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8章 变天了

作品:《抄家流放,我搬空王府逃荒躲天灾

    秦芊在海上纵横数年,自是不会只一人送了一大麻袋东西来糊弄人。


    各色金银珠宝、珍珠珊瑚,他国朝贡的珠翠首饰每人送了几箱,甚至买下了糖果铺旁边的茶馆以及后面的几间宅子,试图拆了墙壁,连成一栋大宅院。


    唯独些许不起眼的奇怪东西才装了麻袋送上。


    顾知翻了整整两个时辰也找到玉米,倒是瞧见了做观赏用的小番茄,其余的不是海里稀奇古怪的珊瑚便是周边爪哇小国的特产。


    抱着红薯藤、南瓜与番茄,顾知在铺子里找了许久,最终在屋檐上找到微眯着双眼、面无表情盯着越郡中零星灯火的秦芊。


    “姨娘,这些东西你们是从哪里得来的?”


    顾知坐在她身边,随手将东西放在脚下。


    秦芊偏过头,眸色温柔,她瞧了瞧恢复生机的红薯藤,以及干枯的南瓜,思索片刻后笑道:“我在外跑船时,偶尔遇见他国的野人似乎是佛郎机人。这些便是从他们船上得来的。”


    许是担心顾知埋怨自己无故伤人,秦芊解释道:“他们不是好人,试图打下我的船,我”


    秦芊在海上跑了数年,闯下那么大份家业,手底下几千名兄弟,上百条海船,可不是心慈手软的主。


    她抢过贪官献给上面的孝敬,抢过猖獗海盗的家底,可从未抢过普通百姓一条船,甚至管控手底下的人,不让他们烧杀劫掠。


    这也是镇守蛮荒的刑严一直没带兵攻打她们的原因。


    可惜秦肆没学到位,动了不该动的心思,被她强逼着去做苦力修城墙赎罪。


    同时也是长长记性,知道知道什么叫分寸。


    顾知静静听着秦芊细数近些年在海外的所见所识,直到她停下来,才开口问道:“姨娘,你手底下可还有这样的东西?”


    秦芊摇摇头:“都在这里了。”


    那群佛郎机人穷的很,船上只有些许粗金粗银,练出来还不足一箱。


    唯独这几样事物无人认识,她觉得新奇,便留了下来。


    顾知削着手里的红薯,倒也没觉得失望。


    有了红薯和土豆,再加上几十个木系异能者,以及她空间里的灵田,应能尽快将红薯推及全朝。


    玉米若能得是最好,不能的话,无法强求。


    顾知敛着眸,漫不经心地随口问道:“海上最近如何?”


    听到她的问话,秦芊眼神一凝,半晌没有声音,直到顾知诧异地抬起头,她才开口:“不甚安全。”


    此番地龙翻身的中心便在海上。


    幸亏她心系秦芸,早早招呼手下靠岸休息,地震发生时,海水肆虐,周遭渔村大范围被淹没,死了上百人。


    她手下会水以及有水系异能的人不少,可也无力阻拦大势,只能尽力解救百姓。


    如今水已经退去,海边一塌糊涂。


    渔村百姓不得不往高处迁移,越郡近期新增的渔民是最多的。


    渔民尚有选择的权利,他们这些活在海上的人,却是不好安顿下来。


    顾知略想了想:“为何不来越郡?”


    “我手底下都是帮刀口舔血的人,要他们住在郡城内,守好自己的性子,却是不易。”


    海上漂泊太久,谁不想有一处灯火为自己而燃?


    秦芊低下头,语气略显疲累:“不知这天灾什么时候才到头。我年纪大了,没有往日那般征服大海的雄心壮志,只想过来,陪着爹爹与姐姐暗度此生。”


    其他的事,就交给秦昭和秦肆。


    顾知放下手里削秃噜皮的红薯,拉着秦芊的手笑道:“姨娘看上去未到三十岁,怎么会老?你若常住越郡,外祖父和我娘定会十分欣喜。”


    秦老夫人前几年便去了,秦芊的相公身子娇弱,不适应海上的生活,秦肆出生前就早早没了。


    秦芊独自一人撑着无数海匪,的确异常艰难。


    秦芊眯着眼笑了笑:“如此甚好。对了,知知今年十七了?可有找好人选?”


    提及年龄,再论及人选,还能是什么好人选?


    拉着秦芊的手顿时僵住,顾知尴尬一笑,试图糊弄过去。


    若是心软的秦芸,定会被她糊弄过去,但秦芊可不是轻易放弃的人,她念念叨叨:


    “十七,差不多了。我和你娘都是十六七左右嫁的人。你若是没有人选,我倒是可以帮你介绍几个”


    “宋西楼和刑严都还不错,”秦芊想着今日跟秦芸聊的天:“小宋与你也算青梅竹马,又是知根知底。刑严也是一表人才,对你又是温柔体贴”


    顾知的笑容愈发僵硬。


    她知道秦芊没什么坏心思,不过惯常催上一催,也不是强求她立刻嫁人。


    不过谈及这些,顾知到底有些不自在。


    先不说刑严离不离谱,宋西楼差点与原主定过亲,来到蛮荒后,自顾自去做了牢头,专门管教徐惟等犯了事的异能者。


    偶尔见上两面,宋西楼看他的眼神含蓄又隐忍,与她说上两句又是落荒而逃。


    顾知总觉得他有些莫名其妙。


    见她不愿开口,秦芊识趣地转移话题,笑道:“常住的事,我仔细想想。天色已晚,你早些休息吧。”


    顾知点点头,目送秦芊离开,独自进了空间。


    挑了几亩地来种红薯、土豆,南瓜和番茄不是必要,随意种在山上,顾知便懒得再管。


    天亮后,顾知拎着红薯,带着安氏去找了刑严和顾长缨。


    简单说明情况后,安氏主动切块催生,一盏茶的功夫,沉甸甸的红薯出现在她的手上。


    刑严和顾长缨两两对视一眼,同时面露欣喜。


    蛮荒轰轰烈烈种地抵抗饥荒时,京都的氛围更加沉闷。


    “梁远村出现瘟疫?”


    温琼津掂量着手里的信纸,心里的不安愈发明显。


    堂下的人胆战心惊地禀告:“是,手下的人已经在想办法解决,但”


    但瘟疫,岂是这么容易就能解决的。


    温琼津在屋内来回走了片刻:“带上所有东西,明日清晨随我进宫。”


    宣朝的天,该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