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两百三十九章 初具规模

作品:《隋唐:我的猛将模拟器

    “人主之相么?”


    徐茂公笑了笑。


    他看着魏征,回答说:“说实在的,当初我的第一目标,乃是唐公李渊,更准确的说,乃是唐公李渊的二公子。”


    “二公子?那个十岁的少年?”


    魏征皱起眉头,不可思议道。


    “不错……我幼年之时,曾经学得周天斗数观星之法,夜观天象之际,已经洞察星辰,那李渊的二公子世民,正是中天北极紫微大帝临凡!”


    徐茂公手抚长须,口中说道。


    “可为什么你会辅佐王镇北?”


    魏征听罢这话,眼中闪过了一丝疑惑之色,接着问道。


    “前些日子,你我二人还在潞州东岳庙时,某一夜,我心血来潮,便去东岳庙顶观望星斗。


    突然,只见那原本悬于并州分野的紫微帝星微微摇晃,而有六颗小星从北方升起,渐渐融为一体,化作一颗大星,光芒直压过了帝星之势。


    见此情形,我正惊异之际。那帝星也突然光芒大作。


    这两颗星,一个位于并州分野,一个位于幽州分野,忽明忽暗,互相映照。


    看了片刻,两星渐渐隐没,最终消失于滚滚云层之内。”


    徐茂公缓缓起身,一面在道观正厅之中踱步,一面口中说道。


    “这六颗小星融合而成的大星,莫非就是……”


    魏征抬起头,看着徐茂公,沉声问道。


    “对此我也不知……不过,我遍观幽州诸多牧守一方的重臣,唯有王镇北足够担当此任了吧?”


    徐茂公手中捻着胡须,微微抬头,看着道观外如水月光,低声说道。


    “既然如此,茂公兄为何不直接去辅佐那位确定的紫微帝星,而来辅佐这位不确定的镇北将军呢?”


    魏征目光灼灼,看着徐茂公,口中继续问道。


    “想我等一身本事,却要被天道大势所拘束,一定要辅佐那位帝星吗?玄成兄且试想一番,若日后帝星成功,乃是天道所钟,我等的功劳又在何处?若日后帝星未曾成功,则我等皆是万世罪人也!”


    徐茂公叹了口气,看着魏征,有些苦涩的说道。


    “所以为了施展你的不世之才,伱就要辅佐这位王镇北,以自身之力,要和紫微帝星斗上一斗么?”


    魏征微微点头,口中道。


    “不错!不知玄成可愿助我?”


    见说到了这里。


    徐茂公转过身来,对于魏征深深行了一礼,语气有些恳切的说道。


    “不想茂公兄竟然有如此壮志!也罢,魏某不才,愿意与兄一起,辅佐镇北将军!”


    看到徐茂公如此诚恳。


    又听了他这一番抒志之言。


    魏征当即长身而起,双手抱拳,斩钉截铁的说道。


    ……


    几天以后。


    魏征正式成为了王恪幕中谋臣。


    到此为止。


    王恪麾下武有猛将,文有谋臣,声势十分浩大。


    武将班中,乃是——甘猛,凌威,王天佑,王君可,罗士信,姜松,袁震,王横,梁廷方,吕宇,秦峰,秦用,史大奈,史大义,苏定方,魏辟疆,郝孝德,孔旭,宋金刚,张虎,侯君集,麦铁杖,郭恺这二十三位英雄分列其间。


    文臣班中,则是只有——徐茂公,魏征,房玄龄三位谋士。这文臣人数虽少,但个顶个都是当今世上,不可多得的人杰。


    有了这些人才相助。


    王恪掌控的蓟州城,以及塞北三镇渐渐的发展了起来。


    又过了几日。


    苏定方与宋金刚前来禀报,说麾下的轻重骑兵已经训练完备。


    得知此事之后。


    王恪十分高兴。


    他立刻手书召令,让散落在各处的将校佐官齐聚蓟州城中,准备重新调配兵马,整顿防务。


    此时此刻。


    王恪麾下拥有重骑兵五千人,轻骑兵八千人,加上甘猛训练的步卒、弓手三万,以及袁震、王君可和凌威总督的城防兵马一万,一共是五万三千人马。


    除此之外。


    密云关屯兵五千。


    古北峡屯兵五千。


    瓦关口屯兵五千。


    塞外草场当中,征募的杂胡骑兵五千。


    总的来说,王恪真实掌控的部队,共有七万三千兵马。


    这等规模的战力。


    虽然没有北平王罗艺兵甲丰盛,但是若要明刀明枪大战一场,谁胜谁负,犹未可知也。


    随后。


    看着这么多兵马。


    王恪传下任命军令。


    他拜魏征为州丞,总揽蓟州及塞北三镇行政之权,临机决断,便宜行事。


    又拜徐茂公与房玄龄,分别为左军师、右军师,为王恪筹划战略,分析天下大势。


    然后,命宋金刚训练的重骑兵为“虎骑”,取侵略如火,势若猛虎之意。虎骑兵马皆穿赤色铁甲,外罩深黄色战袍,打虎头旗为标志,以宋金刚、郝孝德为正副大将。


    紧接着,便是苏定方的轻骑兵。


    王恪将这支轻骑兵命名为“豹骑”,取其疾如风,形如猎豹之意。这支兵马,皆是身着赤色轻甲,披着淡黄色战袍,打豹尾幡为标志,以苏定方、张虎为正副大将。


    至于甘猛训练的三万步卒与弓手。


    王恪将他们分别打散,分化进了其他的部队之中。


    密云关、古北峡、瓦关口三处,各自增加五千兵马。


    城防部队增加一万兵马。


    剩下的五千人,被王恪并入自己的直属亲卫之中,由麦铁杖直接率领。


    另外。


    除了麦铁杖之外。


    新来的郭恺被派往古北峡,与吕宇同掌军事,拱卫一方。


    如此。


    王恪麾下诸将,皆有司职,各行其道,暂且按下不表。


    ……


    很快。


    转眼又是十天光景飞掠。


    王恪稳坐在刺史府邸之内。


    他已经收到了新文礼的回信。


    这封信中说到,在江南之地的确有一位精通火炮制造之法的能工巧匠,并且此人与新文礼的父亲新承师相交莫逆。


    这个人名唤盍光启,乃是一位落魄世家子弟,祖上曾经是葛洪的弟子,故而有火药炼制,并火炮制造的传承。


    看罢这封书信。


    王恪微微点了点头。


    他招招手,让门口侍奉的王天佑与麦铁杖进来。


    “你二人派几个得力亲信,速速前往江南之地,寻找这位盍光启盍先生。”


    王恪将书信递给两人,口中说道。


    二人接过书信,大略看了看,然后点点头,一起拱手,口中说:“末将遵命!”


    “去吧。”


    王恪摆了摆手,说道。


    “是!”


    两人躬身行礼,转身离去。


    而正在这时。


    一位亲兵快步走了进来。


    “主公,北平府送来了一封书信。”


    亲兵将一封书信递到了王恪的面前。


    王恪见状,接过书信,缓缓打开。


    这封书信乃是武魁所写,其中的内容大致是,那罗艺准备扩编两支骑兵,武魁打算让自己的儿子武安福争一争这个骑兵都尉的职务。


    而与武安福竞争之人。


    正是秦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