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4章 骗子(3)

作品:《炮灰在年代文里养崽崽

    苏糖觉得很多家长的思想都有问题,不,应该是脑子有问题。


    借钱给彩礼,最后还钱的不是闺女?


    还未结婚,就给女儿肩上压一笔欠款,这是人干事?


    竟然还自得对方给的彩礼多。


    要知道,对方给的彩礼越多,女儿肩膀上的欠款就越多,这是值得炫耀的?


    啧啧。


    绝对的脑子进水。


    苏糖想起以前网络上一些借钱小程序的小广告:男朋友上门,丈母娘嫌弃他没钱,穷逼,挖苦,鄙视,嘲讽,就是不同意女儿和对方来往。


    然后,男生得意洋洋地打开借钱小程序,当着丈母娘的面查询借款额度,六位数,七位数,丈母娘瞬间雨转晴,夸赞男生有能力,有本事,然后同意女儿的恋情和婚事。


    噢。


    卖瓜。


    天雷阵阵。


    这个丈母娘脑子进水了吧?


    小程序的钱是男方的钱?


    借钱不用还?


    让苏糖无语的是,这样的无脑广告竟然还吸引了不少人。不少人以‘借款额度’为荣,觉得自己很本事,洋洋得意,自豪炫耀。退出转码页面,请下载app爱读最新章节。


    不忍直视。


    苏糖眼珠子都差点翻出眼眶,暗暗吐槽,鄙视,没脑子。


    苏糖:“大伯,男方借钱给彩礼,还钱的是苏木姐。”


    在乡下,男方给的彩礼越高就越有面子,别人说起的时候都会夸赞一句,说男方看重女方,愿意给女方做面子等等。


    女孩呢?


    高高兴兴地嫁进去,然后要拼命干活还债。


    累死累活的。


    可能婆家人还要埋怨一句‘生活这么艰难,都是为了娶你,如果给你的彩礼不这么高......如果你不要彩礼,家里就没有欠款,就不用什么艰难......’


    呵呵。


    所以?


    婆家和男方面子里子都有了,得了便宜还卖乖?


    女孩得到什么?


    苏糖觉得借钱给彩礼的人家一定不能嫁,谁嫁谁亏谁惨。


    但乡下的大部分父母都不考虑姑娘的婚后生活,只关心能得到多少彩礼,因为在这些父母眼里,彩礼就是他们养姑娘的成本,是不可能让姑娘带回婆家的。


    既然是给娘家的,当然是越多越好。


    娘家要的是实实在在的好处,才不管姑娘婚后要还多少欠款,生活是否艰难?


    这些父母只会高兴自己十几年的养育没有白费,没有亏本,养大的不是赔钱货。


    如果是别人,苏糖早就骂人了。


    但苏大伯是长辈。


    苏大伯家的事情,就连苏老爹也插不上手,干涉不了,更不要说苏糖这个小辈。


    “苏木还年轻,不急。”苏老爹也觉得要多了解,“我找人问问。”


    “了解情况后再说。”


    男女相看,不能只听媒婆说什么,还要多问问,甚至亲自上门去看看。毕竟,媒婆一般都是夸大优点,隐藏缺点。


    不在同一个村,不在同一个公社,很多事情都是听说,根本就不靠谱。


    苏老爹建议,让家里的年轻小伙子出门去打听打听,姑娘嫁人不能只是道听途说。


    “不要着急。”


    不管是姑娘嫁人,还是小伙子娶妻,都不能急。


    越急越错。


    苏大伯则觉得苏木年纪大了,要早早相看,定下来,否则可能会像陈喜一样,高不成低不就,最后被拖成嫁不出去的老姑娘。


    陈喜和陈家能丢得起这个脸,他们家不能。


    而且,家里的媳妇也很满意这个亲事。


    如果不是苏大伯觉得不知根知底,要多了解,家里的媳妇早就答应媒婆了。


    “那我再看看,再问问,等等。”苏大伯微微叹气,把无奈写在脸上。


    苏大伯有两个儿子两个女儿,两个儿子娶的是本村的姑娘,普普通通但也老实能干,不能说家庭和睦,但也算是齐心合力。


    因为儿子和儿媳妇都是能干活的人,所以家里生活还算不错。


    但对两个女儿,苏大伯就略愧疚。


    虽然他平时也略重男轻女,但对女儿也是疼爱的。大女儿由妻子做主,嫁回了妻子娘家,当时想的是知根知底,同是亲戚,因为不会太折腾太磋磨。


    但没想到,哎......


    想到大女儿沧桑的脸和无神如死水的双眼,苏大伯就不能再让妻子做主小女儿的婚事。但又想到妻子的胡搅蛮缠,苏大伯头痛得厉害。


    为了小女儿以后


    的日子好过些,他也只能硬着头皮和妻子扯皮。


    苏大伯回家去了,苏糖看着他略无奈的直接翻个白眼,鄙视得明晃晃。


    苏老爹拍拍苏糖的小脑袋,“苏小糖,不要没礼貌。”


    竟然对大伯父翻白眼,少教育。


    “别忘记了,你现在是校长,是老师,时时刻刻都要以身作则。别,一不小心就误人子弟,教坏孩子。”rg


    苏糖撇撇嘴,懒洋洋地敷衍,“知道了。知道了。”


    “我是老师,我要严格要求自己。我是标杆,我是榜样,我是学生人身的指路灯......”苏糖又翻个白眼,“总之,我要十全十美。”


    想屁吃。


    “爹,大伯娘真的愿意让苏木出嫁?我怎么有点不相信?”


    认真算起来,苏木比苏糖还要大两三岁。不过,也不知道大伯娘怎么想的,在上户口的时候,硬要苏木把岁数给改了,改成比苏糖小了两岁。


    从苏糖的堂姐变成了堂妹。


    奇葩得让人无语。


    现在苏糖的两崽崽都能打酱油了,但苏木还没有出嫁。在槐树村,人们口中的老姑娘,一个是男人婆陈喜,一个是苏木。


    相对于陈喜的相貌不讨喜,粗糙,无人问津,苏木则长相清秀,温柔文静,能干,是很多人家的媳妇人选。


    苏木十六岁开始,就有媒婆上门,甚至可以说络绎不绝踩破门槛,但大伯娘都以苏木年纪还小,暂时不嫁人给拒绝了。


    拒绝一次两次,能理解。但次数多了,一年又一年,直到苏木被拖成大家口中嫁不出去的‘老姑娘’,大家也看出来了,苏家大伯娘是不愿意让苏木早早出嫁,要把她留在家里做家务,照顾侄子侄女。


    苏木家里家外一把手,不仅能下田挣工分,还做得一手好菜,缝补也是村里出了名的好手艺。苏大伯家的家务几乎都压在她肩上,村里人还笑话她不仅要洗侄子侄女的尿布,还要洗嫂子的臭裤衩。


    “爹,大伯娘不阻拦?”


    苏老爹叹口气,“彩礼。”


    虽然苏大伯没说具体的数字,但苏老爹能猜到男方愿意给的彩礼应该不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