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9章 张老头的往事

作品:《寒门科举

    我曹,这是什么态度?


    赵信在心里默默吐槽,却也是寻不到原因。


    和邓哲彦相视一眼,邓哲彦也不知道怎么回事,他也是第一次来。


    邓哲彦看到张老头的居所,对比一下,自己那个家还算是不错的了。


    两人继续往西走,还没到转角处呢,就听到猛烈的拍门声。


    嘡嘡嘡~~~


    “张老头~张老头~,我知道你在里面,快给我开门啊!!”


    这一排房子四周都是旱地,所以地势平坦,没有什么遮挡物,并且种满了麦子,麦苗翠绿在风中摇摆着,和那爆裂的拍门声形成鲜明的对比。


    转角之后,就能看见左侧一排齐腰的桂花树,很明显是被打理过,不然不会长得这么整齐。


    右边应该就是张老头的家了,门前种的有菊花和一些赵信不认识的花儿,在春日里开得很灿烂。


    只有一条小径可以去到张老头家。


    感觉到旁边有人来,拍门的人下意识地向右转身,一看之下还挺尴尬。


    居然相互认识。


    拍门的人,不是别人,正是赵信的手下,周麻杆。


    昨天赵信可是看到大家好像对这个周麻杆避之不及,今天怎么会找上张老头?


    “周维,你不上值在这里做什么?”


    周麻杆有些讪讪,一副做亏心事被发现的模样。


    “呵呵~大人,我找张老头闲聊呢~,对了什么风把你吹来了?”


    闲聊?刚才拍门那个劲头还有呼喊声可不像是闲聊啊~


    嘎吱~


    张老头听到了赵信的声音,于是把门打开,神态恭敬对赵信行礼,“见过大人~”


    随后从袖子里掏出半吊铜钱扔给周维,一脸的惋惜,“赶紧走。”


    周维掂量了一下手里的铜钱,声音又提高了几十个分贝,“就这么点钱?张老头你打发叫花子呢?”


    赵信一听这对话,头发都快要炸了,这明显不是熟人之间借钱的氛围呀~


    正要发作的时候,张老头一脸恨铁不成钢的样子又掏出一把铜钱,“别再赌了,十赌九输啊~你怎么就记不住呢,你......”


    周维不等张老头说完,直接一把抢过那些铜钱,“就知道啰里吧嗦,我手里的钱,我想怎么用,就怎么用,碍着你了?


    你个老不死的,还抠抠索索,不骂你几句,还不准备给........


    哎呦,噗~~噗噗~~


    哪个孙子踢我!!!”


    周维被踢了个狗吃屎,哎哟一声就赶紧吐掉嘴里泥土和杂草,还没爬起来,嘴里就骂骂咧咧~


    刚才那一脚赵信气愤之下使出了全力,周维又瘦的像个麻杆,身体右侧受了一脚直接就侧飞而出。


    赵信听到周维还在骂骂咧咧,上前又是几脚踢在他身上。


    赵信力大脚重,没几下周维就求饶了。


    躺在地上的周维很专业地抱着脑袋,身体弯曲,姿势虽然不雅,但确实能保护要害,刚才赵信那几脚几乎都是踢在周维大腿、手臂和屁股上。


    一看这架势就知道,这小子挨的打不少。


    赵信捡起地上散落的铜钱,拽在手里。


    刚才的动作实在是太快了,张老头都还没有反应过来,这时候赶紧上前查看周维的伤势,口中还在询问着周维的伤情,“没事吧?有没有伤着哪里?”


    这一幕,赵信更加看不懂了,难道不是恶棍上门抢夺钱财,侠肝义胆的赵信仗义出手,解救被害者张老头脱离苦海吗?


    难道剧本不应该这样写?


    看张老头那关心被害者的样子,难道我打错人了吗?


    张老头扶起周维,看样子他也走不了了于是邀请众人进屋。


    ...


    张老头家里布置得很有书香味儿,比赵信的邻县老家都要讲究。


    进门处就是一排紫竹作为屏风,路边是鹅卵石铺就,院子右侧还有一个小亭子,亭子上还挂着一副木头雕刻的对联,亭子里摆着桌案。


    鹅卵石路边是精心修剪过的草坪。


    整个院子不大,但是充满了文人气息。


    难怪刚才遇到的大爷,称呼张老头为‘张酸菜’,不就是酸才的谐音吗?


    那抗锄头的大爷之所以最后摆出一副避之不及的模样,恐怕是把赵信和邓哲彦当成了和周维一伙儿的了。


    四个人走上凉亭,张老爷的孙子,小张端来茶壶,给众人分茶。


    “张老头,到底什么情况,你总该说说了吧~”


    赵信现在有点打错人了的愧疚,不过愧疚肯定不能摆在脸上,怎么说他也是上官啊~


    打你怎么了?那是上官的爱护!!


    张老头连连叹气,缓缓说道,“这件事呢,说来话长了。”


    周维的老爹也是诸屯监的人,而且还是张老头的上官,是准屯监丞。


    年轻的时候,准屯监的人之间关系很好,老周和大家伙处得像兄弟一般,那时候的周维都还是小屁孩呢。


    那时候准屯监虽然在逐渐没落,但比现在好多了。


    有一次监丞老周带着张老头还有另外一个人,去涿州的屯田督课,也就是检查那处屯田的种植情况。


    去的时候好好的,但是回来的时候,却在路上遇到了劫匪,三个人正直壮年,都是一副天老大地老二我老三的模样,劫道的在官家人眼里,就是刚刚放下锄头的百姓。


    再加上对方人不多,所以根本不带怕的。


    结果打起来的时候才知道,这群劫道的都是不要命的。


    逃离,追逐,死了一个兄弟之后,张老头背着老周快速奔逃。


    接下来就是赵信常见的戏码,老周眼看张老头的速度越来越慢,后面的劫匪又穷追不舍,要是继续这样下去,大家一个走不脱。


    然后好说歹说,老周都把刀架在自己脖子上了,逼迫张老头放下自己,让老周一个人拖延时间。


    张老头没办法,只能照办,不然两个人都得交代了。


    其实老周的思虑和策略在旁人看来是完全正确的,一旦三个人全灭了,那么就是三个家庭从此失去了顶梁柱,不说能不能活下去,孩子都得跟别人姓。.


    牺牲老周,保全张老头。


    将来老周的衣冠冢至少每年清明还有人烧纸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