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9章 不翼而飞了

作品:《炮灰在年代文里养崽崽

    爬过高山,走过泥泞,淌过小河......


    真的太难了。


    苏糖走一路,哭一路。


    眼睛都哭肿了,但还要继续走。有时候前不着村后不着店的,瑟瑟发抖,一只小鸟就能把她给吓哭。


    有时候路上遇到个陌生人,被吓得拼命跑,跑着跑着就滚落到旁边的小溪流里去。


    有时候还会遇到蛇,吓得慌不择路,一边跑一边喊‘有蛇’,然后眼睁睁地看着田里正在挥汗如雨的人秒丢掉锄头扑过来抓蛇。


    也会遇到不上学在河里抓鱼的大朋友、小朋友。


    一天终于过去了。


    苏糖走访了一个村,一间小学。她不知道自己是怎么走回家的,浑身酸痛,脚板起了好几个小泡泡,轻轻一碰就疼得眼泪直流。


    因为在外面奔走了一条,白嫩的脸颊被晒得通红,感觉要爆皮。


    苏糖泡着脚,享受着两崽崽的按摩,可怜兮兮地看着苏老爹,不想去上班,不想工作,“爹。”


    真的太累了。


    她从来没有这么累过。


    太难了。


    别人不了解,不协助,还各种嘲讽,阻挠......


    说着,苏糖眼泪又出来了,她,想要半途而废了,她本就不是能坚持的人。


    使劲撒娇,“爹。”


    “继续。既然开始了就别退缩。”苏老爹也心疼女儿,但他更希望女儿能有个编制。


    虽然暂时还是‘编外’,但努力努力,做出一番成绩,应该能转正获得编制。现在的工作只要不违纪犯罪就是一辈子的,还能当传家宝一样传给子子孙孙,有了编制,一辈子就有了依靠,比男人还要靠谱。


    苏老爹希望苏糖能给她自己努力出一个编制来,然后他就不需要担心女儿的后半辈子了。


    “努力努力。先苦后甜。”苏老爹哄着苏糖,尽力尽快混个编制。


    “有了编制就能享福了。”


    还是一辈子的福气。


    即使面对陈川流的高津贴,她也有了底气。


    为人父母,计之深远。


    苏糖揉着小脚丫,楚楚可怜。


    不想努力。


    只想窝在槐树村躺赢,舒舒服服的多好,谁愿意这么大热天下乡去调查各学校的情况?


    苏糖软塌塌地团在摇椅上,像一条一条懒洋洋的蛇,无力得像没有了骨头,“爹,好难,好累的。”


    今天之前,苏糖还想要努力努力,然后转正拿个编制。


    但走了一天的她,拒绝努力。但被苏老爹逼着继续,即使辞职,也必须做好这件事才能辞职,再说,教育是发展的根本,能让其他公社重视教育这是大功德一件,不能也不应该因为烈阳而退却。


    虽然不情不愿,虽然哭唧唧地喊着累喊着命苦,但苏糖还是戴上草帽,挎上小包再次出发了,一天又一天,一间又一间小学。


    顶着烈日走遍河西公社的每一个村小学。


    记录的资料足足有十多本。


    累吗?


    当然。


    很多时候走到一半苏糖就哭了。


    苏糖和别的姑娘不一样,别的姑娘哭要么是梨花带雨要么是隐忍,但她却喜欢张大嘴巴嚎,眼泪大滴大滴地往嘴巴里流,咕噜一吞,继续哭。即使被人围观也没有半点不好意思,该哭还是哭。


    哭累了,继续走。


    调查,不仅仅包括学校,还有学生在家里的状况。在这个过程中,苏糖发现了很多事情,其中大部分都不是好事。


    有些事情,她可能重生几辈子也想像不到。


    在调查前,苏糖从来没想到有人会生活得这么苦,更想像不到淳朴的乡下会有这么多的不平事。ζΘν荳看書


    重男轻女算什么?学生里没有女生算什么?


    在有些地方,溺死女婴都不算个事。


    越是走访,越是调查,越心惊。


    触目惊心。


    有时候苏糖哭并不是因为累,而是圣母心发作却又没有药。


    可恨啊。


    一些人的不作为害了多少人的一生?


    而河西公社不作为的不仅是教育办,还有妇联。


    足足花了一个月的时间,苏糖走访完河西公社下面所有的村小学,问题严重。学校上课照本宣科,几乎没有任何的讲解。


    学生不懂?


    不懂就不懂吧。


    反正要回家种田,也不需要知识和学历。


    苏糖气笑的是,一些老师小学都没有毕业,竟然还有脸要求学生不上课给老师一家捡柴火。


    甚至有些学校连课都不上,直接就背语录,背领导名言,然后?


    没有然后。


    一天一节课,还有什么然后?


    而这些学校也辍学严重,很多适龄孩子不上学也没有人管。其中女孩子居多,很多姑娘大字不识,长到一定年纪就嫁人生子,甚至连自己的名字都不会写。


    ......


    总之一句,问题严重。


    苏糖把走访的所见所闻全部整理出来,奇怪的是,现在的在校人数竟然不如几年前。


    按理说不应该啊?


    自然灾害已经过去很多年了,很多人家的生活都缓过来了,上学人数应该越来越多才对啊?


    是了。


    知识青年下乡,打击了很多家长送孩子上学的积极性。


    很多人认为读书没用,与其在学校浪费几年不如从开始就学种田。


    可笑的是,教育办公室的人竟然一无所知。


    老郭和王大娘没有下乡走访过,对乡村教育一头雾水,一无所知,即使学校订的课本越来越少也不在意。


    至于有些学校已经两年甚至三年没有领取过粉笔?


    回答一句,资源紧缺就推搪过去。


    教育办公室不作为,公社领导不关心不在意,下面就随心所欲了。


    呵。


    苏糖真的要笑了,在其位不谋其政,还不如回家种红薯。


    苏糖觉得这些人拿工资不干活,简直可恨。


    苏糖虽然不是什么好人,但也鄙视这种人,占着茅坑不拉屎。


    苏糖知道自己的性格,所以一直都有自知之明,从来不会占据位置不干活。


    她借苏老爹的关系当上了校长、老师,但也是认真教学,真心对待学生。


    对得起所在的位置。


    哪像教育办公室的这些人,一天天就窝在办公室里喝茶看报纸织毛衣,压根就不管下面学校什么状况。


    课本不够,不管;粉笔没有,不管;学生辍学严重,统统不管。


    甚至连河西公社一共有几所小学都不清楚,所以是干嘛呢?


    走到脚板起老茧的苏糖气啊。


    气得直跺脚。


    但现实就是,她除了气愤什么也做不了。


    更让苏糖气愤的是,她辛辛苦苦整理出来的资料竟然不翼而飞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