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7章 采访

作品:《炮灰在年代文里养崽崽

    “你想当这个妇女主任?”苏糖很意外。


    叶美兰点头,“嗯。”


    虽然说妇女主任多数有本地人担任,但也没有规定说一定要本地人,所以苏糖才想让敏悦奶奶担这个妇女主任。


    既然这样,叶美兰也是可以的。


    只是,叶美兰不管能力还是声望都不如敏悦奶奶。


    “你确定?”


    “确定。”


    叶美兰想当这个妇女主任。


    虽然就短时间来看,没有任何好处,但是如果做得好呢?做的时间长了呢?


    等槐树村发展得越来越好,村委的岗位肯定会越来越完善,肯定不会像现在这样只是苏老爹的一言堂。


    那时候,妇女主任不仅工资有,权利也会有。


    而且和村里人的关系越来越紧密,对叶美兰在槐树村的生活也是有好处的。


    根据她梦里的发展,她最快也要到78年才回城,至于最迟?


    可能要到八零年。


    那么,这些年,她想要生活好就必须融入槐树村。


    妇女主任是最好最便捷的融入方式。


    其实,叶美兰也想过竞争养殖场的会计的,但听说陈镇也在准备后,她马上就放弃了。叶美兰很清楚,她是竞争不过陈镇的。


    陈镇看似娇弱,但他的文化水平却不低,最重要的是他还能教村里人开拖拉机、修拖拉机,有群众基础,槐树村人更信任他。


    养殖场会计没有希望,叶美兰只能退而求其次自荐妇女主任的岗位。


    来找苏糖之前,叶美兰没有任何底气,因为根据惯例这些岗位都是要给本地人的,属于本地人的利益。


    但叶美兰还是想要争取争取。


    苏糖认真想了想,挠着小下巴想了又想。


    叶美兰的优点很明显,有文化,会讲大道理,有耐心,脾气好,和村里的很多大娘大婶都聊得来。


    缺点也很明显,对本地的人际关系不熟悉,谁和谁亲戚?谁和谁有什么恩怨情仇?统统不知道。


    苏糖咬咬牙,“我可以给你这个机会。但需要村里人同意。”


    “一会让我爹开会征求大家的意见。不超过半数人反对,就给你一个月的使用期。”


    如果反对人数过多,那么苏糖就自己干了。


    叶美兰是个聪明人,最重要的是,她也是有大运的人。否则,也不能担当起一本书的最强女配是不是?


    能在一本书里活到最后一集的女配肯定是有大本事的。


    看陈喜就知道了。


    陈喜是书里的女主,大运加身,别人搞养殖场总有这样那样的小问题,但她却顺顺利利,眼看着鸭子就能出栏卖钱了。


    所以,苏糖决定给叶美兰这个女配机会。


    果然。


    虽然大家奇怪叶美兰当妇女主任,但反对的人不多,即使她是外来的知青。


    其中最重要的一个原因是,白做工。


    劳动,大家可以。


    但义务劳动,大家就不积极了。


    叶美兰走马上任也不是没有准备的。


    她整理了很多的报纸,把上面一些关于出色优秀妇女事迹的文章剪下来,然后每天晚上的读报纸时间就多读这类文章。


    上工的时候,休闲的时候,常常给大家讲妇女自立自强的故事。


    洗脑是一项水滴石穿的工作,需要持久。


    苏糖和叶美兰都相信会有想要效果。


    半个月后。


    苏糖迎来了吴记者的采访。


    看了吴记者罗列的内容方向,苏糖不得不承认,这个人虽然人品不咋地,但能力还是有的。


    这段时间,吴记者走访了不少槐树村人,了解槐树村第一小学成立前后的变化对比,还有苏糖成为老师、校长后,槐树村人的精神面貌变化。


    可以说,槐树村有今天的潮气蓬勃,苏糖功不可没。


    苏糖带着吴记者参观了村小学,看了学校室,再看了学校前面的运动场,然后在村里闲逛。


    吴记者:为什么想到办学校?


    苏糖轻轻地笑了笑,抬头看看天空高挂着的太阳,抬手挡住眼睛,暖洋洋的阳光透过手指缝落在白皙精致的脸上。


    吴记者没有忍住,拿着相机,咔嚓,咔嚓。


    为什么呢?


    苏糖不能说想要一个好工作,不需要下田,不需要风吹日晒,不需要面对黄土背朝天。苏糖看着远处田里忙忙碌碌的村民,嘴角微微勾起。


    有些真实答案是不能说的。


    那什么是能说的呢?


    为了传递精神文明?为了提高村民的思想素质?还是为了村里小屁孩们的前途?都太虚浮,太高大上,不接地气。


    想了想,苏糖给苏记者描述了几年前槐树村小孩的真实情况。六岁以下的在村里乱跑乱爬,六岁以上十岁以下的在山里河里疯玩,十岁以上的?


    就要下田争工分。


    好像从出生起,就能一眼看到未来,看到老。


    这不应该是新时代新生代的未来。


    为什么想要办学校?


    因为需要。


    发展大计,教育为本。


    作为新一代的希望,他们不应该也不能是大字不识的文盲。


    吴记者又问:“为什么要加入健康科普小课程和科学实验?”


    苏糖叹口气,语气略悲凉地指着远处的一个男人说,“看到他了吗?”


    “嗯。”


    看到了。


    一个三十岁的男人,看起来很憔悴,背部伛偻。


    “他才二十多岁,那边,树荫下的孩子是他的。”


    苏糖走过去,逗逗被绳子绑住的孩子。吴记者才发现,绳子的一头绑住孩子,另一头系在树干上,防止孩子乱走乱爬不安全。


    “孩子没有妈妈。他妈妈......喝农药去世了。”


    那天,苏糖从公社回来,看到一群人扶着一个妇女站在粪坑边上灌粪。原来,女人因为和丈夫吵架,一气之下喝了农药,村里人在给她灌粪催吐。


    在苏糖的强烈要求下把人送去了医院,但太迟了。


    医生说,再早五分钟都还有救。如果刚发现喝农药就送医院专业催吐,人也不用受这么多罪,还能救回来。


    女人去世了。


    娘家人过来把男人揍了一顿,把家里的东西全部给砸了,但女人也回不来了。从此,男人就带着孩子生活。


    凄凄惨惨。


    为什么觉得喝农药了灌粪催吐就能救?


    经验主义。ζΘν荳看書


    还有就是无知。


    乡下每年都有这样那样因为无知愚昧而被害甚至去世的人,不少。


    所以苏糖希望大家对日常卫生、健康有一个正确的专业的认识。


    ......


    在采访前,吴记者本意是侧重槐树村第一小学的教育方式和教学内容,还有学生的精神面貌变化。


    在和苏糖交谈后,他想要把侧重点放在苏糖这个人身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