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7章 第107章

作品:《女主一心搞钱[八零]

    九月底, 学校再一次进行了摸底考试。


    马丹阳破天荒考了高三的年级第一。


    之前稳坐第一宝座的徐懋宁没在。


    从前的第二名被她甩了十几分,被人笑是万年老二的命。


    林琅考了第八,也上升了两个名次。


    她小声嘀咕:“如果半期考试能稳住这个成绩, 我妈和马丹阳的妈妈估计就得心疼钱了。”


    到了她们这个地步名次要再上升不容易。


    所以这俩妈跟合请的家教老师许了的,在上期末的基础上上升一名奖励老师100,两名奖励200,三名奖励400......


    她们是在本校请了一个私下辅导学生冲击高考的老师来辅导两人的数理化。


    目的是补上短板, 多拿十分。


    高考一分就能横扫很多人了。


    这个课时费嘛, 两个人加起来是六块钱一小时。


    目前是一周八小时。


    周一到周六各一个小时。周日学校休息,两小时。


    林琅的英语家教课也同样在进行, 马丹阳还有军事理论课呢。


    马司令一开始是亲自教,连两个孙子一起。但日复一日,精力有些达不够。


    现在是找了自己的秘书来教。这是正儿八经国防科技大学毕业的,如今也是正营级。


    程澜站在旁边陪着她俩看成绩,她的个子杵那儿别人都以为她是高三的。


    她听到林琅的嘀咕有些想笑,


    不过大伯母在家算账是算一次念叨一次物价上涨得快,钱不经用。


    幸亏林琅暑假去挣了500回来, 够付两个月的补习费了。


    她现在是根本不敢再去接翻译的单了, 高三的时间是真的紧张。


    看过自己的成绩林琅问程澜, “你多少名啊?”


    “42。”程澜也有些庆幸自己不是像小叔一样,高三了才来成都。


    时间太短, 成绩要一下子大跨越不容易。


    她有四年的时间就从容了许多。


    马丹阳道:“不错, 稳步上升。”


    林琅道:“一直都不说自己想考哪所学校, 你这是所谋深远啊!”


    考什么专业倒是说了, 经济学。


    但学校直到如今都不讲,那肯定是目前还够不到的好学校。


    程澜笑笑,还是不说话。确实还够不到!


    马丹阳道:“走, 回去了。”


    林墨和孟家成已经正式入选校篮球队,放学后要训练一个小时才回家。


    如今都要参加奥运会了,这些储备的小将也就备受看重了。


    他俩到时会自己回家,就不用去接了。


    程澜最近都爱黏着马丹阳,省得邱鑫泉几个太过热络。


    他们怎么都不敢在马丹阳跟前摆出拿她当‘大嫂’看待的嘴脸来。


    不过她做得倒也不明显。


    如今林琅和马丹阳一起行动,她只要和林琅一道就行了。


    三个人一起往大院走。


    马丹阳压低了一点声音,“听说瞿爷爷可能快不行了。有人说瞿叔叔这会儿赶着结婚,是......”冲喜。


    林琅呼出一口气,“国庆节结婚的人多得是,又是谁在背后瞎嚼舌根啊?”


    瞿爷爷如果不在了,那瞿叔叔就得从大院搬出去了。


    瞿爷爷不在的话,能留在将军楼继续住到过世的只有他的爱人。


    但瞿奶奶十年前就自行了断了。


    瞿家是大院里比较晚平反的人家。


    瞿叔叔那十多年职级一直停滞,今年回来升了一级才到副营级。


    这样的话,到时候大概只有筒子楼可以住了。


    这落差可真够大的。


    程澜道:“都经历过比这更大的落差了,我看瞿叔叔不是不能经事的人。”


    各家自然都是送了礼的,到时候去喝喜酒。到时候就在军区的大礼堂摆酒,请了食堂的大师傅们掌厨。


    他们办宴席其实很有一套的,毕竟本来就是给首长们开小灶的。


    蒸蒸饭店倒是挺好,但是贵啊。


    瞿家现在的钱肯定都要留在刀刃上吧。


    哪怕瞿爷爷是全公费医疗,但他肯定也想给儿孙多留些钱,就不会去蒸蒸饭店多花钱了。


    林爷爷私下和大伯说起这茬,都说亏得还有老瞿补发的13年的工资。


    不然小瞿以后就真的是掉落得厉害了。


    他们这些老兄弟自然是打算要拉扯小瞿一把的,但也不能做得过了。


    程澜估计,如无意外明年上军大的名额应该有瞿叔叔一个。


    10月1号,建国三十周年大庆。程澜跟着林家人去喝喜酒。


    林师长包了红包,家里的人跟着去吃酒就行了。


    程澜看得出来,林爷爷对于瞿爷爷撑到了这一天正日子,还是松了一口气的。


    中午开宴前,瞿爷爷被医护用救护车送来,坐在轮椅上参加了婚礼。


    结婚证是已经领了的,仪式一切从简。就对着双方父母鞠了个躬就作数了。


    冗长了,怕瞿爷爷撑不过来。


    程澜其实是今天才第一回见到瞿爷爷本人,虽然之前听人谈论过许多次。


    不过,这是跟她爷爷一样的老兵,她就还是觉得挺亲切的。


    婚宴的饭菜很好吃,只是参加的林师长等人看到老瞿的样子心情都有些沉重。


    三天后的晚上,书房电话响起。然后林爷爷急匆匆的就出了门。


    程澜在窗口看到各家的老爷子也都坐车出了门。


    这是去和老战友做最后的告别吧。


    林琅好像有不少感慨,她进了程澜的房间道:“小时候瞿叔叔和姑姑经常带我出去玩耍。一想到他过几天就得搬去住筒子楼,我实在有些唏嘘。”


    那时候瞿叔叔和姑姑不好太公然的出双入对,拿她当个小挡箭牌带出去。


    她差不多都在瞿叔叔的背上、肩上。


    程澜抱着腿坐在床上,拍拍身旁示意林琅坐。


    其实社会上现在有一些不好的风气,就说我党不兴父传子,所以二代、三代要趁着老爷子在世的时候多给自己捞取好处。


    包括职务的升迁、钱财的攫取......因为有权不用,过期作废。


    像林爷爷他们这样的将军,如果在封建社会应该是能论功行赏封爵的吧。


    那种是可以封妻荫子世袭的。


    如今如果后辈儿孙里没有特别出息的,一旦老一辈不在了,大多是会降阶层的。


    所以到了他们这个年纪,其实也难免在考虑家里传承的事了。


    像是高家、林家这样后辈里有出息儿郎的,就会让他们去参战、参加缉毒,一步一步攒军功。


    有老一辈的积累,他们再自己肯吃苦耐劳,在军中的发展都不会差了。


    这已经是最好的一种状态了。


    但这种状态也不是人人都命大的。


    锦熙姑姑他们一群人上次去云南烈士陵园悼念大院的小伙伴。


    回来说里头的烈士最大的35岁,最小的16岁。


    里头也不乏将门子弟的。


    像王家,王维汉瞧着比较纨绔,不像是能指望上的。所以王维娜之前的举动才会得到默许。


    孙子不成器,有个能成大器的孙女婿自然是极好的。


    还有一些人家,大概就是有权不用过期作废那一类了。


    家里的儿孙躺在父辈、祖辈的功劳簿上,利用他们的职务去弄批文发财......


    程澜那本《红楼梦》最近才看完。贾史王薛四家,不就是后继乏人么。


    哦,史家家风还行,还能新得一个侯爵,一门双候。后来怎么败落的,曹雪芹还没写到。


    王家还有个王子腾能撑门面,但王子腾一死也就不行了。


    薛家生了个聪明伶俐的薛宝钗,但姑娘家不能抛头露面去做生意。


    只能是薛蟠出面,因此也就中落了。


    至于贾家,贾家一开始是预备武职转文职的。


    但贾敬考上进士不知道受了什么刺激出家当道士了。贾珍从小没了人管教,长大带着儿子贾蓉一味堕落。


    贾赦纨绔,袭了爵位只管享乐;


    贾政荫官多年在五品闲职原地踏步,没有工作和社交能力嘛。就躲在府里听清客相公吹捧。


    贾珠娶了国子监祭酒(相当于京大校长)之女,考上了秀才。但后来家里全部希望放他身上,催逼太过,早早夭折。


    因此到了贾宝玉,从老太太往下都不敢再催逼他读书上进了。贾政也不敢管多了。


    贾家的自救之路就此断绝。


    程澜看看林琅,如今林爷爷的期望主要是放在小叔身上。希望他继承自己的军中资源。


    大伯的学历、职级、资历倒是都不错。但在农场十年耽搁了,因此干的是后勤这样的辅助岗位。


    如今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他这个位置日益重要。


    但林爷爷军中的资源主要还是在一线作战部队。


    至于第三代,目前主要是让考大学谋出路。


    林墨才八岁多,不过看起来大概十年后也不太可能成为徐懋宁那样的人。


    大伯母管他也不好管得太紧了。


    林爷爷倒是说过过两年离休了,他就在家专门教导林墨。


    不过他说三岁看老。林墨在农场长大着实没什么城府,心眼挺憨直的。


    林琅坐那儿感慨瞿叔叔这辈子际遇不好。


    但程澜已经发散性思维想得很远了。


    她道:“我跟瞿叔叔就打过两回交道。但我觉得他已经经历过人生的大起大落,能扛事儿的。而且,他今年才30岁,来日方长。”


    瞿爷爷当晚就走了,所以只隔了几天大院里的众人又去吃了瞿家的丧酒。


    丧事办完,瞿叔叔很麻利的就带着新婚妻子搬离了大院,搬到符合他职级的筒子楼去住了。


    这还是大伯让人赶紧给他腾出来的。


    大院里的人更林琅一样唏嘘,很多二代也想到了自己身上。


    如果家里老爷子撒手人寰,自己能不能撑得起来?


    就连林家,也是林爷爷一旦不在就得搬离大院的。


    程澜跟着马丹阳、林琅一起去帮着瞿叔叔搬家。


    好歹人家见第一回就用自行车把她载到公交站台坐车。


    见第二回又捐了一箱子图书给村里的孩子。


    她抱着一箱书下楼。


    瞿叔叔看到了赶紧道:“程澜,那个重!你拿这个包。”


    程澜道:“没事,瞿叔叔。我干惯活儿的,力气大。”


    马丹阳也直接抱了一箱书,这都是瞿奶奶生前留下来的。


    瞿叔叔想说什么,就听她道:“我力气也大。”她小时候最爱来听瞿奶奶讲故事了。


    林琅过去拿了那个包,“瞿叔叔,我力气不大,我就拿这个了。”


    就连林墨和孟家成也一人帮拿了一个古典台灯,下楼小心抱着。


    至于邱鑫泉、王维汉等人,瞿叔叔就没有心疼她们了。都是大小伙子,都给派的重活。


    他们几个看到程澜和马丹阳都抱了一箱书,自然是不好意思拈轻怕重了。


    程澜也没卖傻力气,出门之后她就把箱子放到借来的小推车上了。还给了马丹阳一个,她借了两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