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2章 朱梓‘无所出\’

作品:《大明:我,朱梓,老朱逼我当塞王

    朱元璋叫来了太医,然后叫人强行扒光了朱梓的衣服,让太医给朱梓来了一个全面检查。


    太医没检查出什么问题。


    只道一切正常。


    朱元璋将所有的太医叫来,一一为朱梓检查,但都没有检查出什么问题。


    但是这不代表朱元璋放心了。


    相反,他更加的担心了。


    五个女人,不同的五个女人。


    但是这都几年了,却都没有一点动静。


    朱梓也是十八的人了,老大不小了。


    看着缓缓穿好衣服,对自己一脸怒视的朱梓,朱元璋感觉到头痛。


    这个家伙,这么重要的问题。


    他自己怎么就不重视呢?!


    屏退其他人,朱元璋看着来到自己面前的朱梓,表情凝重的开口。


    “老八,咱现在不跟你嬉闹,你难道没发现自身的问题吗?”


    朱梓摊了摊手。


    “知道啊,挺好的,反正我现在也不想要。”


    。。。


    朱元璋无语的说道:“你现在是不想要,但是都好几年了,没一点动弹你觉得正常吗?


    以后,你想要都没办法了。”


    朱梓平淡的点了点头。


    其实这一点对他来说,他不是很重视。


    已经经历过生死的他,对于这个时代更多的只是游历的态度罢了。


    至于能否有子嗣留存,看天呗。


    有就有,没有就算了。


    不强求。


    而且强求你也没有,自己这方面有问题,依照当前这情况也没有办法解决。


    不过现在事情谈的差不多了。


    朱梓不准备在这话题多待,也打算回去了。


    对着朱元璋告辞。


    “行了父皇,现在该说的都说完。


    孩儿还有许多事情要办,也要先回去了。


    造船,屯粮,训练水军,这些麻烦着,我不在那盯着可不放心。”


    朱元璋见此也点了点头。


    叮嘱了一句道:


    “那个,玻璃方面你那得加快了。


    要知道,你那现在提供的玻璃,麓川王国一人其实就能包场了。


    本来是麓川王国、鞑靼、高丽、倭寇四国,对于玻璃,哪怕是最弱的高丽都是有多少要多少。


    现今又多了一个天竺,当前这完全就不够。


    所以,哪怕你那边再多制造十倍玻璃,那他们也是能轻松吃下的。


    再者,我们大明现在都还没有满足。”朱元璋说道,示意朱梓加快玻璃制造的速度。


    在他看来,这可全是钱!


    要是现在玻璃交由朝廷,在他手里,那他直接就在原有的四座工坊上面,再多建造十座!


    玻璃容易碎,难免会损坏。


    所以会再次购买,因此完全就不用担心这工坊会不会建多了,等市场饱和就无用了。


    因为经过大臣统计,哪怕是再建造十座。


    要满足麓川、鞑靼、高丽、倭寇四国,再加上大明内部,要达到暂时饱和的话,那少说也得需要三年时间。


    “行了,知道了父皇,回去就扩建。”


    朱梓伸了个懒腰。


    拉开两扇门。


    脚步踏出,离开了朱元璋刚刚要检查自己,而被抓进来的房间。


    朱元璋也走出了房间,看着朱梓那行走肆意的背影,脸上凝重又现。


    他很确定自己这个儿子那方面有问题了。


    可是,他也没什么办法。


    如果是女人不行,不行就不行,换就是了,另外再招五个能有是什么问题。


    但是这自身问题,就是一件麻烦事。


    想着,朱元璋又进入了房间,随后召来了毛骧,给他安排了任务。


    “西南那边,虫子一事查的如何?”


    “禀陛下,没有进展。”


    朱元璋眼中有点不耐,“继续查!


    将所有虫子可能引发的异常,都写下呈来咱这里。


    同时再去大明民间各处,收集看有没有能治疗生不了孩子的偏方、医生,考察一番后全部带皇宫里来!


    记住,不是女人生不了孩子!”


    朱元璋看着跪伏的毛骧,心中很不舒服。


    平时探听这些个官员消息,一个比一个准。


    但是真遇到需要解决的问题,一个个就跟废物一样。


    都几年了,还没有进展!


    硬是要自己杀两个人才能找到不成?!


    吩咐完毕,朱元璋也不管毛骧,甩了一下衣袖,离开了房间。


    ……


    朱梓回到了上塰县。


    休息一天过后,便开始了投入到后续计划当中。


    玻璃工坊扩建一事暂时扔那里。


    因为造船一事,毕竟大明与天竺已经互通贸易了,所以自然是直接开始贸易不能拖。


    朱梓安排赵曲集中精力,先把香料加工的工坊给完成了,然后造船为主,玻璃工坊的建造为次。


    在洪武二十年,上半旬。


    营生一事全部完成。


    香料加工工坊完成,开始动工这段时日囤积的香料。


    为了吸引大量的人来上塰县,朱梓不打算直接去贩卖,而是就在上塰县,让那些商人自己过来购买。


    这样一来,上塰县也不再是一座孤城了。


    船只数量也已经足够,在朱梓告诉朱元璋后,朱元璋立马就组建了专门航海的队伍。


    租着以后要讨伐倭寇的船,开始频繁的与天竺交易。


    还有玻璃工坊也全部完成。


    依照朱元璋的需求,朱梓建造了十座,现在也就是一共十四座。


    这一下,玻璃的产出就十分的多了。


    原先的四座工坊制造的专门售卖大明内部;


    剩下的十座里面,三座供应麓川王国;倭寇、高丽、天竺三国各供应两座。


    至于整下的一座,就是给草原的。


    草原玻璃市场不是很大。


    毕竟是游牧民族,没有一个安稳的居所。


    玻璃又易碎,所以很多是制品他们就算眼馋,但也没有办法,总比看两眼就没了,白白浪费钱财的好。


    而这边。


    有了大量的钱财,朱梓也开始后续的计划了。


    洪武二十年,下半旬。


    在全力运作下,到时候讨伐倭寇的船只全部建造好;鉴于暂时还排不上用场,便全部投入航海贸易中。


    毕竟那边又不只有天竺一个国家。


    在朱元璋的命令下,也打通了那其他的国家。


    导致现在码头整天船只络绎不绝。


    朱梓则是感慨自己的目光长远,还好建造了一个超大的码头,不然指定难搞。


    而在这一切都按照计划来的情况下,朱梓也开始了下一步。


    朱梓组建水军的消息,向着大明以及其他国家扩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