,全心笼络朝臣心腹对付萧策,从前那些玩心该舍弃就得舍弃,你也该长大了。”


    从前章家多得宠,有镇国公在外南征北战,萧应出生后不久就是太子,被宠的不知天高地厚,也该有点长进了。


    “儿臣明白,母后放心,儿臣绝不会让余家得逞。”萧应攥紧了拳头,他和萧策只能活一个,他必须做那个活到最后的人!


    太子与燕王是夺嫡之争,也是章余之争,连带着朝堂上文武之争,一时之间,朝堂内人人自危,生怕一个不小心就会成为太子与燕王之间被殃及的池鱼。


    朝堂如此,后宫亦有了变化,萧琉虽死,可章皇后还有个表妹德妃在宫里,德妃生了十公主萧兰,萧琉死了,章皇后便宠爱她,去笼络朝臣们的贵女。


    都说女眷不得干政,可实际上女子的作用不可小觑,自古英雄难过美人关,枕头风永远不过时。


    前朝后宫隐约分割成了两半,众位公主也都被迫加入其中,局势一触即发。


    在这样的情况下,南撷院反倒成了最安全的地方,无人讨好萧容,也没有人刁难她,再加上贵妃前几次的提拔,武德帝对萧容的印象加深,对萧容愈发在意了,无人会和武德帝对着干,所以萧容的日子并不难。


    风水轮流转,从前战战兢兢的萧容反倒一身轻松了。


    而萧应哪里还有心思折磨楚淮,怕是早把楚淮忘到九霄云外去了,楚淮也甚少和萧策接触,除了萧容根本无人晓得楚淮帮过萧策。


    哪怕楚淮只是偶尔提点,萧策对楚淮倒是挺信任,暗中照应,楚淮在宫里的待遇好了许多,早就不是从前那个初入宫连内侍都敢踩一脚的楚国质子了。


    萧容与楚淮在南撷院偏安一隅,无论外界多少风雨,都吹不到两人的身上,颇有点“世外桃源”的意思。


    这一年多过的萧容甚至不想出宫了,就想这么和楚淮一直过下去,可惜人总会长大的。


    又一年除夕宫宴,萧容满十五岁了,在宫宴上,贵妃向陛下提出说要给萧容办及笄礼,大梁习俗,满了十五便可以办及笄礼,并非一定要在生辰那日,萧滢就是在去年的上巳节办的及笄礼。


    章皇后为了表示自己身为国母的慈爱,赞同贵妃的提议,并且将及笄礼定在了上巳节那日,还说一定会好生为萧容挑选驸马。


    为公主挑选驸马只有嫡母与生母才有资格插手,而萧容母妃去世,那就是章皇后的一言堂了,贵妃没有资格插手,章皇后亦是在挤兑贵妃,让她看清楚自己的身份。


    “驸马”这个词让萧容一颗心瞬间掉到了谷底。


    从前她多期盼着早日出阁,逃离后宫,可是如今却舍不得了,她并非舍不得梁宫,只是舍不得阿淮。


    阿淮不能离开梁宫,她若出阁,阿淮该怎么办?


    明知皇后就是假装贤惠,未必会这么快为她挑选驸马,可萧容还是难以开怀,一整晚都闷闷不乐。


    “不高兴?”楚淮坐在石井上,后院堆的厚厚的积雪,萧容的神色在他面前根本就藏不住。


    萧容摇了摇头,“没有啊,挺高兴的,几年前我哪里想得到今日的盛况。”


    不仅仅被父皇提起生辰,还有了及笄礼,可不是谁的及笄礼都能大办的,起码在以前她从未想过。


    楚淮的脸色往下沉了沉,一语戳穿,“你在撒谎。”


    两人认识三年了,要是连这点情绪都把握不准,那他也白认识萧容了。


    萧容皱了皱小脸,苦恼的瞪了楚淮一眼,“阿淮,你就不能假装没发现嘛,干嘛要拆穿我?”


    楚淮气笑了,“你撒谎还有理了?”


    “那又怎么样?”萧容哼了哼,不自觉的在楚淮跟前会撒娇了,蛮横无理道:“你打我呀?”


    她不想和阿淮说这些,今日是她十五岁的生辰,不说这些扫兴的。


    “怕章皇后随便把你嫁了?”楚淮轻嗤,像是萧容肚子里的蛔虫,一语中的。


    萧容顿时蔫了,咬了咬唇没有回答,哪里是怕章皇后随便将她嫁了,即便是认真挑选,她也不想出阁,萧容望着楚淮,杏眸难得深沉,笼罩着薄薄的愁绪。


    楚淮却以为是被他说中了,揉了把她的脑袋,“别担心,现下章皇后没心思管你。”


    太子与燕王你来我往,章皇后连自家人都顾不上来,哪里有心思管萧容,也就是说说好听。


    “可总会轮到我的,我不想……”萧容欲言又止,她不知该怎么说。


    她不想离开阿淮,若他一直留在大梁,父皇应当会为他娶妻,而她与阿淮,注定会分开。


    这段在南撷院的相处,迟早会被时光掩埋。


    楚淮挑了挑眉,“不想什么?”今日的萧容倒变得多愁善感起来。


    “没什么,”萧容深吸一口气,“以后再说吧,别坏了兴致。”


    能过一天是一天,往后的事谁也说不准。


    “那便不说了,”楚淮从身后拿出一个长条形的红木盒子递给她,“生辰吉乐。”


    萧容有些诧异的接过,“送给我的生辰礼?”


    “往年不是都不送礼嘛。”两人的处境都一般,也没必要送来送去,在生辰那日道一句“生辰吉乐”便好。


    “今年不同,”楚淮轻抬下颌,“打开看看。”


    今年她十五岁,及笄了,可以许嫁了。


    萧容打开锁扣,盒内躺着一枚簪子,簪头雕成了镂空的祥云,镂空内装有一颗雕琢成红豆模样的红宝石,简洁却亮眼。


    萧容的杏眸似星子般晶莹,“好看,谢谢阿淮的生辰礼,是你亲手做的吗?”


    “嗯,是象牙簪,喜欢吗?”楚淮从没做过这样的事,这根簪子他打磨了一年,但手艺着实一般,毕竟是第一次。


    萧容点头如捣蒜,刚才那些不开心都不见了,只剩下激动,“喜欢,太好看了,谢谢你,我还是头一次收到别人亲手做的簪子。”


    她把玩着象牙簪,爱不释手,这是她收到最喜欢的生辰礼。


    楚淮弯了弯唇角,见她的笑容没有勉强,稍稍安心。


    萧容迫不及待的把簪子递给楚淮,转头坐着,“你给我戴。”


    楚淮捻了捻簪子,抬手插入她的乌发间,那颗耀眼的红豆也折服在她的玉颜之下。


    萧容伸着胳膊摸了又摸,恨不得眼前立马出现一枚菱花镜,歪着脑袋问楚淮,“好看吗?”


    楚淮嘴角噙着笑,“好看,不过人更美。”


    “嘻嘻,你居然会夸人了,有进步诶。”萧容害羞的红了耳朵尖,还是第一次听楚淮夸她好看,一颗心不知为何扑通扑通的跳了起来。


    “等你过生辰我也送你一个贺礼。”楚淮的生辰恰好在上巳节,也就是萧容及笄礼那日,她已经等不及了。


    “好,别忘了。”楚淮颔首。


    “放心啦,我一定记得。”萧容抬的胳膊都酸了,还舍不得松开摸着簪子的手,不知为何,心尖好甜,像吃了蜜一般。


    楚淮看着她娇俏的笑颜,幽深的眸中晕开一层淡淡的情愫,融化在了夜色里。


    那枚象牙簪萧容只戴了一会便取了下来,收进了盒子小心保管,她打算等到及笄礼那日戴,及笄那日需要一枚簪子,就用这枚好了。


    因为这枚簪子,萧容盼着及笄礼的到来,及笄礼的前两日,她还拿出簪子把玩。


    “绿枝,及笄礼那日你记得将这个捧给何老夫人。”何老夫人是何沛晗的祖母,亦是她及笄礼的正宾,为她加笄。


    绿枝笑道:“公主放心,我记着呢,九皇子若是瞧见,一定欣喜。”


    女子及笄礼上的那枚簪子可不是寻常簪子,这两人若是能成一对便好了。


    萧容嗔了她一眼,有些难以言喻的羞涩,“你瞎说什么呢。”


    绿枝捂嘴偷笑,一切尽在不言中。


    萧容有种被戳破小心思的羞恼,拍了绿枝一下。


    绿枝忙躲,“公主恕罪呀。”


    两人正笑闹着,孔嬷嬷从外边进来,神色有些不对,“公主。”


    “怎得了?”萧容用丝帕仔细擦拭着簪子。


    “楚国使臣入梁京了,听说是来接九皇子回楚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