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 第 12 章

作品:《开局给朱元璋直播世界科技史

    【这种与“君纲、臣纲、父纲、子纲”背道而驰的思想,自然与朱元璋所崇奉的以程朱理学为代表的儒家学说所不容。】


    【程朱理学也是中国和世界哲学上的一次巨大飞跃【1】,历史上对于程朱理学有巨大争议,主播只能说,任何学术的突现,不能离开当时的环境去看待它。


    程朱理学发迹于北宋,程颢与程颐兄弟开始创立,到了南宋朱熹集大成,而到了元朝被确立为官学。


    到了明初,朱元璋依旧是极为推崇的。


    说到这里,主播还得说一个有意思的事。


    《明朝小史》记载:朱元璋曾经“欲祖朱文公”!


    意思就是,朱元璋曾经想要认朱熹为祖宗。


    毕竟,千百年来,姓朱的,拿得出手的思想家,就是朱熹了。


    这就跟唐朝李家,认老子为祖宗一样,本质都是为了统治。


    从汉朝开始,汉武帝“独尊儒术,罢黜百家”,与儒家达成合作,儒家也提供了“君权神授”的思想。


    当然,结果就是衍生出另一个阶级——士族。


    到了李唐时期,进行了民族大融合后,李家本身就有鲜卑血统,想要统治中原和士族南迁后的南方,是困难重重的。


    所以,同样想到认祖,认道教的老子为祖宗,这样,可以得到民间的认可。


    但儒家衍生出来的士族,唐朝中期以前,是不认可李家的。


    他们自认为儒家正统,所以一开始对李唐的态度都是:不合作,不参与,不联姻。


    到了明朝,朱元璋主打也是认一个祖宗。


    但后面,因为儒家代表,正统的正统,孔子后人“及时醒悟,认清自己”,像朱元璋表达了自己的“敬意”。


    所以,老朱同志才没有继续认朱熹为祖宗。】


    “咳”


    朱元璋有点尴尬。


    本来是世人皆知,心照不宣的事。


    被天幕这么一说,显得自己“没皮没脸的”。


    【统治了中国几千年的儒家,它一定程度上为社会的安稳做出了贡献。


    但更多的,则是禁锢了人的思想,特别是汉武帝,独尊儒术,罢黜百家之后,更是让儒家推崇到了崇高的地位。


    像什么墨家,医家,农家……都沦为奇技淫巧,从事该行业的人,地位都低下。自然不可能与皇权相扶的儒家,争个高低了。


    有因嘛,必有果!


    明以后的清朝,更是对儒家加以利用,对思想上的控制,更加严酷。


    最终被西方的炮火,打开国门。


    那时,自然南也迁不了,西也迁不了,哪里也也躲不了,要想远离战火,只能往海外逃了。】


    另一个时空,刚准备南迁的士族突然听到这带有“讽刺”意味的话,脸上火辣辣的。


    李唐时期。


    李世民听到天幕的话,解气一笑。


    “这群披着正统文化皮子的人,终于被扒皮了吧?”


    “活该!”


    让你们装逼,让你们看不起人!


    【等到了明朝中期,程朱理学已经不适用于当时社会了,所以才会出现阳明学。


    程朱理学,还有儒家的发展,主播之后会单独讲到,现在回王学的发展。】


    【其实王学的发展,离不开皇权的支持。


    对,主播没口误,就是皇权的支持。


    明初朱元璋是不支持私学的,包括之后的继任者也是继续执行这一政策。


    但到了嘉靖时期,王阳明等一大批思想家主张设立私学,其实嘉靖皇帝本意是好的,就是想改变儒学只会空谈的学风,要其注重实践。


    到了他儿子,隆庆皇帝也很支持亲爹的政策。


    父子俩在位期间,建立的书院,达一千二百三十六所,远超唐宋元的总和。


    私学之风盛行,思想上也达到了前所未有的解放。


    被称为明代“兴复”。】


    【但弊端也很快呈现出来,王学末流借着讲学之名,进行政治投机,分门立户,结党营私,出现了历史上赫赫有名的党争。


    现在通常会认为嘉靖皇帝是个严酷烂杀之人,让文官对其寒了心,但其实想说,明朝没有比嘉靖更“宠爱”文人的皇帝了。


    最后会形成党争,只能说“是我给你自由过了火”。


    就拿明朝徐阶来说,他手下的学员竟然达到五千多人,都是新科进士。


    徐阶还是一国首辅,要说他不任人为亲,鬼都怕不相信。


    所以,可以想见明朝后期的结党营私是多么严重了。


    主播搜了下实例,在嘉靖中期,在六部中竟然有一点半人是王阳明学门人,除了首辅徐阶外,还有聂豹(兵部尚书)、欧阳德(礼部尚书)、何鳌(刑部尚书)、韩士英(户部尚书)、翁万达(兵部尚书)。【2】】


    “简直是蠢材!”


    朱元璋气道。


    他无法想见老朱家怎么会有这样的蠢材。


    政治文化,从来是挂钩的。


    把文化自由权交给文人,可以想见皇权,几乎会被架空了。


    【而且这些人有自己的一套阳明学,思想超前,提倡人人平等,但具体实施下来,就是为自己谋利,耗国库,培亲信,立党争。要不就是事不关己,明哲保身只空谈。


    把儒学经世传统破坏殆尽。】


    【思想上出现改革,必然是伴有腥风血雨的,但这些学识思想,太过超前,扰乱了社会安稳,而本身又立身不正,自然会受到打击,张居正就是这个时候出手的。


    嘉靖皇帝到了后期也意识到了问题,但整治得不够彻底。


    到了万历年间,张居正借着改革之势,想要彻底清除弊端,挽旧大明即将走向灭亡的颓势。


    虽然站在文化开放的角度,张居正是逆势而为,阻碍了明朝思想的开放,但对于明朝朱家,就像主播说的,他是无愧的。


    可惜的是,万历帝并不相信张居正,并与其有了隔阂。


    他也不想想,他的大臣个个思想超前,都想把他推下去,没了张居正,还有谁能维护他?】


    万历帝听着天幕的话,久久没有反应。


    心中却沉思起来。


    他是个能被私人情绪主导的皇帝,但也不是个傻子。


    如果张居正真的像天幕所说的,维护皇权。


    那即使他有点私德不敬,他,想必也是可以容忍的。


    【提到张居正变法,不得不说其中一个重要的人物,那就是李太后,万历生母。


    李太后是个严明的人,自己儿子怠学,她就亲自看着人完成学业,同时,对万历的行为也进行归束。


    对娘家人同样如此,娘家人犯了罪,她就让宦官去当面一一列举罪行,依法处置。】


    万历听着天幕的话,突然觉得自己跟外家,同时天涯沦落人,竟然有了“惺惺相惜”之感。


    【张居正变法,笼络不过来皇帝,自然要笼络好太后,获得她的支持。


    据小道说法,万历讨厌张居正的一个原因,就是他与自己亲娘走太近。】


    张居正听到天幕的话,无语地望着龙椅上的皇帝。


    心说:陛下,你真的太小儿气了!


    臣跟太后之间,真的清清白白!


    一个心中只有改革的人,哪里顾得上儿女私情,再说,他敢吗?


    李太后那等严明的人,也不是个会记挂儿女私情的人。


    所以,陛下,你是侮辱谁呢?


    还是想给先皇找顶“绿帽”?


    万历被天幕点出自己的阴私之情,脸上尴尬。


    只能收回视线,装作没看见被自己“侮辱”之人。


    心中却有点羞恼。


    这天幕真是个八卦高手。


    什么都给他揭出来了。


    再说,你张居正想拉“队友”就拉“队友”,干嘛搞得“腻腻歪歪”“神神秘秘的”。


    他一有点不对,自己亲妈就要去请他过来,弄得跟亲爹教儿子一样。


    咳,尴尬!


    …


    后宫的李太后也是第一次听天幕解析自己儿子的“大逆不道”心理。


    也是无语凝噎。


    真真是自己好大儿!


    牙龈都都差点咬碎了。


    还在羞恼情绪的万历,突然忍不住打了个寒颤。


    。


    【要主播说,万历帝就该跟明武宗朱厚照换一换,一个只有自己娘家的扶弟魔,万历就安逸了!谁也不管他,但是自己外家犯错,亲娘哭一哭,自己就得妥协!】


    明武宗是万历的叔伯爷爷,他自然清楚张皇后的德行。


    想象一下严明的亲娘要是跟张皇后一样。


    还有外家也如张家兄弟一般是个祸害。


    万历帝觉得,自己头怕是得更疼!


    心怕是得更扭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