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3章 变化

作品:《我在极品种田文里搞女权

    随着随后一段路修好,老百姓们激动又雀跃,小心翼翼地走了上去。


    一个个都激动不已。


    更有甚者跪下来亲吻水泥地。


    “老天爷,我真没想到就这短短几月,我们就能修成这样一条路。”


    “老头子,你快来看啊,我们曾家村上了石碑第一位!”


    “来了来了,老婆子。”


    一个老爷爷笑得都看不到了眼睛,摇摇晃晃地走到了石碑前。


    上面赫然写着:【曾家村出力:58人,出钱:50文】


    “是了,没错,是我们,哈哈哈。”


    “哟,您就是曾家村的人啊?”


    老头子挺直了腰板,“是,我是曾家村村长,这次修路我们村的人都出动了。”


    “欸,老曾啊,你们村往年不是穷得都快变卖家产了吗?这次居然都出来免费做工?好几天没上工了吧?”


    曾老头杵着拐杖并不搭理那人,而是细细抚摸着石碑。


    他们曾家村穷苦不假,那是因为他们自小便以山茶为营生。


    茶的品质虽好,可数量实在是少得可怜,加上路途遥远,前来收购的东家一般都不会给什么好价格。


    现在好了。


    他们自己就可以把茶叶卖到其他地方去。


    就算一来一回,也不过半日,再也不用被人限制了。


    由于往年他们舍不得、更卖不上价格。


    曾老头下了狠心,让村民把最好的茶烘焙好,密封留在地窖里。


    曾老头本来就是想给子孙后代留下一笔财富。


    只要等曾家村出了能人,把好茶都卖出去,曾家村迟早能富裕起来!


    这是曾老头的一场豪赌,更是全村的一场豪赌。


    没想到,他有生之年等到了玄朝修路。


    曾老头当即决定全村出动!


    现在就是最好的时机。


    那些好茶都能得以重见天日!


    一年不行就两年,他们总要把这山茶卖到其它地方去!


    好在,路修得极快。


    他们一路卖一路找人收购,居然真的遇上了好这一口的商户!


    他们把第一批好茶售卖出去,便赚了不少钱!


    不仅仅生活不再困苦,更是有了闲钱能买些明年的种子!


    日子是越过越好了!


    除了曾家村之外,全玄朝不少地方都有一样的人。


    他们敏锐地看见了商机,投入只多不少。


    南方盛产水果,往年到了季节就得采摘。


    可周边的县里大多都种植一样的东西。


    谁也不买谁的。


    要是卖不出去大多都烂在了地里。


    可现在不一样了。


    他们只要勤快些,日夜兼程,能卖到很远很远的地方去。


    加上监察小队走之前,经过虞清的指点,特意给他们留下了制冰的秘法。


    就是把水果卖到北边也不是不可能!


    再也不担心果子不够,只是想着明年无论如何都要多种些!


    除了种植水果的农户去了心头大患,还有种植农作物的农户也是一样。


    去年,蒜苔长得好又多,可他们就是卖不出去。


    全部端上了饭桌。


    几乎是顿顿蒜苔,餐餐蒜苔。


    家里桌上除了蒜苔就是蒜苔。


    时间一长,就老了。


    一堆堆全部倒在了地里。


    一个个吃得满是菜色。


    可今年不一样了,他们各个村落按照监察小队给出的建议,把人都聚集在了一起。


    第一波汉子们带上收割好的蒜苔先去很远的地方售卖。


    剩下的汉子和妇女继续收割。


    然后第二批汉子出发,去稍微近一点的地方。


    余下的人继续收割。


    重复以往,最后一波只剩下了妇女,收割后就在村里或者县城里卖卖。


    实在卖不完就自己吃。


    等到全部的汉子们回来,一个个激动的脸色通红。


    每个人回到家把包一打开,里面装满了钱。


    “当家的,我是不是眼睛花了?怎么赚了这么多?”


    “疯了疯了,有没有2两?”


    汉子笑着摇了摇头,“孩儿他娘,我们赚了5724文!5000多文啊!”


    女人捂住了嘴巴,眼泪一颗颗直流,“当家的,我们发了!!!我们发了!!”


    男人疼惜地擦掉她的眼泪,粗声粗气地哄道:“这下子我们算是彻底有钱了!买点好东西庆祝一下!你上次就疼的不行,这次咱们也去试试那什么卫生巾,再给你买点胭脂,给儿子买个玩具!”


    “好好!”


    而最为高兴的便是各地的货郎了。


    虽然不少人都开始自己把货物往外卖。


    但是不管是对路途的熟悉程度还是各地的人脉关系,都比不过货郎。


    加上现在路途好走的多,他们一次就能携带大量的货物。


    随时进行交换和中转,赚得只多不少。


    而大量的人手中有了钱,也自然而然想要改善其生活。


    尤其是自己没见过、没用过的东西。


    现在都舍得尝试尝试。


    北边的特产卖到南边,南边的特色传到北边。


    货郎们从中赚得更是盆满钵满。


    尤其是肥皂。


    用过的人都说好。


    也不再去找寻替代品,越发把它当作了生活必需品。


    虞清的工厂就算满负荷三班倒的生产也供不应求。


    不得不写信给虞清汇报此事。


    虞清思索片刻,直接在东西南中选乐四个方位,各起了一座工厂。


    所有的初始工人都是礼安县的老工人。


    愿意外出做工的,不仅仅福利待遇更好,所有的孩子家人也能一并带去。


    照样会分员工宿舍,等把外地工人培养好了,虞清会再给他们一份巨大的奖励。


    到时候可以任由他们选择:回到礼安县,或者驻扎在外地。


    这次工厂招聘女性特别多。


    她们虽然工钱比男性低了少许,可也对应的不需要干体力活。


    同时比北面的工厂更多了刺绣工坊、首饰工坊和成衣工坊。


    虞清此时终于想起了系统的存在。


    她累计下来的生存时长已经极为恐怖。


    一股脑选择了不少生活用品的制作手册,如脸盆,牙刷,保温壶,蜂窝煤,火柴等等制作工艺。


    全部发了下去。


    工厂里所有的员工都能在空余时间研究琢磨。


    一旦制作出来就能拿到一大笔奖金和永久分成!


    所有的人都卯足劲研究起来。


    短短时间里,就被工厂巨大的福利效益打晕了脑袋。


    越发忠心耿耿,简直都快到了至死不渝的地步。


    和礼安县一模一样的奇迹,这次在整个玄朝重复上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