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章 飞奔县城寻大夫

作品:《抄家流放,我搬空王府逃荒躲天灾

    他们不明白,明明早晨已经好转的许氏怎么突然又状况急转而下。


    秦澹尤其自责,明明他就在车后看顾着,为什么会没发现许氏的异常。


    要是早点发现,会不会许氏的病就不会如此严重?


    顾秦两府人全部聚了过来,眼神里或多或少都有些兔死狐悲的绝望。


    若是他们还是家财万贯的大家族,只要请来大夫医治、小厮丫鬟熬药便是,可是他们此时已经是阶下囚。


    就这前不着村后不着店的,能到哪里去找大夫?能到哪里去抓药熬药?


    今日是许氏出事,明日、后日、流放路上剩余的那些日子,又会轮到谁呢?


    顾知僵硬着脸,取来一水囊没有稀释的灵泉水,爬上车在众人的奇怪目光中给许氏喂了下去。


    秦亦许正准备上前阻止,这么满满一水囊的水喂下去,许氏的病情肯定更加严重。


    秦芸连忙拦住他:“知知不会做没把握的事。”


    现在,也只能死马当活马医了。


    顾知喂完水后,爬下马车,站在一边一言不发地思考着下一步该怎么走。


    灵泉水再怎么高能,也只能洗筋伐髓、剔除身体里的杂质,无法根治许氏的风寒。


    必须得找个有经验的大夫为他扎针开药才行。


    可这附近,哪里有大夫呢?


    顾知突然想起清染的话,一把将她拉了过来:”你说的两天后到的县城在哪?”


    清染有些迷糊地摸了摸脑袋:“听官差们说,沿官道一路直行,走路两日便到,若是骑马应该半日内往返。”


    半日内往返?


    顾知眼睛一亮。


    过了半响,许氏慢慢清醒过来,察觉到身体上的异常和众人眼底的悲鸣,苦笑了一声。


    她就知道,哪里会有什么转机。


    “我不能再陪你走下去了,你顾好自己的身子”


    “说什么胡话,肯定有办法的你再坚持坚持会有办法的……”


    许氏望着正狼狈擦泪的秦亦许,轻轻笑了笑,没有说话。


    顾知几步上前,眼神异常坚定地对着许氏道:“舅母,你信我,再坚持一下,我马上去找大夫。”


    许氏心底莫名一动,没有质疑她的话:“好。”


    顾知艰难地笑了笑,挤出人群来到满是官差的树荫下,丢了一包银子到徐领头面前:“换一匹马,我去附近县城一趟。”


    徐领头还没说话,桌边一名官差‘唰’地抽出钢刀:“你敢擅自逃走?”


    朝廷命他们押送犯人是有诸多约束的,其中最严苛的莫过于逾期未到和囚犯半路潜逃。


    三月未到蛮荒,囚犯全部处死,押送的官差领头负全责。


    囚犯半路潜逃则更严重,负责押送的官差全体下狱,甚至可能会牵连家人。


    时间紧迫,顾知没有耐心解释,直接几步上了最近的马,扬起马鞭飞驰而去,远远传来回应:“我去前边县城请个大夫,半日内必回。”


    握刀的官差整个人都蒙了,下意识地望向徐领头,他押送囚犯这么多年,还从未遇到囚犯擅自潜逃一事。


    徐领头掂了掂装满银子的荷包,玩味道:“看来顾府没有想象中那么穷,淮安侯抄家的本事渐退啊。”


    现在是说这个的时候吗?


    握刀的官差脸色难看,问道:“领头,不找人去把她抓回来?”


    徐领头打开荷包一人分了几锭银子:“抓什么啊?没听她说是去县城找大夫?就那么一个千金小姐,家人全在这,能逃到哪去?不如给顾府个面子,要是死人了,两边都不好看。”


    官差们摸着手里的银子,觉得领头说的有理。


    顾秦两府虽没落了,可本事还在身上,要是因他们阻拦死了人,日后他们重复辉煌,难免会找他们麻烦,不如给他们个面子。


    生死由命,日后不要来报复他们就成。


    顾望期呆愣愣地望着顾知骑马飞奔而去时扬起的灰尘,艰难地咽了咽唾沫:“大哥,我掐的你痛不痛?我似乎做梦梦到三妹骑马跑了。”


    手上突然传来的刺痛让他回过神,顾长缨嘴角微抽:“没看错,真跑了。”


    “为什么她能跑还不会被官差追?要是官差不管,二舅舅早就带着舅母飞奔去县城找大夫了,哪还会让舅母的病情如此严重。”


    顾长缨狠狠地拍了他的头:“不说二舅,就是换了澹儿或者长安骑马离开,都会立刻被官差追回来。他们是看三妹一个弱女子,就算逃走了也无法生存,这才愿意给顾秦两府一个面子,你可别做傻事。”


    顾望期收回心思,有些郁闷地瘪了瘪嘴。


    秦亦许目视顾知离去,眼睛里突然有了光亮,端来鱼汤一勺勺喂给许氏后,低声道:“知知已经去找大夫了,你再坚持坚持。”


    许氏点了点头,强撑起精神喝了鱼汤,没有说话。


    众人纷纷散开,让马车内透透气。


    只有清染紧握着一个水囊站在马车边一动不动。


    里面装着的是顾知方才走之前特意交给她的,并叮嘱说若是许氏身体又不适,而她还未归,就分几次喂给许氏。


    流放队伍里的人在休养生息、静待下午继续赶路时,顾知正策马狂奔,一路沿着官道往县城走去。


    遇到分岔路就凭直觉前行或者问问路边的行人。


    连赶了两个时辰后,路边步伐匆匆的人越来越多,大多衣衫褴褛,背着小包袱。


    顾知心中不安,继续加快行进速度。


    遇到流民应该是蝗灾荒灾之后的事情,怎么会这么早就出现端倪?


    难道这次旱灾比原主想象中的更严重,范围更广?


    顾知怀着满心的疑虑一路赶到小县城门口,却发现县城门口全是流民,他们没有进城,反而聚集在城外扎营休息,甚至做起了生意。


    不时有人吆喝着:“一个馍馍换半两银子。”


    “一个金镯子换一斗糙米。”


    “三两银子一斗黄豆,先换者得。”


    顾知心中焦急,没有深究,直接排队交了五两银子入城。


    特意在城门口询问守门侍卫,县城里唯一的张氏医馆在城东大街中央,现在正是坐馆的时候。


    可等顾知急匆匆赶到城东,中央的张氏药馆大门紧闭,空无一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