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咱政哥在后世史书上的暴行之一, 就是发动数十万人,劳民伤财大兴土木,其中的代表作之一就是秦长城的修建。之前在八卦篇提到的孟姜女哭长城的故事之所以跟政哥搭上边, 正是为了体现政哥对人民的压榨。


    而事实上,秦始皇所修筑的长城, 有很大一部分,都是赵国昔日为了对抗匈奴而修建的,毕竟战国之赵国, 那就是抵挡匈奴的第一站嘛。


    至于这赵长城, 便正是由赵武灵王主持修建的。】


    始皇帝很疑惑, 这疑惑他早就想问了。


    为什么大家修长城都安然无恙,轮到他修长城抵抗匈奴就成了暴君呢?


    难道没看到蒙恬直接将匈奴远逐了吗,这正是长城修建的意义啊。


    不过这个关系也太牵强了吧,那他还把燕国长城也连接起来了呢,那难道他跟燕国国君也有说不清的缘分吗?


    理由他都想好了,你看, 他曾祖父昭襄王曾在燕国为质呢。他还跟燕太子丹同国为质呢。


    但这话始皇帝是万万不会说出来的。


    毕竟已经见识过了天幕这睁着眼说瞎话的功力了, 万一他反过来启迪了天幕, 那可真是自作孽不可活了。


    【说起赵武灵王的长城修筑,就不得不感慨,也许历史上那些有着高瞻远瞩之战略目光的人,隐隐之中, 总会相逢。赵武灵王除了修建了赵长城, 跟政哥的人生产生了微妙的交集之外, 他还筑云中郡,雁门郡,五原郡, 九原郡及高阙要塞这四郡一塞。


    除了那四个沿用千年的名字,这高阙要塞,正是两百年后西汉霍去病北却匈奴的起点。】


    赵王雍愈发确定这个赵武灵王是自己无疑,因为每一个举措都是他早已在心里谋算过千百遍的。


    他终究是放下了心。


    毕竟你看,连天幕都说他高瞻远瞩,具有战略眼光,想来定是个盖世雄主。


    他赵国一定能在自己手下强大起来。


    至于这唯一有些摸不清头脑的谥号谜团,很快就被赵武灵王抛诸脑后了。


    【可也许正是因为赵武灵王积极投身边疆建设,加上还要兴致勃勃地巡视自己建设的四郡,没什么时间管王城事务,赵武灵王这个小机灵鬼他竟然做出了一个惊天动地的举措,提前将王位传给小儿子王子何,自己称主父,专心投入到北部大开发计划中去了。】


    听到王子何的名字,赵王雍越发确信这所谓赵武灵王是他无疑。


    他正是有废长子而立所爱王后所生幼子何的打算。


    再说了,这算什么惊天之举啊,赵武灵王觉得自己此举甚妙。


    这可不就是有更多时间可以做自己想要做的事了嘛。


    【赵武灵王确实搞得风生水起,不仅打造了一支战斗力强悍的赵边骑,直接推动了中原各国打造骑兵的热情,且军事小天才赵武灵王还发现了最适合赵国国情的攻秦小妙招。


    赵武灵王认为可以依仗赵国骑兵行动力快的优势,绕过秦国守卫森严,重兵把守有去无回的函谷关,直接从正北的关中平原掳掠而下,走胡人的道路,让胡人无路可走。


    绝对可以在秦国大军回防之前杀穿咸阳,搞得秦国人仰马翻经济衰退,然后骑兵全身而退,则秦国定然无力再行发动对外战争,则赵国可独大矣。】


    秦国诸君看着舆图之上秦国那守卫薄弱又漫长的北方边境线,陷入了沉默。


    快,搞骑兵,他们也要搞骑兵。


    对,还得修长城。


    就不让后世子孙挨骂了,他们自己多修点!


    而知道赵边骑威力的秦王稷更是深深呼出一口气。


    还好赵国内乱了。


    而其他国家则眼前一亮,还能不走函谷关?这是从未设想过的道路。


    然后被国内大臣按了下去。


    没有赵国的骑兵技术,离这么远,补给根本跟不上,别说攻秦了,还没到秦国呢,士兵可以先饿死了。


    【不过可能是由于咱秦国的主角光环吧,赵武灵王这个天才的想法被官方封号,强制下线了。而这就不得不提到赵武灵王跟咱政哥的另外一重缘分了。】


    六国:???


    秦国你是不是玩不起?


    怎么还有主角光环的?


    是他们六国不配了是吗。


    而始皇帝则像是想起了什么一般,脸色顿时黑了下来。


    他耳边忍不住回响起了天幕曾经带给过他极大震撼的一句话“嬴政梓棺费鲍鱼”。


    已知,他是在巡游途中于沙丘驾崩,因而梓宫被那几个不争气的铺上了鲍鱼放置气味发散。


    没记错的话,那赵武灵王……


    可他才不会是被饿死的呢!


    给李斯和赵高还有胡亥那个败家子一万个胆子也不敢如此放肆。


    他有如此的自信。


    【赵武灵王废长立幼,被饿死于沙丘行宫,而咱政哥更是无妄之灾,因为幼子的请求带上了胡亥一起出游,最后病逝沙丘,秦国顿时风雨飘摇,三年而亡。】


    赵武灵王刚刚因为天幕的点拨把自己未来的攻秦方向都想好了,野心勃勃准备大干一场的时候骤然听到了自己的死讯。


    ???


    死则死矣,怎么会是饿死的?


    而且听起来好像还是因为废长立幼的问题?这如何可能,他的王子何如此孝顺体贴,让他如何舍得不把王位传给王子何呢,大不了补偿他长子就是了嘛。


    不错,要不就把赵王之位传给幼子,让长子当代王,一分为二,不错,当真是天才的想法。


    始皇帝面无表情,甚至还算出了自己大概还能活多久。


    毕竟大秦一共一统十四年是固定的,扣掉胡亥的,恐怕就是他在位的年岁了吧。


    他万万没想到,胡亥竟然如此“有才能”,三年就把他留下了的偌大的秦国江山给败完了?


    不管是始皇帝还是秦王政已经下定了决心。


    他绝不会去沙丘。


    沙丘的风水指不定真有什么问题。


    万一真是什么困龙之地呢。虽然他并不承认赵武灵王是什么龙。


    【但咱政哥至少在生前没翻车,赵武灵王嘛,又怜爱幼子,又想要端水,自然只好被作为眼中钉拔出了。但作为被饿死的君王,赵武灵王绝不孤单,前有齐桓公姜小白,后有梁武帝陪伴,其中也不乏春秋雄主嘛。


    而且赵武灵王还足足坚持了三个月才被饿死,已经是其中的佼佼者了。】


    刚成就了一番霸业的齐桓公觉得这个姜小白不会说的是自己吧。


    毕竟这个什么天幕好像一直搞不清姓氏的分别。


    他一代雄主,称霸天下,竟然是被饿死的?


    这如何能忍?


    而所有将自己的国号定为梁的帝王们都纷纷提心吊胆。


    怎么齐桓公就有名字直言,轮到他们梁国就不配了是吗,这个梁武帝到底是谁啊?


    刚刚打算好好端端水的赵武灵王:……


    这端水的手突然就不敢动了呢。


    此外,足足坚持了三个月赵国上下竟无一人来管自己这位昔日的君王吗?


    王子何竟也如此无动于衷,这还是他记忆里的好大儿吗?


    饿了三个月,想想就觉得更加凄惨了。


    原来天幕之前说他率先传位于幼子这件“惊天动地”亘古未有的举措竟然是在反讽他。


    亏他方才还甚以为英明。


    【但问题不大,赵武灵王虽然死了,但是他留下的军事政治遗产——赵边骑还在。那是一支赫赫有名的军队。


    可惜,经过长平惨败之后,赵国国力极度衰弱,再也不是曾经那个武力充沛的赵国。


    而匈奴嘛就是这样,趁你虚弱,屡屡挥师南下,杀烧抢掠,而赵军每战必败,边境亦是夜不能寐,人心惶惶,赵国几乎成了已经慢慢强大起来的匈奴眼里的肥羊,而赵人就是那活靶子。


    正是在这个时候,那个男人他出现了,没错,就是赵国最后的名将——李牧。】


    秦王政听到李牧的名字就甚感头疼。


    此等神将为何生于赵国?若是秦人该多好,那恐怕他早已一统天下,不用到现在还在为了灭赵而奔波。


    赵孝成王则颇为自豪。


    看看他眼光多么卓著,虽然他对李牧总不听王令十分不满,但无论如何,在素来看重出身的赵国,李牧这样一个寻常白衣能够成为领兵的将领。


    他功不可没。


    【提到李牧,就不得不提到雁门关。雁门自古出良将,而李牧是其中的第一个,更是最著名的那一个,他几乎与雁门关一起,化作了中华的文化符号之一。


    作为战国四大名将之一,李牧却有其独特之处,他是四大名将之中唯一一个因对外战争而扬名的将军。


    更是创造了中国战争史上首次以步兵大兵团战胜匈奴强悍骑兵兵团的辉煌战绩,而且重点还是全歼,直接导致匈奴远遁,从此十数年不敢南窥赵境。


    顺带提一句,专家怀疑,此时逐渐强大起来的匈奴单于正是头曼单于,划重点,后面要考。】


    先是听到李牧是唯一一个因对外战争而扬名的将军,各国将领们都不服了。


    谁打得不是对外战争啊,怎么就他李牧值得这样的夸奖?


    而后才听明白,合着在后世人眼里,他们诸侯国间的战争,那都属于是内战啊。


    各诸侯王有点心虚。


    是呢,毕竟都属于周天子管辖嘛,差点给忘了,有点尴尬。


    已经一统天下的始皇帝格局自然不一样,听到了自己最为挂怀的匈奴之事,也忍不住微微皱了皱眉。


    头曼单于,不正是此时的匈奴单于吗?


    为何划重点?头曼做了什么不利于秦之事吗?难道是趁着他秦末混乱之际杀进秦国了?


    看来是揍得还不够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