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5 第 265 章 第二天9月10号……

作品:《女主一心搞钱[八零]

    第二天9月10号正式开始上课。


    跟高三比的话, 程澜的课真的不重。一周也就24节课。


    平均一天四节的样子,不过不是在固定的教室。


    上课时间也不固定,有时候是一二节、有时候是三四节。


    有时候下午五六节, 还有时候是到晚上了。


    这样一来,可以自己安排的时候比高中真的多太多了。


    至于选修课, 接下来三周大家可以旁听后再选择。国庆的时候再递交正式的选课申请。


    一门课最多60人,老师也是要挑选学生的。


    但如果不足20个学生选修,这门课就被取消了。学生也拥有选择老师的权力, 可以不接受调剂。


    老师的收入是和课时成正比的。


    程澜干脆把王千惠叫来京大旁听, 就跟着自己上课。


    什么夜大能比得上京大的水平?


    “可、可以么?”王千惠有些激动。


    “可以啊, 我们上课有不少旁听生来听的。京大的老师也对他们很欢迎,也愿意解答她们提出来的问题。”


    9月11号,下午没课。


    程澜直接上午的课上完,吃了午饭就和王千惠离校了。


    林爷爷今天会散会, 再到她这里来一趟。


    还有和他一起来的马爷爷、王爷爷、邱爷爷、徐爷爷等人。


    然后明天在宾馆歇歇, 后天他们就要回成都了。


    他们这个年纪了, 连续开了11天会,肯定是要歇一歇再飞的。


    程澜和王千惠一起去小灶食堂吃饭, 坐公交车回家。


    程澜找到适合她吃的食堂了,小灶食堂!


    贵是贵一点, 但是食材、口味都相当好。而且, 饭和每样菜都是分开装的。


    昨晚第一次吃到她就很满意,“京大果然不愧是兼容并包、兼收并蓄的学校。”


    各种不同的消费层次都可以满足。


    王千惠道:“澜澜,谢谢你让我来北京。让我看到了外面是好大一片天空。”


    外公临走叮嘱自己一定要好好的跟着澜澜干,会有前途的。


    程澜道:“客气了,大家源出一脉,互相拉扯本就是应该的。”


    午后老爷爷们过来, 程澜拿出好茶叶招待。


    升学宴那天秦瑞送了她一套茶具,她也洗干净拿出来摆弄了。


    然后一一给各位老爷子奉茶。


    这水还是打电话给高爷爷的秘书要的玉泉山的水。


    高爷爷的司机中午特地开车给她送来的。


    茶道是大伯母教过程澜的,大伯母的母亲是民国时期的一位大家闺秀。


    “哎,你这丫头的茶艺还可以嘛。”


    “您老不嫌弃就好。”


    林琅慢一步也过来了。她的学校离得要远些,而且不像老爷子们有专车接送。


    她今天穿的程澜最初那件海军裙的短袖版。


    程澜不是长高了7厘米么,三年前的衣服就穿不了了。


    林琅一点都不嫌弃,她都拿走了。这些可都是好布料、超前的裁剪。


    她现在164,比程澜刚到成都的时候还矮一厘米。


    穿起来刚刚好!


    除了高煜掏钱买的那第一件,程澜都任由她挑拣了。


    林琅说如今她穿着在北二外校园里走,回头率都还挺高。还有人问她在哪里做的。


    所以说舒姐真的挺厉害的!


    还有更不嫌弃的呢,林琅把程澜穿着短了的衣服拿走的时候肖晚也在。


    她直接让林琅回头别给别人了,给她留着。她再过三四年就能穿了。


    肖昌伟有个最大的好处就是长得够高。所以如无意外,肖晚将来也比林琅高。


    这会儿看林琅额上都是汗珠,程澜问她,“喝茶么?”


    林琅摆手,“我现在只想先牛饮三杯,不糟蹋你的茶了。”


    她一敛裙摆,在矮几旁姿态优雅的跪坐下去。


    程澜也是跪坐着在摆弄茶具。


    这可不是跟樱花国学的。


    茶道本来最初就是华国的文化,被樱花国学去了。


    徐副军长看了看林师长。老林娶了一个大家出身的儿媳妇,这俩孙女儿都教养得很好啊。


    反倒自家那个儿媳自觉高人一等,真比不上闫淑芬的大气。


    王千惠赶紧把温开水给林琅端过来。


    她道谢接过当真一口气喝干了一杯,然后起身自己又倒了一杯慢慢喝着。


    老爷子们也都很喜欢程澜这个房子。比起电梯公寓,他们其实更喜欢这类有天有地的房子。


    他们还特地去看了程澜别出心裁的淋浴房。


    不过十万的价格让他们都不敢问津。


    林爷爷问程澜,“你就这么跟旁边第三进的人继续耗着?”


    比耐性也得有个奔头才行啊。


    尤其旁边不是一户人家,还有四户人家呢。


    程澜笑着把曾清嘉拿了4000元去南方进电子表,准备以乞丐的形象一路走回来的事说了。


    “我等着他回来,钱生钱。反正我现在也没钱了。”


    期间,程澜失陪去西厢上了一趟洗手间。留下林琅和王千惠在那里端茶倒水。


    她没想到出来之后,在小花园看到了负手赏花的徐爷爷。


    “徐爷爷,您......”


    “程澜丫头啊,之前我那儿媳妇出言不逊。她的想法歪了,我会让懋宁他爸好好疏导的。”


    程澜摆手,“徐爷爷,我没有往心里去的。我和徐懋宁依然是朋友。您转告他一声,不用有心理负担。”


    这都相当于变相的致歉了,她真的受不起徐爷爷这样。再说也不是徐爷爷对她说了过分的话。


    而且,这份致歉其实是给高家长孙媳的吧。


    “你是个大度的孩子,没往心头去就好。不用为了旁人的话呕着了自个儿。”


    徐爷爷指了一下洗手间,过去了。


    程澜便回去正房待客的大厅坐下。


    这儿还是那天于公安过来后布置出来的,待客还算过得去。


    她笑吟吟的说起程昕和于公安处对象的事。


    林师长觉得这倒是很不错的一个发展。


    “于大哥的母亲还担心一对夫妻只能生一个是硬性规定。说我堂姐已经有杳杳,把名额给占了。看了报纸上刚出来的政策要点我堂姐才松了一口气。”


    计划生育并不是强制所有人只能生一胎,有十二种情况是可以生二胎的。


    像昕姐和于公安这样的半路夫妻,如果加起来只有一个孩子,那就可以再生一个。


    像程澜和高煜这样双方都是独生子女的,也可以生两个。


    报纸一出来,高煜就给她宿舍楼下的管理员房间打了电话,和她分享这个好消息。


    “我真是生怕是硬性规定只能生一个。那我是解放军军官,你将来可能也要进体制。这是铁板钉钉不能超生的。现在好了,符合生二胎的条件。我爸妈一直遗憾没能给我生个妹妹,咱们回头给他们生个孙子再生个孙女。”


    “高营长,你点菜呢?想要啥点啥?”


    “不是、不是,我就是太高兴了。”


    九月的日历慢慢翻过,程澜已经渐渐适应了大学生活。闲暇也常常去听听讲座、泡在图书馆里看看专业的书。


    女排的姑娘们不负众望,又拿下了今年世锦赛的冠军。


    世界杯+世锦赛,这是两连冠了。


    全国上下可谓的一片欢腾。


    女排的拼搏精神,更加的深入人心。


    人人都对此津津乐道,‘铁榔头’郎平这些明星球员成为大街小巷、人人耳熟能详的人物。


    等到国庆放假,第三进院子的人有些坐不住了。


    因为程澜太坐得住了!人家真就踏踏实实的当起了大学生。


    每周周末才回来待一天。


    再拖下去,对他们一点好处都没有。


    几十口人吵吵嚷嚷住了这么些年。


    隔壁两进的人已经单门独户过了这么久的好日子,他们是真的眼馋。


    其实程澜也有些想知道已经快50天不见的曾清嘉走到哪里了。


    按道理他应该已经完成了四分之三的路程才是。


    可千万别在路上出了什么意外啊。


    但一个乞丐半道去找公用电话打电话,好像也太奇怪了一点。


    万一引人瞩目就坏了。


    去买馒头都还好点,毕竟一个人必须要吃饭啊。乞丐乞讨到些零钱去买馒头吃也不是太奇怪的事。


    所以,他应该是没机会打电话回来的。


    程澜昨天问曾清柔,她也说她哥没打过电话回来。


    如今隔房婶母、伯母时常在她父母面前叨叨些不好的话。


    都知道她哥把钱都拿走了嘛。(他们对外说的是全拿走了,省得这些亲戚总惦记着想借去做点什么小生意啊之类的)


    如今他们一家三口比较弱势,翻不起脸。


    现在她们老是说她哥拿着钱享受去了,不会回来了,把他们三个累赘扔下了。


    搞得他爸妈担心儿子,还得听这些闲言碎语的。


    就在放完了国庆的假,程澜准备返校的这天,第三进第二户坐不住的人家出现了。


    也是年轻人跑过来找她谈的。不过不是卖,是置换。


    程澜道:“嗯,置换之后要么即刻搬,要么付我房租。”


    “我们即刻搬,我们可不是拿祖宅卖钱的那号人。就程澜,我们能不能挑那套42平的啊?”


    程澜那里买了一套40平的,一套42平的。


    第二进的小房子其实总面积都差不多。有一套38平的,一套40平的。


    这家来找程澜主动要卖的是38平的。


    程澜朝自己和第三进共用的隔断墙望去。


    墙那边冒了一个脑袋出来,“小七,你家也太不厚道了吧。那个42平应该是我家的,你家只能换那个40平的。”


    程澜道:“回去吵、回去吵,我懒得听。”


    最后这两家都要和程澜置换,当然是38的换40的,40的换42的咯。


    “我明天三四节没课,你们去房管局等我吧。”


    她办了手续就可以回学校,让表姐在那里等着拿房产证或者让韩江波帮自己保管一下都行。


    第二天周一,这件事顺利完成。


    至此,隔壁有五分之三也属于她了。


    但还有两户感觉是准备当钉子户了。


    反正搬走了两户人家,公共空间宽松多了,住得也舒坦。


    结果王千惠下午回来就请了泥水匠要把隔壁的院子分隔开。


    院子里的两个厕所、两个洗澡间各有一个会被包到隔出来的空间。


    “你、你、你凭什么啊?”


    “就凭这边五间、那边两间都是我家表妹的了。我们在自己的地盘动土,你们管不着!”王千惠拿着三个房本挥了挥。


    “哼,我们就住着,住到地老天荒去!我看是你们亏得起,还是我们亏得起。我这两间屋照样可以娶媳妇。我还可以告诉亲家,我这儿有有钱人必须高价才会置换的屋子。”


    王千惠道:“那你一家六口就挤在两间屋里吧。”


    谁家姑娘会嫁到连个单独房间都没有的人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