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4章 与薛祥交谈

作品:《大明:我,朱梓,老朱逼我当塞王

    “总之就这样,不明白的自己慢慢想,皇叔先走了。”朱梓对着两小说道,端起桌上的茶水润了一下喉咙,随后走出了大厅,不再管两只小。


    朱梓来到了大厅外。


    等待了一会的于商开口说道:“殿下,工部徐尚书等了您好一会了,还有,最前面的灾民也到了。”


    朱梓点点头,问道:“嗯,薛祥在哪?”


    于商回答道:“殿下,在城外看灾民入城。”


    朱梓听着薛祥在城外看灾民,有点诧异,随即一脸从容的背着手,下了台阶往潭王府外面走去。


    骑着马,很快了来到了上塰县城城池的西城门。


    在于商的提醒下,下马来到了城墙之上。


    看着前面正在眺望着离这里不远的灾民的薛祥,朱梓微微一笑,走上前的同时开口说道:“许久不见了,徐尚书看起来老了许多啊,可曾安好?”


    听着耳边不再稚嫩的声音,正在眺望的徐翔立马转过身来。


    看着眼前这翩翩少年。


    回想起那天朝廷之上陛下的那句话。


    不知怎么的,薛祥对于这个八皇子有点敬畏了。


    战功赫赫!


    财政自主!


    兵权在握!


    深得民意!


    尤其是这五十万的灾民,如果后面其大军是从这灾民里面招揽的。


    那这位真要造反,那些大军肯定也是对其唯命是从,陛下的话跟圣旨与他们而言废纸一张!


    按照韩国公李善长的话,就算潭王兵力十万,护卫京师人数大于他。


    可应天府与上塰县相距如此之近,若奇袭,他们护卫京师的大军等收到消息,仓促间真不一定能挡住。


    而且,可是最擅长谋划的潭王!


    草原那具体什么情况他不清楚,也不知道是如何谋划的,但是他知道是八皇子在运作的。


    结果一番合纵连横下来,硬生生将那劣势给翻转!


    不然草原那三十五万铁骑南下,到时候就麻烦了,同时也是对大明的一次打击。


    到时候奇袭冲进应天府,攻破皇宫。


    造成大明内部的大动荡!


    这些,如何不让他产生敬畏?


    当然,要是他这些想法让朱梓知道了,怕是会给他一个白眼。


    京师哪有这么容易攻破?


    羽林卫、金吾卫、府军卫……这十万大军就直接对朱元璋负责,然后还有其他的十万大军。


    驻京总计二十万大军。


    再应天府那么多文臣武将,他这未免太想当然了。


    而且朱元璋对自己一举一动也是知道的,但凡有点不正常的举动,那锦衣卫第一时间就汇报回去了。


    朱梓才不信这两百羽林卫真的就效忠自己。


    只能说听自己号令。


    要是出现什么事情,不用想都是以朱元璋优先。


    不然以朱元璋那多疑猜忌的性子,在没有把握的情况下,会给自己这么多权力?


    前面自己在女真扶持娄田的那一手,就证明了一切。


    ……


    薛祥不去多想脑袋这些,开始与朱梓交谈,看着朱梓的惊叹之余也有点哭笑不得。


    人是大变,但是这心性性子嘛……


    恐怕还是没怎么变化。


    哪有一上来就说自己老了许多的?


    而且说自己老了很多,这后面又来了一个可曾安好,搞得他都不知道如何回答了。


    尊称问候了一声,然后略微苦笑的的回答道:


    “多谢殿下挂念,臣,近来安好。”


    说完,又道:


    “殿下,灾民等下要过来了,您肯定也有事要处理,所以还是赶紧商量玻璃一事吧。”


    朱梓点点头,自无不可。


    目光看向薛祥。


    关于建城,他重重思虑下自然是选择了跟老朱合作,让他通过贸易去将玻璃贩卖其他的国家。


    薛祥带着老朱的意思来,不知道老朱对他是如何说的。


    想着,朱梓对着他比出了三根手指头,直接将自己的安排说了出来。


    “二八分。


    本殿下八成,朝廷二成。


    制作一切由我这里负责,将东西制造出来后,后面所有不管是运输还是其他就都不管了,由你们负责。


    你们拿货的时候,先按照当前市场的价格给钱。


    这笔钱就是定金,给了之后不管是什么原因,都是本殿下的。


    在卖出之后,减去朝廷的二成,那八成再减去先前定金,剩下的就是本殿下的。”


    朱梓说完,就这么看着薛祥。


    等待薛祥的反应。


    而薛祥一听,想都没想就摇头了。


    然后对着朱梓说道:


    “殿下,这不可能的。


    陛下说了,玻璃制造廉价,所以殿下根本就没有什么制造成本。


    殿下只负责制造,我们后面运输等各方面成本不说很多,但是也不低。


    而且玻璃易碎,交货的时候要依付当前价格的定金,这不行。


    因为运输途中难免磕磕碰碰,所以碎掉一些是必然的。


    再有,当前都还不确定玻璃在其他国度的市场。


    要是售卖不出去,就相当于砸在手里了。


    二八分,这不行。


    这样一来朝廷根本就挣不到什么钱,而是就相当于帮助殿下贩卖玻璃罢了。”


    对于薛祥的拒绝,朱梓也不意外。


    也不急着讨价还价。


    而是询问道:“那先不说本殿下了,不知,父皇那边是什么意思?”


    薛祥想了一下,然后说道:


    “陛下的意思,是四六分。


    朝廷四成,殿下您六成。


    而且运输的费用,殿下您也要承担一半。


    在运输路途中损坏的玻璃,要么殿下您重新提供,要么就不计数。”


    朱梓嗤笑一声。


    老朱这是想钱想疯了啊!


    这一套下来,综合之下最后的确是四六。


    但是他哪愿意?


    老朱这家伙,说玻璃制造廉价,说自己没有制造成本,还说什么现在还不知道玻璃在其他国度的市场,不就是在打压价格。


    其他不说,就玻璃销路这一点,他才不信老朱会不知道,明显的为了达成他的条件而睁眼说瞎话。


    要知道,自己这边才是制造的一方。仟韆仦哾


    朝廷只是负责跟运输跟卖就是了。


    他就不信玻璃会卖不出去,说要担心砸在手里。


    这一出现,那些国家的人肯定会出手收购的。


    可以说,他们只要派人将把玻璃运到,这两成的利益就到手了。


    运输成本是一点,但是绝对不多。


    他们唯一考虑的,其实就是减少玻璃的碎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