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九十二章 男人是不能带孩子的

作品:《穿成极品老妇后,我富可敌国了

    赵贵将这个好消息告诉给了自家媳妇。


    顺手就将还坐在灶膛前一边烧火,一边还抱着孩子的顾兰拉了起来,然后自己坐到灶膛门口,拿火钳拨弄了一下灶膛里面的木柴。


    木柴被拨弄之后,燃烧的更猛烈了。


    “你又没烧过火,你就别在这添乱了。”


    “我是没烧过,不过我学习能力强,这点小事,我很快就会学会的。”


    赵贵说着,又塞了一块木柴进灶膛里。


    “你可别当着娘说这句话,娘以前不是总说,男人是要干大事业的,要是跟女人一样往灶房里跑,那成什么样了?”


    在顾兰的记忆中,自己的爹娘也是这么相处的。


    女人操持家务,男人则是在外头挣钱。


    她不想乱了这个规矩。


    “谁规定女人就非得要坐在灶膛前烧火做饭,男人就不能干这些事了?这火这么旺,回头把你的小脸儿熏得黑漆漆的,不好看。”


    赵贵见灶膛的火势小了下来,又往里丢了两个木柴,随后又向自己的媳妇炫耀道:“瞧,这事不还挺简单的嘛。”


    说完,他又想要将脚边的木柴捡起来塞进灶膛里。


    顾兰连忙拦下,“照你这种烧法,咱家里有多少木柴都不够你嚯嚯的。”


    赵老太在外头跟着自家老汉吹了半天的风,可算是得到自家老汉的准许,才急匆匆的回家。


    一进院子,就瞧见灶房顶上的烟囱在冒烟,她心里想着顾兰这孩子虽然有时候脾气不太好,但总归来说,还是麻利勤快的,想到这里,她的脸上又多了一抹笑容。


    可等她进了灶房,瞧见坐在灶膛门口的不是顾兰,而是自己的亲儿子时,她的脸顿时放了下来。


    不过自家老汉就在后头,她也不好当着面说自家儿媳的不是,于是,她就将矛头转向自己的儿子,“娘以前是咋跟你说的,男人是要闯荡事业的,跟个娘们似的围着灶台转悠像什么样?”


    顾兰其实心里明白,婆婆这话,就是说给她听的,于是,她便伸出手要去拿赵贵手里的火钳子,“娘,我本来就不想让他做的,是他自己非要做。”


    “你说你,连你自己的男人都拦不住?行了,还是我来烧火吧,你炒菜去。”说完,赵老太屁股一撅,就要往灶膛门口坐去。


    眼看着自己娘都快要坐到自己身上了,赵贵也只能站起来。


    然后他走到顾兰的身边,“媳妇,我来炒菜吧。”


    “不用了。”顾兰完全没有自己男人帮到自己的感觉,反而心里堵得慌。


    赵老太还在一旁催促,“你有时间,就多看点书,早点儿考取功名,也好让咱们都过上好日子。”


    赵贵没理会自己娘,而是将赵辰抱了起来,“那我带孩子玩会儿去,一会儿好吃饭了我再回来。”


    赵老太见状又要阻止,“你一个大老爷们,带什么孩子,孩子就放在这儿,有咱们看着能出啥事?”


    “娘,你就好好的烧饭吧,我带孩子出去了。”


    平日里他总是在木炭坊上干活,没什么时间留在家里,现在留在家里的时间久了,他才发现,原来娘并不如自己想象中的那般好。


    也许自家媳妇在娘的跟前,受了不少委屈。


    赵贵将孩子带出了门,到处溜达了一圈。


    他这一举动,不知惹来多少人的羡慕。


    “你说这顾兰的命咋这么好呢,自家男人还给她带孩子,又能挣钱,她每天啥也不用干,咱们咋就没这么好的命呢。”


    “谁让你当初嫌弃人家赵贵家里穷,媒人都上门给你说亲了,你都不乐意,要不然,今天享福的人就是你了。”


    “可不就是嘛。”


    几个年轻的小妇人,大多手里都捧着一个娃娃,背上还背着一个,有些甚至脚边还跟着一个。


    刚进门的新媳妇,只要是身体没问题的,大多都是连着生,三五年就能生下三四个孩子。


    这也是为什么,这个时代的人女子的寿命如此短暂的原因。


    身体还没有调养好,就生下一胎,一直生到自己生不动为止。


    好好的身体也在不断的怀孕生产中逐渐衰弱。


    村里的汉子们,在农闲时节,大多都凑在一起唠嗑,家里的这些家务活,鲜少会有人愿意帮自己的媳妇一把。


    他们看到赵贵在领孩子,这些汉子都哈哈大笑。


    “赵贵啊,你咋跟那帮娘们似的,还带着孩子出来溜达呢。”


    赵贵没生气,反而笑着说:“她们娘俩在屋子里做饭呢,孩子待在灶房里不安全,我就带孩子出来转转。”


    赵辰嘴甜的朝着这些汉子们喊:“叔叔伯伯们好!”


    “哎哟喂,瞧瞧看这孩子,嘴巴可真甜!我家那小子,都快三岁了,见着人跟见着鬼似的,一个劲的往大人身后躲啊,也不知道我家那婆娘是咋教的孩子。”


    “人家赵贵可是读书人,教出来的孩子能差吗?”


    “说到底,还是得读书啊。”


    对于他们这些地里刨食的庄稼汉来说,唯一能够跨越阶层的机会,只有读书。


    千百年来,都是如此。


    谁甘愿自己的子孙后代,世世代代都当这社会最底层的人?


    对于这些从来都没读过书的人来说,读书既是神圣的,也是让他们心生畏惧的事情。


    “赵贵啊,这读书到底难不难?我家那小子快五岁了,是不是也能去村塾里读书了?”


    “你问的这是啥问题,读书要真那么简单,岂不是人人都去读书了?”


    “我听我隔壁的七舅公说,读书是世上最难的事情,想要出头,更是难上加难!”


    “娘类,这么难,我看我家那小子是没那个读书的本事咯!”


    赵贵跟这些人闲聊了还没一会儿,赵老太就出来寻人了。


    见自家儿子抱着孩子跟那些汉子站在一块儿说话,再看那些汉子,谁手里还捧着一个娃娃的?


    她心里顿时满不是滋味。


    不过,为了给自己儿子留点面子,她没有当着大家的面就说,而是等走到没人的地方后,才说:“娘知道你想对你媳妇好,可是好也不是这么个好法,别人瞧见你带孩子,心里得怎么想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