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 开局盘点4

作品:《开局盘点最有钱的皇帝

    【若是单看人口的话,隋朝在所有朝代中并不突出,他的人口也没有后世的朝代多,但抵不过,隋朝的政策,隋朝实行的是均田租调制


    隋文帝定:“一夫受口分田八十亩,妇女四十亩,又每夫给永业田二十亩”】1


    若说之前隋朝前面的皇帝还有不明白的,当这条政令出现的时候,他们也发现了不妥,男人授田八十亩,妇女授田四十亩,再给予男人二十亩的永业田,这个永业田应当是可以世袭传承于后代子孙。


    而隋朝土地比不过唐朝,却能拥有49.4亿亩的耕地,定是哪里有问题。


    嬴政瞬间明悟,冷笑一声说道:“虽说永业田二十亩,另有八十亩田,但实际分得的田可不一定有这个数。”


    “陛下的意思是,虽说那隋文帝有如此政策,但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真正的百姓手里头并没有那么多的土地。”


    务农的农户都停下手头的活计,纷纷仰头望向天上的天幕,眼底充满了向往。


    听闻隋文帝的政策后,他们心里头算计后,更觉得隋文帝的政策不错,纷纷与身边的人交头接耳说道:“隋朝的人过得可真好,男子可分到百亩田,女子也有四十亩,其中二十亩还可以传给子孙,若我们是隋朝人,日子定过得比现在好。”


    说话的人家里只有几亩地,养活一家人太过艰难,若是有上那百亩地,这日子啊也算好过很多了。


    唯有隋朝人,特别是隋炀帝时期的农户,听闻天幕所言后,露出苦笑,他们衣衫破旧,满脸沧桑,万万没有其他朝代农户所想那般,过着幸福的日子,拥有吃不完的粮食。


    带着丝怀念望向天幕,耳边听着仙人说的话后,慢慢万下腰身,继续耕种着眼前的土地。


    这项政策出来的时候,或者是隋朝初期,他们的确获得了不少的土地,也过上不错的日子,可到后来……


    日子越发的艰难了,若是中上户的人家,可免税,还能过得开日子,可若是下下户人家,那真是生不如死。


    嬴政手扶太阿剑上,站在最高处,目光望向整个咸阳说道:“土地有限,却要分给百姓百亩田地,隋朝初期人口不多时,农户还能分到百亩田,等到后面人口缓慢增加,甚至是突增几百万几千万人的人口时,分田一事不能真的给予百亩,不过是明面记载下来,农户真正拿到的可能是永业二十亩田,甚至是连一亩田都无,可他们需要交的税是百亩田。”


    还没有缓过来的,听到嬴政这番话后,也算是明白过来,均田制到底是什么东西,甚至是心里慢慢换算,若真是百姓拿一亩田,却要交百亩的税,其所得税收定是惊人。


    不过里头还有诸多的门道,他们并不是隋人,也难猜测到隋朝农民手中到底有多少亩田。


    光那49.4亿亩便是他秦朝好几倍,完全没有可比性,若是他秦朝,真的拥有这么多耕地面积,大概需要三个唐朝的疆域也未可知。


    朱元璋抓着胡子的手一用力,扯下两根胡须,疼得他龇牙咧嘴,又不满说道:“他奶奶的,隋朝可真会贪。”


    老百姓出身的他,哪还不知道这其中的猫腻,隋文帝口头上说是有百亩田,可到了百姓手里,有一亩都算是不错的。


    最开始老百姓手里头分的土地定是百亩之树,可到了后头,前人拥有的二十亩土地代代相传,传到子孙手中,后世子孙便能借着祖上传下来的土地成为乡绅。


    而后出生的人,手里的天田不足,却又需要缴纳百亩田地的税,哪还有活头,定会滋生隐匿人口,以此躲避税收。


    看到那49.4亿亩的耕地面积,朱元璋就来气,骂骂咧咧道:“都是有这样的朝廷,百姓才活不下去。”


    朱标脸上也带着些无奈,静静站在那听着朱元璋骂人,心里也不由得叹息一声,难怪仙人会认定最有钱的朝代是隋朝。


    就那他大明来说,耕地面积才三百六十六万七千七百一十五顷(明朝一顷是百亩,也就是3.7亿亩)2,与隋朝相比,那真是无法比较,而仙人拿出来说道说道的,还不是隋朝耕地面积最多的时候。


    朱棣凑到朱标的身后问道:“大哥,隋朝真的有那么多的土地?”


    他怎么就一点也不相信呢。


    朱标眉眼无奈,瞄着朱元璋的身影,见老爹没有看向他们,他才压低着声音说道:“没有。”


    朱棣眼睛微睁大,小小声:“隋朝的人造假?”


    “……”朱标想后说道:“是他们没有办法拿出那么多的土地。”


    也算是政策的沉疴,均田制前期于百姓而言是有用的,是一项利民的政策,发展到后期,变成了搜刮民脂民膏的利器,不过,依前朝所作所为,不管是哪个朝代,都少不了此举措施。


    贫民,使百姓挣扎在温饱线上,让他们除了闷头干活之后,无暇想别的,也是愚民的好政策。


    活不下去的也只是底层的那一小撮人,即使放眼大明,在老爹的治理下,虽开民智,但仍然有底层百姓过着苦日子,这也是没有办法的事。


    能耕种的土地是有限的,百姓想靠单薄的田地收入过好日子不是件简单的事情。


    【自南北以来,户籍不定,农民隐漏户口,而在当时,户口就意味着税收,隋朝也是会收人头税的,所以,在册的户口变少,也意味着朝廷的税收将大幅度缩减,同时朝廷能够调动的劳动力也随之减少,去徭役的人手会不足。】


    【遂在开皇三年下诏:“令州县大索阅,户口不实者正、长远配,而又开相纠之科,大功已下,兼令析籍,各为户头,以防容隐。”】3


    【据史书记载,这次清查人口,导致隐藏起来的一百余万户被查出,多了百万户人口,隋朝所收的赋税便也在增加,因此,隋朝的皇帝,都挺爱人口清查的。】


    赵光义很心动,得知隋朝皇帝是最富有的时候,他也很想实施隋朝的政策,想要多多搞钱,听到隋朝皇帝爱人口清查的时候。


    他也想来查一波,不过细想后他也只能放弃。


    宋朝已经不是从前的隋朝,没有那么多的隐匿人口,况且,他宋朝能收的税都已经收了,身丁税便是从前的口赋,也就是人头税。


    他想要搞钱,也没有地方搞了。


    撇撇嘴,只觉得无趣。


    【光听这些数据大家可能还不能感受到隋朝时期的富有,在隋炀帝登基后,便同时进项大规模的工程,营建东都洛阳、开凿大运河、修筑驰道、营建江都等等大工程,基本都是在隋炀帝一朝完成,这也就导致,隋炀帝步子迈得太大,为后来的事埋下祸根。】


    刘彻惊道:“隋朝也未免太富有了,他的财政真的能支持他这般糟霍。”


    真是流下了羡慕的泪水。


    想他这些年来攻打匈奴,导致国库空虚,都差点把财政给打垮了,再看看这个隋朝,真是越看越气人。


    其财富若是分他一半,他还能继续打下去,继续开疆扩土。


    让他大汉扬名天下,定能功过始皇。


    卫青也在一旁点点头,隋朝的财力送到他们汉朝来,军队里的兵器又能换上一茬了,定能叫匈奴闻风丧胆。


    霍去病也在一旁看着天幕,心里盘算着隋炀帝修建那些东西到底花费了多少钱,算到后来,他都有几分眼红了。


    古往今来,修建长城便是一项大工程,隋炀帝不仅修建长城,还同时修建大运河,真是财力不可想象。


    但未免也太劳民伤财了。


    而被提及的隋文帝杨坚心情就不是很美妙了,他皱着眉头看着杨勇,心里盘算着杨勇上位后的后果。


    光听那寥寥数语,他心中就有几分胆寒,同时修建长城运河,这是调动了多少民夫,在修建过程中又死去多少人。


    简直不敢往下想去。


    独孤皇后也心生不喜,她本就不喜杨勇,又得知此事后,想要换位太子的心情更甚,偏头与杨坚对视,想要与他说道说道。


    不过念及孩子都在场,没有当面说出口。


    【大业元年,三月,丁末,诏杨素与纳言杨达,将作大匠宇文恺营建东京,每月役丁二百万人。】4


    【大业元年到大业六年,开凿大运河,先后开凿出永济渠、通济渠、广通渠、山阳渎等四条以洛阳为中心,北达涿郡,南抵余杭,连通了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等五大水系的大运河。】5


    【大业三年,隋炀帝北巡时“发河北十余郡丁男,凿太行山,达于并州,以通驰道。”】6


    【当时修建这条驰道的时候,隋炀帝依旧征百万民夫去修建,而又又在同年,隋炀帝又征兆百万民夫去修建长城。】


    草


    刘邦爆粗口了,眼睛红得滴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