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4章 神弩兵制

作品:《逍遥少将军

    「还有好东西?」吕毅顿时双眼放光。


    梁萧只是对越擎天小声说道:「去让人拿几架过来。」


    众人激动等待,片刻之后,几架造型诡异的弩机和一箱专用的箭矢被运了过来。


    众人定睛一看,不明所以。


    以大乾国的度量衡来算,这种弩的弩身超过了四尺,弦长超过三尺,比一般的弩机更大得多,已经和弓相似了!


    「这就是你说的神臂弓?」吕毅拿起一把弩机,细细端详。


    梁萧点头道:「其实神臂弓是一种强弩,燕州将士大破蛮荒的时候,用过此弩,效果极佳。」


    宋代的神臂弓,威力惊人,但是已经接近失传,后人只能靠原理仿制。


    作为历史上极为耀眼的武器之一,梁萧当然不可能对神臂弓毫无了解,结合了现代物理知识,与出土的一部分明朝仿制的神臂弓实物,绘制了新的图纸,交给张扬等人调整,最后由军器监负责打造。


    明代仿制的神臂弓,威力远远不如宋代,而梁萧已经尽可能让神臂弓威力接近宋代神臂弓的标准。


    「这确定不是弓?」


    吕毅越来越好奇,给神臂弓上箭,突然神色一变:「这拉力,得有一百五十斤吧?」


    众人吓了一跳。


    一百五十斤,已经不是一般人能够拉开!


    梁萧解释道:「其实神臂弓是介于弩和床弩之间的大弩,最好的神臂弓,最远射程可达二百四十步到三百步,有效射程百二十步、」


    众人深吸了一口气。


    这神臂弓,比起这种紫衫木长弓,射程似乎略差一点,但一般的弩箭在有效距离内的威力比长弓更强。


    相比之下,弩箭优于爆发力,长弓则优于持续攻击。


    吕毅咬着牙为神臂弓上了一支弩箭,随后瞄准远处的靶子,一箭射出。


    接近靶心!


    「还是长弓看起来更实用!」吕毅叹道。


    梁萧解释道:「神臂弓可以三个人组合使用,一人全力拉弦,一人上箭,一人射箭。长弓却只能一个人用,对使用者的力气要求过高,并不能大量配备。而且,神臂弓不需要紫衫木这么珍贵的材料。」..


    众人恍然。


    神臂弓只要兵员足够,有多少可以配备多少,胜在数量和爆发!


    相近的拉力,一个人用双手上弦,肯定是比长弓单手上弦容易得多。


    万千弩箭配合长弓的箭攒射,场景何等壮观,而蛮荒人甚至不等进入对射的射程,就要先吃几轮抛射……


    现在众人深刻明白,为什么蛮荒人会被斩首十七万了。


    面对梁萧的诱敌之计和却月阵,再加上强弓劲弩的攒射,蛮荒人输得一点都不冤!


    「这神臂弓怎么看起来不一样?」吕毅又拿起另一张神臂弓。


    众人定睛一看,才发现这几架神臂弓构造分为两种,但差别不大。


    梁萧答道:「另一部分是后来改进的,刚才元帅用的这把威力更强一点。」


    发现自己的脑子更加灵活之后,梁萧第一时间想到的就是改进神臂弓,让军器监紧急改造,后来赶制了两千把,射程和威力的确略优于原先的神臂弓。


    如今改良的神臂弓已经接近四千把,原版神臂弓也有一万把。


    吕毅终于明白了问题所在,朝梁萧竖起大拇指,心照不宣。


    制作神臂弓和长弓的材料需求,没什么冲突,可以同时赶制,各有优势,能以更快的效率装备大乾将士!


    一万四千把神臂弓,配上一万五千把长弓,足以大幅度提升北境守军的战斗力。


    历朝历代征兵,只要国力充足,都是优先选拔力气最大的士兵,作为弓兵。


    骑兵的机动性很强,可是造价太高,一个骑兵的培养费用足够培养大量的步兵。


    而弓兵比骑兵便宜,弓箭也是战场的必备武器。


    想要攻取蛮荒人重兵把守的贺兰山,如果只是靠原有北境将士出兵,难度极大,损失也不可估量。


    大乾国赶制的这些新武器,就是取胜、减少损失的关键。


    神臂弓和长弓的出现,让云州将士信心倍增。


    军器监和燕州的钢厂还在赶制武器,分批运送到北境。


    因为云州将士刚得到封赏,将士们正在给家里寄钱,还要和燕州将士一起训练、磨合,加上天江还在进一步封冻,梁萧并没有立即出兵。


    此时的大梁,皇帝慕承和秦风愁眉不展。


    因为大乾国从本国收购了海量的紫衫木,大梁国现有的紫衫木越来越少。


    听说燕州守军击破蛮荒时,用到了一种「巨弓」和「巨弩」,秦风已经意识到越来越不对劲了,只能及时止损,同时安排本国军器监尝试以紫衫木制作「巨弓」。


    慕承更是龙颜大怒,命令刑部彻查,到底是何人放任大乾国收购如此之多的紫衫木。


    不同于大梁国君臣的焦躁,梁萧和吕毅始终保持淡定,云州将士的士气高涨,训练热情空前绝后。


    得知元帅正在选拔强弩手和强弓手,人人都开始接受力气和耐久的训练、测试,希望能被选上。


    梁萧在高台上望着台下训练的将士,气定神闲。


    大乾国从开国之初,就被迫选择了「募兵制」,而不是「府兵制」,这是无奈之举。


    国家手里的土地仅剩三成,但实际上还有大量瞒报的土地,所以掌握在国家手里的土地,占全国土地的真实比例可能只有两成,甚至不足两成,这才是开国丞相卓明峰极力坚持严守三成红线的原因,堪称远见卓识。


    府兵制与「均田制」结合,才能最大化发挥府兵制的作用。


    均田制,就是中央政府无偿分配土地给农户,一部分土地在耕作一定年限之后,归农户所有,等农户死后,这些土地大部分归还官府。


    均田制赋予了府兵安身立命的根本,能够极大提升士兵的士气和战斗力,却有一个前提。


    国家需要有更多的农田。


    隋唐时期是府兵制的巅峰时期,军队的战斗力已经超过了尚武的汉朝,甚至出现统帅无能、将士依然不败的情况。


    但到了唐玄宗时期,唐玄宗也不得不推出募兵制。


    因为,随着国家的经济发展,土地兼并现象越来越严重,导致国家回收土地越来越难。


    想要维持府兵制,国家就需要源源不断拿出土地分配给农民,就需要不断开疆拓土,从而被迫不断发动战争,或者开垦荒地。


    同时还要严格限制权贵兼并土地,严格约束吏治和军纪,并且确保经济繁荣、国力不断增长,才能维持日趋庞大的财政支出。


    如此发展到最后,再强大的王朝都无法维系两种制度的结合。


    土地兼并的结果,就是府兵制破产,募兵制兴起。


    但募兵制也存在一个问题,士兵的参军目的改变,不再像以前那么悍不畏死。


    而大乾国先前的募兵制,军人俸禄低得可怜,比梁萧所认知的宋朝还要离谱,士兵既没有府兵制的土地期望,又没有募兵制的理想俸禄,当然也变得更加怕死……


    这才是大乾国真正的问题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