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八十四章 老朱一句话,皇子扛大鼎

作品:《大明:老朱,咱说好的不急眼!

    “哼,李善长。”


    朱元璋冷哼一声,他给李善长看的东西,那是截取的片段。


    朱标对于此事的预估,可不只是具体的流程操作。


    还有可能遭遇的一些问题。


    李善长说的这些,都在朱标的预料之中。


    同时朱标还提到了,朝堂之中可能会出现的阻力。


    李善长说的这些,正和朱标说的一样。


    “标儿倒是长大了。”


    不过转念,朱元璋的心里倒是舒畅了不少。


    朱标已经越来越像是一个合格的皇位继承人了。


    别看这大明朝堂上下,口号全都是为了大明。


    但实际上,朝堂内,各种关系,错综复杂。


    其中以淮西勋贵最为势大,简直占据了整个大明朝堂的半数以上。


    这些人基本都是开国元老,即便是朱元璋,也不好同时对所有人下手。


    毕竟,这天下是他朱家的,但皇位也是靠着手底下的人推上来的。


    卸磨杀驴的事情,朱元璋此时还真做不出来。


    当然,不忍是一方面,另一方面是朝局需要稳定。


    李善长!


    这位开国文臣之首,被封了韩国公,还是左丞相。


    俨然是淮西勋贵一派的领头羊。


    他都反对的事情,想要执行起来,可没有那么的容易。


    固然是可以强行推行下去,但阳奉阴违的执行,毫无意义。


    此时的朱元璋心里,对于李善长已经生出了不满。


    不过他什么都没有表现出来。


    奉先殿外。


    李善长刚刚出来,脸色便沉了下来。


    不过他并未表现出什么,而是一路出宫,直至上了马车之后,这才皱起了眉头。


    今天朱元璋让他看的东西,那可是让他相当的震惊。


    以工代赈的方式去修建大明的基建,还解决了大明不少穷苦百姓的生存问题。


    不得不说,当李善长第一眼看到这个方案的时候,还是很惊讶的。


    但他还是表达了反驳的意见。


    他并不反对为大明的百姓做好事,但这不能损害他自身的利益。


    这要是真按这个方式方法执行了下去,那势必会出现众多的贪腐案件。


    同时,大明的国库也会告急,他这个丞相的压力巨大。


    李善长已有了请辞的想法,他可不想在自己的政治生涯末期,出现这么一档子事。


    不是不能做,而是不能在自己还是左丞相的时候做。


    这事,利国利民,但太容易出乱子了。


    不用想,这件事肯定和苏璟是脱不开关系的。


    以工代赈的方案,便是太子朱标提的,当时大家都猜到了是苏璟的教导。


    现在李善长自然是不会想不出这个方案是苏璟教的。


    “以后的朝堂,不会太平了。”


    李善长感慨了一句。


    奉先殿内。


    朱元璋继续处理着政务,而拱卫司的密报此事也送了过来。


    朱元璋当即放下了手头的工作,这苏璟让朱标板炼丹炉的事情,他可还记着呢。


    实在是现在忙得没时间,不然他肯定要去找苏璟好好说道说道。


    这不开玩笑么!


    起码几百斤的炼丹炉,让朱标一个人怎么搞?


    然而,当朱元璋打开密报一开,他当场呆住了。


    因为密报上赫然清楚的写着,朱标以一己之力,将那个重达上百斤的炼丹炉,给吊起来了。


    拱卫郎的言语描述是匮乏的,他们根本不知道朱标做的杠杆和滑轮组该怎么用文字形容出来。


    只能大致说朱标使用了某种器具,就将炼丹炉给吊了起来。


    不管如何,这对于朱元璋来说,都是震撼的。


    朱标是朱元璋自己最重视的儿子,力气这事朱元璋心里也清楚。


    就算是军中的大力士,想要举起上百斤的炼丹炉也不是件容易的事情,更不要谈越过围墙送入院子里了。


    此刻的朱元璋,内心满是好奇。


    朱标到底是怎么做到的?


    只让拱卫郎传话,显然是没什么效果的。


    是该给朱标回个信了。


    想到这里,朱元璋当即提笔,直接写了起来。


    这如何举起炼丹炉,是朱元璋最感兴趣的,自然是写在最前面。


    还有朱标的婚事延后一事,也要说一声。


    最近大明发生的一些政务,同样要和朱标提及一下。


    朱标身在溧水县,但他依旧是太子,大明的事情,必须要了熟于心。


    朱元璋的字写得一般,但也不能算是太差。


    批公文多年,也算是练出来一点了。


    给朱标的信,他是洋洋洒洒,直接干了数千字。


    等到写完的时候,都快过去一个时辰了。


    但朱元璋并未觉得有什么不妥,朱标的事情,比任何事情都重要。


    “呼~”


    轻吐了一口气,朱元璋从椅子上站起身,舒缓了一下筋骨。


    正要将信件收起来的时候,他突然想到上次朱标寄来的信里还有一道数学题。


    此时这题已经已经解出来了吧。


    既然想到了,朱元璋也是没有丝毫的迟疑,当即便来到了大本堂。


    大本堂内。


    没有朱标的日子,学习的情况还是如平常差不多。


    老三朱棡学的最为认真,其他的几个,就有些虚假的意味了。


    倒是卡奥斯的进步飞快,对于儒学的理解,越发的深刻起来。


    “拜见陛下。”


    授课的老师见到朱元璋的到来,直接就朝着朱元璋跪下行礼了。


    “拜见父皇!”


    ……


    “拜见陛下!”


    这皇子们和卡奥斯自然也是立刻跟上。


    朱元璋摆摆手道:“免礼吧。”


    等到众人起身,朱元璋问道:“怎么样,最近皇子们的学习如何?”


    授课的学官立刻回答道:“回禀陛下,皇子们都有认真学习。”


    朱元璋看了一眼学官,也没多说什么。


    虽然他这段时间没有心思关注这些儿子们的学习状况,但还是能猜出来的。


    都有这事,肯定是不现实的。


    老二和老四,根本就不是读书的料。


    老六和老七,现在的年纪,根本读不进去书。


    不过他也知道学官的难处,并没有为难。


    朱元璋将目光扫过一众皇子,各人的表现也证实了他的猜测。


    除了老三朱棡之外,其他的几人都有些畏畏缩缩的。


    读书没读好,生怕朱元璋来个抽查。


    好在朱元璋今天过来不是来抽查的,他看向卡奥斯道:“卡奥斯,之前苏璟出的那道题,解出来了吗?”


    卡奥斯回答道:“回禀陛下,臣已经解出来了。”


    “快给朕看看。”


    朱元璋当即催促道。


    此时一旁的朱棡走上前来从怀中掏出了一张纸递给了朱元璋:“父皇,此题儿臣在卡奥斯先生的教导下,解出来了。”


    这题他早就解出了答案,不过一直没机会交给朱元璋而已。


    “好!”


    朱元璋点点头,接过打开看了一眼。


    很可惜,他并不能看懂三元一次方程。


    不过这并不影响什么,朱元璋再度看了看三儿子朱棡:


    “很好,老三你做的不错。”


    听到朱元璋的夸奖,朱棡当即说道:“一切都是卡奥斯先生教导的好。”


    这让一旁的其他几个皇子看的都是相当的羡慕。


    嫉妒肯定是谈不上,因为卡奥斯教导的东西,他们一开始也是跟着学了的。


    只可惜,数学这东西,不懂就是不懂。


    学不会,那是一点办法也没有。


    朱元璋又看向卡奥斯道:“卡奥斯,你教导老三教导的不错,这次有没有什么数学题要出给苏璟的,我给你带过去。”


    写信给朱标,但让苏璟有点事做做也是好的。


    卡奥斯摇头道:“陛下,苏先生之数学远胜于我,卡奥斯没有什么题可以出给苏先生了。”


    这几次交锋,卡奥斯已经认知到了自己的水平不如苏璟。


    他当然有不解的问题想要求教苏璟,但并不是这样的书信,而是有机会当面讨教。


    “那好吧。”


    朱元璋并未强求,正欲离开,突然想到了一件事。


    “伱们都给朕听好了,奉天殿外有一个铜鼎,不论你们使用什么样的器具,只要能一个人把这鼎举起来,朕可以答应你们一个要求。”


    朱元璋朝着面前的几位皇子说道。


    既然大儿子朱标都能让一个重达几百斤的炼丹炉升起来,那用来考考自己的儿子们也不错。


    一众皇子有些懵,没懂朱元璋这突然出了这么一道题是什么意思。


    但当朱元璋说出能答应他们一个要求的时候,他们的神色立刻就变了。


    这可是朱元璋许诺的一个要求。


    上次那道题,被朱橚解开,可是让他们羡慕了许久。


    没想到,这会又来了一个。


    “是,父皇!”


    ……


    几位皇子立刻答应下来。


    “好了,朕先走了。”


    朱元璋转身离开了大本堂。


    等到他的身影完全消失,几位皇子便兴奋了起来。


    他们一溜烟的跑到了奉天殿外。


    朱元璋的许诺,还是相当具有吸引力的。


    但当他们亲眼见到那个大铜鼎的时候,就愣住了。


    好家伙,这个铜鼎长的比他们人还高。


    “二哥,好大啊!”


    老六朱桢抬头看着这个铜鼎,他连一只脚的高度都够不上。


    “我来试试!”


    老二朱樉是个憨憨的主,直接来到了大鼎旁,伸手就抱了上去。


    这大冷天的,铜鼎表面是非常凉的,手掌刚一接触到铜鼎,朱樉的身体就有点哆嗦。


    但这么多弟弟看着呢,再冷他也得扛住了。


    “哈!”


    只见朱樉双手抱住大鼎,大喝一声,使出了吃奶的力气。


    但任凭他的脸色涨的通红,这大铜鼎也是纹丝未动。


    压根没有任何的作用。


    “哈!”


    朱樉再度发力,还是没动。


    “呼~~~~~呼~~~~~”


    尝试了两次未果的朱樉不得不停了下来,大口的喘息着。


    等气息稍稍缓了些之后他才说道:“太重了,根本不可能嘛,父皇是在和我们开玩笑吧。”


    他已经是众皇子之中力气最大的了,就算是太子朱标,在蛮力上也比不上他。


    至于朱樉的弟弟们,年龄都还太小了,他都不能撼动其分毫,弟弟们更不可能了。


    朱樉第一时间就觉得自己被父亲朱元璋给耍了。


    老三朱棡则是在一旁看了看,仔细的回忆了一下,说道:“二哥,如果我记得没错的,这尊铜鼎的重量应该是七百多斤。”


    按照明朝的重量和现代重量换算。


    七百多斤就相当于现代重量的八百斤往上了。


    这样的重量,别说是一个小孩子,就是成年人也几乎没有撼动的可能。


    霸王项羽或许是力能扛鼎,但这八百斤的大鼎,也不好说、


    “果然,父皇这肯定是开玩笑。”


    朱樉听到朱棡的话之后,立刻道:“七百多斤,这怎么可能举得起来嘛。”


    “二皇子,我听陛下的意思,或许并不是让你们直接举起来,而是借用器物。”


    跟着来的卡奥斯朝着朱樉说道。


    朱元璋给出这么一个难题,虽然他不是皇子,但这并不妨碍他来看看热闹。


    “卡奥斯先生说的不错,父皇强调了,只要是一个人举起就行,用什么器具无所谓。”


    朱棡点点头道。


    朱樉却不以为意道:“用什么都不可能!这么重,还能有什么东西能让铜鼎变轻不成。”


    就他的脑子,反正是不会往复杂的方向去想。


    尝试无果,直接放弃。


    朱樉那是相当的干脆,转身就离开了。


    其他的几人看着这个大鼎,陷入了思考之中。


    而卡奥斯的心里,已然有了办法。


    在工程机械方面,古罗马继承了古希腊的智慧,这种垂吊重物的器具,还是有的。


    只不过,现在的卡奥斯并未说出自己会的事实。


    皇帝给自己儿子们下达的任务,奖励还是皇帝的许诺。


    学了这么久的儒学,卡奥斯已经深谙中庸之道。


    这种时候,不能露头。


    而皇子们在奉天殿前扛大鼎的消息,也很快传遍了朝堂。


    朱元璋给皇子们出的题,也是让大臣们讨论了起来。


    一尊重大七百斤的大铜鼎,要让皇子们单人举起来。


    他们之中,最大的是朱樉,还未成年,十六岁都没。


    显然,大部分大臣们的第一想法,也是这件事不可能。


    当然,也有有想法的大臣,比如工部的官员。


    主管工程的,虽说大部分都是处理行政之事,但也不是全都一点技术不懂。


    但大家都很默契,没人和皇子们说什么。


    这是朱元璋的家事,他们掺和不对劲。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