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9 章
作品:《开局给秦始皇盘点四大名著[历史直播]》 太宗见识了十八层地狱的残酷,又见到了奈何桥,忽见一无头鬼魅上前拦住他:“还我命来!还我命来!”
那鬼魅拖腰折臂、有足无头,又作出如此之样,太宗如何不怕?
当即就叫崔判官救命,崔判官道:“陛下,这尽是枉死的冤业,无收无管,不得超生,又无钱钞盘缠,都是孤寒饿鬼。陛下得些钱钞与他,我才救得哩!”
玄女道:【太宗游地府到此一步,已经多次被吓,在这样的当头,自然会答应崔判官的要求,当然,我们说过了,太宗每走的一步,遇到的每一个人,都有其用意】
【这里无头鬼魅要钱,太宗孤身到了阴间,身上哪里有钱,崔判官便提出了阳间一姓相名良的人在阴间寄存了金银,太宗可借,回阳间还他便是。】
【判官又借此名头,提出了“水陆大会”,这水陆大会便是度亡魂超生的会了,事情到这一步,太宗自然答应】
【水陆大会是个重头戏,是把天上的神仙,神佛,人间,阴间联系到一起的一个名字】
【而这也是如来吩咐观音所做事情的一步,我们说过,高宗时期佛家盛行,太宗时期便有减缓之势,而这水陆大会后,佛家又重新盛行了】
【好了,太宗走到这一步,完完全全与‘取经’联系到一起,而太宗是人间的王,又完完全全与‘佛’联系到了一起,王尚且如此,那百姓呢?那些把王奉为风向标的人呢,他们会怎样?】
【所以说,太宗遇到的每一个‘人’,走的每一步都有其用意,所有的导向都是——水陆大会,太宗是全然答应这场法事的】
【再来回顾一下太宗生平,少时崭露头角,助高宗平天下,称帝后虚心纳谏,厉行节约,劝课农桑,使百姓能够休养生息,国泰民安,贞观之治更是万国来朝】
【对外,太宗外开疆拓土,攻灭东突厥与薛延陀,征服高昌、龟兹、吐谷浑,重创高句丽,设立安西四镇,各民族融洽相处,被各族人民尊称为天可汗】①
【细数历史上帝王,有几个有这样的功绩?】
被天幕夸赞的李世民:“原来朕那么厉害,大唐的疆域已经那么广了,这‘天可汗’?!”
魏征道:“因为各民族融洽相处,陛下被称‘天可汗’无可厚非!”
杜如晦也道:“那是百姓对陛下的尊敬。”
李世民全数接纳了这些称号。
此刻贞观之治,他的脚步还未走出那么远,不过天幕说了,他未来会走得更远。
他的大唐,真是中原千百年来的第一。
长孙皇后握紧了李世民的手,发自内心替自己夫君感到开心。
底下臣子无一不佩服自家陛下,无一不为这大唐盛世感到骄傲,每个人胸中燃起了自豪的火焰,若是以后陛下有令,他们必定自己率先请命,这是他们的荣耀,更是大唐的荣耀!
这是贞观年间的场景。
至于唐以前的,每个看见天幕的帝王内心想法却是不一。
始皇帝自从听见玄女一而再再而三夸这唐朝皇帝,心中早就酸得不能再酸了。
他的大秦,虽不有万国来朝那般盛况,可是,这一方土地,都是他统一的!
都是他!
没有他,哪来的后世繁华!
还有,这个皇帝功劳这么大,他的功劳就不大了吗!怎么不见夸自己的,让后世人也看看他啊!
太平盛世的人们称赞这样的皇帝,至于战乱时期的人们,则是无比渴望这样的皇帝。
战乱中的百姓,谁不想经历太宗那样的盛景啊,不经历也好,至少不能让他们活不下去吧。
杜甫望着流离失所的人们,望着被战争毁坏的家园,望着这破败的一切。
心中早就悲戚得无以复加。
杜甫有诗一首:
【呜呼房魏不复见,秦王学士时难羡。青衿胄子困泥涂,白马将军若雷电。
千载少似朱云人,至今折槛空嶙峋。娄公不语宋公语,尚忆先皇容直臣。 】
乱世,活不下去人们则是向天幕祈祷,来一个这样的皇帝吧!
……死的人够多了……不想再有人死去了……
放眼望去……全是白骨……这是人间炼狱吧!
贞观年间的大唐,成了所有人都向往的地方。
至于太宗的儿子,李治又开始羡慕起自己父亲的一切。
后来的武则天,眯起眼睛看后世人回顾太宗一生的辉煌。
安史之乱前的李隆基,有着开元盛世的前景,自然不会想到日后的战乱。
看到天幕的他,又再一次对太宗之姿迷得不行,他要成太宗的死忠粉了。
“高力士,快去找李白,快让他写诗称赞一下太宗!朕那迷人的祖宗呐!”
高力士:“……”
他之前给李白脱鞋,现在看这个人非常不爽。
唐后的朝代,比如宋,元,明等,每个皇帝重见大唐盛况,心中感慨万千。
这大唐盛世,该如何重现?
朱棣是最有野心的那个,他见了这一幕,渐渐有了打算。
玄女道:【可是,到了晚年,太宗开始追求长生,服食丹药。】
这样的转折是所有人都没想的。
秦始皇:“?”
原来天幕是公平的,不只是夸,也会揭黑料!
这皇帝后来也搞长生啊。
大家彼此彼此。
李世民:“???”
他自己也不信这样的事情:“朕本就不信长生之事,怎会做那荒唐事!”
【太宗对古印度方士的到来十分欢喜,厚礼相待,请至金飚门宫内配制丹药。还命兵部尚书崔敦礼率一批人马,协助古印度方士炼丹。】②
【虽然我们经常说,人的想法会随着阅历的增长而改变,也会被遇到的人遇到的事情影响,但是改变太大的时候,我们就要去反思一下到底为何这样,有什么依据?】
【太宗晚年那样到底是什么原因我们不得而知,好了,继续看唐皇游地府】
天幕下,听到这话的李世民:“……”
他晚年真的那样做了?
他为何那样做,就因为游地府的旅程?
不至于吧,他现在好好坐在这里的。
【判官带着太宗来到了六道轮回桥,我们先看看六道轮回有哪些,仙,贵,福,人,富,鬼】
【这六道分别对应了人间行善之人,尽忠之人,行孝之人,公平之人,积德之人,恶毒之人】
【这里UP要引用一句原著中的诗词:正是人生却莫把心欺,神鬼昭彰放过谁?善恶到头终有报,只争来早与来迟。】③
【太宗去了贵道,我们结合太宗生平来分析一下太宗为人,以及本该去的道,】
【太宗善否,若说善,那为何有杀兄夺位之事?若不善,又为何行贞观之治?】
【太宗忠否,若忠,何来秦王幕僚胜过太子?若不忠,又何来高祖创业时的战功?何来上位后的励精图治,万国来朝?】
【太宗孝否,若孝,却有逼高宗退位之事,若说他不孝,他又给了高宗一个平静的晚年生活】
【太宗公平否,贞观之治下一年的死刑犯只有四人,却是公平】
【太宗积德了吗,积德了,贞观之治百姓生活水平提高了不只是一个档次,自然是积德的】
【结合上面六点来看,太宗能去的道好像还挺多,崔判官却把他送入了贵道】
【贵道乃尽忠之人的道,这说明太宗在政治上的成就是被认可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