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8章 京中八卦

作品:《抄家流放,我搬空王府逃荒躲天灾

    次日天还未亮,顾知拎好包袱,悄咪咪回头看了还在昏睡的秦芸一眼,转头闪身到来到蛮荒外的山丘上。


    昨晚本来说好,顾知等天亮后出发,大家不开店送她到城外。


    只是顾知不想看到秦芸泪眼朦胧的样子,提前做了打算,直接走人。


    在电流间穿梭瞬移没有想象中的那么简单,若是两个带着电流的物件相隔太远,便无法穿梭。


    白姝在沿途放物件时,以郡城为记号,一城一处,全都放在隐秘的地方。


    幸而此次商队的目的地就是在京都,倒是省了顾知不少的气力。


    蛮荒与京都相隔三千里,顾知连夜兼程,最快也得三天才能到京都。


    想起刑严所说,顾昭远没有直接南下蛮荒,而是去边疆几个州郡全都转了一圈,又笼络不少百姓,顾知犹豫片刻,倒没那么赶。


    她花了半天时间去郡城找了个能人,伪造了几份路引,以防不时之需。


    又花了半天伪装打扮,穿梭在不同的城池间,研究路引是否可用。


    出发后第五日正午,顾知出现在京都城百里外的偏僻小树林里,她从空间取出一匹马,挎上包袱,晃晃悠悠骑马朝着巍峨的城池前进。


    近期事故频发,京都戒备森严,官道上少有行人。


    吹着京都外比越郡稍凉的清风,听着树梢交错的窸窣声,顾知惬意地眯起双眼,思索如何才能见到温琼津。


    人家如今可是端王世子,尊贵无比,若是她拿着信就上门,怕是连面都见不到,甚至还 会被赶出来。


    顾知想了半晌没得出结论,果断换了个想法,决定先去找白姝。


    顺着萧条的人流进了京都,顾知有些错愕地盯着眼前来往的人群,觉得自己还是小瞧了京都百姓的适应能力。


    越郡如今敢上街的人甚少,但在禁军的重重防卫下,京都百姓生活似乎并无太大的变化。


    八卦声、吆喝声、招徕声不绝于耳,看上去仍是一派繁华的景象。


    顾知忽然明白,为何温琼津坚持回京,选择用伤亡最小的手段来谋取天下。


    宣朝建立不过五十年,太祖英明,先帝早年也是位仁君,让百姓过上了安生又稳定的日子。


    虽出了新帝这么个逆子,但到底气数未尽,想要从民间谋反,或许会招来百姓的抵抗。


    百姓虽不管头顶上的皇帝仁德不仁德,但却是知道自己的日子过的好不好。


    新帝在位期间,各地怨声载道。


    但比起前朝,百姓的生活已经大有改进,尤其是京都,繁华锦绣不过如此。


    牵着马随意找了家茶馆坐着,顾知喝着清茶吃茶点,忽然听见茶馆里说书人聊着八卦:


    “洛王世子成婚三月,娇妻未有动静,迫不得已纳了两名美妾世子温润君子,不过想要个孩子,娇妻定能理解”


    顾知下意识皱眉,旁边桌的一名戴着斗篷的女子更是“啧”了一声,丢出一块银子:“成婚三月就纳妾,娇妻怎能理解?迫不得已?他不肯,谁还逼他纳妾不成?此事实在无聊,此人实在虚伪,换个话题!”


    顾知也是如此想法,觉得徐惟真是虚伪得不行,不喜娇妻还要迎进门,真是


    想起金掌柜所说,端王逼着温琼津生下孩子来谋取皇位,顾知忽然明白了徐惟的心思。


    都是工具人。


    说书人捡起银子,笑眯眯道:“既然小姐如此吩咐,我们自当听从。”


    “反贼顾昭远带领十一万大军南下,按行程,五日后到达京都附近。洛王世子和端王世子被派去招降,若是谁成功下一人官家,可就”


    人群里有人起哄:“前几日不还是十万人马?”


    “唉,那乱臣贼子确会蛊惑人心”


    顾知正准备拍桌,楼下立刻有人吵吵嚷嚷:“说谁是乱臣贼子呢?你年幼时遇到天灾,莫非未受过他的捐银?”


    说书人连忙示意大家噤声,小声道:“京都诸多百姓,有几人未受过王爷的恩赐?只是朝廷明文禁止,不许当众探讨往事,否则要被抓的,我也是靠着说书吃口饭,可不想被关去天牢。”


    朝廷如今的掌权者也是有趣,不禁宫闱秘闻,不禁朝中大事,只禁与顾昭远有关的所有正面消息。


    “若是王爷在此,应当不会与我计较。”


    楼下的百姓这才安静下来,沉默片刻后,悠悠叹了口气。


    “换换换,不说这个,另说些趣事。”


    “是极是极,说了洛王世子,不还有个刚找回来的端王世子吗?”


    说书人望了望茶馆外,擦去额头上的冷汗,笑道:“端王世子可谓是个奇人。”


    顾知喝了口茶,听到旁边的斗篷女轻声一笑。


    “端王对儿子关爱有加,世子回来后时不时就往他房内塞通房丫鬟,甚至还专门去御前求了几个上等采女,可惜全被世子退了回去。如今那些美人,在端王的院子里日日哭诉。”


    “端王问及,世子直道他当年流落民间,已入赘给救他的小姐,得为小姐守节端王以死相逼,被世子以端王年轻力壮,可以再生几个挡了回来”


    楼内正在喝茶的好几个百姓都是险些喷了出来。


    “端王不是”不行吗?


    这件事可谓是京都内人尽皆知。


    斗篷女摩擦着杯口,浑身散发着愉悦的气息。


    说书人笑道:“若是不行,世子是怎么来的?我倾向于端王原本是正常的,可惜后来被人”


    茶馆老板火急火燎掉地跑上去,低声骂道:“你不要命了?”


    端王如今掌了一半的锦衣卫,他这么胡说下去,被人听到了,茶馆的生意还要不要做了?


    说书人连忙轻轻扇了自己两耳光:“我什么都没说,大家只当没听见,没听见哈。”


    茶馆众人有志一同地发出“嘘”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