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4. 064 新录的第二期

作品:《九零年代我有巨额房贷

    写策划是许八雪的强项。


    许八雪说:“我们再加一个,如果没有收到录取通知书,考生可以打电话去报考的学校询问。如果不确定分数,可以去学校跟教育局查分。”


    还可以打电话。


    周玲一边点头一边记。


    这事差点忘了。


    许八雪:“我记得可以电话查分,你明天要是有空,以电视台采访的名义去趟教育局,把各个地方查分的电话,以为报考学校的电话记下来,到时候我们就在电视台以广告的形式,每天轮播。”


    “行,我今天晚上把这后期做完,早上交给审核之后,要是台里没有别的安排……”周玲的话还没有说完,主被许八雪打断了。


    “不,你直接去跟朱台长说,要去高校做个采访,看这一届咱们南城各校的大学录取人数,到时候做个新闻。”许八雪边想边说,“台长肯定会同意的。”


    这样就不用等台里安排,而是主动去找事做。


    周玲好像有点开窍了。


    原来还可以这样。


    “行,那把稿子对一下,我们就可以开始录了。”


    周玲先背稿。


    她背稿的时候,许八雪去把小黑板拿来挂上了,再把摄像机打开,调整好位置。


    “周玲,你自己看看角度。”许八雪说。


    周玲之前跟路摄像师学过,摄像方面,周玲比许八雪熟。


    录制开始。


    周玲站在小黑板前,先说了录取通知书丢失,如何补办。又说高考时如果对自己的分数有怀疑,如何查分数。


    又说了,如果没有接到录取通知书,先不慌,可以打电话去报考的学校查询分数,确定是否录取。


    这一次的节目的时间特别长,足足有二十分钟,周玲说得特别详细。


    最后。


    周玲说:“各个高校的录取电话,我们查到之后,会在台里播出,请各位考生及家长及时注意收看。”


    ok。


    录好了。


    接来就是后期了,配乐,以及工作人员的字幕。


    “二十三分钟,时间是长会不会太久了?”周玲有些担心。


    “明天你去找朱台长外出采访的时候,说一下这期《知识课堂》的内容,重点在录取通知书上。”许八雪告诉周玲,“到时候你可以把现在录的这版给朱台长看。”之后再后期制作。


    “我想今天晚上加个班,把它赶制出来。”周玲晚上不准备回去了,她准备熬夜赶出来,要是困了,就在这边的椅子上躺一躺。


    或者打个地铺。


    周玲说,“明天周二,下午可能播不了。”要是想播,得赶在上午录出来,还要找朱台长调时间。


    不然,就只能周三播出了。


    像这种跟考生命运相关的事,当然是越快播出越好。


    “那得尽快了。”许八雪深深的叹了口气,“一起干吧。”


    两个人总比一个人快。


    配乐是现成的,再就后期字幕。


    而且还要注意声音跟周玲的嘴型对不对得上,有时候录制就会出现这种问题。


    等许八雪跟周玲彻底忙完,已经十点半了。


    周玲催着许八雪走,“你快回去吧,剩下的一点我能行的。”


    “不是都弄好了吗,还剩什么?”许八雪问。


    “明天去学校的采访资料啊。”周玲道,“既然是说去采访的,总要问些问题吧。”采访她打算下午去。


    上午要是可以的话,她想先把这期的节目播出来。


    离九月开学,只有半个月了。


    能帮一个人是一个人。


    -


    许八雪离开电视台的时候,已经快十一点了。


    她肚子都饿得叫唤了起来,她这才想起来,自己晚饭还没有吃呢,这个点,一般的小馆子都关门了。


    这个点开门的估计只有烧烤摊了。


    许八雪想了一下,要是去罗氏烧烤,一是怕老板不收钱,二是担心来回的路程跟吃东西耗时太久。


    得。


    还是回家看看有什么吃的吧。


    煮点面条什么的。


    回到家属楼。


    102室的灯依旧亮的,上楼的时候,许八雪依稀听到敲键盘的声音。


    白杨的工作跟计算机有关吗?


    是哪一类呢?


    许八雪脑中念头一闪而过,也没想去问。


    计算机,这就是风口。


    只在挨上这个行业,没有不赚钱的。


    可惜。


    许八雪对计算机跟金融之类的都没有什么兴趣,不过,这不妨碍她以后赚了钱,买一些后世听过的巨头企业的‘原始股’。


    上了二楼,许八雪拿出钥匙打开门。


    这会十一点多了,许八雪在家里的动作特别轻,就是怕影响邻居。


    不过晚归晚,她还是想吃点东西的。


    就烧开水,煮了点面条,加个鸡蛋加点盐,就好了。


    锅明天洗。


    满满的一碗,许八雪连着汤水全喝了下去。


    她是真饿了。


    这下可算是饱了,烧水洗澡,点个蚊香。许八雪做好这些,拿出之前徐医生调配好的药水,往手上擦了擦。


    电视台的演播厅空间,算是身上喷花露水,也不管用,还是有蚊子咬。


    止痒药水就剩一下瓶底那薄薄的一层了。


    白杨好像说徐生快回来了。


    不知道徐医生那边的事情办得顺不顺利,要是顺利的话,许八雪想让徐医生帮忙多调配两瓶止痒的药水。


    许八雪也不想这样,可她太招蚊子了。


    想到这周六跟周日的山地车比赛,那可是小山脚下,不用想就知道蚊虫多。


    是时候厚着脸皮多要两瓶药水了。


    许八雪还播出了长衣长袖。


    这样物理防蚊肯定是有用的,就是有点热。


    十二点多,许八雪才躺到床上。


    一觉睡到了天亮。


    阳光透过窗户照到了屋里,整个房间都亮了起来。


    许八雪猛然惊醒,伸手拿过闹钟,这才又躺了下去。屋里这么亮,她差点以为是中午了,还以为自己睡过头了呢。


    现在才七点半。


    不急。


    她跟黄主任约的可是十点钟。


    她又躺了半个小时,之后才起来,刷牙洗脸。


    许八雪出门的时候,已经八点多了。


    对面白老师家门开了。


    “白老师,早。”许八雪笑着打招呼。


    “早。”白老师心情不错,手里提着桶,里面装的是洗好的被单,这是要提到楼下的绳子上去晒。


    天气真好。


    许八雪骑着自行车出了门。在路上买了两个菜包子跟一杯豆浆,当早饭。


    小金山在城郊,位置有些偏,许八雪骑了快一个小时才到,还差十分钟到十点。


    黄主任已经到了。


    他身后站着许建来,许建来已经是他的左膀右臂了,他升职,许建来肯定也会升职。


    “黄叔,爸。”


    “八雪!”黄主任热情道,“快过来,累着了吧,这边棚子里有西瓜,还有汽水,都是冰过的,你要什么自己拿。”


    棚是用铁板搭起来的,当作临时休息区。


    先叙了一会家常,很快,两边就进入了正题,聊起这次比赛安排。


    “黄叔,这边有进口太小了些,只排两行队,我怕到时候人太多,容易出现拥挤。”许八雪又指观众观看处,“这两边的防护加高一些,网加密一些,就怕到时候有孩子,要是好奇钻进去了就麻烦了。”


    “黄叔,其实来参加比赛的人多,看的肯定也多,你可以安排一些移动商贩,到时候瓜子水果什么的肯定很畅销,当然了,也可以跟别人合作,车厂抽成。”


    “黄叔,医生准备了几个?”许八雪又问。


    “医生?”黄主任还真没有想到这。


    许八雪道:“黄叔,医生最少准备五个,现在天热,容易中暑。”不止这些呢,“这两边看的地方搭个棚子,遮遮阳,半路上心得准备补给,准备一些水跟补胎的地方,方便选手修车。”


    有些原始路有石子之类的东西,有极小的可能性划破车胎,都得提前准备。


    有的选手出了意外,比如链条掉了,车胎破了,他们想要修好车后继续比赛,不图名次,就图完成比赛。


    有这样的人。


    黄主任心想,幸亏让许八雪过来看了一趟,不然,这次场地的毛病还真不少。


    “黄叔,比赛那天最重要的就是保安,多雇一些,到时候你跟派出所那边说一声,看能不能请些民警过来。”许八雪说。


    “咱们车厂的人够用了。”黄主任说。


    “黄叔,车厂是车厂,民警同志让人安心,就算是有闹事的,看到那一身制服,也不敢闹了。”许八雪提醒,“黄叔,比赛人多,看得人多,肯定会混进来一些小偷小摸的人,这些您都要先防着。”


    她说,“要是有人丢了东西,是不是来找主办方?”


    这种事一闹大,那可就是丑闻了。


    黄主任听得额头直冒冷汗。


    他们这些天主要就是准备比赛,安排的是比赛的人员,压根就没想过许八雪说的那些,不就是一个小小的比赛吗。


    可现在看,这场赛事比他想像提好像要厉害一些。


    许八雪先说了自己所看到的那些,之后,就骑着山地自行车跟黄主任一起,把整个比赛的路程给骑了一遍。


    赛道有五公里,不到六公里,中间的路断一开始是水泥路,中间有一段砾石路,后面就小金山山脚的小道了。


    只有前面一段路是好骑的,后面的路都比较崎岖。


    如果不是山地车的大轮胎,一般自行车的轮胎骑上二十分钟,应该就报废了。


    一共赛6圈。


    整个路程30多公里,大概差不多两小时,就算是快的,也得一个半小时以上了。


    不错。


    这些都是许八雪之前跟黄主任说过的,黄主任很厉害,全部完成了。


    “黄叔,你这路选得很专业啊。”许八雪笑着问,“黄叔你是怎么找到这段路的?”很适合的比赛地点。


    黄主任被许八雪夸了,开心得很,滔滔不绝的说着自己是怎么看中这条路的,怎么请工人安排护拦的。


    足足说了二十分钟,要不是许八雪说要看摄像机的安置地点,黄主任还能说上半个小时。


    路程是没有问题的。


    “黄叔,这边租下了吗?跟政府单位报备了吗?”


    -


    电视台。


    周玲晚上凌晨二点睡的,就在她自己的办公室打了地铺。早上六点她就醒了,之后把昨天写的采访稿收尾。


    七点半去食堂吃早饭。


    八点看到朱台长来了,立刻就跟了过去,“台长,我有急事找您。”


    朱台长今天比常早来了半个小时,他是有事。


    刚过来,《知识课堂》的周玲就过来找他了,说有急事。


    “是收视率出来了吗?”朱台长问。


    收视率。


    周玲都忘了这回事,她愣了一会,摇摇头,“不是,我想说的是《知识课堂》的第二期。”她看出朱台长似乎另有事,想走了。


    于是长话短说,还把许八雪给拎了出来,“八雪说,马上就是开学季了,第二期改成《大学录取通知书》丢失如何补办的。”


    “补办《大学录取通知书》?”朱台长若有所思。


    “对,昨天晚上我跟许八雪加班到半夜,总算是弄好了,后期也做了。”周玲有点急,“台长,要是审核下来,中午能播出吗?”


    她想快点播、


    “成片呢?”


    说到成片,周玲才想起来,“台长,第二期的《知识课堂》有二十三分钟。”比第一期的多出了十三分钟。


    朱台长揉着太阳穴,“给我看看。”


    先看了再决定。


    周玲赶紧拿出来,递了过去。


    朱台长往台长室走去。


    周玲紧紧跟在后面,路上话不停,“台长,有些考生没有收到录取通知书,也不知道怎么问报考的学校,我想去教育局跟学校做一期采访,到时候把各个学校的电话问出来,然后告诉那些考生。”


    朱台长花了二十三分钟,把第二期的《知识课堂》看完了。


    录得很不错。


    句句重点。


    都是既将入学的新生们最关心的问题。


    朱台长想了想,跟周玲说,“这个你可以做成一个系列,到时候把策划案交上来。”


    做成一个系列?


    跟接下来的采访吗?


    周玲望着朱台长,脑子在转动,“台长,系列一共做几集啊?”


    朱台长说,“你能做几集就做几集,不懂的去问问许八雪。”他想起来许八雪今天去看山地车比赛场地了,于是改口道,“周星辰很有主意,你不要不明白,也可以问问他。”


    朱台长很满意周星辰,不愧是国家台看中的人,有能力,有主见,会自己安排事。


    还能很好的解决问题。


    朱台长早就打定主意要把周星辰留下来了。


    现在只是苦于开不出让周星辰心动的条件,唉,周星辰家里条件不错,不缺钱,单用钱跟物质是打不动不了他的。


    他缺什么呢?


    -


    《知识课堂》第一期的收视率出来了。


    6。


    周玲看到这个收视率的时候,当时全身血液都快凝固了。


    收视率怎么会这么低?


    第二期因为朱台长的特批,中午能播。


    十一点是《知识课堂》的第一期重播,第二期安排接着第一期播出,这次就不设广告了。


    两期加起来,三十三分钟。


    周玲坐在会议室,看着电视里自己的节目,一言不发。


    许八雪还没回来。


    张诺纯的《午间新闻》中午就要播出了,她在一号厅忙碌。


    收视率怎么会这么差呢?


    明明《午间新闻》的首播最低也有12啊,《超级星期五》首播25,轮到她,怎么会是个位数呢?


    真是是她的能力不行吗?


    周玲陷入了自我怀疑。


    会议室有人敲门。


    周玲看去,“请进。”


    周星辰走了进来,他淡淡道,“台长让我过来看看。”说着,就找了一个方便观看的位置坐下。


    “首播收视只有6。”周玲情绪低落,“这样的节目,还有播的必要吗?”


    周星辰认真的看着电视,没有回答。


    -


    下角街。


    王金枝十点半就守在电视机前面了。


    昨天《知识课堂》结尾的时候说,今天十一点重播。


    她要再看一遍。


    时间一分一秒过去,很快就到了十一点。


    《知识课堂》开头的音乐响起来了。


    王金枝手里抓着纸跟笔,还让女儿也准备了一份,到时候一起记。


    十分钟很快就过去了。


    王金枝也记下了自己想要的坐火车的注意事项。


    《知识课堂》片尾响起。


    王金枝等了一会,想看看第二期是什么时候播出,今天星期二,下午各个台都没有节目。


    这《知识课堂》的第二期应该是后天播吧。


    王金枝心想,这主持人可是说晚上六点见的。


    第一期的片尾曲结束,就要王金枝想要换台的时候,第二期突然就蹦了出来。


    咦?


    王金枝换台的动作停了。


    第二期,不是晚上六点播吗?


    现在才十一点十分呢。


    快中午了。


    王金枝又把纸跟笔抓了起来,准备看看第二期有没有她想要看的内容。


    女儿符美就站在她身边,跟她一起看。


    短暂的片头音乐响起之后,第二期开始了。


    电视里,主持人说,


    “这一期我们要讲的是大学录取通知书丢失之后,如何补办。”


    王金枝喃喃,望着女儿,“《大学录取通知书》丢了,还能补办?”


    符美眼睛盯着电视,“妈,别说话,听主持人说。”


    她也是第一次听说这种事。


    这一期的节目很长,除了说怎么补办录取通知书之外,还教大家怎么查分,录取通知书没有下来,也不要急,可以去报考的学校问一问录取情况。


    “妈,张鹏的录取通知书就没有下来,说是没考上,”符美眼睛紧紧盯着电视,“他平常就是年级前十,我成绩没他好,我都考上了,他怎么会没考上呢?”


    张鹏是老张的儿子,老张是王金枝的租户,在一楼住着。


    之前王金枝还花钱让张鹏给她闺女补过课。


    结果呢,这成绩下来,她闺女考上了,张鹏倒是什么学校都没捞上。


    这一个暑假,张鹏躲在屋里都没出来,前几天听人说,老张想让儿子复读,可惜家里拿不出复读的钱来。


    “妈,这节目什么时候重播?”符美问。


    她看半天也没看到重播信息。


    “应该是明天早上十一点。”王金枝依着经验,“今天第一期就是十一点重播的。”就是不知道第三期会不会是明天第二期播完之后接着播。


    符美拿着记好的信息,去了一楼。


    一楼左边的屋子,就是张鹏家现在租的房子。


    符美去敲门。


    里面没人应。


    “张鹏,我知道你在里面,”符美说,“刚才电视上说,如果大学录取通知书没有下来,可能是弄丢了,你可以打电话去报考的学校问一问,只要报准考证号码就行了。”符美对着笔记上的字念。


    刚说完,门一下子就拉开了。


    一个胡子拉碴满脸憔悴的人出出一符美的面前。


    符美吓得往后退了一步,“张鹏?”这怎么跟流浪汉似的。


    张鹏只有开门那会激动了,现在又沮丧了,“学校查分,我只有357分。”


    “电视节目还说,可能是有同名同姓的,给弄错了。”符美又翻到了一行字。


    同名同姓?


    张鹏眼神终于变得坚定起来,“我要查!我不相信我只考了357分。”语数外三门加起来,都不止这个数。


    他不可能只考这么一点分。


    他觉得这次高考自己发挥得很好,跟平常一样,预估是500多分,能上一本线。


    “可是,该怎么查呢?”符美问。


    张鹏愣愣的看着符美,“你不知道吗?”


    -


    林荫路。35号。


    邓姗把自己关在房子里,已经有三天没有出来了。


    邓母担心,把饭给她送进去,邓姗一口没吃。


    邓母心疼。


    看邓父不在,关上门,抹着泪劝女儿,“你看看现在当老师是什么情况,连自己都养活不了,你爸不想让你去读师范,也是为了你好。”


    “妈,爸把我录取通知书藏哪了?”邓姗生了一张娃娃脸,很显小,若是不知道的,还以为她是初中生呢。


    “姗姗,你爸说得,当老师不好,咱们不当老师行不行?”邓母轻声劝女儿,“你大舅家的女儿,去南边服装厂,一个月五百块钱,说得干得好,还有奖金。你看看,不用读书一个月五百,你大舅说了,让你跟着表姐过去,一个月最少五百,你说说,这有什么不好?”


    “妈,我要上学。”邓姗语气坚定,“国家出学费,生活费我自己去赚,不用你们花钱,你们只要把《录取通知书》还给我。”


    还不了。


    邓母低着头,不吭声了。


    “妈!”邓姗真的生气,“妈,就算你今年不给我录取通知书,明年我还考,还去师范,明年去不了我就后年去!”


    总会去的。


    教书有什么不好!


    她喜欢教书!


    她喜欢小朋友,她想当跟王老师一样的人!


    教育育人!


    邓母看着女儿这倔脾气,就头疼,索性就说了,也好断了女儿的念想,“你爸早就把你的《大学录取通知书》给撕了。”


    撕成碎片,扔都扔了。


    邓姗气哭了,“妈,你们太过分了!”


    那可是她高三辛辛苦苦学了一年,做了一年试卷,咬着牙才考上的。


    她哭着离开了家。


    -


    电视台,会议室。


    《知识课堂》两期的节目,周星辰都看完了。


    他侧头看向周玲,“这节目很有意义,是个好节目。”


    周玲听到这些话,心里舒服了一些。


    可是,“收视率太低了。”


    周星辰说,“收视率又不是衡量一个节目的标准,你是为了收视率才做这个节目的吗?”


    “不是。”周玲摇头。


    “那就是了,”周星辰站了起来,“好好干,这节目值得做下去。”


    他出去了。


    第二期的时间更长,但是节奏上却比第一期更吸引人。


    -


    中午。


    电视台的热线再一次打爆了。


    这一次全是找《知识课堂》的主持人的,好多人想问问怎么查分,怎么联系报考学校,怎么查自己有没有录取。


    还有人问准考证被家人扔了,家里人不给身份证户口本,不让村委会开证明,这该怎么办?


    一个又一个让周玲瞠目结舌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