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一章 校花的袖珍妹妹(五十七)

作品:《快穿之卷王拿错炮灰剧本啦!

    正月里头卖菜忙。


    除了卖菜,育苗棚里的番茄秧,也是时候移栽到营养钵里壮苗了。


    初二走娘家的大孃(大姑爷过年还在烤红苕)也被抓了壮劳力,一家人坐在大棚里假植番茄苗。


    “爷爷,这都长弯了!”尤语举着十厘米高的小苗研究了一会儿,种到营养杯它也直不起来呢。


    “番茄苗不像其它嘞蔬菜苗,你给它埋一半进泥巴里头,下面一截都能长满根根。根长得多,移栽的时候就更容易活!”


    “还这样啊!它们都偏偏倒倒滴,看着不咋行嘞。”


    “种完浇一道水,你明天早上再来看。”


    “......”


    四人栽了一天也没栽完,收工的时候,检查了一下旁边的红苕棚。


    红苕苗长得密密麻麻,仔细一些,能看出红苕头上的四五颗苗,根茎明显要红很多。


    尤语暗忖,哪怕稀释了五倍的浓缩液,都是有用的呐。


    “大孃,看到这个红苕藤莫得!我从SD买嘞良种,种出来好吃的话,专供给你们家烤来卖。”


    尤凤仙受宠若惊:“还专门为我们种的啊?这,这也太.....”


    她还没从十八块一斤的菜薹中缓过神来呢,侄女竟然还特意帮她家培育良种红苕。


    现在逛街的人不爱吃红苕的话,怎么都说不出口了。


    既然都用大棚帮她家育苗了,大不了她到时候全都买回去慢慢烤吧。


    红苕不比墨菘这些稀奇物,还能卖出个天价不成?


    又是一个刷单心态的亲戚!


    尤语还以为除了大小嬢,过年期间她家不会再有亲戚来串门。


    大年初三的大清早,刚卖完菜薹送走姜文美,三男三女的就找到了新房子院门口。


    一对年约七旬的夫妻,两对四十左右的中年人。


    走到院门口的尤奶奶,眼神直愣愣,确认了半晌。


    “大姐!”


    “幺弟!”


    “大姐!”


    “......”


    麻爪了,她家老太太居然激动得,差点哭晕了过去。


    来的是尤奶奶的亲弟弟一家。


    记忆里,这个名叫宋永昌的舅爷爷她是真没见过的。


    为啥呢?


    当年xj兵团在全国招人种地,尤奶奶的娘家也穷啊,双亲具不在。


    三十七岁的宋永昌就带了妻儿去了xj。


    图的是当年招聘承诺,只要上班(种地)到退休年龄,兵团给养老。


    一去就去了二十四年,xj离川省实在太远了,火车都要坐上几天几夜。


    家里人口多,往来路费不便宜。


    二十多年里,舅爷爷都没回来探过亲。


    “我是去年退休的,总算是可以回家咯!”宋永昌满脸的风霜,一点看不出只比叶奶奶小七岁,说是同龄人都不为过。


    尤奶奶娘家离尤沟扁村不远,在江县县城城西二十八公里,清衣江上游的东风村。


    “回来好,现在老家的日子好过着呢.....”听到小弟以后就留家里了,尤奶奶高兴得直点头。


    两姐弟有说不完的话。


    贵客上门当然要好生招待,尤语领了进城采买的任务,尤爷爷见插不上话,就带了两个侄子继续壮苗去。


    大姑爷使唤干活儿,宋保家和宋卫国夫妻俩赶紧跟上。


    都是干惯了农活儿的人,让他们在烤火房里陪着爹妈摆龙门阵还不习惯呢。


    “大姑爷,你们村的房子修得真好!”


    宋保家觉得东风村条件算不错的,家家都是红砖瓦房。没想到来了尤沟扁村,光姑父家的平层洋楼都给他震住了。


    再一路看贴了瓷砖的楼房,比比皆是,富裕程度可想而知。


    老爷子不以为然道:“也就近几年的事,我家去年还是泥巴房呢!”


    “哦?大姑爷家是做了什么赚钱的买卖?”兄弟俩一看大姑爷就是有龙门阵要摆,赶紧给他架了梯子。


    “嗯,小钱确实赚了点......”如何低调的炫家里的致富小能手,尤爷爷已经驾轻就熟,这一炫就炫了一上午。


    听得两个侄儿和侄儿媳妇儿惊叹连连。


    天!当水果吃的萝卜,四块钱一斤的番茄,还有卖十八块一斤的千年贡菜。


    怎么如此的玄乎呢?


    江县的物价,是不是有些离谱?!


    见他们半信半疑,中午,老爷子就带了他们去掐菜薹。


    “叔公,早上不才掐了薹吗?”守地的小伙子赶紧上前来打招呼,看到老爷子要下地,好奇的问。


    “仔细找哈,总还是能掐几根嘞,你叔婆的弟弟一家从xj回来走亲戚,我还指望找几斤菜薹来待贵客呢。”


    “来来来,我帮您找!”小伙子们赶紧帮忙,须得让贵客们感受到尤沟扁村的热情。


    功夫不负有心人,八亩田地,找了三斤能吃的出来。


    “这,这是和甜菜杂交出来的吧?”宋保家的媳妇儿马菁华,迟疑的啃着手里的半截菜薹。


    她们所在的兵团有种甜菜,而这个菜薹比甜菜生吃都甜。


    “哈哈哈,人家这个品种就是甜的,种了一千多年了!慈禧太后都要求地方年年上贡的贡菜。在我们江县还是没卖得上价来,江城是要卖五十一斤的。”


    “天老爷,江城人可真有钱!”马菁华眼珠子都快掉出来了。


    xj瓜果菜蔬的物价还是很便宜的,她们自己农场出产丰富着呢。


    没想到,老家种菜还有这样的赚头,一比较,她们的那点工资未免也太寒碜了。


    女儿去年考上了大学,她家男人想要回老家的心思,已经提过不少次。


    她和妯娌老家都是大巴山区的,本来想着熬到退休年龄的,可如今是得琢磨琢磨.....


    与此同时,尤奶奶也在弟弟和弟媳妇儿跟前给自家孙女唱赞歌:


    “我现在是真享福咯!吃穿不愁,你小外孙女去年还带我们旅游住宾馆呢。看她的意思以后每年都要带我们去耍一趟.....”


    宋永昌夫妻俩坐了一上午,跟着他姐把尤家的新房子转了一圈。


    “房子里头比我以为的还要好!城里的洋房也就这样了,还没你们家院坝里头宽敞!我今年年底,也照着这个样子修一个。”


    “修!钱不够给大姐说,我借给你!”开始卖菜薹后,老太太手里每天又有进项了,底气十足。