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二章 玉泉奇阵(求收藏,求追读)

作品:《隋唐:我的猛将模拟器

    来护儿何许人也?


    无论在历史还是评书演义中,都可谓是一代猛将。


    在历史上。


    来护儿乃是新野来氏子弟,自幼弓马娴熟,早年投奔隋军,参与平定陈朝以及江南叛乱,累功至上开府、大将军,后来与隋炀帝一起,死在了江都兵变当中。


    而在评书演义里。


    来护儿的来历不详。


    但其人十分厉害,是隋唐四猛第二猛,外号铁枪将,官拜山东兵马监军使,与秦琼关系不睦。


    后来,秦琼倒反山东,来护儿被“今世孟贲”罗士信斩杀,手中的铁枪也被罗士信夺走。


    如今。


    在此处见到来护儿。


    又看到他的穿着打扮,与使用的武器,想来正是评书演义当中的那位当世猛将。


    看到王恪到来。


    来护儿微微点头,口中道:“这位将军,在下来护儿,特来投奔大军,还请将军接纳!”


    王恪笑问道:“壮士身在南安国,更有这般武艺,为何不在南安王麾下为将呢?”


    来护儿闻言,扭头看了一眼面如死灰的高如豹,回答说:“南安王并非明主,我不屑与之为伍!”


    “哦?听壮士谈吐,并非等闲之辈,不知壮士是何出身?”


    王恪点了点头,接着问道。


    来护儿回答说:“在下本为南阳人,南北朝乱世之际,家人隐居此地,不料南安国主暴虐,常常征发民夫,我等百姓苦其久也!幸亏天兵到此,在下不才,愿意以此粗笨功夫,为马前卒,荡平南安国!”


    “原来如此……壮士既然诚意来投,我怎有不接纳的道理?不过,如今战事甚紧,恐怕不能立刻为壮士请功,不知壮士可否在我麾下担任副将,待灭了南安国,再行封赏?”


    王恪笑着对来护儿说道。


    来护儿点点头,说:“既然将军这么说,在下便在将军麾下效命便是了!”


    之后。


    王恪麾下兵马接收高如豹。


    来护儿也与王恪一起,返回大营,面见杨素等人。


    杨素见拿了高如豹,又收了来护儿这等猛将,心里十分高兴,当即下令,大军休整三日,然后往南安国都城——玉泉城进发。


    ……


    话分两头。


    且说南安国内。


    国主高智慧稳坐皇庭当中。


    前些日子。


    磐石沱残兵败将逃回,已经向他禀命了高如豹被擒、蔡文进被杀,以及大军兵败之事。


    听说此事后。


    高智慧心中大乱。


    他连忙召集众臣商议对策。


    “诸位,隋国大军来势汹汹,现下已经破了独龙峪和磐石沱,他们的兵锋直指玉泉城,此时该如何应对,众卿可有良策吗?”


    高智慧目光扫视众人,声音有些急切,问道。


    “陛下!”


    看到高智慧如此情状。


    南安国头一位大将沈玄讳缓步走出,拱手行礼。


    “沈爱卿,可有良策?”


    高智慧连忙问道。


    沈玄讳说道:“臣以为,隋国大军气势汹汹,兵锋极其旺盛,现在万万不可与之争锋,不如派人议和,献出南陈残部,如此方能保住南安国无恙。”


    “这……”


    听说要议和。


    一向好面子的高智慧坐不住了。


    他缓缓从龙榻上起身,手抚长须,沉吟片刻,接着说道:“俗话说君无戏言,朕已经答应了南陈太子,如何能够临时反悔呢?若如此,岂不让天下耻笑吗?”


    “陛下,此一时彼一时也!如今两关尽失,我军拿什么与隋军抗衡?”


    沈玄讳有些着急,口中说道。


    “沈将军!你这话有些危言耸听了吧!”


    沈玄讳话音刚落。


    只见文臣当中,走出一位大红袍老臣来。


    此人面色红润,银须皓首,身高八尺,容貌雄伟,正是老皇叔高如虎。


    高如虎怒视了沈玄讳一眼,转而对高智慧说:“陛下,臣以为,就在这玉泉城下,便可与隋军决战!”


    “如何战法?”


    高智慧连忙问道。


    高如虎说:“我军在玉泉城左近的,一共有十万余人;再加上老臣与南陈几位猛将,足以抵挡隋军!”


    说到这里。


    高如虎紧走几步,接着说:“更何况,老臣有一套玄奇阵图在此,必破隋军!”


    “是何等阵法?”


    高智慧有些好奇,连忙问道。


    高如虎闻言,旋即从怀中取出一个卷轴,缓缓展开,对高智慧并沈玄讳等人演说起他这套阵法来。


    ……


    弹指之间。


    三天时间已过。


    杨素等人休整完毕。


    五万兵马自磐石沱出发,浩浩荡荡,向玉泉城杀奔而去。


    这一路上。


    隋军逢山开路,遇水搭桥,所过村镇,秋毫无犯,诸多百姓纷纷箪食壶浆,来迎接这堂堂之师。


    王恪引军在前,默默观察着这一切。


    他心里想道:“唉……如今隋军还是王师,可到了十几年后,这样的军队却变成了人人喊打的乱军……当真是天理循环报应不爽也!”


    他一面想着,一面依旧带着大队兵马前行。


    在路上走了三四日。


    兵马绕过一片起伏丘陵之际。


    前头探查情况的斥候飞驰而至,拱手禀报道:“将军,前方便是玉泉城!但是,城外有南安国大军驻扎,看人数,竟有十万之众。”


    “看来南安国大军是想要在玉泉城下,与我们决战了……”


    王恪闻言,心里暗暗思忖。


    想了片刻之后。


    他传令兵马,让大军就地安营扎寨,等候后面的杨素主力。


    很快。


    杨素主力到达。


    王恪与来护儿前去拜见。


    杨玄感因为受伤,跟随在杨素身边,并没有担任先锋。


    众将汇合之后。


    王恪说起了玉泉城下的情况。


    杨素手抚长须,缓缓说道:“想来高智慧要做困兽之斗了,他既然在城外列阵,便是要堂堂正正与我一战,我等也要以堂堂之兵与他交手……不知何人,愿意往敌营一去,送我战书?”


    “末将愿往!”


    杨素话音未落。


    王恪就已经起身请命。


    杨素见是王恪请命,满意的点了点头,当下洋洋洒洒,写下一封战书,随后递给了王恪。


    “末将必不辱命!”


    王恪躬身行礼,接过战书,大踏步离了中军帐。


    出了营帐。


    王恪骑一匹快马,飞也似来到南安国营外,大声说:“我乃隋将王恪,特来下战书,尔等快快开门!”


    南安国营寨内。


    士卒听了王恪之言。


    连忙进去,禀报高如虎。


    高如虎旋即将王恪召进了大营的中军帐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